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温州市近年来发展的新兴片区-龙湾片区为例,进行公共交通规划研究。在充分了解龙湾片区交通现状、发展定位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合理的公共交通发展策略与模式。在发展策略的指引下,分现状、近期、远期共三个既相对独立,又递进发展的阶段,有侧重地进行阶段性公交改善与公交规划。
关键词:公共交通;交通规划;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常规公交
城市新兴片区在现状用地开发强度不大、骨干道路网初步形成的情况下,交通供需矛盾不明显。但是,随着用地功能的逐步完善、交通吸引点的大量建设,新兴片区的交通需求必将逐步增加。在新兴片区建设之初进行合理的公交规划不仅能引导片区的发展建设,同时能有效预防片区发展成熟之后所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
龙湾片区作为温州市区三大片区之一,是近年来发展的主战场。从土地利用、居民出行特征、公交线路布设可以看出,现状龙湾片区公共交通依托主城在发展。如何制定合理的公交规划,使得龙湾片区的公交在近期一定程度依托主城,在远期自成系统,从而在不同阶段有效支撑龙湾片区的发展,是龙湾片区公共交通规划研究的重点。
1 龙湾片区现状交通特征
1.1 区位特征
龙湾地处瓯江入海口南岸,东濒东海,南接瑞安市,西靠鹿城区、瓯海区,北临瓯江,处于沿江发展轴与沿海发展轴的交汇处,是温州中心城市主拓展区和温州沿海产业带核心区,也是温州市由“沿江城市”向“滨海城市”拓展的承接点以及拉开城市框架的着力点。
受到大罗山的分割,龙湾片区与现状发展相对成熟的鹿城区和瓯海区距离相对较远,且通道紧张,片区之间的交通对机动车依耐性较强。
1.2 现状道路特征
龙湾片现状道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道路设施规模不足,快速路里程7.4公里,密度约0.11公里/平方公里,仅为“国标”下限的27.5%;主干道里程55.1公里,密度为0.80公里/平方公里;次干道里程65.6公里,密度為0.96公里/平方公里,是“国标”下限的80%。二是道路网络结构不合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的道路比例为1:7:9:24(按照规范推算,合理的比例在1:2:3:8左右),区域缺乏快速路及次干路。
1.3 现状公交特征
特征一,公交线路分布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线路重复系数高。城市道路作为公交车辆的载体,是决定现状公交线路布局的主要因素之一,受到道路条件等因素制约,机场大道、永强大道上公交线路重复系数过高,常规公交站点覆盖率低。②线路规模相对小。龙湾片区公交线路24条,占市区公交线路的比例仅为18.5%。③线路行程过长。24条公交线路平均长度24.5km,最长线路达44.5km。④线路对外联系不平衡。龙湾片区现状公交线路主要集中在鹿城方向,瑞安、乐清方向公共交通供不应求。
特征二,公交基础设施严重缺乏。龙湾片区现有公交场站8个,合计11015平方米,每标台48.7平方米,远低于国家标准200平方米/标台的要求。
特征三,缺乏出租车服务。龙湾区“打的难”问题突出,尤其是在茅竹岭以东区域,除在龙湾国际机场外,其他区域出租车服务十分欠缺。
2 龙湾片区公共交通模式研究
2.1 公交需求分析
龙湾片区公交出行需求分为对外需求和对内需求两部分。2020年龙湾对外公交需求总量约51万人次/日,呈反“K”字形。龙湾区内部客运公交总需求总量约39万人次/日,总体上呈“7”字形需求走廊,即横向“瑶溪-中心区-空港经济区”和纵向“中心区-天河沙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两条走廊。
2.2 公交发展目标
从客运量需求预测来看,龙湾片区与西向鹿城、瓯海之间的高峰小时公交需求量达3万人次,在穿大罗山通道受限的情况下,必须设置大运量的骨干公交才能满足需求。龙湾片区内部交通需求走廊上,东西向高峰小时公交需求量1万人次,南北向高峰小时公交需求量1.3万人次,龙湾片区内部需引入中运量公交系统才能平衡公交供需。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确定龙湾片区只有采用大容量、快速度的公共交通才能在节约有限资源的同时满足居民出行需求。龙湾片区公共交通规划的主要目标为:构建以大中运量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多模式、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逐步建立起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绿色交通发展模式。
2.3 龙湾片区公交发展策略与布局模式
基于以上目标,针对现状龙湾公交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发展策略:优化大运量公交布局;引入中运量公交系统;完善常规公交设施;优化公交线网布局;整合公交行业发展;建立旅游公交服务。面向多模式、一体化优质客运体系的建设,提出龙湾片区向“服务分区、线路分层、枢纽分级”的公交布局模式转变。
服务分区即建立永强南片、永强北片、机场片三个服务分区。强调服务区内部公交支线网络的建设,有效扩大公交线网覆盖率,提高服务子区内部公交出行的便捷性;提供与公交干线间的有效接驳服务,支持长距离跨服务子区的公交出行(超过10公里)采取“支线-干线-支线”的服务模式。
线路分层即依据公交的服务性质将公交线网划分为区域对外联系公交线网、服务区间公交线网和服务区内公交线网三个层次。对外公交服务由轨道交通、快速公交BRT、公交干线组成;服务区间公交服务由公交干线承担;服务区内部公交服务由公交支线承担。
枢纽分级即根据枢纽的区位、功能、规模分为都市区级枢纽、城区级枢纽和片区级枢纽。公交枢纽支持分区分层的公交服务网络模式布局,体现不同层次线网衔接、不同等级线路布设对枢纽辐射功能、服务功能的差异性需求,体现不同功能中心对公交枢纽提供的交通方便程度的差异性需求。
3 龙湾片区分阶段式公交规划
为逐步提升龙湾片区公交服务水平,在公交发展策略的指引下,将公交规划分三个阶段,根据各阶段的城市交通特点合理制定适应当阶段公交发展的方案。一是远期布局规划,依托规划用地、规划路网,对公交进行全面规划。二是现状公交改善,依托现有交通设施对公交进行改善,提高公交可达性。三是近期实施规划,理顺公交管理体制,结合近期城市发展和道路建设情况,优化调整公交线路,加快公交枢纽的建设,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有效支撑近期重点片区用地开发。 公交发展的三个阶段并非独立,而是一种递进关系,且每一阶段依据实际交通需求进行侧重点分析。
3.1 龙湾片区公交远期规划
远期从车辆发展规划、线网布局规划、公交场站规划、公交优先系统规划四方面进行系统地、全面地规划。
车辆发展依据规划人口数和车辆拥有指标来确定,龙湾公交车辆配置按12标台/万人计,总量控制为1200标台。
依据“线路分层”的布局模式,规划龙湾片区公交线路由骨干线网、大站快车、干线(对外干线与内部干线)和支线组成。骨干线网包括轨道交通和中运量系统,轨道S1、S2在龙湾境内主要承担对外长距离交通联系功能。中运量推荐选择BRT,沿客运走廊布设,串联大型功能区并与轨道进行良好接驳。大站快车线路利用快速路系统,提高关键枢纽和对外交通枢纽的客流集散能力。对外公交干线加强龙湾与临近片区客流集散点的联系、扩大轨道线网、快速公交BRT线网的服务范围。内部公交干线加强内部主要客流集散点之间的联系,加强与城市轨道线网、快速公交BRT网络、对外公交干线重要站点的沟通与衔接,建立龙湾内部完善、相对独立的服务网络。公交支线保障各居民区、公共设施等客流集散点间较高的公交出行直达性。龙湾片区远期规划3条轨道线路、1条BRT线路、12条大站快车和若干条常规公交线路。
场站标准按200平方米/标准车计,总用地规模需24公顷。通过“枢纽分级”的布局模式在龙湾布设1个都市区级枢纽,2个城区级枢纽,8个片区级枢纽,16个公交首末站。
公交优先系统规划从BRT线位、道路规划、交通需求预测等方面出发,对BRT专用道、公交专用道、交叉口优先通道进行规划。规划地面公交優先系统共68.6公里,其中BRT通道19.5公里,公交专用道40.2公里,交叉口优先通道8.9公里(如图3、图4、图5)。
3.2 龙湾片区公交现状改善规划
现状改善以优化线网布局为工作重点。公交线网优化以公交乘客OD分布矩阵为依据,以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方便的服务为目标,同时还要考虑公交线网布局对整个城市交通的影响及公交企业的效益。公交线网优化的影响因素:客运交通需求;道路设施;场站条件;交通吸引点布局。在公交线网优化的过程中遵守的原则有:尊重原有线路和居民长期以来的出行习惯;优先选择客流量较少的线路进行优化;线路优化尽量深入主要客流集散点,提高重点片区的公交可达性;线路优先选择道路条件好的新建干道;多种公交方式协调优化。
龙湾现状大站快车有机场-民航路,机场-乐清两条快线,缺乏与高教园区、温州站、温州南站的交通联系。建议依托瓯海大道快速路,新增“龙湾机场-龙湾行政中心-高教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温州站”、“经济技术开发区-温州南站”三条大站快车线路。
龙湾现状常规公交线路缺乏与市行政中心区、南部瑞安塘下的联系,且部分线路路径不合理。建议增设线路“经济技术开发区-塘下客运中心”,并调整少量线路,增加干线对重要功能区的覆盖,同时减少线路重复系数。
龙湾中心区作为龙湾的核心功能区,集行政、商业、居住为一体,开发建设趋于成熟。为加强龙湾中心区内部各重要集散点之间,以及中心区与瑶溪的联系,新增环线1。经济技术开发区规模庞大并在进一步发展壮大之中,区内外来人口密集,公交是主要机动化交通出行方式。为加强大型厂区、居住小区、商业区之间的交通联系, 新增环线2条,环线2将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北区域串联起来,环线3联系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沙城(如图6)。
3.3 龙湾片区公交近期实施规划
近期公交实施的工作重点包括线网布局、场站规划和公交优先系统。实施目标是理顺公交管理体制,初步形成“国有主体、多方参与、规模经营、有序竞争”的公交行业发展格局;结合近期城市发展和道路建设情况,优化调整公交线路,加快公交枢纽的建设,显著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有效支撑近期重点片区用地开发。
近期市域轨道S1建成,大幅提高机场乃至整个龙湾对外交通服务能力。但轨道S1主要提供长距离客运服务,对于龙湾与临近组团的联系,龙湾内部组团间的客运联系支撑仍显不足。因此在轨道网建设基础上,结合城市发展和道路建设情况对公交线网进行进一步优化。线网优化考虑因素包括:常规公交线路对轨道交通的喂给和接驳、增加线路覆盖、支持重点区域发展、减少线路重复。为更好支撑龙湾片区的整体发展,合理布设线路,近期规划建设6处公交枢纽、4处主要首末站、4处车场,新增规模约15公顷。近期地面公交系统共44.4公里,其中公交专用道23.8公里,交叉口优先通道20.6公里。
通过实施规划,近期公交线网层次分明,布局均衡、覆盖提高、线路直捷、重复降低,公交场站与公交规模匹配,龙湾中心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公交优先得到实质性体现。
4 结语
总体规划修编对龙湾区地位的提升、龙湾国际机场的扩建、龙湾中心区的大力开发建设等,使龙湾成为近年快速发展的新兴片区。依据道路建设、用地发展和骨干公交建设情况,将片区公交发展分为现状、近期、远期三个阶段。通过分阶段发展建设,龙湾片区公共交通线网逐步由单一模式向多层级转变,车辆规模与人口发展匹配,场站面积满足上位规划制定的本地化指标,优先通道串联各大功能区,整个公交系统与城市片区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旭旻.组团城市公交规划方法研究[A].2010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大会论文集[C].
关键词:公共交通;交通规划;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常规公交
城市新兴片区在现状用地开发强度不大、骨干道路网初步形成的情况下,交通供需矛盾不明显。但是,随着用地功能的逐步完善、交通吸引点的大量建设,新兴片区的交通需求必将逐步增加。在新兴片区建设之初进行合理的公交规划不仅能引导片区的发展建设,同时能有效预防片区发展成熟之后所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
龙湾片区作为温州市区三大片区之一,是近年来发展的主战场。从土地利用、居民出行特征、公交线路布设可以看出,现状龙湾片区公共交通依托主城在发展。如何制定合理的公交规划,使得龙湾片区的公交在近期一定程度依托主城,在远期自成系统,从而在不同阶段有效支撑龙湾片区的发展,是龙湾片区公共交通规划研究的重点。
1 龙湾片区现状交通特征
1.1 区位特征
龙湾地处瓯江入海口南岸,东濒东海,南接瑞安市,西靠鹿城区、瓯海区,北临瓯江,处于沿江发展轴与沿海发展轴的交汇处,是温州中心城市主拓展区和温州沿海产业带核心区,也是温州市由“沿江城市”向“滨海城市”拓展的承接点以及拉开城市框架的着力点。
受到大罗山的分割,龙湾片区与现状发展相对成熟的鹿城区和瓯海区距离相对较远,且通道紧张,片区之间的交通对机动车依耐性较强。
1.2 现状道路特征
龙湾片现状道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道路设施规模不足,快速路里程7.4公里,密度约0.11公里/平方公里,仅为“国标”下限的27.5%;主干道里程55.1公里,密度为0.80公里/平方公里;次干道里程65.6公里,密度為0.96公里/平方公里,是“国标”下限的80%。二是道路网络结构不合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的道路比例为1:7:9:24(按照规范推算,合理的比例在1:2:3:8左右),区域缺乏快速路及次干路。
1.3 现状公交特征
特征一,公交线路分布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线路重复系数高。城市道路作为公交车辆的载体,是决定现状公交线路布局的主要因素之一,受到道路条件等因素制约,机场大道、永强大道上公交线路重复系数过高,常规公交站点覆盖率低。②线路规模相对小。龙湾片区公交线路24条,占市区公交线路的比例仅为18.5%。③线路行程过长。24条公交线路平均长度24.5km,最长线路达44.5km。④线路对外联系不平衡。龙湾片区现状公交线路主要集中在鹿城方向,瑞安、乐清方向公共交通供不应求。
特征二,公交基础设施严重缺乏。龙湾片区现有公交场站8个,合计11015平方米,每标台48.7平方米,远低于国家标准200平方米/标台的要求。
特征三,缺乏出租车服务。龙湾区“打的难”问题突出,尤其是在茅竹岭以东区域,除在龙湾国际机场外,其他区域出租车服务十分欠缺。
2 龙湾片区公共交通模式研究
2.1 公交需求分析
龙湾片区公交出行需求分为对外需求和对内需求两部分。2020年龙湾对外公交需求总量约51万人次/日,呈反“K”字形。龙湾区内部客运公交总需求总量约39万人次/日,总体上呈“7”字形需求走廊,即横向“瑶溪-中心区-空港经济区”和纵向“中心区-天河沙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两条走廊。
2.2 公交发展目标
从客运量需求预测来看,龙湾片区与西向鹿城、瓯海之间的高峰小时公交需求量达3万人次,在穿大罗山通道受限的情况下,必须设置大运量的骨干公交才能满足需求。龙湾片区内部交通需求走廊上,东西向高峰小时公交需求量1万人次,南北向高峰小时公交需求量1.3万人次,龙湾片区内部需引入中运量公交系统才能平衡公交供需。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确定龙湾片区只有采用大容量、快速度的公共交通才能在节约有限资源的同时满足居民出行需求。龙湾片区公共交通规划的主要目标为:构建以大中运量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多模式、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逐步建立起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绿色交通发展模式。
2.3 龙湾片区公交发展策略与布局模式
基于以上目标,针对现状龙湾公交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发展策略:优化大运量公交布局;引入中运量公交系统;完善常规公交设施;优化公交线网布局;整合公交行业发展;建立旅游公交服务。面向多模式、一体化优质客运体系的建设,提出龙湾片区向“服务分区、线路分层、枢纽分级”的公交布局模式转变。
服务分区即建立永强南片、永强北片、机场片三个服务分区。强调服务区内部公交支线网络的建设,有效扩大公交线网覆盖率,提高服务子区内部公交出行的便捷性;提供与公交干线间的有效接驳服务,支持长距离跨服务子区的公交出行(超过10公里)采取“支线-干线-支线”的服务模式。
线路分层即依据公交的服务性质将公交线网划分为区域对外联系公交线网、服务区间公交线网和服务区内公交线网三个层次。对外公交服务由轨道交通、快速公交BRT、公交干线组成;服务区间公交服务由公交干线承担;服务区内部公交服务由公交支线承担。
枢纽分级即根据枢纽的区位、功能、规模分为都市区级枢纽、城区级枢纽和片区级枢纽。公交枢纽支持分区分层的公交服务网络模式布局,体现不同层次线网衔接、不同等级线路布设对枢纽辐射功能、服务功能的差异性需求,体现不同功能中心对公交枢纽提供的交通方便程度的差异性需求。
3 龙湾片区分阶段式公交规划
为逐步提升龙湾片区公交服务水平,在公交发展策略的指引下,将公交规划分三个阶段,根据各阶段的城市交通特点合理制定适应当阶段公交发展的方案。一是远期布局规划,依托规划用地、规划路网,对公交进行全面规划。二是现状公交改善,依托现有交通设施对公交进行改善,提高公交可达性。三是近期实施规划,理顺公交管理体制,结合近期城市发展和道路建设情况,优化调整公交线路,加快公交枢纽的建设,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有效支撑近期重点片区用地开发。 公交发展的三个阶段并非独立,而是一种递进关系,且每一阶段依据实际交通需求进行侧重点分析。
3.1 龙湾片区公交远期规划
远期从车辆发展规划、线网布局规划、公交场站规划、公交优先系统规划四方面进行系统地、全面地规划。
车辆发展依据规划人口数和车辆拥有指标来确定,龙湾公交车辆配置按12标台/万人计,总量控制为1200标台。
依据“线路分层”的布局模式,规划龙湾片区公交线路由骨干线网、大站快车、干线(对外干线与内部干线)和支线组成。骨干线网包括轨道交通和中运量系统,轨道S1、S2在龙湾境内主要承担对外长距离交通联系功能。中运量推荐选择BRT,沿客运走廊布设,串联大型功能区并与轨道进行良好接驳。大站快车线路利用快速路系统,提高关键枢纽和对外交通枢纽的客流集散能力。对外公交干线加强龙湾与临近片区客流集散点的联系、扩大轨道线网、快速公交BRT线网的服务范围。内部公交干线加强内部主要客流集散点之间的联系,加强与城市轨道线网、快速公交BRT网络、对外公交干线重要站点的沟通与衔接,建立龙湾内部完善、相对独立的服务网络。公交支线保障各居民区、公共设施等客流集散点间较高的公交出行直达性。龙湾片区远期规划3条轨道线路、1条BRT线路、12条大站快车和若干条常规公交线路。
场站标准按200平方米/标准车计,总用地规模需24公顷。通过“枢纽分级”的布局模式在龙湾布设1个都市区级枢纽,2个城区级枢纽,8个片区级枢纽,16个公交首末站。
公交优先系统规划从BRT线位、道路规划、交通需求预测等方面出发,对BRT专用道、公交专用道、交叉口优先通道进行规划。规划地面公交優先系统共68.6公里,其中BRT通道19.5公里,公交专用道40.2公里,交叉口优先通道8.9公里(如图3、图4、图5)。
3.2 龙湾片区公交现状改善规划
现状改善以优化线网布局为工作重点。公交线网优化以公交乘客OD分布矩阵为依据,以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方便的服务为目标,同时还要考虑公交线网布局对整个城市交通的影响及公交企业的效益。公交线网优化的影响因素:客运交通需求;道路设施;场站条件;交通吸引点布局。在公交线网优化的过程中遵守的原则有:尊重原有线路和居民长期以来的出行习惯;优先选择客流量较少的线路进行优化;线路优化尽量深入主要客流集散点,提高重点片区的公交可达性;线路优先选择道路条件好的新建干道;多种公交方式协调优化。
龙湾现状大站快车有机场-民航路,机场-乐清两条快线,缺乏与高教园区、温州站、温州南站的交通联系。建议依托瓯海大道快速路,新增“龙湾机场-龙湾行政中心-高教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温州站”、“经济技术开发区-温州南站”三条大站快车线路。
龙湾现状常规公交线路缺乏与市行政中心区、南部瑞安塘下的联系,且部分线路路径不合理。建议增设线路“经济技术开发区-塘下客运中心”,并调整少量线路,增加干线对重要功能区的覆盖,同时减少线路重复系数。
龙湾中心区作为龙湾的核心功能区,集行政、商业、居住为一体,开发建设趋于成熟。为加强龙湾中心区内部各重要集散点之间,以及中心区与瑶溪的联系,新增环线1。经济技术开发区规模庞大并在进一步发展壮大之中,区内外来人口密集,公交是主要机动化交通出行方式。为加强大型厂区、居住小区、商业区之间的交通联系, 新增环线2条,环线2将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北区域串联起来,环线3联系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沙城(如图6)。
3.3 龙湾片区公交近期实施规划
近期公交实施的工作重点包括线网布局、场站规划和公交优先系统。实施目标是理顺公交管理体制,初步形成“国有主体、多方参与、规模经营、有序竞争”的公交行业发展格局;结合近期城市发展和道路建设情况,优化调整公交线路,加快公交枢纽的建设,显著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有效支撑近期重点片区用地开发。
近期市域轨道S1建成,大幅提高机场乃至整个龙湾对外交通服务能力。但轨道S1主要提供长距离客运服务,对于龙湾与临近组团的联系,龙湾内部组团间的客运联系支撑仍显不足。因此在轨道网建设基础上,结合城市发展和道路建设情况对公交线网进行进一步优化。线网优化考虑因素包括:常规公交线路对轨道交通的喂给和接驳、增加线路覆盖、支持重点区域发展、减少线路重复。为更好支撑龙湾片区的整体发展,合理布设线路,近期规划建设6处公交枢纽、4处主要首末站、4处车场,新增规模约15公顷。近期地面公交系统共44.4公里,其中公交专用道23.8公里,交叉口优先通道20.6公里。
通过实施规划,近期公交线网层次分明,布局均衡、覆盖提高、线路直捷、重复降低,公交场站与公交规模匹配,龙湾中心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公交优先得到实质性体现。
4 结语
总体规划修编对龙湾区地位的提升、龙湾国际机场的扩建、龙湾中心区的大力开发建设等,使龙湾成为近年快速发展的新兴片区。依据道路建设、用地发展和骨干公交建设情况,将片区公交发展分为现状、近期、远期三个阶段。通过分阶段发展建设,龙湾片区公共交通线网逐步由单一模式向多层级转变,车辆规模与人口发展匹配,场站面积满足上位规划制定的本地化指标,优先通道串联各大功能区,整个公交系统与城市片区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旭旻.组团城市公交规划方法研究[A].2010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大会论文集[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