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解决”作为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过。可事实发现,不仅老师对“问题解决”教学存在疑惑,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也常常产生大量问题,错误率非常高。因此,本文以小学四年级“归一”问题为例,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归一”问题
问题解决作为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数学素养、思想品德素质及教师专业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对于问题解决的研究国内外的学者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最早从G.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谈及问题解决教学理论,我国关于问题解决教学的研究大致集中在问题解决教学理论的建构、问题解决教学设计、问题解决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等方面。本次研究以小学四年级“归一”问题为载体,通过测验对比法和课例分析法,主要从四年级“归一”问题解决教学现状;以及优化四年级小学生“归一”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策略,两个方面展开进行研究。将思考怎么把这些有价值的理论研究运用于小学日常的问题解决教学中。
一、 四年级“归一”问题解决教学现状。
(一)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前测。
为了了解四年级学生的“归一”问题解决的掌握情况,对某小学四年级同学课前做了一次前测。
测试有效卷共有40份,其中全对的仅有4人,占总数的10%,部分正确的试卷有32人,占总数的80%,全部错误的有4人,占总数的10%。
从前测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对理解题目意义上还存在不足,导致分步列式时出现乱带单位的情况,甚至胡乱列式。这是在题目分析过程中随意把两个数学信息进行重组的结果。
(二)第一次教学尝试。
以下为“归一”问题解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的一部分,首先是对教学目标的解析。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理解。
3. 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分析:本课是基于三年级学习了简单“归一”问题解决的基础上,进行稍微较复杂的“归一”问题的解决。其实从前测结果笔者就得知,四年级的大部分学生都有一定问题解决的基础,分析较复杂的数学信息时有一定的困难。那教师在这是需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呢?从教学目标中没有体现得太明显,作为教师应该更多的是教于学生解题的方法,教师的教学重点和学生学的重点不在于“解”,而在于“学解”。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直接出示例1,再针对学生的问题解决出示的各种方法进行评价与指导,这里的指导教师处理得粗略,没有具体详细的教学步骤,教师的教学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全班一起读题、示范、练习,在练习中让学生模仿解题思路,再进行大量的练习。
(三)后测结果统计。
本次测试有效卷共有40份,其中全对的有13人,占总数的32.5%,部分正确的试卷有27人,占总数的67.5%,全部错误的有0人。
对比前后测的结果,学生在学习中还是有一定的进步。也许是第二次再次做同样的题,通过再次阅读会对题目有更深的理解。也许在上课中模仿了老师的教学方法而做对。
二、 “归一”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及应用
(一)“归一”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1. 明确教学目标
在制定问题解决的教学目标的时候,目标的指向性要非常明确:要通过什么方法,解决什么问题,并期望达到什么效果。
教学目标:
(1)能应用信息整理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做工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运用分析法或综合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理解。
(3)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 借助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的运用能让学生从枯燥的文字中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知道我们的数学学习是服务于生活的。小学生好奇心强,多媒体教学的开展将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比如本课的“铺路机”,先放视频让学生认识到铺路机的工作原理,长此以往,将拓展学生的视野,利于学生理解问题。
3.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问题解决的前提在于审题,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正确地解决问题。那教学生从哪里下手了,首先找到题目中给的数学信息,包括已知条件和问题,再次分析问题与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和已知条件之间是否还可以产生间接条件,最后确定解题思路形成策略。
4. 借助图表分析数量关系
“归一”问题解决,可借助图表,用摘录关键信息的方法一一对应已知条件和问题,让学生再次审题找出条件与条件,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前提下,只有弄清数量关系才能够选择合适地运算,列出正确的算式,这是解答数学问题的关键一步。
5. 鼓励小学生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
教学中,教师不宜直接将数学量关系式告诉学生,而是应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带领学生亲自去探索发现,并在学习小组内讨论各自的解题思路,如有疑问也在小组内集体解决,小组长进行总结归纳。
(二)第二次教学尝试后的后测结果统计
本次测试有效卷共有38份,其中全对的有15人,占总数的37.5%,部分正確的试卷有23人,占总数的57.5%,全部错误的有0人。
与前测相比,学生们不仅解题思路更加清晰,还有大部分学生运用了多种解题方法,而且多用综合算式解题。
问题解决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解决学习中鼓励学生主动探索,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小学四年级“归一”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探索十分有价值。可有点遗憾,由于在较偏远小学研究对象还不够全面。研究方法也应更科学。以后希望能把小学阶段的问题解决形成一系列的教学策略,用于一线教师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郑毓信.问题解决与数学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25.
[2]喻平.数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48.
[3]梁平.论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50-57.
[4]贲友林.此岸与彼岸:我的数学教学手记[M].南京:江苏凤凰出版社,2015.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归一”问题
问题解决作为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数学素养、思想品德素质及教师专业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对于问题解决的研究国内外的学者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最早从G.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谈及问题解决教学理论,我国关于问题解决教学的研究大致集中在问题解决教学理论的建构、问题解决教学设计、问题解决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等方面。本次研究以小学四年级“归一”问题为载体,通过测验对比法和课例分析法,主要从四年级“归一”问题解决教学现状;以及优化四年级小学生“归一”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策略,两个方面展开进行研究。将思考怎么把这些有价值的理论研究运用于小学日常的问题解决教学中。
一、 四年级“归一”问题解决教学现状。
(一)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前测。
为了了解四年级学生的“归一”问题解决的掌握情况,对某小学四年级同学课前做了一次前测。
测试有效卷共有40份,其中全对的仅有4人,占总数的10%,部分正确的试卷有32人,占总数的80%,全部错误的有4人,占总数的10%。
从前测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对理解题目意义上还存在不足,导致分步列式时出现乱带单位的情况,甚至胡乱列式。这是在题目分析过程中随意把两个数学信息进行重组的结果。
(二)第一次教学尝试。
以下为“归一”问题解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的一部分,首先是对教学目标的解析。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理解。
3. 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分析:本课是基于三年级学习了简单“归一”问题解决的基础上,进行稍微较复杂的“归一”问题的解决。其实从前测结果笔者就得知,四年级的大部分学生都有一定问题解决的基础,分析较复杂的数学信息时有一定的困难。那教师在这是需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呢?从教学目标中没有体现得太明显,作为教师应该更多的是教于学生解题的方法,教师的教学重点和学生学的重点不在于“解”,而在于“学解”。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直接出示例1,再针对学生的问题解决出示的各种方法进行评价与指导,这里的指导教师处理得粗略,没有具体详细的教学步骤,教师的教学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全班一起读题、示范、练习,在练习中让学生模仿解题思路,再进行大量的练习。
(三)后测结果统计。
本次测试有效卷共有40份,其中全对的有13人,占总数的32.5%,部分正确的试卷有27人,占总数的67.5%,全部错误的有0人。
对比前后测的结果,学生在学习中还是有一定的进步。也许是第二次再次做同样的题,通过再次阅读会对题目有更深的理解。也许在上课中模仿了老师的教学方法而做对。
二、 “归一”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及应用
(一)“归一”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1. 明确教学目标
在制定问题解决的教学目标的时候,目标的指向性要非常明确:要通过什么方法,解决什么问题,并期望达到什么效果。
教学目标:
(1)能应用信息整理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做工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运用分析法或综合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理解。
(3)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 借助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的运用能让学生从枯燥的文字中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知道我们的数学学习是服务于生活的。小学生好奇心强,多媒体教学的开展将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比如本课的“铺路机”,先放视频让学生认识到铺路机的工作原理,长此以往,将拓展学生的视野,利于学生理解问题。
3.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问题解决的前提在于审题,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正确地解决问题。那教学生从哪里下手了,首先找到题目中给的数学信息,包括已知条件和问题,再次分析问题与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和已知条件之间是否还可以产生间接条件,最后确定解题思路形成策略。
4. 借助图表分析数量关系
“归一”问题解决,可借助图表,用摘录关键信息的方法一一对应已知条件和问题,让学生再次审题找出条件与条件,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前提下,只有弄清数量关系才能够选择合适地运算,列出正确的算式,这是解答数学问题的关键一步。
5. 鼓励小学生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
教学中,教师不宜直接将数学量关系式告诉学生,而是应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带领学生亲自去探索发现,并在学习小组内讨论各自的解题思路,如有疑问也在小组内集体解决,小组长进行总结归纳。
(二)第二次教学尝试后的后测结果统计
本次测试有效卷共有38份,其中全对的有15人,占总数的37.5%,部分正確的试卷有23人,占总数的57.5%,全部错误的有0人。
与前测相比,学生们不仅解题思路更加清晰,还有大部分学生运用了多种解题方法,而且多用综合算式解题。
问题解决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解决学习中鼓励学生主动探索,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小学四年级“归一”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探索十分有价值。可有点遗憾,由于在较偏远小学研究对象还不够全面。研究方法也应更科学。以后希望能把小学阶段的问题解决形成一系列的教学策略,用于一线教师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郑毓信.问题解决与数学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25.
[2]喻平.数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48.
[3]梁平.论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50-57.
[4]贲友林.此岸与彼岸:我的数学教学手记[M].南京:江苏凤凰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