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高考Ⅰ卷信息类阅读题型设置、解题方法分析及考向预测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fang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全國新高考Ⅰ卷语文试题相对于2020年全国Ⅰ卷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其中全国Ⅰ卷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阅读在新高考Ⅰ卷中合并为现代文阅读Ⅰ,教育部考试中心在2020年7月10日《中国教育报》上发表的《2020年全国高考命题评析》一文中将其命名为“信息类阅读”。2020年新高考Ⅰ卷的信息类阅读相较合并之前的2017-2020年全国Ⅰ卷论述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增加了一道主观题,试题难度加大,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有一定的提升。2021年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将进入新高考,认真研究新高考Ⅰ卷语文试题中信息类阅读的命题规律,据此形成一定的答题技法,并对2021年新高考信息类阅读命题作出一定的预测,以供复习备考中的师生参考,很有必要。
  一、由全国Ⅰ卷“论述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演化而来的2020年新高考Ⅰ卷信息类阅读试题的特点
  1.2017年以来全国Ⅰ卷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中“论述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试题特点
  全国Ⅰ卷自2017年到2020年,第一大题都是“现代文阅读”,而且其中一直都有“论述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两个板块,只不过实用类文本阅读在试卷上的呈现顺序略有变化而已。2017、2018年现代文阅读都是以“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顺序呈现,2019年起开始调整为“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顺序。“论述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两个板块分值分别为9分、12分,合计为21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以一个独立的文本样式呈现,偏重于对某一事物的论说,题型设置为3道选择题共9分。3道选择题一般第1题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第2题则是对文本论证知识的考查,第3题多偏重于依据文本内容进行推断,三道题设题形式均为从四个选项中选择不正确(正确)的一项。文本字数近4年来均在900字到1300字之间。
  实用类文本阅读则围绕一个共同话题选用几则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形式上一般为3到4则材料,其中1则材料或为图表;题型设置为两道选择题加一道主观题,共3小题12分。第一道选择题重点是对局部内容的理解,设题形式为从四个选项中选择不正确的一项,分值为3分。第二道选择题考查对材料的整体概括分析能力,设题形式为从四个选项中选择不正确的一项,分值为3分,(其中2017年设题形式为从五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两项,分值为5分)。第三道主观题为概括题,要求从具体的角度对所指定的材料范围作概括说明,分值为6分(其中2017年、2018年的Ⅰ卷为比较侧重点,2017年该题分值为4分)。文本字数近4年从1000字到1300字不等。
  2.2020年新高考Ⅰ卷第一大题中“现代文阅读Ⅰ”的试题特点
  2021年全国部分省份即将进入的新高考,2020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第一大题变成了“现代文阅读Ⅰ”,文本形式由“材料一”“材料二”两部分构成,文本内容上都围绕“历史地理学”选材。文本构成形式似2017—2020年全国Ⅰ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但文本阅读材料减少到只有两个。文本内容风格颇似2017—2020全国Ⅰ卷的论述类文本阅读,但在文本构成形式上又多了一则阅读材料。题型设置上由3道选择题和2道主观题构成,分值为19分。
  三道选择题分值均为3分,考查内容结合了全国Ⅰ卷论述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要求。第一道题要求考生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多为对局部材料内容的理解;第二道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内容,选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带有一定的推断性;第三道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内容,选出不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的一项”,考查理解文中概念(“沿革地理”)的能力。
  主观题第4题要求“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考查对特定概念的理解和下定义的能力,分值为4分。
  主观题第5题要求“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行文思路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分值为6分。
  可以说,2020年新高考Ⅰ卷的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Ⅰ”本质上是将2017—2020年全国Ⅰ卷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合并之后的一个新题型。教育部考试中心在2020年7月10日于《中国教育报》上发表的《打赢疫情防控和高考命题攻坚战,筑强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推进高考改革纵深发展——2020年全国高考命题评析》一文中,将这种新题型命名为“信息类阅读”。“语文科创新考查理念,聚焦信息时代学生应具备的信息和媒介素养,改进阅读能力考查设计,将原来的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阅读调整为信息类阅读和文学类阅读,摆脱固化的文体类型限制,增强阅读对象的丰富性与包容度;同时,提高主观性试题比例,增加思考和作答的开放性与层次性。”教育部考试中心在文中的相关叙述明确了新题型的命名。
  “信息类阅读”相较全国Ⅰ卷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两块,分值下降了2分,主观题增加了一道;并且考查能力从先前要求较低的单一的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上升到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对文章结构的把握能力,难度有了一定的提升。
  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信息类阅读的要求
  高考试题是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共同约束下的产物。解读二者关于信息类阅读的要求,有助于我们从源头把握高考关于当下信息类阅读题型命题的指导思想。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为“新课标”)对信息类文本阅读的要求
  新课标对于新高考Ⅰ卷改进阅读能力考查设计后的信息类阅读,相关的较明确的表述共有四处,集中在学习任务群12、必修课程学习要求、学业质量水平4-2级质量描述、“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之“命题指向”中的表述。   学习任务群12“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中有“理解文本内容”“体会科学与文化论著的表述方式”“了解文本中的基本概念和观点”“理清文本结构脉络、论证逻辑”的相关表述,这在2020年新高考Ⅰ卷(山东卷)信息类阅读中均有设计。如第4题给“历史地理学”下定义,则需要考生“理解文本内容”“了解文本中的基本概念和观点”;第5题“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则需要考生“理清文本结构脉络、论证逻辑”;至于“体会科学与文化论著的表达方式”则在2020年新高考Ⅱ卷(海南卷)第5题“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中得以体现。
  必修课程学习要求明确:“阅读实用类文本,能准确、迅速地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对文本所涉及的材料有自己的思考和评判。阅读论述类文本,能够准确把握和评价作者的观点与态度,辨析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之间的联系。”这里对实用类文本和论述类文本分开来作要求,明确了“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把握和评价作者的观点与态度”“辨析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三个具体的能力要求。同时,这里的表述也暗示了信息类阅读文本材料还可能采用数据、图表等内容。
  学业质量水平4-2项质量描述中也有表述:“能准确、清楚地分析和阐明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并能找出相关证据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反驳或补充解释文本的观点。能比较、概括多个文本的信息,发现其内容、观点、情感、材料组织与使用等方面的异同……”新课标在解说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时,确认水平四是高校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所以这里的4-2质量描述即是对高考命题信息类阅读能力的明确。
  “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中“命题指向”则表述为:“阅读与鉴赏”侧重考查整体感知、信息提取、理解阐释、推断探究、赏析评价等内容;“表达与交流”侧重考查叙述表现、陈述阐释、解释分析、介绍说明、应对交流等内容;“梳理与探究”侧重考查积累整合、筛选提炼、归整分类、解决问题、发现创新等内容。这三个板块其实在新高考Ⅰ卷信息类阅读题中都有明确的落实。“整体感知”“信息提取”是信息类阅读的基本要求;“理解阐释”“解释分析”充分体现在信息类阅读的下定义中;“整合”“筛选”则是对所有阅读概括能力的基本要求,在信息类阅读第5题的“梳理行文思路”题型中体现明显。
  2.《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信息类阅读的要求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四层——高考考查内容》之“(四)必备知识”对信息类阅读亦有明确说明:“对知识组织方式的要求是:掌握并形成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包括整体知识框架以及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与方法,其中整体知识框架与基本事实以陈述性知识形态掌握并形成知识结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与方法以程序性知识形态掌握并保持……”“基本概念”“整体知识框架”正是今年新高考Ⅰ卷信息类阅读第4题下定义、第5题梳理文脉所对应的要求。
  三、信息类群文阅读题解题能力培养及运用
  从前文所述中我们可以发现,新高考Ⅰ卷信息类阅读共设五道考题,第1题、第2题、第3题为三道选择题,分别从材料局部理解、分析作者观点态度(带有推断性质)、理解文中概念含义角度来设题。第4道题要求给“历史地理学”下定义,为简答题,考查考生概括文本内容以及下定义的能力。第5题为梳理材料的行文脉络,考查考生分析文章行文思路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下文笔者将从五道题的解答角度来具体阐释高考信息类阅读能力的培养及运用。
  1.第1题,考查对文本材料局部理解的能力
  此题按照新课标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重点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从新高考Ⅰ卷来看,更偏重于对文本局部材料内容的理解,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
  解答此题时,首先要寻找出题目选项在文本中对应的区间,然后结合前后具体语境来揣摩理解该语句的意义,最后将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以寻找差别,从而确定答案。但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轻易地发现,所有选项并非是对文本内容简单地重现,而是以加工处理过的文本信息呈现,也就是转述。这时如果仅以传统简单的比对手法(如多了几个字,换了几个字)解题,很容易落入命题人的陷阱。欲将转述的选项与原始的文本进行有效比对,必须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迅速找准比对点。从试题分析来看,命题人在命制选择题时,陷阱一般存在以下细节:选项与题干的关系(易答非所问);概念,特别是陌生概念(易张冠李戴、易曲解);逻辑推理过程(易不合逻辑);条件及所得结论(易推理不当);其他细节(如已然未然、或然必然等细节)。选项中如果出现这几类信息,这就是比对点,当小心翼翼地比对为是。
  (2)细致比对。找准比对点后,即是细致比对。用比对法解答选择题的思维流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阅读题干和选项,发现易错点;第二阶段,分析试题选项内容及所包含的逻辑关系;第三阶段,回到文本相关区间,寻找相关信息的原始表达;第四阶段,在原文文本与试题选项之间切换,揣摩二者的表达意义是否一致。
  比对的关键在于以下两点:
  一是核心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或者剖析事例现象和核心问题的关联度。
  如D项中说“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对应的文本在材料二第2段,原文表述为“地理环境的演变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过程,如长江三峡……时间之漫长達到十万至数千万年;我国许多城市的兴起距今已有1000年,而像武汉如从原始部落聚居算起,距今已达4000~5000年……”,可见,原文只是用城市的形成和演变来作为例证,来证明核心信息“地理环境的演变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过程”,并无“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之意。故此选项错误。
  二是审查原文表述的逻辑关系与选项表达的逻辑关系是否相同,是否存在因果倒置、充必要条件不当、否定错误等逻辑问题。
   如B项表述为“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需要借助它来开展儒学和历史研究,但它并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首先这中间有一个因果逻辑关系,然后是强调沿革地理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对应的文本内容在材料一的第3、4、5段,原文第四段表述为“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从原文来看,前后并没有因果逻辑;再联系第3段最后一句话“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和第5段最后“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来看,选项中说沿革地理“并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是错误的。   2.第2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本题题干表述为“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从题目选项来看,均需要考生依据原文作者的观点进行一定的推断。解答此题,必须先概括出选项观点,然后寻找出文本对应的阅读区间,理解文本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推断性的观点与原文对比分析,看二者是否相符以找出正确答案。如果选项是对原文综合性而非局部的推断,则需要通读全文以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进而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再与选项推断性的观点对比以判断选项的正误。
  如C项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些研究在国际上领先,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城的扩大”,后半句是一个观点判定;对应的原文在材料一的第6段,表述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可以看出,作者认为领先的原因有“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等多方面,这与选项的推断性判定“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城的扩大”相矛盾,故答案选C。
  3.第3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含义的能力
  此题题干表述为“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的一项是”,如要正确解答本题,必须明确沿革地理研究的范畴,因而该题实质上是考查理解文中概念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要从文本材料中概括出所考查概念的内涵,然后将几个选项的描述与这个概念的内涵进行比较,进而判断选项的正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间、对读原文、寻找差别。本题由原文材料一第4段“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可知,选项A“历代州域形势变迁研究”、B“赤壁之战地名考释”、C“隋唐时期海河水道研究”均属沿革地理研究的范畴;而由原文材料一第5段“前者(即沿革地理)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即历史地理学)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可知,D项“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究”不属于沿革地理,而属于历史地理学范畴。故选D。
  4.第4题,考查概括文本内容以及下定义的能力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下定义一般分为两个步骤:将要定义的事物放入最相近的较大的类别当中,确定其与同类中其他事物不同的本质特性。下定义一般按照“……是……”的句式整合作答。
  从文中信息来看,材料一第5段末“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已明确“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即形成“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的主干。
  确定“历史地理学”的本質特性时,我们可以发现,这类描述主要集中在材料一第5段和材料二之中。首先筛选出有效信息:“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意味着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将这些有效信息整合,添加到主干之中,即可得到如下答案:历史地理学是具有时空结合特征,以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为研究对象,探寻其变化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而这与所给参考答案“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时空结合的特征,以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及其演化的过程为研究对象,探寻这些现象产生、形成及其演化背后的原因和规律”的内容高度一致。
  5.第5题,考查分析文章行文思路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本题干表述为“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考查的是学生分析文章行文思路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这需要学生在认真阅读原文的基础上,先概括出每段文字的大意,然后合并同类项,将大意相同或相近的归类为同一层次,即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借以理清文章思路。高效划分段落层次需要重点关注各段中心句或观点句。
  具体到本题,材料一各段内容可以概括如下:
  第1段,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第2段,以《汉书·地理志》《水经注》为例,介绍历史地理学,引出传统的沿革地理;
  第3段,介绍沿革地理产生的原因;
  第4段,介绍沿革地理的发展情况;
  第5段,比较历史地理学与沿革地理的区别,指出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
  第6段,论述了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形成、发展过程和改革开放后的研究成果。
  观察各段内容,3、4两段都在介绍沿革地理,可以合并;5段作比较,6段讲成果。1、2段的内容如果结合3、4段,从上下文关系来看,可以确定为对历史地理学溯源,引出沿革地理。参照所给答案“首先对历史地理学进行溯源,以古代地理文献引出传统的沿革地理;进而将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学对比,指出历史地理学依托现代科学;按年代介绍我国历史地理学在现代以来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可以发现,通过先概括每段大意,然后合并同类项这种方法得到的文章行文脉络,就是参考答案的翻版。
  四、命题预测及备考建议
  1.2020年新高考Ⅰ卷的信息类阅读题虽有两个话题一致的文本材料,但材料类型上均为论述类,材料形式上均为文字呈现。2021年高考信息类阅读会不会出现同一主题但不同类型、不同呈现形式的多个阅读材料?例如将论述、新闻报道、图表或中外相同话题的文本混合在一起,真正体现“信息”两个字的概念。从新课标的相关表述来看,是完全有这个可能的。如果实现这种材料呈现形式,试题命制的灵活度将大幅增加。
  2.依照上文所述方法,对理解关键概念、概括分析、划分段落层次作一定量的训练,以期形成相应的能力储备。此类训练建议重点依托高质量的联考题和形似的高考题(如2020年海南卷以及多年以来北京卷中的相关题型),主要是这类试题一般在质量、规范性方面有保障,可以方便学生在高质量的、规范的试题训练中迅速形成相应的能力积累。
  3.关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新课标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均强调立德树人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而信息类阅读文本内容,一直是我国文化自信元素很好的一个展示平台。老师平时应有意识地多给学生提供有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性文本,以消除学生阅读此类文本的陌生感。
  总之,2020年新高考Ⅰ卷语文试题信息类阅读这种新题型,文本内容呈现、试题设置、解答技巧均有其可循的一定规律,本文的分析与预测如果能给备考中的师生带来帮助,则正是笔者的期望。
  [作者通联:湖北宜昌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近日,由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和南京重大路桥建设指挥部、东南大学、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联合承担的科研项目《悬臂施工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力学性能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以新的群在集合上作用的思想证明了第一Sylow定理、第三Sylow定理和Frattini论断.
对江苏省S336省道海门段、宁高高速、南京绕城高速、沿江高速4条OGFC路段的路面使用状况、排水性能衰减情况、抗滑性能衰减情况和噪声进行检测和分析,对采用不同设计思路和胶
文章以支撑连云港建成“一带一路”节点城市为宗旨,以推动连云港新一轮跨越发展为目标,通过分析连云港市策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剖析连云港交通发展优
期刊
草莓-地芸豆套种栽培是典型的一年两种两收种植模式,突出了满城区域特色优势,是一种既高产又高效的种植模式,适合大面积推广.
抹杀作文固有的文化功能,作文必然会闭门造车,疏离人生。作文不仅要启蒙干预现实的热情,更要培养认识自我的文化智慧,思辨作文是深刻认识自我的人生实践,主要指在对立品格间
文章对基于微地磁技术的高速公路拥堵时间检测系统进行介绍,研究表明该系统克服了传统视频事件检测系统易受天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安装简单,检测精度高的特点。该系统在
学习课文《故事大王的故事》,这是一个很温暖的故事。故事大王帅帅今天讲《智斗大海怪》,讲到精彩处突然停下来,过了一会故事继续,“威武的虾将军抡起大刀,带领身着盔甲的蟹
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简称"总监负责制")是工程建设监理业一项基本制度。文章在阐述总监负责制的内涵、总监基本职责的基础上,介绍了连云港港疏港航道整治工程在总监负责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