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也正在加快。由于发展理念的偏差,城市的发展曾经以破坏环境和生态为代价。在承受了沉重的环境和能源代价之后,人们逐渐认识到更新城市化理念的重要意义。低碳模式,是建立在城市快速发展基础上、有利于保护生态和节约资源的新型城市规划方式。在转变思想理念的同时,我们应当改变传统的消费和其他生活方式,完善城市建设的各种机制,并创造一套评价城市生态化发展水平的标准。
关键词:快速城市化;反思;策略;低碳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China is also accelerating the process of city. The deviation of development idea, city development have to destroy the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cost. After suffering heavy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costs, people gradually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cept of city renewal. Low carbon model, is established in the new city planning mode of city development basis, is conducive to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In the change of ideology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change the traditional consumption and other ways of life, and improve the mechanism of city construction, and create a set of development level of ecological city evaluation standard.
Key words: rapid city; reflection; strategy; low carbon
我国的低碳城市化战略,是一种新兴的发展战略方案。目前,这种科学的发展方案还有进一步改進的空间。建立在快速发展基础上的低碳模式,包含了城市与环境和谐发展、城市自治、智能城市网络等新内容。提高城市化速度,是我国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经途径,而在这个过程中保护能源和环境,则是确保城市化持续进展的举措。由于低碳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应当探究这种模式的合理规划方式,用信息科技和其他先进技术手段来实现模式的逐步完善。
一、模式反思
首先,合理规划低碳模式,有利于降低气候改变的速度。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都进入了能源消耗量大、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的发展阶段,这些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气候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总量,直接关系到城市地区气候的改变速度。实施低碳计划,是保障居民健康的重要措施。
其次,合理规划低碳模式,可以缓解城市地区能源供应的巨大压力。我国城市化在规模上占有显著优势,城市发展很快,发展质量也呈现出提升趋势。然而,城市居民和企业所耗费的能源总量,要远远超过农村居民。城市的发展必然伴随着能耗的增多,要想化解这个尖锐矛盾,就需要走节能和减排道路,打造低碳型城市。
再次,合理规划低碳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城市整体的环境。随着乡镇人口大量涌进城市,城市居民数量急剧增多,居民活动范围扩展,市区的环境问题也因此而凸显出来。空气、水源和噪声等污染日益加剧,客观上需要人们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开辟低碳的城市发展道路。
二、应对策略
城市化低碳模式的总体规划思路为:以转变观念为前提,改变高能耗和高污染的消费模式,健全城市各种管理体制,采用先进科技手段探索低碳发展路线,评价模式实施的合理性,不断反思和优化策略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居民对城市的满意程度。
转变理念
理念的改变,是低碳规划顺利实施的思想保障。要逐步接受城市与环境协调的新式观念,促进城市化在安全、环保和低能耗的状态下前进。在城市化发展中,应当顺应发展规律,利用最佳的科学手段,调和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有序开发和保护环境,最终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共存。
这种协调理念,融汇了城市环境研究的先进成果,它代表着城市化的正确前进方向。新式理念立足于城市体自身的协调,尊重城市化的普遍规律,其研究内容是在创造环境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市民和环境和谐共存的方式、原则和技术途径。只有将城市看做一个完整的生命整体,探索城市发展进步的整体性规律,用这种思路改善发展环境,才能提升城市的宜居程度。
创新方式
在完成了观念上的根本转变之后,我们应当进一步创新日常生活方式,简化生活环节,实现低碳的城市生活目标。简单化的城市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情趣,也反映出市民高尚的精神追求。
首先要创新消费方式。消费是居民维持生活的必经之路,但是,城市中可以利用的资源十分有限,城市环境能够容纳的消费垃圾也是很有限的。这样严峻的现状,决定了我们不能放任自己的消费行为。消费活动应当有节制,要充分顾及到城市环境的承载能力,节约资源,并对可再生消费资源进行二次利用。
其次要创新饮食方式。近些年来,城市居民的收入增加了,也更加讲究高质量的饮食。我国大部分城市的肉食、粮食和蔬菜需求量大幅度增长,导致二氧化碳排出的数量剧增。城市居民应当转变传统的饮食习惯和观念,多选择一些健康食品,顺应人体摄入食物的规律,并降低消费垃圾的数量。
再次要创新养生方式。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幸福,还关系到家庭和整个社会。城市居民要爱护身体健康,提倡自然的养生观念,保持心态的平和喜悦。同时,居民应当认同我国传统的中医诊疗方法,实现治疗过程的低碳性。
健全体制
城市中的管理和决策机构,要严格遵守城市的碳排放标准,优化低碳模式的实施策略,从制度层面对高碳排放进行制约,鼓励低碳的生产方式。改进和完善体制,是促进规划实施的关键环节。消费过程的碳排放量,是一个城市地区在改善环境方面做出贡献的衡量标准,代表着城市居民对改善环境所负的责任。
从制度的完善上看,城市地区不适宜采用单纯的限制手段来约束碳排放量较高的企业,而是要以城市的实际情况为根据,有节制地发展某些高碳性的行业,这是由我国低碳规划的实施现状决定的。要把握城市发展大局形势,科学规划城市在低碳模式发展中的重要位置。要将健全制度的重点放在对城市产业和贸易构成方式的调整上,鼓励高碳排放企业走低碳化路径,抓住有利时机,探索适合城市发展阶段特点的低碳化模式,而不要一味强求企业改变以往的经营模式。
结语:
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是环境和能源的双重安全。在城市可利用资源相对贫乏的形势下,要想实现城市化的永续发展,就要在城市范围内推广采用低碳发展形式,建立分散的城市安全体系。低碳模式的宗旨,是保证对城市的资源提供,并增加城市系统运转的安全性。在城市社会各领域不断进步、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条件下,尽力降低污染性气体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建设适合居民居住的和谐发展城市。
参考文献:
[1]牟晶.低碳城市化平衡发展研究 [N].山东财经大学,2012(04).
[2]李国志.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国低碳经济研究 [N].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08).
[3]连玉明.基于城市价值的低碳城市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 [N].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12).
作者简介:宋川(1986-)男,重庆合川人,工程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交通规划方面的学习和研究。
关键词:快速城市化;反思;策略;低碳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China is also accelerating the process of city. The deviation of development idea, city development have to destroy the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cost. After suffering heavy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costs, people gradually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cept of city renewal. Low carbon model, is established in the new city planning mode of city development basis, is conducive to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In the change of ideology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change the traditional consumption and other ways of life, and improve the mechanism of city construction, and create a set of development level of ecological city evaluation standard.
Key words: rapid city; reflection; strategy; low carbon
我国的低碳城市化战略,是一种新兴的发展战略方案。目前,这种科学的发展方案还有进一步改進的空间。建立在快速发展基础上的低碳模式,包含了城市与环境和谐发展、城市自治、智能城市网络等新内容。提高城市化速度,是我国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经途径,而在这个过程中保护能源和环境,则是确保城市化持续进展的举措。由于低碳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应当探究这种模式的合理规划方式,用信息科技和其他先进技术手段来实现模式的逐步完善。
一、模式反思
首先,合理规划低碳模式,有利于降低气候改变的速度。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都进入了能源消耗量大、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的发展阶段,这些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气候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总量,直接关系到城市地区气候的改变速度。实施低碳计划,是保障居民健康的重要措施。
其次,合理规划低碳模式,可以缓解城市地区能源供应的巨大压力。我国城市化在规模上占有显著优势,城市发展很快,发展质量也呈现出提升趋势。然而,城市居民和企业所耗费的能源总量,要远远超过农村居民。城市的发展必然伴随着能耗的增多,要想化解这个尖锐矛盾,就需要走节能和减排道路,打造低碳型城市。
再次,合理规划低碳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城市整体的环境。随着乡镇人口大量涌进城市,城市居民数量急剧增多,居民活动范围扩展,市区的环境问题也因此而凸显出来。空气、水源和噪声等污染日益加剧,客观上需要人们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开辟低碳的城市发展道路。
二、应对策略
城市化低碳模式的总体规划思路为:以转变观念为前提,改变高能耗和高污染的消费模式,健全城市各种管理体制,采用先进科技手段探索低碳发展路线,评价模式实施的合理性,不断反思和优化策略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居民对城市的满意程度。
转变理念
理念的改变,是低碳规划顺利实施的思想保障。要逐步接受城市与环境协调的新式观念,促进城市化在安全、环保和低能耗的状态下前进。在城市化发展中,应当顺应发展规律,利用最佳的科学手段,调和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有序开发和保护环境,最终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共存。
这种协调理念,融汇了城市环境研究的先进成果,它代表着城市化的正确前进方向。新式理念立足于城市体自身的协调,尊重城市化的普遍规律,其研究内容是在创造环境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市民和环境和谐共存的方式、原则和技术途径。只有将城市看做一个完整的生命整体,探索城市发展进步的整体性规律,用这种思路改善发展环境,才能提升城市的宜居程度。
创新方式
在完成了观念上的根本转变之后,我们应当进一步创新日常生活方式,简化生活环节,实现低碳的城市生活目标。简单化的城市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情趣,也反映出市民高尚的精神追求。
首先要创新消费方式。消费是居民维持生活的必经之路,但是,城市中可以利用的资源十分有限,城市环境能够容纳的消费垃圾也是很有限的。这样严峻的现状,决定了我们不能放任自己的消费行为。消费活动应当有节制,要充分顾及到城市环境的承载能力,节约资源,并对可再生消费资源进行二次利用。
其次要创新饮食方式。近些年来,城市居民的收入增加了,也更加讲究高质量的饮食。我国大部分城市的肉食、粮食和蔬菜需求量大幅度增长,导致二氧化碳排出的数量剧增。城市居民应当转变传统的饮食习惯和观念,多选择一些健康食品,顺应人体摄入食物的规律,并降低消费垃圾的数量。
再次要创新养生方式。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幸福,还关系到家庭和整个社会。城市居民要爱护身体健康,提倡自然的养生观念,保持心态的平和喜悦。同时,居民应当认同我国传统的中医诊疗方法,实现治疗过程的低碳性。
健全体制
城市中的管理和决策机构,要严格遵守城市的碳排放标准,优化低碳模式的实施策略,从制度层面对高碳排放进行制约,鼓励低碳的生产方式。改进和完善体制,是促进规划实施的关键环节。消费过程的碳排放量,是一个城市地区在改善环境方面做出贡献的衡量标准,代表着城市居民对改善环境所负的责任。
从制度的完善上看,城市地区不适宜采用单纯的限制手段来约束碳排放量较高的企业,而是要以城市的实际情况为根据,有节制地发展某些高碳性的行业,这是由我国低碳规划的实施现状决定的。要把握城市发展大局形势,科学规划城市在低碳模式发展中的重要位置。要将健全制度的重点放在对城市产业和贸易构成方式的调整上,鼓励高碳排放企业走低碳化路径,抓住有利时机,探索适合城市发展阶段特点的低碳化模式,而不要一味强求企业改变以往的经营模式。
结语:
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是环境和能源的双重安全。在城市可利用资源相对贫乏的形势下,要想实现城市化的永续发展,就要在城市范围内推广采用低碳发展形式,建立分散的城市安全体系。低碳模式的宗旨,是保证对城市的资源提供,并增加城市系统运转的安全性。在城市社会各领域不断进步、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条件下,尽力降低污染性气体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建设适合居民居住的和谐发展城市。
参考文献:
[1]牟晶.低碳城市化平衡发展研究 [N].山东财经大学,2012(04).
[2]李国志.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国低碳经济研究 [N].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08).
[3]连玉明.基于城市价值的低碳城市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 [N].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12).
作者简介:宋川(1986-)男,重庆合川人,工程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交通规划方面的学习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