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颜色釉瓷漫谈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13075674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雍正(1723—1735)一朝十三年,时间虽短,但瓷器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都以精致秀美著称,胎、釉的质量和造型的雅致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此时由于外销瓷的减少,使民窑瓷器的产量大减,失去了康熙民窑的丰富多彩。官窑恢复了绝对的主流地位,民窑则大量模仿官窑。在颜色釉瓷方面,除了原有的传统品种质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品种。而孔雀绿、瓜皮绿、酱釉、茄皮紫等也继续生产。天蓝釉和新出现的柠檬黄、胭脂红、秋葵绿等因技术的原因,基本以小件器为主;青釉、白釉、瓜皮绿等器物多喜欢使用刻、印花装饰;祭红、祭蓝、青釉(包括豆青、冬青、粉青)、胭脂红等釉面有橘皮纹和棕眼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是因为其助熔剂含量较低,而且其胎料用的是生料。这种生胎在高温下会放出大量气体,并以气泡的形式进入釉中,而釉的流动性很差,使胎釉中逸出的气泡在釉面附近破裂时流下的凹坑不能及时填平。
  
  天蓝釉盘
  高2.4cm、口径11.7cm、底径7.2cm
  盘敞口、浅腹、圈足。胎薄,器型相当规整。盘内和圈足内施白釉,釉色白中闪青。盘外壁施天蓝釉,釉色均匀、光润。外底心书“大清雍正年制”青花楷书款。这是一件规整的官窑器。有的还有釉上红彩装饰。该釉色雍正朝民窑也有生产,但釉色较灰暗,光润度也差。
  天蓝釉始烧于明宣德景德镇官窑,是一种高温颜色釉。其呈色剂是氧化钴。当钻含量控制在l%以下,即可烧成(在2%左右则烧成霁蓝和洒蓝)。明宣德时的天蓝釉因技术的原因数量极少、呈色不稳定。此后基本不再见到同类产品。直到清康熙时才烧成稳定,雍正、乾隆时继续生产。其后直到民国仍有生产,特别是民国时有不少仿清三代官窑的作品,但胎、釉的质量都相去甚远,写款也有破绽。康熙、雍正时期的天蓝釉瓷器仍以小件器为主,乾隆时开始出现大器。
  
  胭脂红釉罐
  高18.4cm、口径6.5cm、底径9cm
  罐直口、丰肩、圆腹,腹下渐内收,浅圈足。罐内和圈足内施白釉,釉色白中闪青。罐外通体施胭脂红釉,近足根处削釉一圈,积釉稍厚。釉色稍有不均匀,呈半亚光状,明艳而含蓄。釉面有轻微橘皮和棕眼现象。外底书“大清雍正年制”青花楷书款。
  胭脂红釉是以黄金为着色剂的低温粉红色釉的一种(含金量大约在万分之二,较浅色的称“胭脂水”,含金量大约万分之一),清康熙末年从西方国家传人我国,故又称洋红。康熙时只见在珐琅彩瓷器上使用金红彩,极少见单色釉器。胭脂红釉器全部是官窑制品,至清末一直都有生产,但以雍正、乾隆两朝最精。其制作是在烧好的白胎上施釉,再入800℃-850℃的彩炉二次烧成。器型以罐,碗、杯、盂等小件为主。民国时也有仿品。
  
  
  粉青釉印花小碗
  高4.5cm、口径11.4cm、底径4cm
  碗敞口、斜收腹、圈足。胎薄而致密。通体施粉青釉,釉色匀净、细润,有轻微橘皮纹和棕眼。碗内心暗刻宝相莲花纹;外壁以玻璃白打底,印浅浮雕式缠枝栀子花,腹下部印仰菊瓣纹。底书“大清雍正年制”青花楷书款。是一件精致的官窑器。
  青釉是以铁为着色剂、在还原焰中烧成的高温绿釉,是中国陶瓷最传统的釉色。景德镇烧造的青釉瓷器直到雍正时才成熟、稳定。从颜色的深浅可分为豆青、冬青、粉青。雍正朝的粉青釉较多见,官窑、民窑均有生产。有些器物喜欢加印、刻花装饰。
  
  仿哥釉贯耳瓶
  高12.3cm、口径6cm、底径5cm
  瓶口稍外撇、长颈、圆鼓腹、颈部附方形双贯耳、浅圈足。胎厚。通体施天青釉(包括圈足内),釉面匀净、细润,开大纹片,但传统的金丝铁线的效果不明显。足端为了追求紫口铁足的效果而人为地刷了一层黑泥浆。无款。
  明中期开始,景德镇官窑就不断有仿制宋代官窑、哥窑的瓷器。清代雍正、乾隆朝亦有大量仿造,器型主要有瓶(梅瓶、贯耳瓶、双耳瓶等)、碗、笔筒、炉等。两朝的器物相比较,雍正的数量较少;器物的线条较圆润、含蓄;底部多无釉、无款。仅少部分底部施釉,有的足根收釉处呈细小锯齿状。如果有款,两朝均是青花或暗刻篆书款为主,甚少楷书款。
  
  白釉暗花瓶
  高18.8cm、口径5.1cm、底径6cm
  瓶撇口、短颈、溜肩、圆腹,腹下渐内收,至足部稍外撇,浅圈足。里外施白釉,釉细润,微闪黄。瓶腹部印刻浅浮雕式山石菊花纹,线条流畅、细腻、生动。无款。整个瓶造型、做工都相当精致,属民窑精品。明永乐时期创烧的甜白釉,温润如玉,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清康熙时所烧的一种白釉,洁白如奶,亦称奶白。雍正时期的白釉,更接近永乐甜白的温润、含蓄,往往白中微闪青,而不像康熙奶白般张扬。白釉瓷器虽然是明、清皇家祭祀用瓷之一(用于祭月),但皇家对白色并不限制,因此民窑器也相当多。雍正时期无论官窑、民窑都大量生产白釉瓷器,器型涉及生活用器、文房用品、祭祀用具和陈设器,相当部分器物加有印、刻花装饰。
  
  
  黄釉盘
  高2.9cm、口径17.7cm、底径11cm
  盘撇口、浅弧腹、圈足。修足极为规整。胎薄而致密。盘内和圈足内施白釉,釉细润,白中闪青。盘外壁施黄釉,釉色娇艳,釉质匀净、润泽,见“蛤蜊光”。足根露胎处见火石红。底书“大清雍正年制”青花楷书双圈款。釉色深浓,是传统的铁黄釉。
  
  黄釉小碗
  高3.7cm、口径9cm、底径3cm
  碗深弧腹、浅圈足,修胎规整。胎薄至半脱胎的程度。黄釉明艳、匀净、光润,见“蛤蜊光”。碗内和圈足内施白釉,釉质细润,白中微闪青。底书“大清雍正年制”青花楷书双圈款。其釉色轻淡、柔和,为西洋引进的锑黄釉。明清两代黄釉瓷器是皇家用瓷,明代仅用于祭祀,清代则生活上也使用,是皇家专控的一种釉色(祭祀时用于祭地)。按清朝规定,里白釉、外黄釉器为皇妃使用。传统的低温铁黄釉在明初已有生产,明弘治时最为成熟,俗称“娇黄”、 “浇黄”。此后历朝均有生产。锑黄釉出现于清康熙末至雍正初年,是随同珐琅彩从西洋引进的新品种,呈色似柠檬黄,淡雅清新,全为官窑制品,至光绪时均有生产,是黄釉中最为名贵的品种。锑黄釉在古代不易烧造,因此基本上是小件器物,数量也少。铁黄釉的特点是透明而不乳浊,锑黄釉的特点是乳浊而不透明。
  
  祭红釉撇口瓶
  高30.7cm、口径12.8cm、底径13.3cn
  瓶撇口、短颈、丰肩、长腹,腹下渐内收,浅圈足。器型具有典型雍正器端庄、稳重的特点。红釉均匀、含蓄、细润,有橘皮和棕眼现象。瓶内和圈足内施白釉,釉色白中闪灰。底足修削较草率,足端露胎处见火石红。瓶口的“灯草口”也是处理草率。从工艺上看,这仍算是民窑较精的产品。祭红又称霁红、鲜红、宝石红、积红等,是以铜为着色剂的高温红釉。通体高温铜红釉瓷器是元代景德镇创烧的。明永乐、宣德时烧造技术成熟稳定。但宣德以后铜红釉器极少见,嘉靖时开始以矾红代替铜红釉,至清康熙时铜红釉才得以恢复。所谓“灯草口”是指器物口沿显得淡青白色的一圈,明代的是釉汁自然垂流形成的,清代的则是人为加工而成。祭红釉瓷器也是皇家祭祀用瓷之一(用于祭日),但皇家对此并不专控,因此官窑、民窑都有生产。清代历朝也都有生产祭红釉器,但仍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精。清末的制品釉色多发黑、发暗。
  
  
  蓝釉胆瓶
  高18.9cm、口径2.3cm、底径5.4cm
  瓶小直口、圆唇,长颈、鼓圆腹、浅假圈足。修足规整。圈足内和瓶内施白釉,釉色白中闪青。瓶外通体施蓝釉,釉色青幽,釉质均匀,细润,有橘皮和棕眼现象。近足根处积釉较厚。口沿“灯草口”处理整齐利索。底书“大清
  
  
  蓝釉描金军持
  高23.2cm、口径9cm、底径9.8cm
  瓶撇口、长颈、丰肩、鼓圆腹、圈足,肩部附小圆球形流。瓶口和流口施酱釉。瓶内和圈足内施白釉,釉白中泛黄,不够细润。瓶外通体施蓝釉,不够均匀,有的部位釉色较深,有橘皮和棕眼现象。口沿内侧用矾红彩绘锦地开光折枝果纹一周。瓶体用金彩描绘纹饰,颈部绘变体蕉叶纹和杂宝纹;腹部绘开光折枝花卉;流部绘缠枝花卉。金彩磨损严重。底足修削草率,稍有粘砂。但仍算是较好的民窑器。军持亦称“君持”、“捃稚迦”,梵语KnudikaR的音译,为佛教僧侣饮水、净手的器物,亦为伊斯兰教徒所用,有铜、铁、瓷等质地。唐代始有白釉、青釉瓷制品。宋代亦作插花之用,元、明、清时流行,以景德镇窑和德化窑产量最大。
  景德镇蓝釉属高温石灰釉,以钴为着色剂,是元代创烧的新品种。因为明、清皇家祭祀所用(用十祭灭),后人又称“祭蓝”、“霁蓝”、“宝石蓝”。明永乐、宣德时釉色纯正,釉面光润肥厚;成化至万历时蓝色泛紫或泛黑。清康熙、雍正、乾隆时釉面色泽均匀稳定、光润细腻,但不如永、宣时肥厚。光绪蓝釉则多泛紫、光泽强。
其他文献
2006年1月1 5日,由广东省博物馆举办的“贞石之语——先秦玉器精品展”盛装拉开帷幕。此次展览汇聚了内蒙古、辽宁、安徽、浙江、江苏、湖北、山西、河南、江西、四川、陕西和广东12个省/区、分别来自22家文博单位的270件(套)先秦玉器精品;展品不仅有世人瞩目的“中华第一玉龙”,还包括相当多从未公开展示过的古玉器珍品,展品的品类之丰富、规格之高,是国内迄今规模最大的中国先秦玉器展览。古老的玉文化是中
期刊
如果艺术家是动物,那么绘画则是艺术家在时间与空间里留下的痕迹的记录…一但是我想要的不仅仅是记录,我更想要身入其中。  死亡及其他  “一千年”是Damien Hirst的首件动物装置作品。他将一个封闭的玻璃柜分成两半,一边是盒子,从里面孵化的苍蝇通过小洞飞出;另一边躺着牛头,在从盒子中飞出来的苍蝇的叮咬下已然面目全非,牛头上还悬挂着盏灭虫灯。当这件作品出现在1990年Hirst与他的两个朋友Car
期刊
郑漪娜女史,粤之番禺人。端庄淑慧,好古敏求,早岁于羊城从李瑶屏问艺,凡山水、人物、花卉均得乃师真传。书法习褚,清刚秀逸(附图)。诗人司徒怒涛倾慕久之,遂不惜委身于李瑶屏弟子行,与郑漪娜既有同门切磋之便,终成鸳盟之好。抗战时移家香江,仍不废绘事。曾为陈协之绘《颗园雅集图》,一时俊雅之士纷跋其后。  黄永玉于北京通州徐辛庄建万荷堂,入万荷堂路口处,有一亭,名曰“侃亭”,黄永玉所建者,为方便村民“侃大山
期刊
隋代铜镜仍有北朝遗风,其承上启下的风格,为以后唐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隋镜的镜体大而厚重,半圆形钮比较丰满,多为连珠纹钮座和柿蒂钮座,镜缘高平向外略有斜坡,缘内侧多饰一周锯齿纹。纹饰图案多四方配置,布局谨严讲求对称,并常设置界格。纹饰种类不多,主纹以四神瑞兽为主。      本文收录的隋镜分为四神镜、十二生肖镜、团花镜等。  仙山并照四神纹镜(图1),莲花瓣钮座,外设双线方格,主纹为形态各异的四灵,
期刊
往年的钱币拍卖主要是中国嘉德和北京华辰两家公司在争夺市场份额,而北京华辰自2004年秋季拍卖会开始末见再有钱币专场推出。暂时出现了嘉德一枝独秀的局面,2005年秋,新成立的北京诚轩公司推出钱币专场与中国嘉德“对撼”,形成新的格局。  05年的钱币拍卖亮点频出,尤其是近现代银元这一项,不但有嘉德马定祥钱币专场的广东省造光绪元宝“七三反版”样币十枚165万成交创下中国银币单项拍卖的世界记录,也有北京诚
期刊
2006年情人节前夕,佳士得选准这个令世界充满甜蜜与浪漫的时机,在纽约举行了一场由TSuyoshl Kajjkawa珍藏的拉力克水晶(Lalique)专场拍卖。作为世界上最为古老也最为著名的水晶品牌之一,拉力克早已不再是一种产品的简单代名词,而代表着一种优雅与内敛的生活态度。此次上拍的拍品,皆为拉力克水晶的创始人雷内·拉力克(Rene Lalique,1860—1945)的作品,目前市场上能见的基
期刊
承邓希路赠我一册《近代名人手札书翰选》(花城出版社2003年版),皆为其伯父邓又同先生原藏,并代表邓家捐赠广州博物馆的佳品。翻检一过,胜流萃集,名翰纷呈,诚粤人藏鉴之大观。考索偶有一得,今试为写出,以报邓兄雅意。  集中收录陈三立书迹一幅,含对联一副、七律一首。七律题作《寄题八泉亭》,为陈氏集外诗,蒋天枢则币门往事杂录》、张求会《陈寅恪的家族史》皆有披露,并已收入李开军校点《散原精舍诗文集》;而对
期刊
玛丽莲·梦露曾说,珠宝是女人最好的朋友。珠宝又何止吸引女人的目光呢!小小的宝石上面,凝结了设计师和工艺师的智慧。珠宝拍卖——尤其是珍贵的钻石和天然珍珠,在国际珠宝市场的拍卖市场里向来炙手可热。全球的拍卖行每年都会在纽约、伦敦、日内瓦、香港举行盛大的珠宝拍卖会,每次都会刷新交易纪录。以高素质的钻石和天然珍珠为材料设计的首饰是每次拍卖创新高的热门。2006年4月9日,在香港举行了一场“华丽的珠宝和玉器
期刊
纽约佳士得(CHRISTlE’S)将于2006年3月29日举行中国陶瓷及工艺精品拍卖,推出共五百多件精品,其中首推“小有洞天——J&J鼻烟壶珍藏(三)”及EVelyn Annenberg Hall珍藏的中国瓷器。      J&J鼻烟壶迎来第三次拍卖清乾隆御制料胎画珐琅福寿万代葫芦形鼻烟壶估价最高    此次佳士得将继续推出88件J&J珍藏鼻炬壶。此珍藏由著名藏家李公伟(James Li)及其已故
期刊
劳健,字笃文,以字行,是前清京师大学堂总监劳乃宣之子。周叔驶先生在给王晋卿的信中称之“劳十爷”见《弢庵藏书年谱》。但时下的《近现代人物辞典》、《民国人物词典》、《天津人物近代人物录》等都找不到这名字的踪影。  劳氏善书法金石,在《弢庵藏书年谱》民国九年条下称:  七月,弢翁素喜劳健字,健因写永师《千字文》相赠,并撰跋文,道其原委。  条下注云:劳健,浙江桐乡人。字笃文。劳乃宣之子。精书法,其小楷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