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三结合”“三利用”方法谈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教会学生自己能读,培养语文能力,这是语文老师都在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九年义务教育的这套初中语文教材,有不少老师认为难教,教时不够用,依然满堂课都在讲解,使学生很少有读、写、思和讲的训练机会。正如教育专家钱梦龙说的:“注入式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大敌,至今却没有绝迹。”所以,寻求适应这套教材特点的教法,向课堂要质量,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大问题。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逐步探索并尝试运用“三结合”、“三利用”方法,普遍感到易教、课时轻松,而且学生易学、容易接受。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错浅想法。
  一、“三结合”,即是从备课到课堂,始终将语文的“训练重点”、“预习提示”、“课后习题”相结合,充分把握新教材编写的特点
  1.结合训练重点:语文教材中,“训练重点”往往提得很精简,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须在老师充分备课的前提下,才能把训练重点在教学中落实下来。以第一册《大自然的语言》一课为例,本课训练重点是生动的有条理的说明事物; 读书摘要。
  首先,要指导学生了解课文如何“生动”的说明事物。开头一段用了“次第”、“翩然”等优美的词语及拟人笔法,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的画卷。第二段则用拟人手法,如布谷鸟唱“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更有特色,说得更加生动。
  其次,要理解如何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头三段说明的顺序是什么。显而易见,第一段以“春、夏、秋、”的时序来说明,第二段举的三个例子是以“耕、种、割、插”的农事活动先后为序,第三段则是物候知识的起源和发展,是从古代到近代。可见各段落里面的句序讲究条理性。
  而“读书摘要”,实质上就是对语言信息进行筛选,把文章的重点或主要内容摘录在卡片或笔记本上。由于学生初学编写读书摘要,要求不要过高,指导学生围绕课文“练习”的一、二小题,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在有关的句子下面画一条波浪线,然后这些句子分别摘抄在笔记本上。这种由浅入深的练习,学生就不会觉得“读书摘要”茫无头绪了,也逐渐培养成习惯。
  2.结合预习提示:如果把课文内容比作一把锁,那么“预习提示”便是这把锁的钥匙。“预习提示”中包含文体、文学、篇章、读写听说知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阅读的思路和基本方法,利用工具书理解或掌握生字、词。“预习提示”的文字学生几乎都看懂,但如何抓住提示中的关键词关键看学生能否真正的全面的领会“提示些什么”。例如《大自然的语言》的“预习提示”中,第一段只有两句话,我让学生默读并思考它给我们提示些什么,引导他们明确第一句话中“比作”一词,既揭示了本文标题采用的是比拟的修辞手法,又回答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再读第二句话,启示他们回答句中的“具体生动”、“条理分明”给我们启示了本文的文体是说明文;末句的“特征、成因和意义”又提示了本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平时的反复训练后,我的学生几乎都入了“读懂预习提示”的门。这样,讲究了教法,也让学生懂得了学法。
  3.结合课后训练:“课后练习”如何处理,是教学的一个技巧,却往往被忽视。我在教学中,首先打破先讲课文后处理练习的陈规,将课后练习分散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中,灵活处理,有的则置于课前,结合在预习中,或纳入布置给学生的自学提纲中。又如《大自然的语言》的练习一是这一题给出了段落大意,只要求划分段落,理清层次,明确本文的条理性。我首先是要求学生读题,并回答从哪一段到哪一段是说明该问题的,二是让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问题。这样也为做“读书摘要”作过渡。练习五的第一小题,则是揣摩一个分号和一个句号的用法,这一练习有助于区分这两种标点的不同用法,当堂揣摩解决。这种穿针引线的教法,既有利于对句子的理解,有益于培养学生仔细阅读的习惯,也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
  二、“三利用”,即利用工具书、板书和《中学生助学丛书》
  1.利用工具书:工具书是“自学的好帮手”。教师离不开工具书,何况学生。学生的主要工具书是字典和词典。课文里的生字词,要教会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解决,而且必须养成习惯,这就是一种能力。在课文“预习提示”里有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首先给学生做一些趣味性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使用工具书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使用工具书的兴趣,同时还要落实实用工具书的任务。
  2.利用板书:板书的设计,要做到科学、简明、美观。这是教师的共识,但实施却很难。我在设计板书时,首先精心考虑内容的科学,文字的规范简明,书写的美观。也以《大自然的语言》为例,教师板书“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点明这些物候现象就是“大自然的语言”,而后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体现“草木荣枯”的“荣”的语言文字信息:“萌发”、“开放”、“孕育”和第二段拟人化的“暗示”、“传语”;“枯”的表现则是“变黄”、“衰衰草”。“候鸟去来”的体现是“燕子归”、“布谷鸟唱”、“大雁飞”。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本文标题的用法。
  在突出“训练重点”的“生动的有条理的说明事物”教学时,则板书第一段体现时间顺序的“春、夏、秋、冬”四个字和第二段以农事活动为顺序的“耕、种、割、插”四个字。精心的板书设计,要有科学性,要简明而美观,要体现教材作者的思路,也反映教材的特色,而且突出教学的重点。
  3.利用《中学生助丛书,初中语文练习册》。这本练习册,是唯一的省编与现教材配套使用的中学生助读读物。其内容简明扼要,练习部分按教材科文或选段精心编排适量的练习题,作为教材习题的补充和扩展,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或掌握相关的知识。但是如何使用,则是一门艺术,也是教学和学法的问题。笔者在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利用助读读物的方法。这主要是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或课堂使用,或课外练习;或集中使用,或分散使用;或利用训练丛书处理教材,理解教材,或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使用,以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而且,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时间断穿插利用“练习册”进行课堂训练,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既可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又避免了课堂的单调、乏味的形式,克服学生疲劳或不耐烦而做小动作、开小差的现象。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实践表明,“三结合”与“三利用”在教读课中的应用,体现了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是符合新时期语文教学要求的。这样,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使学生感到学语文轻松、有趣,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许庄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乡土历史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具体而生动的材料。加里宁说,“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此话很有道理。扬州,是国务院首批颁布的全国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从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作为扬州建城之始,已经有2480多年的历史,悠久深厚的历史遗存,蕴含丰富的文化积淀,以及屡经血与火洗礼仍不失风流韵致的人文景观,在它的精神仓廪里,储
化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初中学生的思维品质正由感性经验型向理性抽象型的过渡时期,我们如能创设出恰当合适的教学情境,就能将各种比较难的知识点形象化地融入其中,甚至一些比较枯燥无味的知识点也能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记忆深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只要我们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创造不同的教学情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创设适宜的情境,激发学
【摘 要】在高校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素质教育教学的目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入思考,让政治学科成为引领学生身心发展、健康成长的主渠道,用政治理论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实现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四位一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内化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中,落实到实际生活里,不断放大高校政治教学效用。  【关键
在原 40 2 -A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配以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器 ,对水中汞进行测定 ,其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均有提高
经训:林前3章18至20节 欺,有欺人、受欺和自欺之分。欺人与受欺皆司空见惯。唯有自欺令人费解。《朱子语类》第18卷中说:“因说‘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
“在主宝架清影中,欢然立定脚跟, 好似盛暑远行辛苦,来进磐石之荫; 好似旷野欣逢居处,长途喜见凉亭, 到此得息肩头重担,养力奔赴前程。”
1999年11月18至20日,温州地区妇女事工委员会在温州城西教堂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地区性的妇女培灵会。“兴起时代的底波拉”是她们这次培灵会的主题。浙江省妇女事工委员会
【摘 要】新课改把变革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放在突出的地位。本文从“学习部”的含义、理论基础和通过“学习部”这一组织形式的开展,来阐述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为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紧紧的围绕这一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能体现学生创造能力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和交流,获得数学知识,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