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部控制缺陷能否对审计费用产生影响已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2014至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研究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使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增加;相比一般内控缺陷,特定内控缺陷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更大。基于研究结果,建议企业应全面提高内部控制质量,积极修正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
内部控制缺陷
特定缺陷 一般缺陷 审计费用
引言
随着安然事件等一系列财务造假案的爆发,内部控制越来越受到外界的重视。2002年,《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的404条款规定上市公司应在年报中披露一份关于自身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情况的内部控制报告,还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对内部控制报告进行测试和评价,并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国内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方面的规范指引。2006年,我国上交所、深交所相继发布了内部控制指引;2008年五部委共同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五部委又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不断完善了国内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方面的规章制度。
在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下,内部控制风险增大,执行的审计程序增加,审计定价相应地就会提高。从成本效益的视角出发,内部控制缺陷会导致审计师在审计前制定初步审计计划时增加审计程序和提高审计收费率。内部控制缺陷按照不同层面可以分为会计层面和公司层面(王惠芳,2011)。会计层面的内部控制缺陷是导致财务错报的内控缺陷;公司层面的内控缺陷是发生在会计层面之外的,影响公司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以及间接影响财务错报的内控缺陷。因此,会计层面和公司层面的内控缺陷意味着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增大。《企业内部控制評价指引》中按照缺陷的影响程度将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相对于一般内部控制缺陷而言,特定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更大(盖地,盛常艳2013)。本文研究内部控制缺陷对当期审计费用的影响以及不同类型的内控缺陷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程度。
理论分析及与研究假设
内部控制缺陷从审计成本效益、审计风险溢价理论两个角度对审计费用产生影响。一方面,如果被审计单位存在内控缺陷,则意味着审计风险高,审计师为达到审计目的会增加审计资源的投人,执行更多的审计程序,为了维持一定的收益水平,审计师将收取更高的审计收费以弥补增加的审计成本;另一方面,从审计风险溢价角度考虑,如果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具体的审计工作时会面临无法查出这种缺陷从而无法出示有效审计意见的风险,这将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和市场地位产生不利的影响,为弥补这部分风险给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带来的损失,就需要收取足以涵盖损失的审计费用。所以,以审计成本效益、审计风险溢价为研究出发点,提出本文的第一个假设:
H1: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更高。
注册会计师所执行的审计程序不能发现所有的错报,当审计业务的风险较高时,注册会计师根据成本效益原则,会通过增加审计收费来弥补由于存在审计风险而面临的损失成本和诉讼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身的审计费用也随之增加,而且审计费用增加的预期与内部控制风险相关。《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2010)将内部控制缺陷按其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本文在此基础上将内部控制缺陷分为特定缺陷和一般缺陷,特定缺陷包括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在审计过程中,企业的特定缺陷必然会引起更多审计测试及更多的风险溢价。据此提出本文第二个假设:
H2:相比一般缺陷,存在特定缺陷的企业的审计费用更高。
研究设计
(1)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由于主板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于2014年起才全部纳入强制披露范畴,2012年至2013年间仍然有部分主板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属于自愿披露范畴。所以,本文结合2014-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内部评价报告信息表、内部控制缺陷明细表、内部审计报告和外部财务报告审计意见表,手工整理了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的有关数据,在原始样本的基础上剔除金融、保险业,以及财务数据缺失的样本,剩余研究样本共计8137个。本文原始数据均来自CSMAR数据库,并对所有连续变量作Winsorize处理。
(2)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借鉴国内学者(郭梦岚、李明辉,2009)对审计费用的相关研究,将上市公司审计费用取自然对数作为被解释变量,记为Infee。
2.解释变量
现行的内部控制规范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存在模糊之处,导致企业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存在一定困难。如果企业受到了违规处罚,说明其内部控制质量差,极有可能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因此,违规处罚、财务报表重述可以作为评价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代理变量(李万福、林斌等,2014)。内部控制作用于上市公司的各个方面,财务报表的审计意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内部控制情况。当财务报表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时,就说明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完善。这为本文认定内部控制缺陷奠定了基础。此外,国内学者林斌和饶静(2009)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作为衡量内部控制的质量因素之一。本文也将此因素用于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内部控制缺陷。
综上所述,本文在进行实证研究时,在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方面,认为上市公司存在以下情况时,则存在内部控制缺陷:一是,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存在内部控制缺陷;二是,财务报表审计报告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且非标意见说明中提及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违规行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舞弊行为等;三是,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被出具了非标准的审计意见。
本文的解释变量为内部控制缺陷(Icw),本文将此关键变量设计为虚拟变量。当上市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时,赋值为1;否则为0。 此外,为检验假设2,依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2010),将内部控制缺陷按重要程度分为特定缺陷和一般缺陷,分别记为Spe和Geno若企业的缺陷类型为特定缺陷,则将Spe赋值为1,否则为0;若缺陷类型为一般缺陷,则将Gen赋值为1,否则为0。
3.控制变量
为准确检验本文的研究假设,本文对其他可能影响审计费用的因素进行了控制。本文参考国内外学者对审计费用的研究(Simunic,1980;郭梦岚和李明辉,2009)等,将公司规模、业务复杂程度、财务状况、事务所特征作为影响审计费用的控制变量。具体的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3)模型设定
本文以Simunic(1980)的审计费用模型为基础,参考国内外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研究成果,構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验证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以及各类缺陷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程度,具体模型如下:
模型1:Lnfee=β0+β1Icw+β2Size+β3Roa+β4Lev+β5Rec+βBig4+β7∑Indu+β8∑Year+ε
模型2:Lnfee=β0+β1Icw×Spe+β2Icw×Gen+β3Size+β4Roa+β5Lev+β6Rec+β7Big4+β8∑Indu+β9∑Year+ε
实证结果分析
(1)描述性统计
首先对模型1进行了全样本描述性统计,然后以存在内部控制缺陷与否为依据分别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总样本中,28.41的上市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审计费用值最小的为3.66,最大的为23.74,表明不同公司由于规模、财务状况的不同,审计费用存在差异。此外,2014年到2016年的8137个样本中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样本公司共2320个,存在内控缺陷的样本的审计费用自然对数的均值(13.97)与不存在内控缺陷的样本的均值(13.67)相比高出0.3左右,这种数据表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上市公司在审计费用方面比内部控制不存在缺陷的公司要高。描述性统计图表由于版面限制未放在文中,如有需要请联系作者。
(2)相关性分析
研究是否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对审计费用的影响,表2是Pearson检验系数结果表,具体分析如下:
从表2的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Lnfee与Icw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83,且在1%水平上显著,也验证了假设1。另外,审计费用受到规模、总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业务复杂程度以及事务所声誉的显著影响。审计费用与公司规模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公司规模越大,经济业务就相对较多,遇到的各项风险也多,会计师事务所的收费可能就会相应提高。审计费用与资产负债率的相关系数为0.372,即审计费用与资产负债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资产负债率较高时,往往表明上市公司偿债能力较差,风险较高,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审计费用与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存在着正相关关系,本文认为国际“四大”的声誉较高。正相关说明上市公司选取四大审计,支付的审计费用越高。当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较高时,其为了维持较高的声誉所需支出的成本也就比较高,收取的审计费用也比较高。审计费用与总资产收益率、业务复杂程度的相关系数为负,这与预计符号不符,具体原因见下文分析。
(3)回归结果分析
表3是对模型1的回归结果。从结果可以看出,调整后的R在50%以上,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然后重点关注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首先,关键解释变量内部控制缺陷的系数为0.0717,且在1%水平上显著,这表明存在内部控制缺陷会导致公司审计费用的提高,验证了假设1。此外,从表3中的各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来看,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事务所声誉等变量系数均为正,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企业的规模越大,审计的复杂程度越高,注朋会日师事务所衡量审计定价时最终协商后确定的审计定价也越高;公司偿债能力的指标资产负债率的回归系数在1%水平上为正,表明公司偿债能力较弱,审计风险增大,因此审计费用增加;反应审计师特征的变量的回归系数也显著为正,说明审计市场上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声誉效应,国际四大所审计业务的优越性从其审日收费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反应公司业务复杂程度的变量符号与预期相符,但并不显著,说明审计师制定审计收费政策时可能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存货规模和应收账款水平这两个指标,而是从其他方面来衡量审计风险、制定审计程序。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即内部控制缺陷将导致较高的审计费用,假设1成立。
表4是对模型2的回归结果。从结果可以看出,调整后的R为58.73%,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比较好。然后重点关注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验证了假设1。交互项Icw×Spe表示内控缺陷为特定缺陷,其回归系数(0.1337)大于一般缺陷的回归系数(0.0605),且两者均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内控缺陷中,特定缺陷比一般缺陷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程度更大。
此外,从表4中的各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来看,其系数均为正,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企业的规模越大、资产负债率越大、事务所声誉越好,公司审计费用越大。而公司业务复杂程度并没有通过检验,说明当上市公司存在特定缺陷或是一般缺陷时,会计师事务所在确定审计费用时对业务复杂程度并没有进行多大的考虑。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相比一般缺陷,特定缺陷对审计费用影响更大,假设2通过检验。
(4)稳健性检验
本文进行了以下稳健性测试:一是,将被解释变量审计费用以境内审计费用进行替代;二是,对类似的控制变量进行替代。未列示的结果显示,主要的回归结果仍保持不变。由此可以认为本文的研究结果是稳健的。
研究结论及建议
(1)研究结论
本文以2014-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对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使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增加;二是,相比一般内控缺陷,特定内控缺陷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更大。
(2)建议
1.全面提高内部控制质量
上市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完善,尽量避免内部控制缺陷的(特别是特定缺陷)发生。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内部控制缺陷会使企业的审计费用显著上升,并且缺陷一旦发生,这种影响会具有持续性。因此,上市公司应立足长远,不断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完善内部控制建设,严格遵守内部控制指引的要求,将内部控制缺陷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最终使得上市公司通过提高内部控制质量,获得审计定价的优势。
2.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其相关信息的披露可以有效的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对此,企业应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法律地位,增强披露的强制性和权威性。其次,在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和规范中明确内部控制缺陷这一概念,并且细化内部控制缺陷的标准。
[1]盖地,盛常艳.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正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03):21-27.
[2]郭梦岚,李明辉公司治理、控制权性质与审计定价[J].管理科学.2009(06):71-83.
[3]李万福,林斌,刘春丽.内部控制缺陷与盈余质量——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大管理研究.2014(02):16-38.
[4]李越冬,张冬,刘伟伟.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产权性质与审计定价[J].审计研究.2014(02):45-52.
[5]林斌,饶静.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9(02):45-52.
[6]王惠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困境破解及框架构建[J].审计研究.2011(02):71-76.
内部控制缺陷
特定缺陷 一般缺陷 审计费用
引言
随着安然事件等一系列财务造假案的爆发,内部控制越来越受到外界的重视。2002年,《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的404条款规定上市公司应在年报中披露一份关于自身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情况的内部控制报告,还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对内部控制报告进行测试和评价,并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国内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方面的规范指引。2006年,我国上交所、深交所相继发布了内部控制指引;2008年五部委共同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五部委又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不断完善了国内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方面的规章制度。
在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下,内部控制风险增大,执行的审计程序增加,审计定价相应地就会提高。从成本效益的视角出发,内部控制缺陷会导致审计师在审计前制定初步审计计划时增加审计程序和提高审计收费率。内部控制缺陷按照不同层面可以分为会计层面和公司层面(王惠芳,2011)。会计层面的内部控制缺陷是导致财务错报的内控缺陷;公司层面的内控缺陷是发生在会计层面之外的,影响公司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以及间接影响财务错报的内控缺陷。因此,会计层面和公司层面的内控缺陷意味着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增大。《企业内部控制評价指引》中按照缺陷的影响程度将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相对于一般内部控制缺陷而言,特定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更大(盖地,盛常艳2013)。本文研究内部控制缺陷对当期审计费用的影响以及不同类型的内控缺陷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程度。
理论分析及与研究假设
内部控制缺陷从审计成本效益、审计风险溢价理论两个角度对审计费用产生影响。一方面,如果被审计单位存在内控缺陷,则意味着审计风险高,审计师为达到审计目的会增加审计资源的投人,执行更多的审计程序,为了维持一定的收益水平,审计师将收取更高的审计收费以弥补增加的审计成本;另一方面,从审计风险溢价角度考虑,如果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具体的审计工作时会面临无法查出这种缺陷从而无法出示有效审计意见的风险,这将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和市场地位产生不利的影响,为弥补这部分风险给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带来的损失,就需要收取足以涵盖损失的审计费用。所以,以审计成本效益、审计风险溢价为研究出发点,提出本文的第一个假设:
H1: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更高。
注册会计师所执行的审计程序不能发现所有的错报,当审计业务的风险较高时,注册会计师根据成本效益原则,会通过增加审计收费来弥补由于存在审计风险而面临的损失成本和诉讼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身的审计费用也随之增加,而且审计费用增加的预期与内部控制风险相关。《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2010)将内部控制缺陷按其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本文在此基础上将内部控制缺陷分为特定缺陷和一般缺陷,特定缺陷包括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在审计过程中,企业的特定缺陷必然会引起更多审计测试及更多的风险溢价。据此提出本文第二个假设:
H2:相比一般缺陷,存在特定缺陷的企业的审计费用更高。
研究设计
(1)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由于主板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于2014年起才全部纳入强制披露范畴,2012年至2013年间仍然有部分主板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属于自愿披露范畴。所以,本文结合2014-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内部评价报告信息表、内部控制缺陷明细表、内部审计报告和外部财务报告审计意见表,手工整理了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的有关数据,在原始样本的基础上剔除金融、保险业,以及财务数据缺失的样本,剩余研究样本共计8137个。本文原始数据均来自CSMAR数据库,并对所有连续变量作Winsorize处理。
(2)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借鉴国内学者(郭梦岚、李明辉,2009)对审计费用的相关研究,将上市公司审计费用取自然对数作为被解释变量,记为Infee。
2.解释变量
现行的内部控制规范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存在模糊之处,导致企业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存在一定困难。如果企业受到了违规处罚,说明其内部控制质量差,极有可能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因此,违规处罚、财务报表重述可以作为评价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代理变量(李万福、林斌等,2014)。内部控制作用于上市公司的各个方面,财务报表的审计意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内部控制情况。当财务报表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时,就说明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完善。这为本文认定内部控制缺陷奠定了基础。此外,国内学者林斌和饶静(2009)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作为衡量内部控制的质量因素之一。本文也将此因素用于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内部控制缺陷。
综上所述,本文在进行实证研究时,在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方面,认为上市公司存在以下情况时,则存在内部控制缺陷:一是,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存在内部控制缺陷;二是,财务报表审计报告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且非标意见说明中提及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违规行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舞弊行为等;三是,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被出具了非标准的审计意见。
本文的解释变量为内部控制缺陷(Icw),本文将此关键变量设计为虚拟变量。当上市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时,赋值为1;否则为0。 此外,为检验假设2,依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2010),将内部控制缺陷按重要程度分为特定缺陷和一般缺陷,分别记为Spe和Geno若企业的缺陷类型为特定缺陷,则将Spe赋值为1,否则为0;若缺陷类型为一般缺陷,则将Gen赋值为1,否则为0。
3.控制变量
为准确检验本文的研究假设,本文对其他可能影响审计费用的因素进行了控制。本文参考国内外学者对审计费用的研究(Simunic,1980;郭梦岚和李明辉,2009)等,将公司规模、业务复杂程度、财务状况、事务所特征作为影响审计费用的控制变量。具体的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3)模型设定
本文以Simunic(1980)的审计费用模型为基础,参考国内外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研究成果,構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验证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以及各类缺陷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程度,具体模型如下:
模型1:Lnfee=β0+β1Icw+β2Size+β3Roa+β4Lev+β5Rec+βBig4+β7∑Indu+β8∑Year+ε
模型2:Lnfee=β0+β1Icw×Spe+β2Icw×Gen+β3Size+β4Roa+β5Lev+β6Rec+β7Big4+β8∑Indu+β9∑Year+ε
实证结果分析
(1)描述性统计
首先对模型1进行了全样本描述性统计,然后以存在内部控制缺陷与否为依据分别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总样本中,28.41的上市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审计费用值最小的为3.66,最大的为23.74,表明不同公司由于规模、财务状况的不同,审计费用存在差异。此外,2014年到2016年的8137个样本中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样本公司共2320个,存在内控缺陷的样本的审计费用自然对数的均值(13.97)与不存在内控缺陷的样本的均值(13.67)相比高出0.3左右,这种数据表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上市公司在审计费用方面比内部控制不存在缺陷的公司要高。描述性统计图表由于版面限制未放在文中,如有需要请联系作者。
(2)相关性分析
研究是否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对审计费用的影响,表2是Pearson检验系数结果表,具体分析如下:
从表2的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Lnfee与Icw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83,且在1%水平上显著,也验证了假设1。另外,审计费用受到规模、总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业务复杂程度以及事务所声誉的显著影响。审计费用与公司规模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公司规模越大,经济业务就相对较多,遇到的各项风险也多,会计师事务所的收费可能就会相应提高。审计费用与资产负债率的相关系数为0.372,即审计费用与资产负债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资产负债率较高时,往往表明上市公司偿债能力较差,风险较高,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审计费用与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存在着正相关关系,本文认为国际“四大”的声誉较高。正相关说明上市公司选取四大审计,支付的审计费用越高。当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较高时,其为了维持较高的声誉所需支出的成本也就比较高,收取的审计费用也比较高。审计费用与总资产收益率、业务复杂程度的相关系数为负,这与预计符号不符,具体原因见下文分析。
(3)回归结果分析
表3是对模型1的回归结果。从结果可以看出,调整后的R在50%以上,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然后重点关注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首先,关键解释变量内部控制缺陷的系数为0.0717,且在1%水平上显著,这表明存在内部控制缺陷会导致公司审计费用的提高,验证了假设1。此外,从表3中的各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来看,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事务所声誉等变量系数均为正,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企业的规模越大,审计的复杂程度越高,注朋会日师事务所衡量审计定价时最终协商后确定的审计定价也越高;公司偿债能力的指标资产负债率的回归系数在1%水平上为正,表明公司偿债能力较弱,审计风险增大,因此审计费用增加;反应审计师特征的变量的回归系数也显著为正,说明审计市场上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声誉效应,国际四大所审计业务的优越性从其审日收费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反应公司业务复杂程度的变量符号与预期相符,但并不显著,说明审计师制定审计收费政策时可能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存货规模和应收账款水平这两个指标,而是从其他方面来衡量审计风险、制定审计程序。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即内部控制缺陷将导致较高的审计费用,假设1成立。
表4是对模型2的回归结果。从结果可以看出,调整后的R为58.73%,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比较好。然后重点关注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验证了假设1。交互项Icw×Spe表示内控缺陷为特定缺陷,其回归系数(0.1337)大于一般缺陷的回归系数(0.0605),且两者均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内控缺陷中,特定缺陷比一般缺陷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程度更大。
此外,从表4中的各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来看,其系数均为正,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企业的规模越大、资产负债率越大、事务所声誉越好,公司审计费用越大。而公司业务复杂程度并没有通过检验,说明当上市公司存在特定缺陷或是一般缺陷时,会计师事务所在确定审计费用时对业务复杂程度并没有进行多大的考虑。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相比一般缺陷,特定缺陷对审计费用影响更大,假设2通过检验。
(4)稳健性检验
本文进行了以下稳健性测试:一是,将被解释变量审计费用以境内审计费用进行替代;二是,对类似的控制变量进行替代。未列示的结果显示,主要的回归结果仍保持不变。由此可以认为本文的研究结果是稳健的。
研究结论及建议
(1)研究结论
本文以2014-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对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使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增加;二是,相比一般内控缺陷,特定内控缺陷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更大。
(2)建议
1.全面提高内部控制质量
上市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完善,尽量避免内部控制缺陷的(特别是特定缺陷)发生。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内部控制缺陷会使企业的审计费用显著上升,并且缺陷一旦发生,这种影响会具有持续性。因此,上市公司应立足长远,不断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完善内部控制建设,严格遵守内部控制指引的要求,将内部控制缺陷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最终使得上市公司通过提高内部控制质量,获得审计定价的优势。
2.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其相关信息的披露可以有效的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对此,企业应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法律地位,增强披露的强制性和权威性。其次,在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和规范中明确内部控制缺陷这一概念,并且细化内部控制缺陷的标准。
[1]盖地,盛常艳.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正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03):21-27.
[2]郭梦岚,李明辉公司治理、控制权性质与审计定价[J].管理科学.2009(06):71-83.
[3]李万福,林斌,刘春丽.内部控制缺陷与盈余质量——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大管理研究.2014(02):16-38.
[4]李越冬,张冬,刘伟伟.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产权性质与审计定价[J].审计研究.2014(02):45-52.
[5]林斌,饶静.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9(02):45-52.
[6]王惠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困境破解及框架构建[J].审计研究.2011(02):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