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培养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式学习,新课程提倡开展活动和探究,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各种有益的探究活动,诸如游戏、欣赏、表演、竞赛、辩论等,收到了落实三维目标、构建新型学习方式的效果。但是,有时候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生动、活泼,举行别出心裁的活动,出现“满场欢”的现象,不仅没能实现预定的目标,甚至还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益。究竟该如何看待、评价学生活动的效果?是不是表演和活动越多越好?设计各类活动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是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和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结果,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通过活动并且在活动中形成的。因此,学生要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创新,在活动中得到发展。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建构以学生主体的活动方式,追求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统一,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效果,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主动学习为主线、以自主探索为主旋律,改变过去单纯以知识技能为目标的教学模式,确立了以主体性和创造力培养为价值取向的发展观和学习观。
一、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找春天》教学课例的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描写春天的小文章,如《春天的手》《春风姑姑》《春天》《春天的童谣》《找春天》《小雨和小草》等。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几幅与其他小诗文相对应的美丽图画以及《春天的手》的诗句。学生可以通过点击图画找到其他小诗文的链接。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引导:你们知道歌中唱的是什么吗?(寻找春天)你们想去找春天吗?你们瞧,春天在向我们招手啦!
(三)引导自读,自主探究
1.播放诗歌《春天的手》配乐朗诵。学生听后谈感受。
2.教师进一步引导:我们大家都喜欢春天,想找到春天,那就让我们到诗文中,到图画里去寻找春天吧!大家看,(操作电脑引导)在每幅图画的后面都藏着一首小诗,用手握住鼠标点击图画,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诗反复读一读。
3.学生汇报收获。请学生读找到春天的诗句,教师随机点拨,如读《春天的童谣》时谁看到那只拉着小提琴的蝈蝈了,也带我们去看看好吗?再如《小雨和小草》中,师生随音乐带着动作大声读,并点拨:春天还有什么?你怎么知道?引出《春天》一诗。
4.《找春天》中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和我们找到春天一样吗?引导学生看图,自读课文。文中作者把春天比作了什么?(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课文中的小朋友发现春天是什么样了吗?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我们找春天,找呀找啊,我们不知道,自己也是春天啊。多有趣的春天啊,一滴小雨,一个生命,一种琴声……带着你的童心,带上画笔,到大自然中去吧,描绘美丽的大自然,走出去吧!
(五)教后反思
设计本节课时,力求把图画、音乐和网络等资源同语文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能够动脑、动手、动口。把学生引入到美妙的春天里,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调动了学生读书、表达的热情,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二、探索自主学习的活动形式,创设适合自主学习的情境,培养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切入口
1.在谈论活动中学习。选取感兴趣的话题,组织学生辩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和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能力。通过设计诸如“演讲比赛”“辩论会”“短文写作”等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2.在游戏中学习。玩游戏是人的天性,健康向上的游戏能给孩子们快乐并从中受到教育,满足每个孩子的表演欲望,让他们充分地展现自我。开发生动活泼的游戏,吸引学生自觉参与,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成功的良机。
3.在表演中学习。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把课堂变成孩子们表演的舞台,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世界、自己的道德行为;在主动参与、充分展示的活动中,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4.在对艺术的欣赏与体验活动中学习。通过对文学、音乐、美术和舞蹈等艺术美的欣赏,陶冶学生的情操、情趣,以起到心理教育、伦理道德教育的作用,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5.在实践中学习。教学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把教学内容与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中获得感性经验,拓展知识与技能,实现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提升。
6.在交流研讨中学习。民主、平等的讨论氛围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先决条件,使学生由被动地听讲变为主动参与,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使学生的思维方式、认知水平、交往能力等得到潜在的提高。
7.在合作互动活动中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在组织形式上采取小组学习方式,把学生按学习的程度、座次分成小组,采用竞赛方法。
8.在转换角色活动中学习。创设多种多样的角色转换机会,让学生处于设身处地地思考,逐渐培养出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惯和能力来。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是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和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结果,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通过活动并且在活动中形成的。因此,学生要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创新,在活动中得到发展。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建构以学生主体的活动方式,追求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统一,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效果,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主动学习为主线、以自主探索为主旋律,改变过去单纯以知识技能为目标的教学模式,确立了以主体性和创造力培养为价值取向的发展观和学习观。
一、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找春天》教学课例的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描写春天的小文章,如《春天的手》《春风姑姑》《春天》《春天的童谣》《找春天》《小雨和小草》等。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几幅与其他小诗文相对应的美丽图画以及《春天的手》的诗句。学生可以通过点击图画找到其他小诗文的链接。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引导:你们知道歌中唱的是什么吗?(寻找春天)你们想去找春天吗?你们瞧,春天在向我们招手啦!
(三)引导自读,自主探究
1.播放诗歌《春天的手》配乐朗诵。学生听后谈感受。
2.教师进一步引导:我们大家都喜欢春天,想找到春天,那就让我们到诗文中,到图画里去寻找春天吧!大家看,(操作电脑引导)在每幅图画的后面都藏着一首小诗,用手握住鼠标点击图画,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诗反复读一读。
3.学生汇报收获。请学生读找到春天的诗句,教师随机点拨,如读《春天的童谣》时谁看到那只拉着小提琴的蝈蝈了,也带我们去看看好吗?再如《小雨和小草》中,师生随音乐带着动作大声读,并点拨:春天还有什么?你怎么知道?引出《春天》一诗。
4.《找春天》中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和我们找到春天一样吗?引导学生看图,自读课文。文中作者把春天比作了什么?(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课文中的小朋友发现春天是什么样了吗?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我们找春天,找呀找啊,我们不知道,自己也是春天啊。多有趣的春天啊,一滴小雨,一个生命,一种琴声……带着你的童心,带上画笔,到大自然中去吧,描绘美丽的大自然,走出去吧!
(五)教后反思
设计本节课时,力求把图画、音乐和网络等资源同语文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能够动脑、动手、动口。把学生引入到美妙的春天里,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调动了学生读书、表达的热情,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二、探索自主学习的活动形式,创设适合自主学习的情境,培养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切入口
1.在谈论活动中学习。选取感兴趣的话题,组织学生辩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和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能力。通过设计诸如“演讲比赛”“辩论会”“短文写作”等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2.在游戏中学习。玩游戏是人的天性,健康向上的游戏能给孩子们快乐并从中受到教育,满足每个孩子的表演欲望,让他们充分地展现自我。开发生动活泼的游戏,吸引学生自觉参与,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成功的良机。
3.在表演中学习。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把课堂变成孩子们表演的舞台,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世界、自己的道德行为;在主动参与、充分展示的活动中,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4.在对艺术的欣赏与体验活动中学习。通过对文学、音乐、美术和舞蹈等艺术美的欣赏,陶冶学生的情操、情趣,以起到心理教育、伦理道德教育的作用,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5.在实践中学习。教学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把教学内容与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中获得感性经验,拓展知识与技能,实现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提升。
6.在交流研讨中学习。民主、平等的讨论氛围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先决条件,使学生由被动地听讲变为主动参与,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使学生的思维方式、认知水平、交往能力等得到潜在的提高。
7.在合作互动活动中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在组织形式上采取小组学习方式,把学生按学习的程度、座次分成小组,采用竞赛方法。
8.在转换角色活动中学习。创设多种多样的角色转换机会,让学生处于设身处地地思考,逐渐培养出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惯和能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