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绍兴莲花落”的现状
“绍兴莲花落”与宁波走书、金华道情、温州鼓词并称浙江四大曲种,流行于绍兴市的越城、柯桥、上虞、嵊州及萧山、杭州、余姚、慈溪一带。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上虞崧厦雀嘴村渔民儿子沈阿发,在上虞、绍兴等地“跑街卖唱”中为主首创“莲花落”演艺形式,上虞因此成为“绍兴莲花落”的发源地。百余年来上虞地区的“绍兴莲花落”发展经历了由首创到形成,由成熟至繁荣,由困难至创新的发展历程。其主要演员有建国前的沈阿发及其兄弟沈阿六、弟子高禹主等,建国后的章江喜、李伯善、吴宝炎、杨国华、吴一笑、裘美珍、王祖友、娄伟铨等。作为“绍兴莲花落”的发源地,目前上虞地区“绍兴莲花落”的发展正处于喜忧参半,困境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状态。具体来说:
1.发展环境优化,演艺队伍萎缩。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党和政府对文化工作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和非遗保护措施的有效落实,“绍兴莲花落”与其他地方曲种一样,发展大环境日益优化,尤其是绍兴市提出并实施“绍兴莲花落”二次创业后,上虞地区“绍兴莲花落”也迎来了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繁荣期后的又一个发展期。目前无论政府层面的领导重视、政策扶持,还是社会层面各种文艺演出活动的实质性需求等,上虞地区“绍兴莲花落”的地位和影响,都是位居地方曲种首位的,其产生的社会效益亦不断提升和扩大。但与之不相适应的是,上虞地区“绍兴莲花落”演艺队伍却日趋萎缩。目前除国华艺术团、一笑艺术团两个民间演艺团体兼演“绍兴莲花落”外,全区没有一个专业的“绍兴莲花落”演艺团体,主要演员也只有吴宝炎、杨国华、吴一笑等四五人。此种状况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虞有专业的上虞曲艺团和十几支“绍兴莲花落”民间演出队伍,有近30名专业、业余的演艺人员,可谓昔非今比。
2.优秀作品迭出,观众数量减少。与昔日“绍兴莲花落”的创作注重与传统曲目的改变、话本的移植不同,近年来上虞地区“绍兴莲花落”的创作不但数量众多,而且优秀作品迭出。一大批反映现实生活、体现时代风尚的作品代替传统曲目,成为“绍兴莲花落”创作的主旋律。此当中如著名“绍兴莲花落”作家袁伟文创作的《老板密室》《耳朵官司》《山伯英台店》等曾先后荣获文化部群星奖、中国曲协优秀作品二等奖等;吴宝炎、杨国华、吴一笑等人创作的《梁祝正传》《一张结婚照》等曾先后荣获省、市“绍兴莲花落”大赛各类奖项。然而,尽管优秀作品迭出,但“绍兴莲花落”观众不断减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据统计,近五年来除了上虞文化部门组织过一台“绍兴莲花落”专场演出,杨国华、吴一笑分别举办过个人专场汇报演出外,在上虞城区及21个乡镇街道中,几乎未举办过专门的“绍兴莲花落”商业演出。一些“绍兴莲花落”优秀曲目的演出,也更多地作为政府“三下乡”等活动中的相关节目登上舞台。此当中原因有很多,但观众的不断减少是一个关键的原因。
3.创新能力增强,持续发展乏力。令人欣喜的是为了促进“绍兴莲花落”的健康发展,近年来上虞地区的演创人员在“绍兴莲花落”的探索创新上作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除上面提到的在“绍兴莲花落”创作题材、内容上更关注现实生活外,在表演形式上相继尝试推出了“摇滚莲花落”、“快板莲花落”“歌舞莲花落”等,其传播手段也有单纯的舞台演出走向电视演出、拍摄莲花落电影、电视片等等。而此当中尤其是吴宝炎组织并践行的“绍兴莲花落”走进学校、社区等的公益演出,其影响和成效更为明显。目前上虞地区“绍兴莲花落” 持续发展乏力的问题亦较为突出。固定的“绍兴莲花落”演出场地空白,民间演艺团体难以生存,现有演艺人员稀缺,曲目创作人员屈指可数,尤其是“绍兴莲花落”演创人员后继乏人等等,已成为制约上虞地区“绍兴莲花落”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实现上虞地区“绍兴莲花落”更好发展的建议
针对上述现象和问题,为了实现上虞地区“绍兴莲花落”的有效传承和更好发展,笔者在调查、思考的基础上特提出以下建议:
1.政府扶持要有效加大力度。勿庸讳言,在中国的国情中一种地方曲种的生存和发展,政府层面的重视、关心和支持是第一位的。近年来上虞区政府和宣传、文化等职能部门,为上虞地区“绍兴莲花落”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做了大量工作,但从上虞为浙江四大曲种“绍兴莲花落”的发源地及促进上虞地区“绍兴莲花落”更好发展等角度计,政府层面的支持和扶持可进一步加大力度。具体来说如对民间演艺团体税收、资金上的优惠支持,对演艺人员在公益、商业演出中的固定性补贴,对优秀莲花落作品、曲目的专项奖励,以及固定演出场地的物色落实,莲花落研究传承组织的建立,相关莲花落学术演艺活动的组织等等。
2.演创人员要勇于担当责任。如果说政府的重视支持是外因的话,那么内因的作用更为重要。内因是什么,就是现有的“绍兴莲花落”演创人员,他们既是当下上虞地区“绍兴莲花落”传承发展的中坚和主体,也是未来“绍兴莲花落”繁荣振兴的依托和支撑。对此,演创人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加勇于担当这一历史责任的信心和能力。要放下身架,克服浮躁,乐于作为,既不因“绍兴莲花落”发展的困难和沉寂妄自菲薄,也不为已取得的成就、荣誉盲目自大。要耐得住清贫和寂寞,经得住干扰和诱惑,把主要艺术精力集中到“绍兴莲花落”演艺创作中来。要深入乡村、社区等基层一线,善于在“绍兴莲花落”诞生发展的原始土壤中寻找、开拓繁荣振兴“绍兴莲花落”天地和空间。
3.发展措施要注重切实可行。发展振兴上虞地区的“绍兴莲花落”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工作,各种措施的推动和保障至关重要。就目前上虞地区的“绍兴莲花落”现状看,发展措施并不在于求大求全,关键在于有的放矢和切实可行。具体来说,一是制订发展措施要明确“出戏”、“出人”这一基本的立足点。既不好高骛远,又不随波逐流。就“出戏”而言,重点是要抓好冲刺获奖的“精品”和基层观众喜闻乐见的“热品”这两个重点,以两头带中间。所谓“出人”,重点是要抓好年轻接班人的传帮带和中小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二是推进发展措施要放开眼界,调动多种资源。要打破一味等待政府支持的思维定势,动脑筋想办法,多从企业、社会中寻平台、求合作。尤其是在固定演艺场地的落实、“绍兴莲花落”传承基地的建设以及大型公益、商业演出的组织中,积极寻找社会的支持帮助。三是落实发展措施要讲究方法,努力形成机制。要把科学合理制订上虞地区“绍兴莲花落”发展规划,作为落实发展措施的龙头。积极借鉴绍兴、柯桥、萧山等地发展繁荣“绍兴莲花落”的做法和经验,并有效发挥上虞地区“绍兴莲花落”主要演艺人员多为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优势,重视呼吁,加强监督,推进发展措施的更好落实。(作者单位:绍兴市上虞区文化馆)
“绍兴莲花落”与宁波走书、金华道情、温州鼓词并称浙江四大曲种,流行于绍兴市的越城、柯桥、上虞、嵊州及萧山、杭州、余姚、慈溪一带。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上虞崧厦雀嘴村渔民儿子沈阿发,在上虞、绍兴等地“跑街卖唱”中为主首创“莲花落”演艺形式,上虞因此成为“绍兴莲花落”的发源地。百余年来上虞地区的“绍兴莲花落”发展经历了由首创到形成,由成熟至繁荣,由困难至创新的发展历程。其主要演员有建国前的沈阿发及其兄弟沈阿六、弟子高禹主等,建国后的章江喜、李伯善、吴宝炎、杨国华、吴一笑、裘美珍、王祖友、娄伟铨等。作为“绍兴莲花落”的发源地,目前上虞地区“绍兴莲花落”的发展正处于喜忧参半,困境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状态。具体来说:
1.发展环境优化,演艺队伍萎缩。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党和政府对文化工作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和非遗保护措施的有效落实,“绍兴莲花落”与其他地方曲种一样,发展大环境日益优化,尤其是绍兴市提出并实施“绍兴莲花落”二次创业后,上虞地区“绍兴莲花落”也迎来了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繁荣期后的又一个发展期。目前无论政府层面的领导重视、政策扶持,还是社会层面各种文艺演出活动的实质性需求等,上虞地区“绍兴莲花落”的地位和影响,都是位居地方曲种首位的,其产生的社会效益亦不断提升和扩大。但与之不相适应的是,上虞地区“绍兴莲花落”演艺队伍却日趋萎缩。目前除国华艺术团、一笑艺术团两个民间演艺团体兼演“绍兴莲花落”外,全区没有一个专业的“绍兴莲花落”演艺团体,主要演员也只有吴宝炎、杨国华、吴一笑等四五人。此种状况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虞有专业的上虞曲艺团和十几支“绍兴莲花落”民间演出队伍,有近30名专业、业余的演艺人员,可谓昔非今比。
2.优秀作品迭出,观众数量减少。与昔日“绍兴莲花落”的创作注重与传统曲目的改变、话本的移植不同,近年来上虞地区“绍兴莲花落”的创作不但数量众多,而且优秀作品迭出。一大批反映现实生活、体现时代风尚的作品代替传统曲目,成为“绍兴莲花落”创作的主旋律。此当中如著名“绍兴莲花落”作家袁伟文创作的《老板密室》《耳朵官司》《山伯英台店》等曾先后荣获文化部群星奖、中国曲协优秀作品二等奖等;吴宝炎、杨国华、吴一笑等人创作的《梁祝正传》《一张结婚照》等曾先后荣获省、市“绍兴莲花落”大赛各类奖项。然而,尽管优秀作品迭出,但“绍兴莲花落”观众不断减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据统计,近五年来除了上虞文化部门组织过一台“绍兴莲花落”专场演出,杨国华、吴一笑分别举办过个人专场汇报演出外,在上虞城区及21个乡镇街道中,几乎未举办过专门的“绍兴莲花落”商业演出。一些“绍兴莲花落”优秀曲目的演出,也更多地作为政府“三下乡”等活动中的相关节目登上舞台。此当中原因有很多,但观众的不断减少是一个关键的原因。
3.创新能力增强,持续发展乏力。令人欣喜的是为了促进“绍兴莲花落”的健康发展,近年来上虞地区的演创人员在“绍兴莲花落”的探索创新上作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除上面提到的在“绍兴莲花落”创作题材、内容上更关注现实生活外,在表演形式上相继尝试推出了“摇滚莲花落”、“快板莲花落”“歌舞莲花落”等,其传播手段也有单纯的舞台演出走向电视演出、拍摄莲花落电影、电视片等等。而此当中尤其是吴宝炎组织并践行的“绍兴莲花落”走进学校、社区等的公益演出,其影响和成效更为明显。目前上虞地区“绍兴莲花落” 持续发展乏力的问题亦较为突出。固定的“绍兴莲花落”演出场地空白,民间演艺团体难以生存,现有演艺人员稀缺,曲目创作人员屈指可数,尤其是“绍兴莲花落”演创人员后继乏人等等,已成为制约上虞地区“绍兴莲花落”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实现上虞地区“绍兴莲花落”更好发展的建议
针对上述现象和问题,为了实现上虞地区“绍兴莲花落”的有效传承和更好发展,笔者在调查、思考的基础上特提出以下建议:
1.政府扶持要有效加大力度。勿庸讳言,在中国的国情中一种地方曲种的生存和发展,政府层面的重视、关心和支持是第一位的。近年来上虞区政府和宣传、文化等职能部门,为上虞地区“绍兴莲花落”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做了大量工作,但从上虞为浙江四大曲种“绍兴莲花落”的发源地及促进上虞地区“绍兴莲花落”更好发展等角度计,政府层面的支持和扶持可进一步加大力度。具体来说如对民间演艺团体税收、资金上的优惠支持,对演艺人员在公益、商业演出中的固定性补贴,对优秀莲花落作品、曲目的专项奖励,以及固定演出场地的物色落实,莲花落研究传承组织的建立,相关莲花落学术演艺活动的组织等等。
2.演创人员要勇于担当责任。如果说政府的重视支持是外因的话,那么内因的作用更为重要。内因是什么,就是现有的“绍兴莲花落”演创人员,他们既是当下上虞地区“绍兴莲花落”传承发展的中坚和主体,也是未来“绍兴莲花落”繁荣振兴的依托和支撑。对此,演创人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加勇于担当这一历史责任的信心和能力。要放下身架,克服浮躁,乐于作为,既不因“绍兴莲花落”发展的困难和沉寂妄自菲薄,也不为已取得的成就、荣誉盲目自大。要耐得住清贫和寂寞,经得住干扰和诱惑,把主要艺术精力集中到“绍兴莲花落”演艺创作中来。要深入乡村、社区等基层一线,善于在“绍兴莲花落”诞生发展的原始土壤中寻找、开拓繁荣振兴“绍兴莲花落”天地和空间。
3.发展措施要注重切实可行。发展振兴上虞地区的“绍兴莲花落”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工作,各种措施的推动和保障至关重要。就目前上虞地区的“绍兴莲花落”现状看,发展措施并不在于求大求全,关键在于有的放矢和切实可行。具体来说,一是制订发展措施要明确“出戏”、“出人”这一基本的立足点。既不好高骛远,又不随波逐流。就“出戏”而言,重点是要抓好冲刺获奖的“精品”和基层观众喜闻乐见的“热品”这两个重点,以两头带中间。所谓“出人”,重点是要抓好年轻接班人的传帮带和中小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二是推进发展措施要放开眼界,调动多种资源。要打破一味等待政府支持的思维定势,动脑筋想办法,多从企业、社会中寻平台、求合作。尤其是在固定演艺场地的落实、“绍兴莲花落”传承基地的建设以及大型公益、商业演出的组织中,积极寻找社会的支持帮助。三是落实发展措施要讲究方法,努力形成机制。要把科学合理制订上虞地区“绍兴莲花落”发展规划,作为落实发展措施的龙头。积极借鉴绍兴、柯桥、萧山等地发展繁荣“绍兴莲花落”的做法和经验,并有效发挥上虞地区“绍兴莲花落”主要演艺人员多为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优势,重视呼吁,加强监督,推进发展措施的更好落实。(作者单位:绍兴市上虞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