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教师们都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努力寻求一种既符合教学规律又能适合学生自主发展需要的有效教学模式。有效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对国家培养合格公民,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有效思想品德课教学不只是一个单向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活动,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教师与学生合作学习过程。对思想品德教师而言有效教学是教师的课学生愿意听,教学任务教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学生能有效达成。那么,如何让学生愿意听课,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果呢?
一、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活动的效果
教师备课要随时从生活中吸取必要教学养分。思想政治课与公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必须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及时关注相关学科知识和时代发展新动向,吸收鲜活的素材,适时把它们整合到自已的学科教学中去。这种结合生活实际,科学合理的确定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知识并适度的挖掘,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结合实际整合思想品德学科课程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思想品德课教材,进行人性化教学,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基本功。这种课前精心的备课、事先计划和组织好教学,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或机会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用事实教育学生。陶知行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并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事实上,人的思想品德正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完善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该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健康发展思想品德提供帮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走出空洞说教、照本宣科的误区,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学会运用这些要求和规范来观察个人、他人与社会现象,着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初中学生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阶段,其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既需要外界的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更需要经过自身的独立思考和亲身体验来真正实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而不要将书本中的内容作为教条死记硬背。通过自主学习,使思想品德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正确思想品德的自觉过程,不断地激发学生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形成持久的学习欲望和自我教育动力。
因此,教师就要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原给学生,让他们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如在讲“伟大的基本路线”这一内容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形式。课前先让学生调查其祖、父辈的生活经历,请他们介绍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兴致盎然,各抒己见,从吃穿住用行等方面谈了改革开放的变化,最后自然而然的得出结论。
纵观古今中外,我们知道把握人生航向的不是知识,而是道德观念,那些事业上的成功者不只拥有过人的才华,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一个人如果只拥有知识,却没有做人的原则,那么他要知识干什么?一个学生,如果他连最起码的道德品质都没有,那么学习好又有何用呢?
学生,尤其是青少年,他们是最需要帮助的群体。他们处在人生最危险的年龄阶段,更需要把德育教育放在第一位。有时候,班主任老师一次忠实的倾听,一句热情的鼓励,会扫除他们心灵上的尘埃,会帮他们走出困境,走上辉煌的人生之路。
三、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即 “因材施教”
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我们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找不到能适合所有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必须尊重并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在学习活动中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提高思维水平。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对学生学习的帮助针对性要强,对于学有余力并对学科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应指导他们在课后继续阅读和思考,以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学科才能。教师平时应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解学生,分析学生,制定具体化的学习方案上面。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想方没法赋予思想品德课生动性、趣味性,寻求增进乐趣的途径和方法,力求做到科学的内容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的完美结合,使学生把上政治课看成是一件愉快、幸福的事情。这还需要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特点收集、积累丰富生动的材料,如文学艺术作品、轶闻趣事、名言俗语等等,在教学中灵活准确地加以运用。一些民间俗语对形象的描述惟妙惟肖,会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启发和诱导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了教学有效性。
一、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活动的效果
教师备课要随时从生活中吸取必要教学养分。思想政治课与公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必须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及时关注相关学科知识和时代发展新动向,吸收鲜活的素材,适时把它们整合到自已的学科教学中去。这种结合生活实际,科学合理的确定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知识并适度的挖掘,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结合实际整合思想品德学科课程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思想品德课教材,进行人性化教学,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基本功。这种课前精心的备课、事先计划和组织好教学,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或机会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用事实教育学生。陶知行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并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事实上,人的思想品德正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完善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该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健康发展思想品德提供帮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走出空洞说教、照本宣科的误区,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学会运用这些要求和规范来观察个人、他人与社会现象,着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初中学生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阶段,其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既需要外界的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更需要经过自身的独立思考和亲身体验来真正实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而不要将书本中的内容作为教条死记硬背。通过自主学习,使思想品德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正确思想品德的自觉过程,不断地激发学生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形成持久的学习欲望和自我教育动力。
因此,教师就要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原给学生,让他们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如在讲“伟大的基本路线”这一内容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形式。课前先让学生调查其祖、父辈的生活经历,请他们介绍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兴致盎然,各抒己见,从吃穿住用行等方面谈了改革开放的变化,最后自然而然的得出结论。
纵观古今中外,我们知道把握人生航向的不是知识,而是道德观念,那些事业上的成功者不只拥有过人的才华,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一个人如果只拥有知识,却没有做人的原则,那么他要知识干什么?一个学生,如果他连最起码的道德品质都没有,那么学习好又有何用呢?
学生,尤其是青少年,他们是最需要帮助的群体。他们处在人生最危险的年龄阶段,更需要把德育教育放在第一位。有时候,班主任老师一次忠实的倾听,一句热情的鼓励,会扫除他们心灵上的尘埃,会帮他们走出困境,走上辉煌的人生之路。
三、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即 “因材施教”
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我们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找不到能适合所有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必须尊重并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在学习活动中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提高思维水平。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对学生学习的帮助针对性要强,对于学有余力并对学科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应指导他们在课后继续阅读和思考,以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学科才能。教师平时应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解学生,分析学生,制定具体化的学习方案上面。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想方没法赋予思想品德课生动性、趣味性,寻求增进乐趣的途径和方法,力求做到科学的内容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的完美结合,使学生把上政治课看成是一件愉快、幸福的事情。这还需要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特点收集、积累丰富生动的材料,如文学艺术作品、轶闻趣事、名言俗语等等,在教学中灵活准确地加以运用。一些民间俗语对形象的描述惟妙惟肖,会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启发和诱导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了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