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国会众议院选举于12月2日公示各政党候选人名单,日本大选就此正式拉开序幕。12月14日,众议院475个议席将在投票中产生。
公示前夕,日本主要媒体的最新民调显示,尽管日本民众对安倍政权及以“安倍经济学”为代表的主要政策相当不满,但在实际投票行动中却别无选择。由于诸多在野党没能形成合力,所以尽管安倍政权的支持率只有4成,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仍有望在选举中赢得半数以上议席。
无奈的选情
此次选举可以说是“矬子里面拔将军”。《每日新闻》12月1日公布的民调显示,70%的日本民众认为“安倍经济学”没能带来景气恢复,但在比例选区(选票写政党名)投票倾向上,38%选择自民党,支持主要在野党民主党、维新党、日本共产党的分别只有12%、8%、6%。
这一倾向在日本共同社11月29日公布的民调中更为鲜明:安倍内阁支持率为44%,不支持率为47%。这是2012年12月安倍政权上台后,共同社历次民调中首现不支持率逆袭支持率的情况。但是,这种民意背离却未能充分反映到选票中,在比例选区投票倾向中,28%的选民选择自民党,支持民主党、维新党、日本共产党的分别为10%、3.3%、4.4%。
从安倍政权两年来的施政表现看,日本民众对其主要政策均持不满态度。《每日新闻》和非营利机构“言论NPO”12月1日还公布了一份针对安倍“政绩”的打分表。结果显示,在满分5分中,安倍政权整体得分仅2.5分,除了“外交安保”和“农林水产”项目得分超过3分外,在民众最看重的“经济复苏”、“财政重建”、“社会保障”、“地方振兴”等领域得分均不到3分。
满意安倍执政的民众仅占全部选民的3成左右。那么问题来了:不满安倍政权的民众中,为何许多选票仍然投向自民党?
对此,《日本经济新闻》的社论倒是很直截了当:因为对于那些批评安倍政权的选民来说,没有其他选择,只能无奈选择支持自民党。
选举制度缺陷
当前选民的无奈与日本“一强多弱”政治格局,凸显了日本选举制度的缺陷。
1996年日本改革政治选举制度,将一个选区产生多个议席的中选举区为主的制度,改为以一个选区一个议席的小选举区为主的选举。改革初衷是人为促成“两党制”,促进政党轮流执政。在2009年民主党上台和2012年自民党卷土重来的两次选举中,小选举区制度发挥了重要的杠杆作用。
然而,在日本政党林立的现状中,这一选举制度的最大缺陷是产生了大量死票,选票和议席出现明显偏差。以2012年自民党取得大胜的众议院选举为例,自民党和公明党在小选举区的得票总数为2653万,在野党的得票总数为3309万,多数民意显然站在在野党一边,但在一个选区一个议席的扭曲作用下,前者获得246个议席,后者仅获54个议席。
在这次大选中,共有自民党、公明党和民主党在内的6个在野党角逐295个小选举区议席和180个比例选区议席。从前面所提民调的投票倾向看,比例选区自民党仍然一枝独秀,小选举区的关键是在野党能否形成合力,共同推举一个候选人与自民党或公明党候选人对抗,但现实是,主要在野党在数十个选区陷入混战,只能让自民党或其执政盟党公明党候选人渔翁得利。基于此,本次大选的看点不在于自民党-公明党执政联盟能否继续执政,而在于执政党在民意的不满浪潮中究竟会损失多少议席。
日本选举制度的另一重大缺陷是“一人一票”的民主原则遭到扭曲。由于选区划分和人口分布的不合理,日本选民手头选票的权重并不一样。以2013年参议院选举为例,从每个议席对应的选举人口数来看,鸟取县选民的一张选票能顶北海道、东京多地选民的4张选票。日本最高法院于今年11月16日裁定,2013年参议院选举属于“违宪状态”,这其实是对选举不合法性的一种委婉判决。
众议院也是如此。2013年日本最高法院裁定,导致安倍上台的2012年众议院选举属“违宪状态”。这意味着,安倍执政在宪法意义上的“合法性”很有问题,安倍政权通过的一系列法律更是同样存在“合法性”风险。
日本法政大学教授杉田敦指出,鉴于日本的选举制度存在结构性缺陷,反对党林立,基于各种利益立场的民意也日趋分散。而安倍政权最危险的地方就在于滥用选举带来的“合法性”。实际上,由于选举制度的缺陷,安倍政权的“合法性”本身就值得质疑。
国会选举违宪诉讼原告律师团已经宣称,一旦12月14日众议院选举投票结束,律师团将立即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裁定此次众议院选举违宪并判处其无效。
公示前夕,日本主要媒体的最新民调显示,尽管日本民众对安倍政权及以“安倍经济学”为代表的主要政策相当不满,但在实际投票行动中却别无选择。由于诸多在野党没能形成合力,所以尽管安倍政权的支持率只有4成,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仍有望在选举中赢得半数以上议席。
无奈的选情
此次选举可以说是“矬子里面拔将军”。《每日新闻》12月1日公布的民调显示,70%的日本民众认为“安倍经济学”没能带来景气恢复,但在比例选区(选票写政党名)投票倾向上,38%选择自民党,支持主要在野党民主党、维新党、日本共产党的分别只有12%、8%、6%。
这一倾向在日本共同社11月29日公布的民调中更为鲜明:安倍内阁支持率为44%,不支持率为47%。这是2012年12月安倍政权上台后,共同社历次民调中首现不支持率逆袭支持率的情况。但是,这种民意背离却未能充分反映到选票中,在比例选区投票倾向中,28%的选民选择自民党,支持民主党、维新党、日本共产党的分别为10%、3.3%、4.4%。
从安倍政权两年来的施政表现看,日本民众对其主要政策均持不满态度。《每日新闻》和非营利机构“言论NPO”12月1日还公布了一份针对安倍“政绩”的打分表。结果显示,在满分5分中,安倍政权整体得分仅2.5分,除了“外交安保”和“农林水产”项目得分超过3分外,在民众最看重的“经济复苏”、“财政重建”、“社会保障”、“地方振兴”等领域得分均不到3分。
满意安倍执政的民众仅占全部选民的3成左右。那么问题来了:不满安倍政权的民众中,为何许多选票仍然投向自民党?
对此,《日本经济新闻》的社论倒是很直截了当:因为对于那些批评安倍政权的选民来说,没有其他选择,只能无奈选择支持自民党。
选举制度缺陷
当前选民的无奈与日本“一强多弱”政治格局,凸显了日本选举制度的缺陷。
1996年日本改革政治选举制度,将一个选区产生多个议席的中选举区为主的制度,改为以一个选区一个议席的小选举区为主的选举。改革初衷是人为促成“两党制”,促进政党轮流执政。在2009年民主党上台和2012年自民党卷土重来的两次选举中,小选举区制度发挥了重要的杠杆作用。
然而,在日本政党林立的现状中,这一选举制度的最大缺陷是产生了大量死票,选票和议席出现明显偏差。以2012年自民党取得大胜的众议院选举为例,自民党和公明党在小选举区的得票总数为2653万,在野党的得票总数为3309万,多数民意显然站在在野党一边,但在一个选区一个议席的扭曲作用下,前者获得246个议席,后者仅获54个议席。
在这次大选中,共有自民党、公明党和民主党在内的6个在野党角逐295个小选举区议席和180个比例选区议席。从前面所提民调的投票倾向看,比例选区自民党仍然一枝独秀,小选举区的关键是在野党能否形成合力,共同推举一个候选人与自民党或公明党候选人对抗,但现实是,主要在野党在数十个选区陷入混战,只能让自民党或其执政盟党公明党候选人渔翁得利。基于此,本次大选的看点不在于自民党-公明党执政联盟能否继续执政,而在于执政党在民意的不满浪潮中究竟会损失多少议席。
日本选举制度的另一重大缺陷是“一人一票”的民主原则遭到扭曲。由于选区划分和人口分布的不合理,日本选民手头选票的权重并不一样。以2013年参议院选举为例,从每个议席对应的选举人口数来看,鸟取县选民的一张选票能顶北海道、东京多地选民的4张选票。日本最高法院于今年11月16日裁定,2013年参议院选举属于“违宪状态”,这其实是对选举不合法性的一种委婉判决。
众议院也是如此。2013年日本最高法院裁定,导致安倍上台的2012年众议院选举属“违宪状态”。这意味着,安倍执政在宪法意义上的“合法性”很有问题,安倍政权通过的一系列法律更是同样存在“合法性”风险。
日本法政大学教授杉田敦指出,鉴于日本的选举制度存在结构性缺陷,反对党林立,基于各种利益立场的民意也日趋分散。而安倍政权最危险的地方就在于滥用选举带来的“合法性”。实际上,由于选举制度的缺陷,安倍政权的“合法性”本身就值得质疑。
国会选举违宪诉讼原告律师团已经宣称,一旦12月14日众议院选举投票结束,律师团将立即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裁定此次众议院选举违宪并判处其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