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语文活动课作为颇具活力的一种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课改的新课型,其教学设计、教学形式虽各具形式,但也令人莫衷一是。下面筆者就当前中学语文活动课,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与做法。
一、语文活动课应为语文教学服务
叶圣陶说:“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新《课标》对语文课程这样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由此看来,语文课的宗旨是让学生学习语言的运用。那么,语文活动课就是让学生在语言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而这种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活动体现在平时的语文教学活动中。
1.语文活动课应以课的形式展现,而不是散漫自由的活动
语文活动课也是一堂课,它是在我国新型活动课程理论的指导下,本着活动教学的思想,学生全员参加,自主选择活动项目和形式,师生共同活动的一种语文课型。虽然对于语文活动课有各种各样的称呼,例如“语文综合性活动”“语文实践活动”“语文探究性学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但我认为这都是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语文活动课的理解,但是,既然是课程,就应该与语文课堂教学相辅相成,不管用什么样的称呼,它的宗旨都是为语文教学活动服务的,而不应该孤立于语文教学活动之外,而是属于语文教学范畴内的教学活动。它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都应符合日常的教学活动。
2.语文活动课的设计要与课堂内容紧密相连
活动课的设计要有一个和教材内容相连系的整体框架,最好能与教材内容同步进行。
以2017年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内容为例,我们就可以整体设计这一学期甚至一学年的活动课程。七年级课本中,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都有关于一年四季自然景物的描写,再加上七年级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对四季主要还是感性认识,特别是第一单元,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都是经典诗文,都是对四季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大自然的感悟。我便以这些文章为契机,带领学生开展有关自然四季的语文活动课。例如,我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观察草木的变化,欣赏蓝天白云的互相映衬,看落叶飘零……教会学生如何观察景物,如何描写景物,如何抒发情感。同学们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如痴如醉!这些活动又与课文教学相呼应,做到课内课外同步进行,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观察体悟,抒发情感,并服务于语文教学!
二、语文活动课应不拘于形式,因时、因地、因文而异
1.语文活动课应充分利用校内的文化阵地
语文活动课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兴趣而采用的一种活动方式。我们可以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图书馆等开展语文活动课的教学。
例如2017年部编教材八年级上的第一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这一单元有三个任务:(1)新闻阅读,(2)新闻采访,(3)新闻写作。我们可以利用阅览室的资源,以活动课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当老师完成教材内容以后,可以带领学生去阅览室,利用手中的报纸,现场指导,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新闻的特点、新闻的结构、新闻的五要素等内容。同学们在阅览室阅读报纸,不仅熟悉了新闻这一文体,还拓展了知识面,了解了国家甚至世界上的重大事件,教师借机引导学生树立“只有心怀天下才能成就大事”这一理念。需要指出的是,老师在活动课开始前要做大量的工作,如阅览室有哪些报纸,哪些报纸中有符合教学要求的文章,怎么在众多报纸中找到想要的文章等。如果老师不提前备课,目的性不强,指向性不明确,课堂要求不具体,学生在阅览室上课就不会有什么收获。
2.抓住契机,开展语文活动课
记得笔者讲授何其芳的《秋天》这首诗歌时,我们动情朗读,沉入其中。同学们被何其芳的“秋景”迷醉了。那清静的秋晨,清远的笛声,清甜的相思……构成了一幅令人向往的乡村秋景图。诗意的语言、朦胧的诗情、清幽的意象,使同学们的思绪飘向渺远的秋野。于是我灵机一动,有了关于“秋”的活动课内容。我和同学们一起漫步于校园寻找秋叶,行走于菜市场去发现秋天的收获,看天空云卷云舒、大雁南飞……我还布置了作业,要求同学们用手中的笔或相机记录自己眼中的秋天……一周后,我们总结这次活动的成果时,那真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场景!有的同学拍下了田野里的稻田、集市上的红豆、地上的落叶……有的同学拍下了空中的雁阵并配了诗,还有的同学拍摄了芦苇并配了《蒹葭》这首诗,还有一个同学拍摄了夕阳中饱经沧桑的老奶奶并赋诗一首。这种诗配画的形式表达了同学们对秋的感悟。同学们从自然界的秋想到了人生中的秋、社会上的秋……明白了生活处处皆语文的道理,也理解了文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创作体验。这样既激发了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助于语文教学,也让同学们在学语文的过程中行动了起来。
3.语文活动课形式可以多样
语文活动课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性课程,它长期渗透于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活动课的内容也要多样化,形式也可以多样。比如,我们平时上的阅读鉴赏课,学生边读边欣赏,各抒己见,畅谈自己的理解及看法,这就是语文活动。再如,我在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课时,针对中学生的苦乐观,展开了一场关于“逆境出人才,还是顺境出人才”的辩论。同学们在辩论时,引用了课文中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曾益其所不能”。这不仅培养了同学们的思辨能力,而且让他们注意了书面语与口头语的区别,懂得了学以致用,更让同学们在思辨中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课本剧也是一种活动课的形式。如《皇帝的新装》一课,我们就可以让同学们先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然后让他们自己准备道具,物色演员,进行排练、演出。通过这些活动,学生逐渐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也更全面了。其实,汉字听写活动、经典诵读活动等也都是语文活动课的范畴!
总之,语文活动课还处于探索阶段,作为语文教师应把握时机,勇于创新,让语文活动课为语文教学增色添彩!
一、语文活动课应为语文教学服务
叶圣陶说:“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新《课标》对语文课程这样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由此看来,语文课的宗旨是让学生学习语言的运用。那么,语文活动课就是让学生在语言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而这种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活动体现在平时的语文教学活动中。
1.语文活动课应以课的形式展现,而不是散漫自由的活动
语文活动课也是一堂课,它是在我国新型活动课程理论的指导下,本着活动教学的思想,学生全员参加,自主选择活动项目和形式,师生共同活动的一种语文课型。虽然对于语文活动课有各种各样的称呼,例如“语文综合性活动”“语文实践活动”“语文探究性学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但我认为这都是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语文活动课的理解,但是,既然是课程,就应该与语文课堂教学相辅相成,不管用什么样的称呼,它的宗旨都是为语文教学活动服务的,而不应该孤立于语文教学活动之外,而是属于语文教学范畴内的教学活动。它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都应符合日常的教学活动。
2.语文活动课的设计要与课堂内容紧密相连
活动课的设计要有一个和教材内容相连系的整体框架,最好能与教材内容同步进行。
以2017年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内容为例,我们就可以整体设计这一学期甚至一学年的活动课程。七年级课本中,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都有关于一年四季自然景物的描写,再加上七年级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对四季主要还是感性认识,特别是第一单元,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都是经典诗文,都是对四季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大自然的感悟。我便以这些文章为契机,带领学生开展有关自然四季的语文活动课。例如,我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观察草木的变化,欣赏蓝天白云的互相映衬,看落叶飘零……教会学生如何观察景物,如何描写景物,如何抒发情感。同学们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如痴如醉!这些活动又与课文教学相呼应,做到课内课外同步进行,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观察体悟,抒发情感,并服务于语文教学!
二、语文活动课应不拘于形式,因时、因地、因文而异
1.语文活动课应充分利用校内的文化阵地
语文活动课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兴趣而采用的一种活动方式。我们可以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图书馆等开展语文活动课的教学。
例如2017年部编教材八年级上的第一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这一单元有三个任务:(1)新闻阅读,(2)新闻采访,(3)新闻写作。我们可以利用阅览室的资源,以活动课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当老师完成教材内容以后,可以带领学生去阅览室,利用手中的报纸,现场指导,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新闻的特点、新闻的结构、新闻的五要素等内容。同学们在阅览室阅读报纸,不仅熟悉了新闻这一文体,还拓展了知识面,了解了国家甚至世界上的重大事件,教师借机引导学生树立“只有心怀天下才能成就大事”这一理念。需要指出的是,老师在活动课开始前要做大量的工作,如阅览室有哪些报纸,哪些报纸中有符合教学要求的文章,怎么在众多报纸中找到想要的文章等。如果老师不提前备课,目的性不强,指向性不明确,课堂要求不具体,学生在阅览室上课就不会有什么收获。
2.抓住契机,开展语文活动课
记得笔者讲授何其芳的《秋天》这首诗歌时,我们动情朗读,沉入其中。同学们被何其芳的“秋景”迷醉了。那清静的秋晨,清远的笛声,清甜的相思……构成了一幅令人向往的乡村秋景图。诗意的语言、朦胧的诗情、清幽的意象,使同学们的思绪飘向渺远的秋野。于是我灵机一动,有了关于“秋”的活动课内容。我和同学们一起漫步于校园寻找秋叶,行走于菜市场去发现秋天的收获,看天空云卷云舒、大雁南飞……我还布置了作业,要求同学们用手中的笔或相机记录自己眼中的秋天……一周后,我们总结这次活动的成果时,那真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场景!有的同学拍下了田野里的稻田、集市上的红豆、地上的落叶……有的同学拍下了空中的雁阵并配了诗,还有的同学拍摄了芦苇并配了《蒹葭》这首诗,还有一个同学拍摄了夕阳中饱经沧桑的老奶奶并赋诗一首。这种诗配画的形式表达了同学们对秋的感悟。同学们从自然界的秋想到了人生中的秋、社会上的秋……明白了生活处处皆语文的道理,也理解了文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创作体验。这样既激发了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助于语文教学,也让同学们在学语文的过程中行动了起来。
3.语文活动课形式可以多样
语文活动课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性课程,它长期渗透于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活动课的内容也要多样化,形式也可以多样。比如,我们平时上的阅读鉴赏课,学生边读边欣赏,各抒己见,畅谈自己的理解及看法,这就是语文活动。再如,我在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课时,针对中学生的苦乐观,展开了一场关于“逆境出人才,还是顺境出人才”的辩论。同学们在辩论时,引用了课文中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曾益其所不能”。这不仅培养了同学们的思辨能力,而且让他们注意了书面语与口头语的区别,懂得了学以致用,更让同学们在思辨中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课本剧也是一种活动课的形式。如《皇帝的新装》一课,我们就可以让同学们先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然后让他们自己准备道具,物色演员,进行排练、演出。通过这些活动,学生逐渐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也更全面了。其实,汉字听写活动、经典诵读活动等也都是语文活动课的范畴!
总之,语文活动课还处于探索阶段,作为语文教师应把握时机,勇于创新,让语文活动课为语文教学增色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