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低龄儿童龋(ECC)进展迅速,早期诊断困难,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实现对龋高危儿童的早期预测和预防干预是控制ECC的有效手段.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唾液蛋白正展现出用于疾病预测和早期诊断的强大优势.唾液蛋白通过多种天然防御机制调节口腔微生态环境,在ECC的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水平高低与宿主龋易感性相关,是潜在的龋风险预测指标.本文总结了包括抗菌肽、糖蛋白、酶、免疫球蛋白在内的各类唾液蛋白影响ECC的作用机制,以及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疾病预测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唾液蛋白在ECC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前
【机 构】
: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 成都 61004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龄儿童龋(ECC)进展迅速,早期诊断困难,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实现对龋高危儿童的早期预测和预防干预是控制ECC的有效手段.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唾液蛋白正展现出用于疾病预测和早期诊断的强大优势.唾液蛋白通过多种天然防御机制调节口腔微生态环境,在ECC的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水平高低与宿主龋易感性相关,是潜在的龋风险预测指标.本文总结了包括抗菌肽、糖蛋白、酶、免疫球蛋白在内的各类唾液蛋白影响ECC的作用机制,以及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疾病预测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唾液蛋白在ECC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替牙期骨性Ⅲ类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和非唇腭裂骨性Ⅲ类患者牙弓形态的差异.方法 选取替牙期骨性Ⅲ类UCLP患者23例、非唇腭裂骨性Ⅲ类患者24例为试验组;年龄相仿的个别正常??患者24例为对照组.在石膏模型上测量3组患者的牙弓宽度及长度.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UCLP组上颌裂隙侧牙弓宽度及长度均小于非裂隙侧(P0.05).2)UCLP组上颌裂隙侧牙弓宽度及长度小于骨性Ⅲ类组,2组均小于正常??组(P0.05).3)UCLP组骨性Ⅲ类组下颌牙弓的宽度
传统的颌位关系转移方法一般仅考虑患者的静态咬合关系,而不是模拟患者每一时刻的真实咬合运动.目前,下颌运动实时记录系统可通过下颌运动描记仪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实时记录并重建个性化的下颌运动.与传统机械??架相比,下颌运动实时记录系统能记录患者的动态咬合关系,并且具有操作便捷、精确度高以及数据可长期保存等优势.另外,在第5代移动通信网络的作用下,该类系统将进一步展现其特有的价值,推动虚拟口腔患者的构建及远程医疗的发展.
目的 运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低能量激光促进正畸牙移动的有效性.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后对文献进行筛选.按正畸牙移动的时间将结局指标分为4组进行讨论,分别为1周、1、2和3个月,将不同时间段的尖牙移动量作为连续性随机变量进行数据处理.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传统Meta分析,再根据低能量激光的能量密度将所纳入的研究分为3组,使用Stata 15.0软件进行网络Me
目的 通过测量分析具有不同垂直和矢状骨面型的成人髁突特征的差异,研究成人骨面型与髁突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颞下颌关节正常的成人患者180例,根据∠ANB、∠MP-FH和∠MP-SN将患者分为不同的垂直及矢状骨面型,共9组,每组20例.使用Invivo6软件测量所有样本的髁突长轴径、髁突短轴径、髁突最大横截面积、髁突颈部宽度、髁突上部高度、髁突高度、下颌升支高度,关节前、后、上、内侧间隙,关节结节后斜面角度和关节窝深度、宽度.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测量指标的差异.结果 低角患者
前牙弯曲牙是恒前牙发育过程时,乳牙受外伤的常见后遗症之一.特征为牙冠与牙根的线性关系改变,通常以影像学资料确诊.随着临床检查手段,特别是口腔锥形束CT的使用增加,病例检出随之增加,该疾病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因此治疗理念、手段和方式上也有了新发展.不同程度的弯曲前牙,在治疗上也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因人而异,因此需要准确评估.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前牙弯曲牙的病因、流行病学、治疗方式等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影像学评价及诊断方法,期望对相关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各种原因造成的口腔硬组织缺损给口腔修复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寻找一种具有良好骨传导性、骨诱导性、生物相容性和可吸收性的新型骨修复材料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牙本质是一种新型骨修复材料,来源广泛,可取自临床中拔除的废用牙或阻生齿.牙本质与牙槽骨有相同的组织学来源,理化性质相似,且含有大量的骨活性因子,用作骨修复材料具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近年来已有多个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其成骨效果良好.本文就牙本质材料的成骨机制、处理方法及临床应用等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牙本质作为骨修复材料的应用提供参考.
正颌外科手术是牙颌面畸形最常用的治疗方式.目前正颌外科已经普遍进入数字化阶段,但存在人工操作流程繁杂,重复性劳动比例高、效率低、耗时长,人工设计错误率高等问题.人工智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和研究前沿.本课题组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算法模型,开发出一套可以应用于牙颌面畸形患者临床诊断及手术方案设计的系统,并进行相关临床试验验证其临床使用可行性和准确性,期望其可以应用于临床辅助专科医生的诊疗工作.
目的 探讨外周血炎症相关指标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 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 LR)联合癌胚抗原(CEA)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以及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来该院治疗的17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结直肠癌组,并以80例结直肠息肉病患者作为结直肠息肉组以及8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组,行血常规和CEA检测.比较3组之间、不同病理和临床分期的结直肠癌患者之间PLR、NLR、ML
人牙髓干细胞是再生医学中的主要细胞来源之一,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已经被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Ⅰ型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为满足临床需求,牙髓干细胞需进行体外扩增.常规的牙髓干细胞体外扩增方法需要运用添加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但近些年来由于胎牛血清存在伦理和安全两方面的问题,推荐使用无血清培养方法.本文对无血清培养基培养人牙髓干细胞的组成及方法,及其培育出的细胞的特性和其他相关应用进行综述.
目前主流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模式,包括“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3部分,但存在治疗周期长,术前正畸期间患者咀嚼功能及侧貌恶化等问题.近年来,有学者在传统主流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选择部分合适病例缩短或省略术前正畸,形成了先行正颌手术,再行术后正畸的治疗模式,称为手术优先模式.国内外也报道了许多该模式治疗的病例,相较于传统主流模式,手术优先模式缩短了整体治疗时间,术后即刻改善面容,更符合成年正颌患者的治疗需求.但是,手术优先模式正颌术后患者的颌骨稳定性如何,有哪些影响因素,如何确立适应证,又有哪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