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熙帝上任的时候,明朝覆亡、清朝入关才十几年,稳固政权的任务落到他身上。从哪里入手呢?经过长期观察,康熙帝发现官场现状与他的政治理想很不匹配,必须先抓吏治。
细想官场种种严峻问题,有的来自明朝的遗传,有的来自马上民族自身的不适应,总括起来不外三种情况。
普遍油滑懒惰。立国之初,百废待兴,面对接踵而至的急事难事,大臣们每天反复讨论,一副郑重其事的样子,结果总是议而不决,不是建议交给地方政府、就是交给其他部门处理。等有了一点进展,大家都来争功邀宠。康熙帝慨叹,办事效率这样低,朝廷许多“良法美意”根本落实不下去,好好的惠民政策不但不能惠民,反而伤民。
普遍以权谋私。堂堂工部自尚书开始,领导干部个个贪污水利经费,弄得年年修水利、年年发洪水。山西官员毫无节制地敲诈百姓粮款,竟然在17个县激起了声势浩大的群体性事件,震惊朝野。而内外大小官员,借年节和红白事送礼行贿成风,有个干部出差一次就得了六千多两银子,导致“民生困苦已极”,穷人在北京街头卖儿卖女,“大臣长吏之家日益富饶”。
普遍结党营私。既然当官都是奔着谋利,为了扩大和保护既得利益,必须营建抱团取暖的小圈子。皇帝号召大家推荐优秀人才进入干部队伍,官员们竟然互相推荐对方公子。这些人不能干事还误事!
官场溃烂到这种程度,这个新生的少数民族政权能否站住脚成了问题。经慎重考虑,康熙帝决定实施“察吏安民”战略,交叉使用刚柔两手。首先就是整治贪官懒汉,清除腐枝败叶。在康熙任内,共有五百多名腐败分子受到法律制裁,六千名无能、无为、不适合行政工作的大小干部,分别被免职、降级或辞退,前无古人。
康熙的另一手是全力扶持清官能吏,鼓励忠诚担当。这一手运用得出神入化,出牌不按牌理,这是康熙治吏的最大特点。
一是下功夫挖掘有培养前途的清官能人,安排使用不拘常规,建立了崭新的用人导向。
康熙帝在帝王生涯中,公开表彰、重用、破格提拔干部达七百多人。于成龙是明末贡生,属于政治上有瑕疵的干部。在短短数年内,康熙帝将他由七品知县,一路超擢到封疆大吏,理由就是他又干净又苦干。官员们看到了官场新风向,明白前途在自己手上。
二是培育正气,为清官能吏遮风挡雨,决不让好人受气。
在封建官场上,好人受气坏人神气的故事史不绝书,在康熙朝却少见。康熙帝第五次南巡下榻江宁的龙潭,赫然发现床上有一摊蚯蚓粪。大家都为江宁知府陈鹏年捏把汗,因为他负责接待工作。经过调查,康熙帝弄清了真相。两江总督阿山打算向百姓增加赋税,陈鹏年死活不执行,多次据理力争,阿山便把他支去龙潭给皇上搞后勤,一为调虎离山,二是等着他犯错误。按照老习惯,皇上身边工作人员悄悄向这位地方官要钱,他假装听不懂。于是,蚯蚓粪便到了皇上床上。后来陈鹏年入武英殿,升河道总督。
三是深知人无完人的道理,注意保护干事创业积极性。
官员也是人,是人总会犯错误。康熙帝治病为了救人,改了就是好干部,努力把人引向正道。吴江县令郭琇曾被迫给领导送过钱,经教育洗心革面,变成江南最好的县令,康熙帝便调他进京从事监察工作。“铁面御史”郭琇既忠诚又有担当,将权倾朝野的“大老虎”明珠拉下马来,被越级提拔为湖广总督,功勋卓著,堪称一代名臣。
经过一个甲子的不懈努力,康熙的清官能吏队伍蔚为壮观,史上少见,除了刚才提到的,还有张伯行、范承勋、格尔古德、赵申乔、彭鹏等等,名单很长很长……
习近平总书记有句名言:“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为政重在得人。有什么样的政治抱负就有什么样的干部路线,想维持现状必然热衷循规分红,伟大的事业则催生辽阔思路和无尽创造。人是可塑的,能否释放能量、释放正能量还是负能量、释放大能量还是小能量,与用人导向关系极大。
康熙皇帝恰恰抓住了这个“牛鼻子”,把锄草与施肥、“拔烂树治病树”与“植树造林”统一起来,涵养了良性循环的官场生态,形成了群贤毕至的“清官现象”、见贤思齐的马太效应,天下英雄齐心合力,终于推开了通向辉煌时代的厚重大门。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细想官场种种严峻问题,有的来自明朝的遗传,有的来自马上民族自身的不适应,总括起来不外三种情况。
普遍油滑懒惰。立国之初,百废待兴,面对接踵而至的急事难事,大臣们每天反复讨论,一副郑重其事的样子,结果总是议而不决,不是建议交给地方政府、就是交给其他部门处理。等有了一点进展,大家都来争功邀宠。康熙帝慨叹,办事效率这样低,朝廷许多“良法美意”根本落实不下去,好好的惠民政策不但不能惠民,反而伤民。
普遍以权谋私。堂堂工部自尚书开始,领导干部个个贪污水利经费,弄得年年修水利、年年发洪水。山西官员毫无节制地敲诈百姓粮款,竟然在17个县激起了声势浩大的群体性事件,震惊朝野。而内外大小官员,借年节和红白事送礼行贿成风,有个干部出差一次就得了六千多两银子,导致“民生困苦已极”,穷人在北京街头卖儿卖女,“大臣长吏之家日益富饶”。
普遍结党营私。既然当官都是奔着谋利,为了扩大和保护既得利益,必须营建抱团取暖的小圈子。皇帝号召大家推荐优秀人才进入干部队伍,官员们竟然互相推荐对方公子。这些人不能干事还误事!
官场溃烂到这种程度,这个新生的少数民族政权能否站住脚成了问题。经慎重考虑,康熙帝决定实施“察吏安民”战略,交叉使用刚柔两手。首先就是整治贪官懒汉,清除腐枝败叶。在康熙任内,共有五百多名腐败分子受到法律制裁,六千名无能、无为、不适合行政工作的大小干部,分别被免职、降级或辞退,前无古人。
康熙的另一手是全力扶持清官能吏,鼓励忠诚担当。这一手运用得出神入化,出牌不按牌理,这是康熙治吏的最大特点。
一是下功夫挖掘有培养前途的清官能人,安排使用不拘常规,建立了崭新的用人导向。
康熙帝在帝王生涯中,公开表彰、重用、破格提拔干部达七百多人。于成龙是明末贡生,属于政治上有瑕疵的干部。在短短数年内,康熙帝将他由七品知县,一路超擢到封疆大吏,理由就是他又干净又苦干。官员们看到了官场新风向,明白前途在自己手上。
二是培育正气,为清官能吏遮风挡雨,决不让好人受气。
在封建官场上,好人受气坏人神气的故事史不绝书,在康熙朝却少见。康熙帝第五次南巡下榻江宁的龙潭,赫然发现床上有一摊蚯蚓粪。大家都为江宁知府陈鹏年捏把汗,因为他负责接待工作。经过调查,康熙帝弄清了真相。两江总督阿山打算向百姓增加赋税,陈鹏年死活不执行,多次据理力争,阿山便把他支去龙潭给皇上搞后勤,一为调虎离山,二是等着他犯错误。按照老习惯,皇上身边工作人员悄悄向这位地方官要钱,他假装听不懂。于是,蚯蚓粪便到了皇上床上。后来陈鹏年入武英殿,升河道总督。
三是深知人无完人的道理,注意保护干事创业积极性。
官员也是人,是人总会犯错误。康熙帝治病为了救人,改了就是好干部,努力把人引向正道。吴江县令郭琇曾被迫给领导送过钱,经教育洗心革面,变成江南最好的县令,康熙帝便调他进京从事监察工作。“铁面御史”郭琇既忠诚又有担当,将权倾朝野的“大老虎”明珠拉下马来,被越级提拔为湖广总督,功勋卓著,堪称一代名臣。
经过一个甲子的不懈努力,康熙的清官能吏队伍蔚为壮观,史上少见,除了刚才提到的,还有张伯行、范承勋、格尔古德、赵申乔、彭鹏等等,名单很长很长……
习近平总书记有句名言:“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为政重在得人。有什么样的政治抱负就有什么样的干部路线,想维持现状必然热衷循规分红,伟大的事业则催生辽阔思路和无尽创造。人是可塑的,能否释放能量、释放正能量还是负能量、释放大能量还是小能量,与用人导向关系极大。
康熙皇帝恰恰抓住了这个“牛鼻子”,把锄草与施肥、“拔烂树治病树”与“植树造林”统一起来,涵养了良性循环的官场生态,形成了群贤毕至的“清官现象”、见贤思齐的马太效应,天下英雄齐心合力,终于推开了通向辉煌时代的厚重大门。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