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酸汤(散文)

来源 :青海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味道的谈论一直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之一,因为舌尖上的味觉神经,我们才能品尝到酸甜苦辣咸,因为有了五味杂糅,才有了食物各不相同的味道。有时人们讲述自己在饥肠辘辘时吃到的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有多么美味,有时则是讲述雨后在果园摘到的一个桃子有多么香甜。人们总会在特定的时间段、特定的饥饿程度时,遇到自己难忘的味道,在享受食物时味觉被食物特有的味道勾住,再由味觉神经向人的大脑发出美味的指令,和以往每一次用餐时的景致相同,平平淡淡吃下去,却又不同,吃完之后便觉口齿留香,等下一次再去品尝时却失去了第一次的味道。
   有些食物的記忆真的会让人在往后的日子里百般回味,想着自己当时再多吃一点,或吃慢一点就好了,也尝试着自己去做,可无论如何就再也吃不出那个味道来了,那股美味竟成了无法忘怀又再也遇不到的味道。
   我出生在化隆回族自治县,风土人情自然少不了勤劳而朴实的回族父老,也许正是在生我养我的地方待得久了,无论行至何方,总会怀念家乡的味道。回族妇女擅长做菜,家家户户的主妇们确也有过硬的厨艺,用方言讲便是“茶饭好”。女孩子家里打小就有各种宴席,古尔邦节和开斋节要准备宴席,年轻姑娘们由家中长辈言传身教,厨艺自然从小便练就了。宴席结束后,主人家还要将煮好的牛肉或羊肉分割成大小一致的肉块,和油香、花卷或者放着芫荽和碎羊肉的稀饭、酸汤、熬饭送给前来的客人,或者给左邻右舍或亲朋好友送去,这就是“份子”。
   我家邻居是传统的回族家庭,我和父母自然经常吃到各式各样的“份子”,我们有时候也将新采摘的梨、苹果作为回报。有次和同学闲谈,我问家住西安的同学是否认识她的邻居,她竟是一愣,然后好像魔怔一样略显迟疑地回答道:“我们为什么要认识,你们和邻居认识吗?”我自然是不想再说下去。这在钢筋水泥的大城市里是很常见的,邻里之间打照面的机会都很少,一是工作忙,二是人口组成复杂,谁也不知道对方是否值得信任,偶尔遇到也是象征性地一笑便推门进屋。我现在经历着,也时常听人讲起,这点自然比不了我的家乡。
   我也因为想到曾经的邻居,而对乡愁,对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了不一样的体验和感悟,也因此让我更加了解了回族这个朴实而勤劳的民族。有次开斋节之后,父母准备好礼物让我去拜访邻居一家。邻居家装修得很古朴、简约而不失大方,整齐的桌椅,干净的地板,明亮的玻璃窗,一股奇妙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这就是开斋节前将家里收拾打扫一番的景象。
   我虽只身前来,也是初次造访,主人家却无半点怠慢,一桌丰盛的回族宴席很快就呈现在我的面前。茶水是招待贵宾用的八宝盖碗,新炸的油香、馓子,热气腾腾的花卷,肥美的羊肉,搭配丰富的菜肴,可谓琳琅满目,不一会儿工夫我便茶足饭饱。最后,邻居老奶奶小心翼翼端来一碗酸汤,我不好拒绝,便从她手中接下。酸汤上漂浮着翠绿的葱丝和红、绿色的辣椒丝,几片切得很薄的牛肉以及鸡蛋饼切成的丝,往下是掺有蒜泥的羊肉丸子,细长而透明的洋芋粉,鲜嫩的油麦菜,肥美的羊肉汤,再加上一勺醋,这些普通而简单的食材就构成了美味爽口的酸汤。我好奇地询问酸汤的做法,邻居老奶奶便给我讲述了整个制作过程,谁承想,一碗看似普通的酸汤竟也如此做工精细。饭毕闲聊之后,我在他们盛情的挽留声里回到家中。我开始向父母讲述邻居如何款待我,尤其是那碗酸汤的美味。
   我曾磨着母亲做给我喝,却没有那般鲜美。后来由于升学,我们辗转搬了五六次家,几乎每次都是蜻蜓点水似的搬到某个地方,再搬走。从此很少再有机会见到曾经的邻居,我从那时起就再也没有喝到过那么美味的酸汤。无论去清真餐厅还是好友家中拜访,我都会要一碗酸汤,一样的食材,羊肉汤、粉丝、鸡蛋饼……无非就是这些,可就是尝不到那种熟悉的味道。
   我一直在想,会不会邻居家真的有什么秘方,为什么我到别处吃到一模一样的东西时却没有那股美味。后来,我才真正明白,不是真的有什么秘方,而是一碗用心制作,饱含邻里之间关怀和回汉友谊的酸汤,其他的酸汤哪怕做得再一样,又怎么能替代我心中那一碗酸汤?我将自己的想法讲给母亲,母亲也给我讲起她曾给远离家乡多年的姨妈做过的一顿素面,好香啊——当母亲再做给姨妈吃时,却没有了原初的那种味道,那种味道竟也成了永恒的记忆,再也无法被复制。
   母亲说人有时候吃的不是食物,而是感情。
   高考结束后,我到陕西读书,后来母亲告诉我邻居老奶奶去世的消息。至今我仍去追寻那美味,也许再去探望以前的邻居时还能遇到那样的酸汤,然而一切都已改变,我不想破坏心中那碗酸汤的味道。
   再后来,它竟也成了一种乡愁,一种铭刻于心的记忆。
其他文献
放羊班的春天  他是放羊班的老师  整日都会默默紧跟在  羊群后面 时常随遇而安  然而“学生们”每天都会  沐浴在阳光下 绵延在草地上  低着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异口同声地温习同一个  生字的发音:“咩”  “咩”尝尽小草与鲜花  对生命的无悔的赞歌  “咩”补回那些雨雪风霜里  饥肠辘辘的昨天  “咩”快让母羊尽快在冬日里  食草 受孕 分娩 产羔  “咩”抽象的日子每天  都像是长生天神圣
期刊
十二个冷湖  行走在十二个冷湖  似乎忘却了时间在转动  古老的湖底散发着神秘的气息  似乎闻到了淡淡的湖水的味道  天空守护着星星守护着群山  这里没有一丝烦恼和忧伤  安静的躺在十二个冷湖的怀里  太阳系的奇迹就在你的手掌心  松开握紧的拳头就是世界  把疲惫的身心交给十二个冷湖  世间停留在遥远的故事里  在这神秘的火星小镇  云游星球只有一步之遥……  行走在十二个冷湖  开始忘记红尘俗世
期刊
Using three dimensional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o assess the dosimetric of different radiation therapy planning and obtain a better technique in the treatmen
土房子   1997年我出生在靠近河滩的一间土房子里,而后的数十年里,和庄廓院里的芍药牡丹一同长大。牡丹在时间的催化下日渐丰满,用一棵树的姿态占据了庄廓的一角,在干涸的土地里日复一日地延续着生命。芍药也每年春天发芽,夏天开花,冬天就成了一墩枯枝,被爷爷点一把火烧了。   土房子在我们一家人居住的时候,凡是不种菜不堆放杂物的地方,都被我们过来过去地踏成了平滑而坚硬的地势,虽然屋子的角落里有几个老
期刊
有暖气的房子里,只需要一件短袖,一盘花生米,酌点儿白干,一个舒适的冬天就可以这样勾勒出来。   窗外积雪几尺,一阵风吹来,一层白似沙的薄雪随着风的动向飞舞。有时阳光透过干燥的空气,洒向落在屋顶上的白雪,白色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得更加透彻。   躲在屋里的这几个月,总感觉和冬天这个特殊的季节忽远忽近。   当浓茶冒着白气、咖啡的白沫在杯子里盘旋时,将人儿和冬天相隔的这块水泥板,似是将世界分成了两半,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我一直是《奇葩说》的忠实粉丝,有一期节目辩题是“在外地过得不好要不要跟父母说”,其实我自己也正在外地上学,看完这个辩题之后我陷入了沉思。   坦白讲,如果时光再退回到两三年前我会告诉他们,但现在21岁的我或许不会告诉他们。高中的时候可能是最痛苦最压抑的几年,每周都在重复同样的事情,忍受着各种各样的挫折,或多或少心里都会有一些积怨,却无处发泄。我该找谁去发泄这些呢?老师吗?不,我认为我不应该去找他们
期刊
宿一间老院,睡一席热炕,熬一壶茯茶,吃一块锅盔,听一阵风声。   这是我儿时在乡下姥姥家度过那几年最深的印象。   那时的天很蓝,在没有阴雨的夏天,抬头便可以看到树叶点缀中的丝毫没有被玷污的云从视野的这头慢慢飘到那头。时而飞过的鸟,不经意将视线拉远,再拉回。   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是和小哥哥一起爬到村子西边庄稼地后面的山上,还记得那时家里的大人总是说不能去那里,说山后的野狼专门吃不乖的小孩,可
期刊
14年的背包客,万里脚下行,去了很多城市,见了很多人,听了很多故事,明了很多道理,或许,人总是需要经历一些伤春悲秋,才会渐渐懂得隐忍和平后的真谛,在你奔跑的时候风景在变,你追逐的东西也在改变,每一条岔路口,每一个山坡与低谷,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都是一种锻炼,无论是挥汗或是流泪,无论是抱怨或是接受,在得与失的较量中我们也在成长。   时间真的很可怕,脑海中原本占据童年的那部分空间,多年以后偶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