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来说,高悬在市中心广场上的屏幕,都是这个城市的脸面,胭脂都往脸上擦,可是,在农安这最让人瞩目的“脸面上”亮出的却是伤疤,屏幕上反复滚动播出欠银行贷款不还者的黑名单。
在新农乡一片一望无际的玉米地边上,看着郁郁葱葱,奋力拔节的庄稼,种粮大户吕亚玲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信用社的钱是真能“跟上趟儿”,我正急着四处借钱买农药,人家就为我量身订制了一个贷款品种,刚贷了20万元,收割用钱时还会接着贷。今年我承包了540公顷地,我寻思着明年再多承包点地……
类似的画面在农安广播、电视里,广袤的田野上触目皆是,勾勒出一种别样气象。农安县委、县政府以雷霆万钧之势构建金融生态环境,农安农信社则千方百计雪中送炭,让钱“跟上趟儿”。农安县与当地农信社“银政合作”,引导全社会遵循“契约精神”这个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基石,走出一条具有样本性的农村金融与县域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之路。
这气象耐人寻味。
政府发力:把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政府能不能解决社会难点问题,敢不敢担当的大考。
农安县的信用环境一度让人触目惊心。借款人欠债不还,有的甚至恶意骗贷、逃废债务……5年前,农安县农信社也因不良贷款过高而陷入经营困境。
恶劣的环境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农信社对经济发展支持难以为继,信贷投放能力不足,作为全省耕地面积最大的农业大县——农安年均融资缺口大约在20亿元左右。
更为致命的影响是,一个有三分之一银行用户不还贷款的区域,是个什么形象?如何开放发展,谁敢来?借钱不还,乱了法度,如同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动摇了整个经济活动的根基,社会公平正义何在?
而在其他县域,也出现了类似情况。此风不止,地方金融发展空间受限,经济社会势必陷入多重恶性循环中。省联社党委充分认识到,只有地方党政重视,才能构建金融生态环境、打造诚信社会,各县级行社发展才会有更广阔的空间。为此,省联社理事长唐忠民、主任李世杰亲自带队,深入各地,与市县政府主动沟通,深入推进银政合作,了解县域融资需求,着力盘活信贷资金,解决金融支撑能力不足问题,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农安县联社与县政府积极推进银政合作,大力清收盘活不良贷款,同步增加信贷投放。2013年12月,省联社领导将全省农信社不良贷款,尤其是公职人员欠款情况向常务副省长马俊清作了汇报。省政府专门下发了文件,要求各市(县)政府积极帮助农信社清收不良贷款。
省政府的政策给力,农安县政府积极发力,形成了银政合作的强大合力。县委、县政府把帮助农信社清收不良贷款列入全县2014年重点工作之一。县委书记周贺的话掷地有声:“失信之风不止,最终将威胁到整个农安的金融环境。要利用各种法律手段和政策措施,坚决打胜清收不良贷款这场硬仗,打造诚信农安,让信用之风在农安重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县长王海英态度坚决:“清收不良贷款,打造社会信用体系,是检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重要体现。解决问题是硬道理。”
清收不良贷款工作,考验着农安上上下下的魄力与担当,更检验着智慧和能力。经过过去几年的大力清收,农安县已经清收盘活不良贷款7亿多元,剩下的都是“老大难”。面对难啃的“硬骨头”,他们制定《方案》和《实施细则》,并入政府年度工作绩效考核。由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任组长,22名副县级以上领导每人包保一个乡(镇),从各部门抽调16名专职人员,与信用社10人共同组成7个工作组,建立了县乡村组四级联动机制。
针对欠贷人群的不同情况,农安县实行一类人群一策、一类问题一解,一直跟踪到底。谁签订协议,谁借款,确定谁就是法定还款人;累积达到一定额度不还的,按诈骗贷款罪处理;信贷员违反规定发放贷款的,按违法发放贷款罪处理;对垒大户的实际用款人拒不还款,农户作为借款人也拒不还款,将农户列入失信黑名单,予以信用惩戒。
以公职人员带头偿还欠款为突破口,对拖欠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党政干部和公职人员实行“三停五不”处理,即:停职、停岗、停薪,不提拔、不调动、不加薪、不评先、不晋级。目前,全县共收回公职人员及村干部欠款427笔,金额636万元。
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内外合力,挤压“老赖”的生存发展空间。县法院重点从每个乡(镇)拿出1~2户有代表性的赖债户,法庭现场办公,依法强制执行财产,切实加大警示和震慑力度。对赖债不还的人实行环环相扣的联动机制。由电视台曝光,滚动播放名单,使“老赖”在政府采购、行政审批、办房照、房屋过户、车辆落籍转籍等10多个方面给予限制。
让失信者寸步难行、无所遁形。付出高昂的代价后,一笔笔欠款由“死水”化作“清泉”,回流信用社。5年来累计清收活化不良贷款7.64亿元,农信社不良率下降了43.6个百分点,仅今年上半年,就收回贷款近1亿多元。
清收不良贷款犹如一次“诚信洗礼”,唤醒了人们内心“欠债还钱”的天道公理。
近年来,农安县农信社把推进管理、产品和服务创新作为改进支农服务的切入点,坚持政策惠农、财政扶农与金融支农的有效结合,开办直补资金担保贷款,贷款金额达6.2亿元。5年来,通过推广低利率、免担保、广覆盖的小额信用贷款,累计让利于民8000余万元。启用远程审查审批系统,设立阳光办贷大厅,推广“一站式”金融服务。引进国际微贷技术,大力发展小微企业贷款。积极发放抵质押贷款和教师、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员工授信、担保贷款,“循易贷”“商贷通”等贷款。围绕城镇化“新城区、新农合、新农业、新农民、新财政”等6新金融服务,着力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科技型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结合县域特色产业,重点支持黄牛、生猪、烤烟、薯类等产业经济,上门营销各类专业合作社、“三辣”种植基地,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信贷模式,有效满足多元化信贷资金需求。
在新农乡一片一望无际的玉米地边上,看着郁郁葱葱,奋力拔节的庄稼,种粮大户吕亚玲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信用社的钱是真能“跟上趟儿”,我正急着四处借钱买农药,人家就为我量身订制了一个贷款品种,刚贷了20万元,收割用钱时还会接着贷。今年我承包了540公顷地,我寻思着明年再多承包点地……
类似的画面在农安广播、电视里,广袤的田野上触目皆是,勾勒出一种别样气象。农安县委、县政府以雷霆万钧之势构建金融生态环境,农安农信社则千方百计雪中送炭,让钱“跟上趟儿”。农安县与当地农信社“银政合作”,引导全社会遵循“契约精神”这个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基石,走出一条具有样本性的农村金融与县域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之路。
这气象耐人寻味。
政府发力:把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政府能不能解决社会难点问题,敢不敢担当的大考。
农安县的信用环境一度让人触目惊心。借款人欠债不还,有的甚至恶意骗贷、逃废债务……5年前,农安县农信社也因不良贷款过高而陷入经营困境。
恶劣的环境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农信社对经济发展支持难以为继,信贷投放能力不足,作为全省耕地面积最大的农业大县——农安年均融资缺口大约在20亿元左右。
更为致命的影响是,一个有三分之一银行用户不还贷款的区域,是个什么形象?如何开放发展,谁敢来?借钱不还,乱了法度,如同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动摇了整个经济活动的根基,社会公平正义何在?
而在其他县域,也出现了类似情况。此风不止,地方金融发展空间受限,经济社会势必陷入多重恶性循环中。省联社党委充分认识到,只有地方党政重视,才能构建金融生态环境、打造诚信社会,各县级行社发展才会有更广阔的空间。为此,省联社理事长唐忠民、主任李世杰亲自带队,深入各地,与市县政府主动沟通,深入推进银政合作,了解县域融资需求,着力盘活信贷资金,解决金融支撑能力不足问题,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农安县联社与县政府积极推进银政合作,大力清收盘活不良贷款,同步增加信贷投放。2013年12月,省联社领导将全省农信社不良贷款,尤其是公职人员欠款情况向常务副省长马俊清作了汇报。省政府专门下发了文件,要求各市(县)政府积极帮助农信社清收不良贷款。
省政府的政策给力,农安县政府积极发力,形成了银政合作的强大合力。县委、县政府把帮助农信社清收不良贷款列入全县2014年重点工作之一。县委书记周贺的话掷地有声:“失信之风不止,最终将威胁到整个农安的金融环境。要利用各种法律手段和政策措施,坚决打胜清收不良贷款这场硬仗,打造诚信农安,让信用之风在农安重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县长王海英态度坚决:“清收不良贷款,打造社会信用体系,是检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重要体现。解决问题是硬道理。”
清收不良贷款工作,考验着农安上上下下的魄力与担当,更检验着智慧和能力。经过过去几年的大力清收,农安县已经清收盘活不良贷款7亿多元,剩下的都是“老大难”。面对难啃的“硬骨头”,他们制定《方案》和《实施细则》,并入政府年度工作绩效考核。由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任组长,22名副县级以上领导每人包保一个乡(镇),从各部门抽调16名专职人员,与信用社10人共同组成7个工作组,建立了县乡村组四级联动机制。
针对欠贷人群的不同情况,农安县实行一类人群一策、一类问题一解,一直跟踪到底。谁签订协议,谁借款,确定谁就是法定还款人;累积达到一定额度不还的,按诈骗贷款罪处理;信贷员违反规定发放贷款的,按违法发放贷款罪处理;对垒大户的实际用款人拒不还款,农户作为借款人也拒不还款,将农户列入失信黑名单,予以信用惩戒。
以公职人员带头偿还欠款为突破口,对拖欠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党政干部和公职人员实行“三停五不”处理,即:停职、停岗、停薪,不提拔、不调动、不加薪、不评先、不晋级。目前,全县共收回公职人员及村干部欠款427笔,金额636万元。
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内外合力,挤压“老赖”的生存发展空间。县法院重点从每个乡(镇)拿出1~2户有代表性的赖债户,法庭现场办公,依法强制执行财产,切实加大警示和震慑力度。对赖债不还的人实行环环相扣的联动机制。由电视台曝光,滚动播放名单,使“老赖”在政府采购、行政审批、办房照、房屋过户、车辆落籍转籍等10多个方面给予限制。
让失信者寸步难行、无所遁形。付出高昂的代价后,一笔笔欠款由“死水”化作“清泉”,回流信用社。5年来累计清收活化不良贷款7.64亿元,农信社不良率下降了43.6个百分点,仅今年上半年,就收回贷款近1亿多元。
清收不良贷款犹如一次“诚信洗礼”,唤醒了人们内心“欠债还钱”的天道公理。
近年来,农安县农信社把推进管理、产品和服务创新作为改进支农服务的切入点,坚持政策惠农、财政扶农与金融支农的有效结合,开办直补资金担保贷款,贷款金额达6.2亿元。5年来,通过推广低利率、免担保、广覆盖的小额信用贷款,累计让利于民8000余万元。启用远程审查审批系统,设立阳光办贷大厅,推广“一站式”金融服务。引进国际微贷技术,大力发展小微企业贷款。积极发放抵质押贷款和教师、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员工授信、担保贷款,“循易贷”“商贷通”等贷款。围绕城镇化“新城区、新农合、新农业、新农民、新财政”等6新金融服务,着力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科技型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结合县域特色产业,重点支持黄牛、生猪、烤烟、薯类等产业经济,上门营销各类专业合作社、“三辣”种植基地,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信贷模式,有效满足多元化信贷资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