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雷锋精神和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铁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都是以爱国主義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爱好和平的伟大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无论在祖国危难之际,还是在祖国安定之时,它们永远是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及发展的精神之基,永远是中华民族得以走向繁荣富强的力量之源,永远是中华民族得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挺支柱。雷锋精神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也是对我党优良传统及崇高作风继承的体现,它的产生具有时代性,继承与发扬雷锋精神也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作为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向雷锋同志学习,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付诸实际行动。
关键词:雷锋精神;继承者;祖国现代化
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好儿子,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优秀无产阶级战士,处处都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把毫不利己,不求回报专门利人看做自己的幸福。虽然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我们怎能以寿命长短来评价一个人呢,雷锋同志在短暂的生命中无私地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雷锋精神”。周总理曾经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及核心的雷锋精神给予全面的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作风,奋不顾身的无产价级斗志”。
毛泽东同志曾经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我想,这是中国人民对雷锋同志的肯定,因为我们知道,中国的建设离不开雷锋精神,离不开雷锋传人;同样,雷锋传人的培养离不开雷锋精神的感召和教育。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应把雷锋精神铭记于心,做好雷锋精神的继承者,锻造自己的服务本领,服务意识,努力使自己成为对国家建设及国家发展有用之人。
“永远跟党走,将自己毫无保留地交给党”是雷锋同志所坚持的阶级立场。他憎爱分明,将党看做自己的亲生父母,他对党忠诚,对人民坦白,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他对敌人充满仇恨,敢于和敌人作斗争,不允许敌人污蔑党,欺压人民,为了维护党的清白及利益,他曾经说“为了党,为了人民,愿洒尽鲜血,永不变心”。历史为证,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将中国从水深火热,蚕吞鲸食中解救出来,并最终建立了新中国,给了中国人民自由,平等,独立。中国人民不能忘记党的恩惠。我们大学生必须牢固树立“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的思想,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加亲近党,认识党,树立永远跟党走的正确思想,树立爱憎分明地阶级立场。
雷锋同志是一个表里合一,言行一致的人,正所谓“言必行,行必果”。他言语温和但不失力量,他解决身边小事却不失伟大,他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说空话,不做花架子。作为一名共产党人,他总是积极的履行自己的义务,以至于他的行动的坚决性充满了革命者的坚韧,所以周总理说他浑身上下透漏着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所以作为大学生,不要只讲外部形象,更要加强自己的内心修养。在生活中,在学习中,“讲真话,讲实话,讲有意义的话”,“做真事,做善事,做有意义的事”。总的来说,就是“莫成为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就是“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就要一言九鼎。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1]这是古代中国哲学家,思想家所倡导的大同式的社会,它主张天下为公,人人都要尽心为公。毫无怀疑地,我们从雷锋同志身上看到了“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作风”。他说“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就像细胞和人的整个身体一样,同样的,我们个人的幸福也依赖于祖国,如果祖国的利益受到了损害,我们还有什么能力谈及个人的幸福呢”。可以说,雷锋同志身上所具备的高度的政治觉悟和高尚的道德修养,是他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要实现个人的真正幸福,自己就必须大公无私地做好国家及人民交给自己的事,他确实是这么想的,他更是这么做的。所以,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把“公”“私”区别开来。说正直话,做正直事,逐步培养自己的正义感。
我想大家一定不会忘记人民的好总理——朱熔基。他说“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所以你们要问我哪一个阶级最有斗志且最奋不顾身,那我一定会告诉你是无产阶级。和朱总理一样,雷锋同志正确的解决了“为谁而活,做什么人”的问题。他把“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死”作为自己的箴言,并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用生命践行了为社会主义奋斗的承诺。所以,作为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且以他们为指导,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奋勇向前的革命干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你们听到祖国的召唤了吗?祖国需要我们,就像需要雷锋同志一样需要我们。所以,我们身上应该肩负着责任,你们感觉到了吗。国家之所以将每年的3月5日定为“雷锋日”,是因为雷锋同志注定会成为一种精神力量,而这种精神力量也是祖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我们如何才能回应祖国的召唤!只有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促进自己各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学习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与斗志。我觉得,如想使自己在有限的生命里发出最大的光和热,就要全心全意的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
参考文献:
[1]孟子.孟子·梁惠王上[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01.
[2]吴晓波.激荡三十年[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01.
作者简介:宋春雷(1990—),男,山东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与创新研究。
关键词:雷锋精神;继承者;祖国现代化
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好儿子,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优秀无产阶级战士,处处都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把毫不利己,不求回报专门利人看做自己的幸福。虽然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我们怎能以寿命长短来评价一个人呢,雷锋同志在短暂的生命中无私地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雷锋精神”。周总理曾经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及核心的雷锋精神给予全面的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作风,奋不顾身的无产价级斗志”。
毛泽东同志曾经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我想,这是中国人民对雷锋同志的肯定,因为我们知道,中国的建设离不开雷锋精神,离不开雷锋传人;同样,雷锋传人的培养离不开雷锋精神的感召和教育。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应把雷锋精神铭记于心,做好雷锋精神的继承者,锻造自己的服务本领,服务意识,努力使自己成为对国家建设及国家发展有用之人。
“永远跟党走,将自己毫无保留地交给党”是雷锋同志所坚持的阶级立场。他憎爱分明,将党看做自己的亲生父母,他对党忠诚,对人民坦白,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他对敌人充满仇恨,敢于和敌人作斗争,不允许敌人污蔑党,欺压人民,为了维护党的清白及利益,他曾经说“为了党,为了人民,愿洒尽鲜血,永不变心”。历史为证,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将中国从水深火热,蚕吞鲸食中解救出来,并最终建立了新中国,给了中国人民自由,平等,独立。中国人民不能忘记党的恩惠。我们大学生必须牢固树立“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的思想,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加亲近党,认识党,树立永远跟党走的正确思想,树立爱憎分明地阶级立场。
雷锋同志是一个表里合一,言行一致的人,正所谓“言必行,行必果”。他言语温和但不失力量,他解决身边小事却不失伟大,他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说空话,不做花架子。作为一名共产党人,他总是积极的履行自己的义务,以至于他的行动的坚决性充满了革命者的坚韧,所以周总理说他浑身上下透漏着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所以作为大学生,不要只讲外部形象,更要加强自己的内心修养。在生活中,在学习中,“讲真话,讲实话,讲有意义的话”,“做真事,做善事,做有意义的事”。总的来说,就是“莫成为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就是“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就要一言九鼎。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1]这是古代中国哲学家,思想家所倡导的大同式的社会,它主张天下为公,人人都要尽心为公。毫无怀疑地,我们从雷锋同志身上看到了“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作风”。他说“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就像细胞和人的整个身体一样,同样的,我们个人的幸福也依赖于祖国,如果祖国的利益受到了损害,我们还有什么能力谈及个人的幸福呢”。可以说,雷锋同志身上所具备的高度的政治觉悟和高尚的道德修养,是他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要实现个人的真正幸福,自己就必须大公无私地做好国家及人民交给自己的事,他确实是这么想的,他更是这么做的。所以,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把“公”“私”区别开来。说正直话,做正直事,逐步培养自己的正义感。
我想大家一定不会忘记人民的好总理——朱熔基。他说“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所以你们要问我哪一个阶级最有斗志且最奋不顾身,那我一定会告诉你是无产阶级。和朱总理一样,雷锋同志正确的解决了“为谁而活,做什么人”的问题。他把“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死”作为自己的箴言,并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用生命践行了为社会主义奋斗的承诺。所以,作为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且以他们为指导,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奋勇向前的革命干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你们听到祖国的召唤了吗?祖国需要我们,就像需要雷锋同志一样需要我们。所以,我们身上应该肩负着责任,你们感觉到了吗。国家之所以将每年的3月5日定为“雷锋日”,是因为雷锋同志注定会成为一种精神力量,而这种精神力量也是祖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我们如何才能回应祖国的召唤!只有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促进自己各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学习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与斗志。我觉得,如想使自己在有限的生命里发出最大的光和热,就要全心全意的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
参考文献:
[1]孟子.孟子·梁惠王上[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01.
[2]吴晓波.激荡三十年[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01.
作者简介:宋春雷(1990—),男,山东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与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