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一记叙文写作教学之文体规范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zero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叙文主要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高一学生虽然在记叙文写作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对记叙文的认知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在写作的过程中,文体意识模糊,不符合文体规范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写得规范,更不知道如何写得生动。要让学生写出规范的、有可读性的记叙文,在平时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指导。
  一、故事情节:叙述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
  在叙述时,要体现记叙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将自己要抒发的情感,寄托在某个特定事件、场景、事物或景物上,让所记叙的事件呈现一个较为完整的结构。
  叙述一件事情最好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但有些时候也不一定非得要把六个要素一个不落地写得清清楚楚,只要不影响读者把握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便可。在叙述时,特别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选材要典型,突出重点,所选择的材料要为主题服务,要选择那些能够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素材;二是记叙要有详略之分,能够直接表现文章中心的材料要具体地叙述和描写,与中心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尽量采用概述的方式。
  二、人物形象:塑造一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以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为例:“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里,作者通过肖像、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梁任公先生的精神、自信、洒脱、神采飞扬的特点。对梁任公先生演讲开场白的描写:“‘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看似简单的一两句话,却将先生的谦逊自信、幽默诙谐的性格特征,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对先生演讲时的动作描更是生动形象,忘记下文时的敲头回忆,生动有趣,演讲内容旁征博引,博闻强识,“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他的演讲如此的自由洒脱、酣畅淋漓、富有情感。此外本文还有很多侧面描写:“我”在茅津渡时,“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就忆起先生演讲的《箜篌引》;演讲时听众“屏息以待”“欢喜”“泪下占襟”等,无不展现梁任公先生的演讲风采和人格魅力,将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形象展现在读者前面。
  通过对《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对人物塑造的分析,不难发现,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要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的直接描写,表现人物鲜明的形象特征;也可以通过其他的事物、景物、人物的描绘、渲染,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三、细节描写:打造两三个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在描写时,学生要学会抓住具体而细致的事物,通过准确、生动、细腻、传神的描写,让人物的个性更为鲜明,让情感更为真实。如,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巧妙地运用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真情。
  诸如此类的细节描写,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比比皆是。如,在《孔乙己》一文中写道:“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里,作者抓住“胡子”“长衫”“又脏又破”等典型的细节,寥寥数语就把孔乙己的身份、地位、处境等呈现在读者面前。
  四、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要以记叙、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议论、抒情是建立在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如果说记叙、描写是“画龙”之笔,那么对所记叙、描写的人或事进行恰如其分的抒情、议论,就能起到“点睛”的作用。
  记叙文是写作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文体,也是写好其他文体的基础,因此高一阶段记叙文写作的学习尤为重要。高考作文虽然一般都不规定写哪一种文体,却都有“明确文体”的要求,“符合文体要求”也是作文“基础等级”中最重要的要求之一,这也充分说明无论写什么文体都必须符合相应的文体规范,在文体规范的前提下,才能展现自己的个性风采。针对高一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普遍存在文体不規范的现象,教师在平时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中,要尝试从故事情节的叙述、人物形象的塑造、细节描写的打造、表达方式的运用等四个方面,引导学生把记叙文写规范,让学生写出有可读性的记叙文。
其他文献
若问天下谁是英雄,就凭那张倔强的容貌,鲁迅当之无愧!  认识鲁迅是从小学开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让我第一次接触到鲁迅,从中我读出了鲁迅先生曾经是个顽皮的孩子;在《藤野先生》里,读出了他强烈的爱国感,读出了他不能忘却的救国梦;在《故乡》一文中,我又读出了先生悲天悯人的一面,读懂了他对于当时那麻木不仁的社会的愤怒。在读鲁迅的过程中,我并未读到朱自清的儒雅,也读不到梁实秋的闲适,更读不出徐志
期刊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可见书籍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確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这是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语文能力的角度提出的具体要求。充分体现了对阅读的重视,尤其是对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我们应该依据语文课程标准,
期刊
孟远帆,江苏省苏州市实验中学高三(10)班的英俊男孩。我的第一大爱好是看书。“宁可食无肉,不可居無书”,我利用闲暇时间,大量阅读,用心阅读,广泛阅读了历史类、传记类、名著类和其他多种题材的作品,拓展了知识面,培养了良好的写作基础。从小学起便在《少年文艺》《新民晚报》等报刊上发表作文。记得曾读过一本书《他知道风从哪个方向来》,我的理想是能成为书中彭野那样的坚守者,隐忍但不懦弱,锋利却不张扬;我也想做
期刊
有人说:班主任在的时候学生能做好这是一个合格的班,班主任不在学生还能做好这是一个优秀的班。一个优秀和班应如李镇西先生所言,是洋溢着集体主义温暖、充满着进取创新精神、富有鲜明个性的班集体。  一、制定班集体发展目标,把班建设成学生健康成长的家园  古人说,心之无往,不知所向,这句话说明目标对人们的活动起着导向性和激勵作用。一个共同的目标能对整个班的行为起凝聚作用,从而增强集体向心力。接任一个新的班,
期刊
听着许巍沙哑的歌声:“这么多年,你还在不停奔跑,眼看着明天,依然虚无缥缈。”我不禁想起舅舅,想起为了“活下去”而拼搏的舅舅。  舅舅十七岁那年孤身一人来到上海,家中贫困,无人资助接济他,勉强“活着”是他的首要任务。文化程度不高的他,只能做踏三轮车载客的活,无论烈日、暴雨,为了能够“活着”,他每天都尽全力踏着三轮。才十七岁,正是生性倔强的时候,但是他被迫弯下腰,卖力地踏车。  这样地“活着”,只是保
期刊
明天就要为来自全省各大城市的教研员上观摩课了,何老师心里“鸭梨”很大呀,领导的期待,同事的羡慕嫉妒恨,都逼着他要上一节与众不同的、无可挑剔的课。  何老师着急上火之际,灵感袭来,陡地想起某大师上课的桥段。大师的课中,一小女孩说到父母离异时声泪俱下。大师俯身抱起小女孩说:“孩子,老师非常喜欢一种小动物,叫珍珠贝。这种贝类,如果有沙石跑进里面,它會包起来——用温柔的态度去包容人生所遭遇的一切挫折和困难
期刊
古诗词中运用正、侧面描写的写法,俯拾即是,亦是历届高考试卷命题中最常见的手法之一。要想准确无误地掌握这种手法,必须多读多背多鉴赏,须从以下几步做起。  一、剖析概念,从课本里提炼  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正面描写就是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侧面描写就是对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进行描写以使描写对象更鲜明、更突出。同时,侧面描写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如,课标修订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琵琶
期刊
考试不仅仅是评价,更重要的是诊断。一次检测过后,教师不能只将视线集中于考试成绩上,关键是要看到成绩背后存在的问题,做好分析诊断,以便更好地改进教与学。通过对考后试卷的分析,教师要看学生知识掌握是否扎实,解题方向是否正确,解题方法有没有掌握,学习习惯是否良好。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判断准确了,给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才会有所提高。  一、诊断的基础是从错题分析到错因归类  要从每一道错题入手,分
期刊
作家张丽钧曾经出版过一套丛书,她为这套书取名为“心青丛书”——“心”就是“心情”的“心”,“青”就是“青色”的“青”,“心青”就是一个“情”字。  张丽钧希望她的儿子成为一个“心青”男孩。  她在博客中讲了关于她儿子的几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说的是在她儿子小时候,她先后与孩子一道饲养过鹦鹉、兔子、仓鼠、鸡。有一次,她的儿子喂鸡喂得太勤了,很快就撑死了两只,但他执意不让扔,执意等小鸡醒来。后来,
期刊
“大自然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老师。”现在的孩子感恩意识和行为严重失衡,因此需要结合农村自然环境开发感恩式早教课程,让孩子在自然环境中感恩世界,认识世界,让家长在亲身教养实践中领悟如何才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早期教育的能力。  一、创设生活化、自然化的园本课程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可是,纵观在亲子园上课的家长们,仍喜欢用“会数几个数”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