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民间敬仰的神灵中,关公是家喻户晓的武神,在以关公为主题的粉彩瓷画里,陶瓷艺术家以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精炼地创造了威武勇猛的英雄形象,产生出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关公瓷画 表现形式
以鲜明的性格特征和传神写照为特色的人物瓷画,在塑造艺术形象,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形式中,显示出艺术家的创造才能。在历史题材人物瓷画里,关羽是一位名传千古的忠臣义士。经过历代帝王的封号,关公在民间享有很高的威望,由一位武将提高到关圣帝君的高度,全国各地供奉关公的寺庙繁多。民间艺术作品中,以关公为题材的造像很多,泥塑、木雕、年画、瓷画中,都有各种造型的关公像,神气凛然,令人敬畏。
关羽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大将,字云长,民间尊称“关公”。刘备同他和张飞桃园三结义,关系如亲兄弟。东汉末年,关羽跟随刘备起兵。为了保护刘备,关羽常侍立终日。跟随刘备南征北战,不畏艰险。他曾被曹操封为“汉寿亭侯”,被刘备封为前将军,多次立下声名卓著的战功。“义不负心、忠不顾死”,披肝沥胆,冲锋陷阵,水淹七军,威震全国。关羽的事迹被历代帝王极力渲染,并加以神化,尊称为“关帝”。宋代封其为“义勇武安王”,明代加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大帝”。明清时代,关羽极为显赫,有“武圣人”之称,俨然与“文圣人”孔子并立。民间相信关帝具有掌握命运、招财进宝等多种神通。因此,各行各业,男女老少皆对关公顶礼膜拜,极为崇敬。关公成了国家祭祀的神灵以后,佛教、道教两家教派争相把他纳入自己的教门充当护法神,以壮声势。
在寺庙建筑里,关公的造像很多。“夜读春秋”、“秉烛待旦”、“大刀关公”等雕塑、壁画宣扬了忠义仁勇的道德观念。历代关公造像,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体现了民间艺术家对关公的敬仰之情。
明代商喜的绢本国画“关羽擒将图”,表现了关羽在樊城水淹七军,活捉魏将庞德的情节。关羽侧身坐在山谷高台上,伟驱长须、赤眉凤眼、身披盔甲、气宇轩昂。他右边站立黑脸猛将周仓,手持关公的大刀。左侧站立白脸战将关平,这幅画非常善于传神。人物高大、神情活脱。线条刚劲有力,笔势繁密流畅,画幅有2平方米长,气势恢弘,色彩浓重。台湾有一座关帝庙,关公塑像高达50米,硕大无比,恰似天神下凡,非仰视不能看到全形态,令人肃然起敬。
在元代“三顾茅庐”青花人物罐中,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情节里,就有关公的形象。清代同治年间的粉彩“三国演义”戏曲人物瓷画中,描绘了关羽和刘备、张飞的形象。关公在长须飘逸,手持大刀,回首顾盼,背景是青山深涧。景德镇现代瓷雕作品中,有高达2米的关公塑像,他左手捻须,右手持长柄大刀,气势雄壮,精神焕发。石湾陶瓷雕塑里,廖洪标创作的“五虎将”里,关公威风凛然,神态活跃。
继承民族艺术的优良传统,发挥艺术想象力,历代艺术家塑造的关公形象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现代陶瓷艺术作品中,关公的瓷雕造像,瓷画形象,以鲜明的人物性格、神态塑造,突出了关公的英雄气势和忠勇义烈的精神,把关公集英雄和神灵于一体的气势,表现得活灵活现,神采飞扬。
关公是古代的战神、英雄、义士、超凡卓绝,具有强烈的阳刚气势。在粉彩人物瓷画中,多年来,我创作了以“关公”为主题的系列作品。把传统人物形象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把历史故事与古代文化习俗相融汇,才能准确地把握关公形象的精、气、神。创作关公的形象,不但要掌握他的社会地位、思想感情,还要研究他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征。了解三国时期的兵器、服饰、盔甲,使人物形象即符合主题要求,又具有历史真实感。如果没有丰富的资料,缺乏历史知识,即使技巧再高,也会由于人物服饰、道具、背景的不真实而影响画面的质量。还要多读古书以审其制度,多看古画以辨其装束。我在创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历史文献,研究了历代艺术作品中的关公形象,吸收瓷雕、年画、古代瓷画中关公题材的艺术特色,融汇到创作里,创造了系列“关公”瓷画,受到艺术收藏家的喜爱。在为关公造像时,注重传神写照,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深入细致的艺术构思,对于成功地塑造艺术形象有重要的作用。在创作动笔之前,对于关公形态的处理,衣服、饰物、兵器、盔甲的形式,都做到心中有数,动笔作画才能得心应手。在“水淹七军”粉彩瓶中,如何表现这一题材,我经过了仔细推敲。倘若把七军的千军万马都画在瓷器上,既画不下,也会造成喧宾夺主的问题。如果画上几十个士兵在水里淹没,又很难构图,经过反复考虑,我采用以波涛凌空、浪潮汹涌的侧面表现方式来显示“水淹”主题,以关公站在浪潮中的巨石上,手握青龙偃月刀的雄威,表现了关羽气吞山河、超凡脱俗的神情。欧阳修在论画时指出:“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画者得之,览者未必识也。故飞走迟速,意近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我在“水淹七军”这件作品中,就以“闲和严静”的画外音,使观者从波涛汹涌中想像出壮观的战争场景,体现出“趣远之心”。艺术创作,忌讳直露,贵在含蓄。
在表现关公的脸部形态时,吸收了瓷像画法,使人脸部神气活现、骨骼分明、神采焕发,产生出气势逼人的视觉效果。关公的身体姿态,用转折流畅的线条表现。线条的粗细长短,根据身体的转折部位起变化。在设色敷彩时,采用现代粉彩工艺,勾线后按照身体的不同结构进行填色、洗染、罩色。在设色时,注意衬托对比。“汉寿亭侯”瓷板画中,关公身穿淡蓝色衣袍,清秀素雅。为他扛着长柄大刀的周仓是赭色衣裳,与关公的服饰色彩形成冷暖色调对比。关公的衣饰色彩淡雅,而他帽冠上的红缨却鲜艳夺目,令人注视。关公脸庞红光满面,精神抖擞,画面的云纹,用淡赭色晕染,有云雾蒸腾的动感。站在云端中的关羽,展现出神仙般的凌空高超。背景对于人物形象的烘托有重要的作用,在画面上,通过云雾、波浪、霞光的衬托,使关公的形态更显得超凡脱俗,显示出仙风道骨。整体与局部,背景与神态的呼应,能强化人物神韵,起到衬托主题,展示意境的效果。意蕴是作品中的内涵,是人物画的意境,传统人物画有教育、感化的意蕴,通过人物的高风亮节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塑造出为人表率的典型人物形象。意蕴含蓄,耐人寻味的艺术形象,具有感人的艺术效果。
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昭然垂万古,不止冠三分。在墨彩“神威图”瓷板画中,关公在云雾天际上手执宝剑,显示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高风亮节。关公的神勇威严,令人倾倒。
笔墨当随时代,所谓“笔墨”,不仅是指用笔、勾线、料色,也包括创作手法和表现技巧。传统题材中的人物画创新,关键在于表现手法,创作观念的更新。只有把传统题材和现代审美情趣相结合,艺术创作和人物内涵相渗透,艺术形象才能有较高的品位。注重人物的神韵情感,把握人物形象的意蕴,展现出关公威勇激昂的精神气质。在创作“关公”系列粉彩瓷画的过程中,我虚心向陶瓷艺术名家请教,作品精益求精,受到了艺术评论家的高度评价。2002年,我创作的“关公”瓷板画,荣获全国中青年陶艺家收藏品大奖赛金奖。
陶瓷艺术作品的奇妙之处,就在于能够以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意蕴进入人的心灵,产生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观众心中产生共鸣。在艺术作品中,有艺术个性和独特表现手法的作品,才能引人入胜,身临其境,显示出艺术魅力。
关键词:关公瓷画 表现形式
以鲜明的性格特征和传神写照为特色的人物瓷画,在塑造艺术形象,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形式中,显示出艺术家的创造才能。在历史题材人物瓷画里,关羽是一位名传千古的忠臣义士。经过历代帝王的封号,关公在民间享有很高的威望,由一位武将提高到关圣帝君的高度,全国各地供奉关公的寺庙繁多。民间艺术作品中,以关公为题材的造像很多,泥塑、木雕、年画、瓷画中,都有各种造型的关公像,神气凛然,令人敬畏。
关羽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大将,字云长,民间尊称“关公”。刘备同他和张飞桃园三结义,关系如亲兄弟。东汉末年,关羽跟随刘备起兵。为了保护刘备,关羽常侍立终日。跟随刘备南征北战,不畏艰险。他曾被曹操封为“汉寿亭侯”,被刘备封为前将军,多次立下声名卓著的战功。“义不负心、忠不顾死”,披肝沥胆,冲锋陷阵,水淹七军,威震全国。关羽的事迹被历代帝王极力渲染,并加以神化,尊称为“关帝”。宋代封其为“义勇武安王”,明代加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大帝”。明清时代,关羽极为显赫,有“武圣人”之称,俨然与“文圣人”孔子并立。民间相信关帝具有掌握命运、招财进宝等多种神通。因此,各行各业,男女老少皆对关公顶礼膜拜,极为崇敬。关公成了国家祭祀的神灵以后,佛教、道教两家教派争相把他纳入自己的教门充当护法神,以壮声势。
在寺庙建筑里,关公的造像很多。“夜读春秋”、“秉烛待旦”、“大刀关公”等雕塑、壁画宣扬了忠义仁勇的道德观念。历代关公造像,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体现了民间艺术家对关公的敬仰之情。
明代商喜的绢本国画“关羽擒将图”,表现了关羽在樊城水淹七军,活捉魏将庞德的情节。关羽侧身坐在山谷高台上,伟驱长须、赤眉凤眼、身披盔甲、气宇轩昂。他右边站立黑脸猛将周仓,手持关公的大刀。左侧站立白脸战将关平,这幅画非常善于传神。人物高大、神情活脱。线条刚劲有力,笔势繁密流畅,画幅有2平方米长,气势恢弘,色彩浓重。台湾有一座关帝庙,关公塑像高达50米,硕大无比,恰似天神下凡,非仰视不能看到全形态,令人肃然起敬。
在元代“三顾茅庐”青花人物罐中,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情节里,就有关公的形象。清代同治年间的粉彩“三国演义”戏曲人物瓷画中,描绘了关羽和刘备、张飞的形象。关公在长须飘逸,手持大刀,回首顾盼,背景是青山深涧。景德镇现代瓷雕作品中,有高达2米的关公塑像,他左手捻须,右手持长柄大刀,气势雄壮,精神焕发。石湾陶瓷雕塑里,廖洪标创作的“五虎将”里,关公威风凛然,神态活跃。
继承民族艺术的优良传统,发挥艺术想象力,历代艺术家塑造的关公形象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现代陶瓷艺术作品中,关公的瓷雕造像,瓷画形象,以鲜明的人物性格、神态塑造,突出了关公的英雄气势和忠勇义烈的精神,把关公集英雄和神灵于一体的气势,表现得活灵活现,神采飞扬。
关公是古代的战神、英雄、义士、超凡卓绝,具有强烈的阳刚气势。在粉彩人物瓷画中,多年来,我创作了以“关公”为主题的系列作品。把传统人物形象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把历史故事与古代文化习俗相融汇,才能准确地把握关公形象的精、气、神。创作关公的形象,不但要掌握他的社会地位、思想感情,还要研究他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征。了解三国时期的兵器、服饰、盔甲,使人物形象即符合主题要求,又具有历史真实感。如果没有丰富的资料,缺乏历史知识,即使技巧再高,也会由于人物服饰、道具、背景的不真实而影响画面的质量。还要多读古书以审其制度,多看古画以辨其装束。我在创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历史文献,研究了历代艺术作品中的关公形象,吸收瓷雕、年画、古代瓷画中关公题材的艺术特色,融汇到创作里,创造了系列“关公”瓷画,受到艺术收藏家的喜爱。在为关公造像时,注重传神写照,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深入细致的艺术构思,对于成功地塑造艺术形象有重要的作用。在创作动笔之前,对于关公形态的处理,衣服、饰物、兵器、盔甲的形式,都做到心中有数,动笔作画才能得心应手。在“水淹七军”粉彩瓶中,如何表现这一题材,我经过了仔细推敲。倘若把七军的千军万马都画在瓷器上,既画不下,也会造成喧宾夺主的问题。如果画上几十个士兵在水里淹没,又很难构图,经过反复考虑,我采用以波涛凌空、浪潮汹涌的侧面表现方式来显示“水淹”主题,以关公站在浪潮中的巨石上,手握青龙偃月刀的雄威,表现了关羽气吞山河、超凡脱俗的神情。欧阳修在论画时指出:“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画者得之,览者未必识也。故飞走迟速,意近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我在“水淹七军”这件作品中,就以“闲和严静”的画外音,使观者从波涛汹涌中想像出壮观的战争场景,体现出“趣远之心”。艺术创作,忌讳直露,贵在含蓄。
在表现关公的脸部形态时,吸收了瓷像画法,使人脸部神气活现、骨骼分明、神采焕发,产生出气势逼人的视觉效果。关公的身体姿态,用转折流畅的线条表现。线条的粗细长短,根据身体的转折部位起变化。在设色敷彩时,采用现代粉彩工艺,勾线后按照身体的不同结构进行填色、洗染、罩色。在设色时,注意衬托对比。“汉寿亭侯”瓷板画中,关公身穿淡蓝色衣袍,清秀素雅。为他扛着长柄大刀的周仓是赭色衣裳,与关公的服饰色彩形成冷暖色调对比。关公的衣饰色彩淡雅,而他帽冠上的红缨却鲜艳夺目,令人注视。关公脸庞红光满面,精神抖擞,画面的云纹,用淡赭色晕染,有云雾蒸腾的动感。站在云端中的关羽,展现出神仙般的凌空高超。背景对于人物形象的烘托有重要的作用,在画面上,通过云雾、波浪、霞光的衬托,使关公的形态更显得超凡脱俗,显示出仙风道骨。整体与局部,背景与神态的呼应,能强化人物神韵,起到衬托主题,展示意境的效果。意蕴是作品中的内涵,是人物画的意境,传统人物画有教育、感化的意蕴,通过人物的高风亮节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塑造出为人表率的典型人物形象。意蕴含蓄,耐人寻味的艺术形象,具有感人的艺术效果。
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昭然垂万古,不止冠三分。在墨彩“神威图”瓷板画中,关公在云雾天际上手执宝剑,显示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高风亮节。关公的神勇威严,令人倾倒。
笔墨当随时代,所谓“笔墨”,不仅是指用笔、勾线、料色,也包括创作手法和表现技巧。传统题材中的人物画创新,关键在于表现手法,创作观念的更新。只有把传统题材和现代审美情趣相结合,艺术创作和人物内涵相渗透,艺术形象才能有较高的品位。注重人物的神韵情感,把握人物形象的意蕴,展现出关公威勇激昂的精神气质。在创作“关公”系列粉彩瓷画的过程中,我虚心向陶瓷艺术名家请教,作品精益求精,受到了艺术评论家的高度评价。2002年,我创作的“关公”瓷板画,荣获全国中青年陶艺家收藏品大奖赛金奖。
陶瓷艺术作品的奇妙之处,就在于能够以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意蕴进入人的心灵,产生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观众心中产生共鸣。在艺术作品中,有艺术个性和独特表现手法的作品,才能引人入胜,身临其境,显示出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