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h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的教育观念正在发生急剧变化。教育已致力于开发人的探索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性人才。初中阶段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黄金阶段,数学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这就是说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而且是利用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我认为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诱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营造创新环境,诱导创新思维
  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环境的创造,教学模式则是构建这种环境的方法。如何营造好的教学环境,从而诱导学生的创新思维?
  1.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我们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能够与老师一起参加教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2.鼓励学生之间多向交流,在班级体中取长补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可以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这样可使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使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因,发展创新思维
  思维从惊奇和疑问开始,思维总是指向某个任务的。为了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给出思维指向,并留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他们去思考、去探索。
  在课堂教学中,短时间内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因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创设能引起学生注意和兴趣的学习情境,也是学生活跃思维的前提条件。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兴趣去探索,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例如:在讲“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一节时,我首先向学生展示几幅世界著名的名胜古迹的图画: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几幅优美的画面把学生紧紧吸住了,表现了向往之情。在此基础上,我适时点启:“这些优美而古老的建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无论是法国的埃菲尔铁塔,还是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都是由学过的几何图形组成的。你能从上述古建筑物中指出几个几何图形吗?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争相发言,切入主题。有的学生找出了学过的几何图形的图案,也有的学生发现了一些没有见过的几何图形的图案。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三、有意识引导非常规解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是实施创新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步。教师要启迪学生创造性地“学”,标新立异,打破常规,克服思维定势的干扰,善于找出新规律,运用新方法。教师应激发学生大胆探讨问题,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拓性和创造性。教学中的切入点很多,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角度打开解题突破口。
  当用常规方法不能解决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及时改变思路,另选突破口,切忌在原方法上徘徊,否则难以使思维发生质的飞跃,也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例:解方程(x-1)(x+2)=70。
  该题的一般解法是把方程化为标准的一元二次方程求解。除此之外,教师应激发学生去思考有无更巧更妙的解法,诱导学生去发现x+2与x-1的关系:它们的差是3,且x+2>x-1,故可把70分解成差为3的两个因数,从而求解。
  解:原方程化为(x-1)(x+2)=7×10=(-10)×(-7)。
  ∵x+2>x–1,
  ∴x+2=10或x+2=-7,
  题目的新颖解法来源于观察分析题目的特点,以及对隐含条件的挖掘。因此,教师应从开发智能、培养能力这一目标着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想、拓展。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总结解题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鼓励自主探索与合作,促成创新思维
  我们应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学生的学习才可能是有效的,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应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例如:我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就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试着自己的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圆转化成一个你学过的图形?”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把学生推到了活动的主体地位上,他们纷纷投入到“如何转化”的学习活动中去,热烈地讨论、在大胆地尝试、独立地操作、积极地思考……结果,不少学生找到了不同于教材上的转化方法,表现出了极好的思维独创性。他们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自身良好的数学素质并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的情况千变万化,这就势必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上要有越前意识,想出多种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学过程。这样才能更好地诱导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人才。
其他文献
许多学生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几何,几何,老师难教,学生难学。”其实几何并不难学,它是一门很有趣味的数学分科。为什么有的学生会感到如此“难”呢?其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学好几何的基本概念。  几何学是一座建立在一系列的概念和公理、定理之上的“高楼大厦”。课本的开头部分概念很多,掌握好这些概念就像给这座大厦打好地基一样重要。学习几何概念要注意理解它的实质,千万不要只是死记硬背,理解其意。具体地说,学习的
“凝固的课堂气氛如同瘟疫,只要在课堂上蔓延,这节课非失败不可。”这句话形象地告诉我们:“活跃的课堂氛围”对教学有深刻的影响。新课标要求:教育除了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外,还要重视学生探索兴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其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让学生好之、乐之?我认为: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活跃、主体参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不应该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应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长期以来,为什么一些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其主要原因是:数学离学生的生活太远,故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抽
摘 要: 自主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索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基础。因此,重视自主学习的指导和组织,对促进数学课堂中学生的主动发展尤为重要,是一项极为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小学数学课堂的可能选择和必然教学要求。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以境激趣 联系生活 师生平等    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其目的在于着眼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访台观感赵渠森张志民陈博由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组织的,以于翘为团长,张志民、陈博为副团长的一行14人,应台湾强化塑胶协进会邀请于6月28日至7月8日赴我国台湾省参加首届两岸复合材料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