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乎每个户外老炮儿都有过跟原住民向导合作的经历,他们之间总会有些或难忘或有趣的故事,有些成为好兄弟,有些甚至成为多次合作的搭档。在户外爱好者心中,他们就是安全的保障。
同行10年
讲述者:包子 自由攀登者/商业攀登领队
说起原住民向导,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四川日隆的袁二哥,这个家伙几乎伴随了我所有的国内登山,我们俩更像是搭档和兄弟。2004年,我第二次登山时就遇到他了,那时他还是一个藏族阳光小伙,我很少遇到这么能聊的藏族人,感觉不错,然后我们就开始一起带队。四姑娘山、玉珠峰、慕士塔格峰、玉虚峰、七一冰川、日果冷觉、透明梦柯……应该有近百次共同出行。这几年他退休了,不再做登山向导,而我们一起并肩作战了10年,偷偷扒一扒他的黑历史。
有一次我们带队登玉珠峰,二哥作为藏族向导自然承担了很多的背负工作,凌晨3点左右,二哥、菜头和我三个人起来修路,为后面的队员架设路绳。路绳大概有600米左右,将近36公斤,二哥一个人背了500米。我正在纳闷,平时我们三个人都要平均来分担的,怎么这次二哥那么积极主动,而且任劳任怨呢?走了不远,坡度变陡,到了要修路的地方,二哥红着脸(我猜的,因为他太黑,红了也看不出来)说:“我忘记带冰爪了。”怪不得出发时候那么老实,背了500米路绳也不吭声。好吧,事到如今,队员也开始出发了,我和菜头开始修路,我们修完一段,他老老实实地在后面背着大堆的路绳,拽着绳子打着滑爬上来,把新的绳子输送给我们。就这样交替了10段,我们终于到了玉珠峰顶,后面的队员也陆续上来了。也许,二哥很有可能是不用冰爪登顶玉珠峰的第一人吧。
一起带队的10年,我们也曾有过一些失误,但我们更多的是相互的信任和支持,即使有了失误我们也能一起弥补,希望有一天还能再一起登山,互相讲着当年的笑话,揭着彼此的短。
忠诚与责作
讲述者:子君 以7 2为目标的萌妹子
Sherpa,夏尔巴,这个名字总是充满了神秘感,让人联想起他们在雪山之上表现出的种种神力。从2014年9月至今,我去过6次尼泊尔,或登山或徒步,领略了喜马拉雅山脉的无限风光,也结交了许多夏尔巴朋友。我眼中的夏尔巴,神秘,又不神秘。
这是一个乐观的民族,好像从离开母亲身体的那一刻脸上就带着笑。无论攀登途中或到达营地,他们总会端着一杯茶或者倒上一点酒,爽朗的笑声常会把队员们吸引到他们身边,并被他们的快乐所感染,好像一整天的艰辛攀登是别人的事。即便经历过2015年4·25地震和雪崩,19条生命转瞬即逝、许多攀登队损失了大量营地物资、夏尔巴们因为攀登的中止而失去了一年中最重要的一次收入,擦干泪水的他们,依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夏尔巴是一个勤奋好学的民族。夏尔巴语、尼泊尔语、印度语、英语是他们的标配,会说法语、日语的夏尔巴也不少,更有越来越多的夏尔巴开始学习中文。Pasang Rinzee Sherpa是我们2016年9月徒步EBC的向导,聪明的他一路跟我们学汉语。陪着队尾队员走了一下午,竟然学会了好几个汉语词汇和短句。更令我吃惊的是,在之后的几天中,他总能在正确的语境和场合中正确使用这些词语和句子!Pasang说,冬天不忙的时候他要去加德满都的汉语学院学习汉语,因为中国客人越来越多。除了学汉语,Pasang也在学习滑雪,他说除了登山他还想成为一名滑雪向导。
忠诚、负责,是我对接触过的夏尔巴最深刻的印象。忠于每一位客户,对每一位客户负责。Nima Gyalzen Sherpa,brother from different parents—我总是这么叫他。我们一起爬过3座山,是我在山上最信赖的兄弟。2016年10月26日我们又一起站上了Amadablam(6856米)的顶峰。正式冲顶前,我们在大本营打包装备,因为我们只到ABC拉练了一次,也没有运输物资,所以在正式攀登时要带上连体羽绒服、睡袋、技术装备以及两个人未来几天所有的食物、气罐等各种物资。每人除了要背负自己的所有物品外,Nima还要背着我俩的公共物资,60L的背包被塞得满满当当,从背后已经看不到他的脑袋。我跟Nima说我可以分担一些,可他坚决不要,一直说I’m OK。去C1的路上,他又抢过我外挂在包上的头盔和雪镜,挂在了自己的包上。慢性咽炎是在高山上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每次登山,寒冷的空气都会刺激得我一直咳嗽,这次也不例外。每当我从睡梦中咳醒时,Nima也会跟着醒来,轻轻地问一句“Are you ok?”在得到我Ok 的确认后才会继续睡去。海拔6350米的C2营地是我们冲顶前的最后一个营地,冲顶前后我们在这里度过了两个晚上。C2营地以险著称,仅有的9顶帐篷全部扎在悬崖峭壁之上,所以在这里通常4个人使用一顶三人帐。和我同帐的瑞典人Vaggo,一米九的大高个儿,睡觉时一个人就占去帐篷的一半儿。Vaggo 和他的向导以及我三个人裹着睡袋,挤得Nima只剩下一条缝儿。我往帐篷边挪了挪,让 Nima钻进睡袋,Nima却把我往中间拽,让我能尽量躺平,他自己却穿着连体羽绒服,在我和Vaggo的夹缝中侧躺了一夜。
很多人会问夏尔巴一个问题:“你为什么登山?”这个问题在2014年我第一次去尼泊尔时也问过。夏尔巴们的回答很简单:“为了生活。”客户眼中雪山的壮美和非凡的攀登体验,对于夏尔巴来说并没有那么浪漫。攀登于他们,只是一份收入颇高可以养活一家人的工作。
朋友和兄弟
讲述者:行摄匆匆 徒步多年,行走过多条
高难度徒步路线
经过一年多的准备,2016年9月28日至10月30日,我和7名队友一起去尼泊尔喜马拉雅东段干城章嘉—马卡鲁—三垭口—EBC徒步穿越,历时33天,其中24天徒步,海拔从1000米到6200米,翻越3座6000米级危险垭口。而这次难度极大的探险活动之所以能够顺利完成,与我们的向导Chhiri和他的协作团队的努力密不可分。我们之所以选择Chhiri,是队友土人的极力推荐,还有他多次带队干城章嘉大本营徒步和三垭口穿越的经历。
我想象中的Chhiri是高大威猛的,但在加德满都机场第一眼看到他时却是一个矮胖的中年人,多少有些失望。作为领队的我与负责协作团队的Chhiri必须要经常接触和交流,至少每天晚饭后,都要召集队员对第二天的行程做出详细的安排。因为我英文不好,最初我们的交流很少。我在营地闲着没事时,喜欢到处乱逛,跟背夫们聊天,帮他们拍照,有时候也跟Chhiri有一些简单的交流。
在Ramche营地,我们第一次搭帐篷,我要了一个单人帐篷,为的是不影响其他人休息。我让Chhiri参观我的帐篷,哪知他带着纸和笔,很认真地要跟我学习中文。可惜我英语水平太烂,教起来很吃力。但看Chhiri这么认真,我也不敢马虎,把帐篷里的装备基本上都教了一遍:帐篷、睡袋、防潮垫、摄像机,拍照、爬雪山、徒步、喝茶、拥抱、晚安、再见等。看到Chhiri满足地离开,我也很有成就感。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交流,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10月7日,我们几个人去干城章嘉冰川徒步。没有明显的路迹,靠玛尼堆辨别,忽左忽右。走到一个开阔地带,我们决定返回。不愿走回头路,我们决定去爬附近的一个废弃的观景台。到观景台没有明显的路迹,我们必须从40度左右的碎石坡横切过去。向导和协作在前面开路,我沿着协作的脚印小心翼翼地行走,在有危险的地方,我就喊Chhiri来做保护,总算是提心吊胆到达这个废弃的观景台。午餐后开始往回走,哪知面对的是断崖和绝壁,我们只能沿着陡峭的碎石坡下冰川。这里的坡度更陡,几个协作去前面探路,我和Chhiri紧随其后。尽管最终我和Chhiri没有身体接触,但有他走在我前面,让我多了一份安全感,少了一些恐惧。自此后,Chhiri差不多成了我的精神支柱,有他在,什么危险的地方我都敢走。因为我相信,在我需要的时候,他就会立即出现在我的身边。
30多天的行程,30多人的团队,出现一些问题是很正常的。但我从未见Chhiri发火,不仅是对待我们这些客人,包括对待那些背夫。他对我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满意,我就满意。我们的语言交流其实并不多,但默契却越来越好。我无法用更多的言语表达对他的感谢,只能反复强调:You are my friend and brother。
同行10年
讲述者:包子 自由攀登者/商业攀登领队
说起原住民向导,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四川日隆的袁二哥,这个家伙几乎伴随了我所有的国内登山,我们俩更像是搭档和兄弟。2004年,我第二次登山时就遇到他了,那时他还是一个藏族阳光小伙,我很少遇到这么能聊的藏族人,感觉不错,然后我们就开始一起带队。四姑娘山、玉珠峰、慕士塔格峰、玉虚峰、七一冰川、日果冷觉、透明梦柯……应该有近百次共同出行。这几年他退休了,不再做登山向导,而我们一起并肩作战了10年,偷偷扒一扒他的黑历史。
有一次我们带队登玉珠峰,二哥作为藏族向导自然承担了很多的背负工作,凌晨3点左右,二哥、菜头和我三个人起来修路,为后面的队员架设路绳。路绳大概有600米左右,将近36公斤,二哥一个人背了500米。我正在纳闷,平时我们三个人都要平均来分担的,怎么这次二哥那么积极主动,而且任劳任怨呢?走了不远,坡度变陡,到了要修路的地方,二哥红着脸(我猜的,因为他太黑,红了也看不出来)说:“我忘记带冰爪了。”怪不得出发时候那么老实,背了500米路绳也不吭声。好吧,事到如今,队员也开始出发了,我和菜头开始修路,我们修完一段,他老老实实地在后面背着大堆的路绳,拽着绳子打着滑爬上来,把新的绳子输送给我们。就这样交替了10段,我们终于到了玉珠峰顶,后面的队员也陆续上来了。也许,二哥很有可能是不用冰爪登顶玉珠峰的第一人吧。
一起带队的10年,我们也曾有过一些失误,但我们更多的是相互的信任和支持,即使有了失误我们也能一起弥补,希望有一天还能再一起登山,互相讲着当年的笑话,揭着彼此的短。
忠诚与责作
讲述者:子君 以7 2为目标的萌妹子
Sherpa,夏尔巴,这个名字总是充满了神秘感,让人联想起他们在雪山之上表现出的种种神力。从2014年9月至今,我去过6次尼泊尔,或登山或徒步,领略了喜马拉雅山脉的无限风光,也结交了许多夏尔巴朋友。我眼中的夏尔巴,神秘,又不神秘。
这是一个乐观的民族,好像从离开母亲身体的那一刻脸上就带着笑。无论攀登途中或到达营地,他们总会端着一杯茶或者倒上一点酒,爽朗的笑声常会把队员们吸引到他们身边,并被他们的快乐所感染,好像一整天的艰辛攀登是别人的事。即便经历过2015年4·25地震和雪崩,19条生命转瞬即逝、许多攀登队损失了大量营地物资、夏尔巴们因为攀登的中止而失去了一年中最重要的一次收入,擦干泪水的他们,依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夏尔巴是一个勤奋好学的民族。夏尔巴语、尼泊尔语、印度语、英语是他们的标配,会说法语、日语的夏尔巴也不少,更有越来越多的夏尔巴开始学习中文。Pasang Rinzee Sherpa是我们2016年9月徒步EBC的向导,聪明的他一路跟我们学汉语。陪着队尾队员走了一下午,竟然学会了好几个汉语词汇和短句。更令我吃惊的是,在之后的几天中,他总能在正确的语境和场合中正确使用这些词语和句子!Pasang说,冬天不忙的时候他要去加德满都的汉语学院学习汉语,因为中国客人越来越多。除了学汉语,Pasang也在学习滑雪,他说除了登山他还想成为一名滑雪向导。
忠诚、负责,是我对接触过的夏尔巴最深刻的印象。忠于每一位客户,对每一位客户负责。Nima Gyalzen Sherpa,brother from different parents—我总是这么叫他。我们一起爬过3座山,是我在山上最信赖的兄弟。2016年10月26日我们又一起站上了Amadablam(6856米)的顶峰。正式冲顶前,我们在大本营打包装备,因为我们只到ABC拉练了一次,也没有运输物资,所以在正式攀登时要带上连体羽绒服、睡袋、技术装备以及两个人未来几天所有的食物、气罐等各种物资。每人除了要背负自己的所有物品外,Nima还要背着我俩的公共物资,60L的背包被塞得满满当当,从背后已经看不到他的脑袋。我跟Nima说我可以分担一些,可他坚决不要,一直说I’m OK。去C1的路上,他又抢过我外挂在包上的头盔和雪镜,挂在了自己的包上。慢性咽炎是在高山上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每次登山,寒冷的空气都会刺激得我一直咳嗽,这次也不例外。每当我从睡梦中咳醒时,Nima也会跟着醒来,轻轻地问一句“Are you ok?”在得到我Ok 的确认后才会继续睡去。海拔6350米的C2营地是我们冲顶前的最后一个营地,冲顶前后我们在这里度过了两个晚上。C2营地以险著称,仅有的9顶帐篷全部扎在悬崖峭壁之上,所以在这里通常4个人使用一顶三人帐。和我同帐的瑞典人Vaggo,一米九的大高个儿,睡觉时一个人就占去帐篷的一半儿。Vaggo 和他的向导以及我三个人裹着睡袋,挤得Nima只剩下一条缝儿。我往帐篷边挪了挪,让 Nima钻进睡袋,Nima却把我往中间拽,让我能尽量躺平,他自己却穿着连体羽绒服,在我和Vaggo的夹缝中侧躺了一夜。
很多人会问夏尔巴一个问题:“你为什么登山?”这个问题在2014年我第一次去尼泊尔时也问过。夏尔巴们的回答很简单:“为了生活。”客户眼中雪山的壮美和非凡的攀登体验,对于夏尔巴来说并没有那么浪漫。攀登于他们,只是一份收入颇高可以养活一家人的工作。
朋友和兄弟
讲述者:行摄匆匆 徒步多年,行走过多条
高难度徒步路线
经过一年多的准备,2016年9月28日至10月30日,我和7名队友一起去尼泊尔喜马拉雅东段干城章嘉—马卡鲁—三垭口—EBC徒步穿越,历时33天,其中24天徒步,海拔从1000米到6200米,翻越3座6000米级危险垭口。而这次难度极大的探险活动之所以能够顺利完成,与我们的向导Chhiri和他的协作团队的努力密不可分。我们之所以选择Chhiri,是队友土人的极力推荐,还有他多次带队干城章嘉大本营徒步和三垭口穿越的经历。
我想象中的Chhiri是高大威猛的,但在加德满都机场第一眼看到他时却是一个矮胖的中年人,多少有些失望。作为领队的我与负责协作团队的Chhiri必须要经常接触和交流,至少每天晚饭后,都要召集队员对第二天的行程做出详细的安排。因为我英文不好,最初我们的交流很少。我在营地闲着没事时,喜欢到处乱逛,跟背夫们聊天,帮他们拍照,有时候也跟Chhiri有一些简单的交流。
在Ramche营地,我们第一次搭帐篷,我要了一个单人帐篷,为的是不影响其他人休息。我让Chhiri参观我的帐篷,哪知他带着纸和笔,很认真地要跟我学习中文。可惜我英语水平太烂,教起来很吃力。但看Chhiri这么认真,我也不敢马虎,把帐篷里的装备基本上都教了一遍:帐篷、睡袋、防潮垫、摄像机,拍照、爬雪山、徒步、喝茶、拥抱、晚安、再见等。看到Chhiri满足地离开,我也很有成就感。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交流,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10月7日,我们几个人去干城章嘉冰川徒步。没有明显的路迹,靠玛尼堆辨别,忽左忽右。走到一个开阔地带,我们决定返回。不愿走回头路,我们决定去爬附近的一个废弃的观景台。到观景台没有明显的路迹,我们必须从40度左右的碎石坡横切过去。向导和协作在前面开路,我沿着协作的脚印小心翼翼地行走,在有危险的地方,我就喊Chhiri来做保护,总算是提心吊胆到达这个废弃的观景台。午餐后开始往回走,哪知面对的是断崖和绝壁,我们只能沿着陡峭的碎石坡下冰川。这里的坡度更陡,几个协作去前面探路,我和Chhiri紧随其后。尽管最终我和Chhiri没有身体接触,但有他走在我前面,让我多了一份安全感,少了一些恐惧。自此后,Chhiri差不多成了我的精神支柱,有他在,什么危险的地方我都敢走。因为我相信,在我需要的时候,他就会立即出现在我的身边。
30多天的行程,30多人的团队,出现一些问题是很正常的。但我从未见Chhiri发火,不仅是对待我们这些客人,包括对待那些背夫。他对我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满意,我就满意。我们的语言交流其实并不多,但默契却越来越好。我无法用更多的言语表达对他的感谢,只能反复强调:You are my friend and bro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