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装备研制同样面临着纷繁复杂的风险因素,由于其周期长,费用巨大,装备研制阶段的风险一直是国外高度重视的研究课题和管理项目,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当前风险管理研究的现状,识别出装备研制阶段风险的类型,并给出了一般的风险处置措施。
关键词:装备研制;风险管理;风险处置
一 引言
在我国,由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防工业运行机制还不健全,长期计划经济模式所造成的巨大惯性仍在起作用,这种高度的计划性在保证对项目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的同时,主要围绕项目生产过程的技术管理进行,没有对整个项目的过程实现全面的质量和风险管理,承制方还普遍缺乏风险管理的主体意识。对于风险管理的认识还处于经验管理的状态。
二 装备研制阶段风险管理概念
风险管理是指风险主体对可能遭遇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并在此控制,是研究风险发生的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管理科学,其风险管理过程如图1所示。
从这个定义出发,装备研制阶段风险管理是指在装备研制程序中,对装备研制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进行规划、识别、估计、评价、应对、监控的过程,是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实践活动的总称。
装备研制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探索过程,风险总是存在的。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阻碍研制实现费用、进度和性能目标。装备研制项目因风险而招致失败的形式有3种:装备系统达不到规定的性能水平、实际费用超出了预算、不能按时交付。就装备项目而言,要实现费用、进度和性能指标,必然会面临6个方面的风险,图2所示:技术风险、计划风险、保障性风险、费用风险、进度风险和性能风险。技术风险(Technical Risk)是指由于采用新技术以提高原有已验证的性能水平所带来的风险;
计划风险(Programmatic Risk)是指包括获取和使用一些可能不受工程项目控制但又可能影响工程项目的可用资源和活动的风险;
保障性风险(Supportability Risk)是指与系统的部署和维修有关的风险,这些系统指目前正在研制或已经研制完成正在部署的系统;
费用风险(Cost Risk)是指项目在实现其寿命周期费用方面存在的风险;
进度风险(Schedule Risk)是指因给系统的研制、生产和部署所估算和分配的(工作)时间不足而产生的风险;
性能风险(Performance Risk)是指在预定的资源条件(如费用和进度)下,装备系统从原有设计水平向较高性能设计水平演进过程中技术性能水平达不到预期要求所带来的风险。
在上述六大类型风险中,技术风险、计划风险和保障性风险是风险主宰因素,他们通过性能风险、费用风险和进度风险作为风险指示信号表现出来。一项工程项目最终的费用、进度和性能取决于项目的管理者解决技术、计划和保障性风险方面的能力。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就会造成增加费用、拖延进度、性能下降的结果。例如,美军科曼奇隐身直升机的研制就是典型的例子。
图2装备研制阶段风险类型
三 风险的处置措施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不可防范、控制和管理。风险处置是指在研制过程中,建立风险控制体系和风险管理机构,按照制定的项目风险管理计划,对项目进行风险监控,对研制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事件给出应对措施,比如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承担和风险转移四种方法。
风险回避(Risk Avoidance)是一项降低风险的技术,通过更改方案、要求、规范/或惯例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简言之,就是消除高风险源,代之以较低等级风险、同时辅以费用/效益分析。
风险控制(Risk Control)不是试图消除 风险源,而是努力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尽量减轻风险对项目的影响。
风险转移(Risk Transfer)是一项减少风险暴露机会的技术,将系统某一部分的风险重新分配给系统的另一部分或者在政府和主承包方之间重新分配风险,从而降低整个系统的风险。
风险承担(Risk Retention)是指对存在的特定风险状况的认知从而主动做出决策接受相应等级的风险,无须专门进行风险控制。
四 结论
为了增强我国武器装备的研制能力和对军方装备需求以及战术技术指标的快速反应能力,将风险管理运用到研制阶段,对缩短研制周期,降低寿命周期成本,降低研制失败的风险,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哲著.武器装备项目进度、费用与风险管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2]沈建明.国防高科技项目管理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曾天翔.武器装备发展阶段的划分[J].装备质量,2000(9):9-1
关键词:装备研制;风险管理;风险处置
一 引言
在我国,由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防工业运行机制还不健全,长期计划经济模式所造成的巨大惯性仍在起作用,这种高度的计划性在保证对项目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的同时,主要围绕项目生产过程的技术管理进行,没有对整个项目的过程实现全面的质量和风险管理,承制方还普遍缺乏风险管理的主体意识。对于风险管理的认识还处于经验管理的状态。
二 装备研制阶段风险管理概念
风险管理是指风险主体对可能遭遇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并在此控制,是研究风险发生的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管理科学,其风险管理过程如图1所示。
从这个定义出发,装备研制阶段风险管理是指在装备研制程序中,对装备研制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进行规划、识别、估计、评价、应对、监控的过程,是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实践活动的总称。
装备研制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探索过程,风险总是存在的。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阻碍研制实现费用、进度和性能目标。装备研制项目因风险而招致失败的形式有3种:装备系统达不到规定的性能水平、实际费用超出了预算、不能按时交付。就装备项目而言,要实现费用、进度和性能指标,必然会面临6个方面的风险,图2所示:技术风险、计划风险、保障性风险、费用风险、进度风险和性能风险。技术风险(Technical Risk)是指由于采用新技术以提高原有已验证的性能水平所带来的风险;
计划风险(Programmatic Risk)是指包括获取和使用一些可能不受工程项目控制但又可能影响工程项目的可用资源和活动的风险;
保障性风险(Supportability Risk)是指与系统的部署和维修有关的风险,这些系统指目前正在研制或已经研制完成正在部署的系统;
费用风险(Cost Risk)是指项目在实现其寿命周期费用方面存在的风险;
进度风险(Schedule Risk)是指因给系统的研制、生产和部署所估算和分配的(工作)时间不足而产生的风险;
性能风险(Performance Risk)是指在预定的资源条件(如费用和进度)下,装备系统从原有设计水平向较高性能设计水平演进过程中技术性能水平达不到预期要求所带来的风险。
在上述六大类型风险中,技术风险、计划风险和保障性风险是风险主宰因素,他们通过性能风险、费用风险和进度风险作为风险指示信号表现出来。一项工程项目最终的费用、进度和性能取决于项目的管理者解决技术、计划和保障性风险方面的能力。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就会造成增加费用、拖延进度、性能下降的结果。例如,美军科曼奇隐身直升机的研制就是典型的例子。
图2装备研制阶段风险类型
三 风险的处置措施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不可防范、控制和管理。风险处置是指在研制过程中,建立风险控制体系和风险管理机构,按照制定的项目风险管理计划,对项目进行风险监控,对研制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事件给出应对措施,比如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承担和风险转移四种方法。
风险回避(Risk Avoidance)是一项降低风险的技术,通过更改方案、要求、规范/或惯例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简言之,就是消除高风险源,代之以较低等级风险、同时辅以费用/效益分析。
风险控制(Risk Control)不是试图消除 风险源,而是努力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尽量减轻风险对项目的影响。
风险转移(Risk Transfer)是一项减少风险暴露机会的技术,将系统某一部分的风险重新分配给系统的另一部分或者在政府和主承包方之间重新分配风险,从而降低整个系统的风险。
风险承担(Risk Retention)是指对存在的特定风险状况的认知从而主动做出决策接受相应等级的风险,无须专门进行风险控制。
四 结论
为了增强我国武器装备的研制能力和对军方装备需求以及战术技术指标的快速反应能力,将风险管理运用到研制阶段,对缩短研制周期,降低寿命周期成本,降低研制失败的风险,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哲著.武器装备项目进度、费用与风险管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2]沈建明.国防高科技项目管理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曾天翔.武器装备发展阶段的划分[J].装备质量,2000(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