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庄的年

来源 :椰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n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路途尽管迢迢,哪怕隔着千山万水,回家过年,这是中国游子的一大心头事。无论天涯异乡,无论富贵贫穷,每逢岁末年尾,只要条件允许,都会毫不犹豫地回家过年。十八年前,我辞别家乡父老来到海南,平时难得回家,但每到过年是必须回去的。
  我的家乡是浙北的一个小村庄。村庄真的很小,二十来户人家,分布在一个狭长的小冈上,犹如摆着一字长蛇阵。从前一条柏油公路爬过小冈,坡度很陡,我们小时候学雷锋,常在这条路上帮助拉车的人推车。如今旧公路改成了快速道,将小冈拦腰切断,上面架起一座桥。村中的老人为此有些不痛快,认为是断了村庄的龙脉,但村民的日子反倒比从前更加红火了。桥的南端有一颗千年的朴树,树边原来有一座数百年的古庙,是纪念晋朝太傅谢晋的,据说谢晋就葬在村南端。庙在文革时被当做“封建”拆了,只留下那早已驼背的朴树,成为文物重点保护着。十多年前,村民集资在谢晋墓前又盖起一座小庙,供奉着这位曾在淝水之战中名留青史的谢太傅,逢年过节都要去上柱香。
  浙江北部是个半山区,旱地多,水田少。原来旱地大多种些番薯之类,现在用来种植绿化用的香樟树,给这里的农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浙江的乡镇企业发达,我们村的年轻人都在企业上班,上了岁数的便在家里料理树木,谁都不是闲人,辛勤工作带给村民的是小康生活。
  过年是村民们难得的休闲日子,就近上班的放假了,外出的游子回来了,小小的村落顿时热闹起来。如今当家的不用为置办年货而发愁,兜里有钱,市场有货,开着小车跑一趟就什么都有了。主妇们自然是不得偷闲的,杀鸡斩肉,清洗烹调,准备着丰盛的年夜饭。开饭前照例要祭祖,中国人对祖宗的感恩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可以说是一种民族情结。客厅餐桌上摆上四荤四素,酒盅茶杯,碗筷糕点,一家老小对着挂在墙上的先人遗像行礼,焚香祷告。待祖宗吃喝完毕,就轮到子孙们开怀畅饮了。热腾腾的菜肴,鲜艳艳的米酒,长辈上座,晚辈环伺,推杯换盏,尽享天伦之乐。
  守岁也是传统的习俗,我小时候是一家人围坐在火堆旁闲聊,现在则是一起对着电视机看春晚,同样在等待财神的降临。其实那时候财神爷仍在天上喝酒吃宵夜呢,得到初四才会醉醺醺地回到人间。零点一到,烟花爆竹此起彼伏,火树银花照亮了整个村庄,村民们就这样欢天喜地进入了新年。
  虽然大年夜睡得晚,但大年初一是不能赖床的。早早起来,做晚辈的须为全家人泡一杯糖茶,预祝家人一年甜甜蜜蜜。早餐后男人们须到村里各家相互拜年,抽根烟,喝杯茶,虽然天天见面,依然显得喜气洋洋;家庭主妇大年初一不出门,备好摆满各类糖果的盘子,准备迎接前来拜年的乡亲。
  在我小的时候,大年初一有一悲一喜,悲的是不得不接受大人一个看似有些粗鲁的举动:他们会用一张粗糙的草纸在我嘴上用力一擦,据说是把小孩的嘴当做屁股,即使说了不吉利的话也只當放屁,不作数的;喜的是吃了早饭便可以邀上一班小伙伴,背着大布袋,走家串户拜年讨糖果。虽说那时候大家都不富裕,能讨到的糖果不多,大多是些爆米花、番薯条之类,但这些也足够令人欢欣鼓舞了,有时竟会讨到邻村。现在的孩子自然不再用草纸擦嘴,就连讨糖果也没了动力,因为自己家里有足够的零食,糖果吃腻了,水果吃厌了,糕饼更是不屑一顾,这个习俗恐怕后继无人了。
  接下来便是亲戚间的拜年活动,有些亲戚是一年都难得见面的,趁着过年,相互走动,以免从此断线。拜年不能空手去,须带些礼品,从前大多是一包红糖,现在则是饮料、水果、保健品样样都有。不过,按照规矩,“太公不吃拜年货”,这些礼品在回访时必须如数奉还,过去如此,现在也还如此。一份礼品,来来往往,只是作为传达情谊的信使,收下的只是那份情。中国人讲感情,邻里之间讲乡情,亲戚之间讲亲情,过年就是一次情感的大串联。
  来了客人,主人自然免不得备一桌酒菜招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便是餐桌上也有许多礼仪,其中尤以座次最为讲究,长幼有序,万不可错乱。由于是做客,吃相也不能太难看,须得文质彬彬。据说从前有个傻女婿到老丈人家里拜年,妻子怕他吃菜时不讲规矩被人笑话,便在他的裤腰上系条丝线。事先说好,妻子坐在远处扯一下丝线,傻女婿便夹一口菜。起初倒也按部就班,相安无事。后来不巧,一只鸡从傻女婿背后走过,竟将丝线缠在鸡腿上。那只鸡一挣扎,丝线扯动频率便突然加快,害得傻女婿手忙脚乱,筷子飞舞还是跟不上节奏,干脆大吼一声:“你们别动,都是我的了!”这当然只是个笑话,长辈们喜欢用类似的笑话告诫孩子要守规矩。
  中国人做事总是图吉利,尤其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虽说各地风俗不同,但都有类似的要求。在我的家乡,无论是年夜饭还是正月请客,有一个菜是万不可少的,那就是肉圆子,寓意团团圆圆。肉圆子在从前困难时期是当家菜,只能看,不能吃,因为那时家里仅此一碗,需要整个正月摆放的。待到正月底,该来的客人都来过了,小孩们便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好日子:吃肉圆子。由于家里人多,一人只能分到一个,虽然那肉圆子早已如同干枯的松果,但吃在嘴里仍是一种难以名状的享受。如今餐桌上照例也有肉圆子,但少有人吃,原因大相径庭,因为人们早已不将肉类当稀罕物,反倒是那经了霜雪冰冻、清口鲜美的青菜大受欢迎,一上桌便遭哄抢。
  过了正月十五,年就算过去了,该下地的下地,该上班的上班,该远游的远游。门前的茶花依然红艳,道旁的桃树正在含苞,村庄的一切都归于平静,在平静中等待着下一个年的到来。
其他文献
感 恩  天色将晚,大风  汹涌向斜靠在秋天里的树木  随果实纷紛坠落的  还有鸟鸣,田野上的汗水和苦涩  也被大风吹去  但是,老父亲说不  他总是对一粒粮食心存感激  身边的这片泥土  挽留不住一片田野的初衷  声色飞扬的地方  必定游移无数内心的困惑  和忧伤,因而  老父亲举残喘之力  他要让这片土地延续一粒种子的  生命温度,让一株禾苗  扎根、疯长、结籽  直到收获——  让大地喂养过
期刊
很多个画面亦或是很多种声音都可以用文字去记录,我坚信这一点。  我曾经无数个深夜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一大段一大段的文字,我习惯用它们记录我可能转瞬即逝的灵感。我也曾抱着相机不太顺手地对焦拍摄,留下某些能让我追忆或者尽情书写的图案。生活里相逢的一切都值得让我用不同的笔触和文字描绘出来,让我脑海中停留的故事逐渐有了生命。  各式各样的音乐其实并不是俗套且没有生命的,那天电视机屏幕里面四个手拉手跳动着的年轻
期刊
肉体和灵魂无时无刻不在打架  我不是瞎子  不是聋子  也不是哑巴  但我无法表达内心要说的话  我懦弱吗  我缺少勇气吗  不!我所热爱的生活啊  处处埋下地雷  我这一身血肉  是父母给的  但灵魂属于我  我的灵魂和肉体  無时无刻不在打架  这样的生活心如刀割  我只有在饮酒中  让灵魂长出翅膀  我把乡音像泼水一样  泼在故乡的土地上  在拥挤的城市  我生活了三十年  但老家的人说  
期刊
作者简介:王佐,海南海口人,海口市作家协会会员,在教育部门工作,曾在《中学时代》《春笋》《琼山文艺》等刊物发表作品若干篇。  夜幕悄然降临了。昏暗的丛林中响起了蟋蟀们刺耳的哀嚎声,萤火虫如同幽灵一般,拖着长长的火苗,到处飞窜。月亮早已升起,高高的、亮亮的、苍白的月光在深幽的夜空和肃杀的草地间编织着一个不得而知的世界。刀削斧凿一样的陡山间,一条小路惊蛇般地在荒草花丛中窜进窜出。  我把头从翅膀中抽出
期刊
我四十岁那年,姐姐因宫外孕,在市第三医院妇科住院,我护理姐姐。  姐姐康复后,她建议我做个妇科体检,我说:“算了吧,我身体好着呢!”姐姐说:“到了你这个年龄,每年至少要体检一次,你别不当回事。”  多天后,姐姐给我打电话,问:“去体检了吗?”  我支支吾吾。  姐姐说:“要不,我陪你去吧。”  我推托不掉,只好说:“好吧。”  第二天,姐姐陪我去了市第三医院,我挂了妇科,一个男的胖医生给我做了内诊
期刊
盐 官  鱼鳞石塘,潮声依旧,  一把巨大的竖琴,无休止地弹奏  古塔无边的时光,  一条大江,搏动钱塘。  天光明澈,传说在方言里苏醒,  陈阁老宅,似乎难以  启齿的隐情,  只有千年的香樟树知道。  江风,蔓延到附近的国维故居,  瓦楞上的月光,是一种骇世的霜白,  以生命的遗书,抵御  人间的世态炎凉。  圆通寺  七星郊外,我聞到了素食的香味,  但这一次,黄昏的佛门  为我破译夜色隐伏
期刊
寻  导师让我务必去参加一位女士的葬礼。  说是女士,或许用老人这个词才更为贴切。遗像虽然是黑白照,但能看出她银发稀疏,额前的皱纹好像一丘连一丘的山陵挤出来的沟壑。很特别的是,她的眼睛被眼罩遮住了,我心中猜想,或许这位老人有眼疾,不便见光。她的肤色偏黑,哪怕是黑白照也能看出来,黑黝黝的面庞给人一种非洲土著的错觉,我抬起手腕看了看自己的肤色,不知为何松了口气。  我又盯着她的面孔看了许久,心中免不了
期刊
广袤的北方已装不下曹操的野心  他挥槊直指江南,屯百万雄师于北岸  东吴慌了。所幸有周郎  领五万精兵进军赤壁,与曹军隔江对峙  这时候,庞统在凤雏庵读书  闲来园中种白果树  琢磨出连环计  刘备的军师诸葛亮也来了  在南屏山上筑坛借东风  助周瑜火攻  我的祖先那时是否已定居赤壁呢  时隔一千八百多年,无法考证  假定在的话,必定为农夫  很可能也被鲁肃征调去运军粮  开战的时候,在江边上呐喊
期刊
借一枚月亮来抒情  今天下雨,今天阴沉  过中秋的人,照样刷了一天的月亮  这枚月亮是借来的  从古诗词中借来的,不还  从网络中借来的,也不还  滴答的雨声  微弱而坚定  准备了一年的月亮  被淋湿了  望望天,不像是十五  像初一,像粗布衣服  朗朗的光,照耀在别处  借一枚月亮来抒情  借一种契机来祝福  家乡,异乡,旅途  出发,或者停滞  或许,今晚的这枚月亮  跟太阳借火去了  像一
期刊
几年前,某个春天的晚上,我正在吃晚饭,接到她的电话。那是一个令人精神错乱的电话……她情绪激动地告诉我她要去北京了,她要跟一个老科学家一起去拯救地球……她还说你是不是我朋友?你为什么不相信我!哈哈哈哈……  我毛骨悚然地听着她的狂笑,在自己马上要崩溃的当口果断地挂了电话。那一夜,我被这个诡异的电话折磨得失眠。  后来我才知道这种症状被称作“妄想症”,抑郁症的一种。而且,春天是抑郁症的发病期。  我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