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从写作时间和动机入手考察《朝花夕拾》,可以认为这部作品是鲁迅在《野草》之后,用另一种方式对自我生命、心灵的再审视与再体认。《朝花夕拾》前半部所凸显的"乐趣"问题和后半部所关注的"受辱"话题,共同揭示了鲁迅在回眸过往生命时,对身受的诸种精神之伤的凝视。由于发现已经写出的10篇环环相扣的文章与《〈呐喊〉自序》形成了潜在的接续关系,鲁迅放弃了《朝花夕拾》原计划中的第11篇。这反映出,既与《野草》相映又与《呐喊》相连是《朝花夕拾》的总体特征。在旧事中发现并建构意义来解释当下,是"旧事重提"的内在动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写作时间和动机入手考察《朝花夕拾》,可以认为这部作品是鲁迅在《野草》之后,用另一种方式对自我生命、心灵的再审视与再体认。《朝花夕拾》前半部所凸显的"乐趣"问题和后半部所关注的"受辱"话题,共同揭示了鲁迅在回眸过往生命时,对身受的诸种精神之伤的凝视。由于发现已经写出的10篇环环相扣的文章与《〈呐喊〉自序》形成了潜在的接续关系,鲁迅放弃了《朝花夕拾》原计划中的第11篇。这反映出,既与《野草》相映又与《呐喊》相连是《朝花夕拾》的总体特征。在旧事中发现并建构意义来解释当下,是"旧事重提"的内在动力,因此,相较于所能承载的意义而言,旧事在细节上的真伪并不重要。
其他文献
去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今年是新中国七十年华诞。中国艺术研究院最重要的刊物《文艺研究》迎来创刊四十周年,回顾并进一步探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文艺理论建设成就的活动,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展开,如同在隆起的群山的胸襟上,献一朵不败的花儿,意义鲜亮和馨香。
各位学界朋友、同志们:大家上午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文艺研究》迎来了创刊四十周年。我代表文化和旅游部,向中国艺术研究院和文艺研究杂志社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向四十年来为我国文艺理论研究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几代专家学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本文基于一份来自中国的长跨期微观非血亲父子(女)配对数据,在剧除基因遗传影响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政府公共服务政策对个体代际职业流动的影响。为了弱化家户选择能力上的内生性,我们侧重从政府公共设施布局的角度来刻画公共服务机会。研究结果表明:(1)覆盖有学校、医疗卫生及公共设施等公共品的社区中,子女在代际间职业向上流动上具有显著优势;(2)在考虑居民主动选择政策及估计方法等进一步检验中,结论保持稳健;(3)平均而言,享受着更好的公共服务机会的居民,在受教育年限上显著地高于其他条件相同的非公共政策恩惠地区居民,这最
《降临》是一部奇异科幻电影,它的文本重心放在地球人与外星人相遇时的语言理解问题上,语言学理论成为其结构支架。它把语言与未来认知结合在一起,这就赋予其日常语言所不具备的预知未来功能,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未来语言学。科幻故事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判断形式,它不是日常判断,而是在叙事中建立镜像式判断。在判断形式上,它既包含了日常判断形式,又包含了故事叙事的镜像内核。这一故事判断正是叙事的审美内涵。科幻叙事展现了文学审美的基本维度。
城市并非由混凝土、玻璃和砖块组成,而是由居住其中的身体、习惯和居民的运动构成。日常的行为实践带着它们的运动创造了城市空间的私密行程,并围绕这些行程的探寻和展演重绘了城市的地图。2016年上海双年展的"51人项目"以一种展演实践重新定义了城市与艺术和日常的关联。这一系列作品几乎无意识地创造出一种"行走-记忆-考古"的征象,让表演与日常不可界定,从而在展场和街道之间创造新的领地。这些看似透明、散漫的日常实践例证,试图越过规划性的、确定情景中的政治意图,在"都市加速"中保有一种对乡愁的审慎追踪。它们
厦门之于鲁迅并非只是中转站和消沉期,而是他从思想革命者转向国民革命同路人的最终完成阶段。鲁迅最初到厦门时情绪低落,但因北伐胜利而政治热情高涨,并表现出强烈的"党同伐异"倾向,一方面认同广州政府和国民党左派,另一方面则将同属新文化阵营的顾颉刚斥为反动的研究系,甚至在女师学潮和厦大学潮上表现出了悖论态度。总体来看,厦门鲁迅的"党同伐异"是一个从朋党到政党、从文化到政治的革命强化阶段,由此"暴力的批判"开始变成"批判的暴力",导致鲁迅后来转向了"横站"的新知识分子革命伦理。
陈寅恪与朱自清之间的学术互动,是现代学术史上鲜为人知而又耐人寻味的生动案例,集中体现于《韩愈与唐代小说》一文从退稿到刊用长达十余年的曲折历程之中。陈寅恪的撰述宗旨,不止于文学史考证,而是以西学之道,还治西化迷思,为韩愈古文及其儒道正名,以述学姿态回应时代思潮,参与文化重建。朱自清对陈文态度的变化,与他调和新旧的思想趋向密不可分。在渐行渐近的道路上,陈、朱更加注重揭示传统相对于现代的种种价值,将学术理念落实为话语实践,这在中国学术现代转型历程中颇具典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