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创新精神,是敢于打破常規传统思维开拓新的思路,创造新思想、新样式、新品种的心理品质。可是现在的孩子们不敢想不敢做,思想都被禁锢起来,这都是因为我们在教学中把他们框在了一个框里,给予了一个个相同的模子,大家更多的都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我们美术教育对于孩子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情商都有着巨大帮助,而这些能力的发展对于孩子的一生都有不可言喻的重要性,很多孩子的智商很高,但是很多方面却远不如人,就是因为他在小的时候思维没有得到开发,导致其接受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孩子刚出生的时候都是一样的,但是日后他所见所闻和所学会让其变得不一,我们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研究教材开发教材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同时促使教师不断的去学习、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在当今的美术教育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新时代的新要求,美术教师应该依托湘版教材,结合核心素养利用学生生活实际进行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进行课程开发把美术教育从技巧性的东西转变为思想性的东西,也就是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有效推动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创新思维的构建。建构学生的思维同时,对老师提出了更多的新挑战、新要求,教师将与学生一起共同成长。
此次研究将依托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在现有的湘版美术教材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孩子的实际年龄特点,把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原有的课程中融入创意美术活动的元素,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研发适合于小学生的创意美术特色课程,改变教师的课程观,建构学生创新思维。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自身的教学特点、所教授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创新性的教学设计,完善评价体系,改变教师的教学观。
一、从“四大领域”开发特色课程
我们的创意美术课程源于生活化的灵感和素材,从“造型、表现”领域,“设计、应用”领域,“欣赏、评诉”领域,“综合、应用”领域等几个方面,依托湘版教材之上,来研发相关课程,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1)造型.表现研究
通过引导学生感应自然、观察生活,感受自然生活中的美,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尝试用不同的绘画形式来表现,培养学生亲近自然、融入生活、关爱生活的情感态度,提高美术表现力。我准备开发设计家乡古建筑、安宁本地特色节日(禄裱葡萄节、八街玫瑰节、温泉菜花节......)、安宁特色小吃等一系列以安宁本土特色为宣传的美术创意活动,让同学们在造型.表现上得到学习的同时,又展开了各种创意想象了解安宁。
(2)设计.应用研究
艺术从生活中来,最终还是需要回归生活,这样才能体现其实用价值和意义。通过应用设计课例,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感受用艺术点亮生活的美好收集自然界中的树叶,生活中废弃的蛋托、蛋糕盘,饮料瓶、锡箔纸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材料的造型、肌理、色彩之美,并运用添加、组合、变化的方法设计制作成艺术品,应用于生活。开发设计了如下课例:校园设计师(自己设计校徽、班徽、班服、宣传栏......)、变废为宝(利用各种废旧物品进行设计)、贴近大自然(利用落叶为秋姑娘设计衣服、利用各种石头进行造景设计......)等,想信同学们的灵感一定会因为这些有趣的课程设计迸发出来。
(3)综合.应用研究
巧妙利用生活中的棉花、棉签、泡沫、碎布头等材料,用融合添画法,创作成综合材质创意作品,使得绘画与手工完美工结合,如抽象画系列(利用各种材料进行拼贴,变成一幅幅只有自己看得懂的抽象画)、花团锦簇系列(利用各种工具以拓印的方式展示画的唯美)等等。
通过为学生创设作品赏析的机会,指导学生学习欣赏的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对作品的构图、色彩、表现手法、表现内容、特色效果等方面的认识和感受,查阅资料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提升学生鉴赏美、理解美的能力。如走进大师(欣赏大师们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根据大师作品特点创作自己的作品)、每节课都不可少的小评委环节(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或者同学之间互相点评作品)等等。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凸显视觉性”,这就是说,美术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经验,发展其感知能力。通过以上四个领域的研究,让学生创设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本领,提高其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能力,提升审美品位,激发追求美的心理、建构创新思维。
二、抓特色课程的特,构建学生的创新思维。
特色课程的设置一定是能抓住学生眼球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课程。一节特色课程的好与坏就取决于它到底有多特,是否特得接地气。接地气的特,同学们的思维会就被打开了,随之而来的是他们创造力会像喷泉不断往上涌。教师只要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由简单到复杂的要求,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被建构起来,就会越来越自信,越自信就越敢大胆创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三、不放过身边点滴,让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平时,学校可倡议家长们利用周末,带领孩子们创设更多地接近大自然、接近美景的机会,让孩子们在身临其境中用发现美,从而创造美。
让家长一起与孩子一起探讨在大自然中发现的美给予了我们什么样的感受。让同学们收集身边的废旧物品,在课堂中,让他们利用自己收集的物品体验创作的每个环节,亲身参与、大显身手、一展才能,从而获得美术创作的乐趣,提高美术表现能力。其实我们身边的点滴都是我们美术学习的启发,让同学们拥有发现美的眼睛。
四、做研究型教师,结合自己的特色开发课程
课程设计要切合孩子的生活世界、符合时代特征,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有创意的方式。玩是孩子的天性,将创作实践活动设计成游戏形式,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实践。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团队的力量能更高效的完成任务。教学中,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把组员们的个体创作进行组合,往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收获到更强大的效果,提升学生的成功感。但是合作中要注意事先确定好共同的主题,协调好生生间的合作关系。美术新课程标准建议,要积极开发利用地方资源。以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新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坚持以“儿童为本”,积极开发贴近生活,富有地方特色、时代特征的课程资源。以丰富创意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内容,提高美术教学效益,突出地方美术教育特色,凸显美术生活化的深远意义。这些都是我们在设计特色课程需要考虑到的,但这些理论上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不断学习。
每位老师的自己喜欢的方向不同,开发出的特色课程也会不一样,各自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开发。安宁人杰地灵,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如安宁温泉摩崖石刻群,王仁裘墓,法华寺石窟、安宁文庙,曹溪寺风景区等自然风景区,都拥有着四季不同的特色景观和历史背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发掘生活中自然资源的独特艺术魅力,充分利用这些易得的自然、材质资源,进行艺术创想。善于发现身边的美景,养成随手拍的习惯,及时用镜头记录自然美景,提高对美的欣赏和感受能力。可以从这方面开发古迹探索的特色课程让同学们更多的了解我们安宁的发展。
同时安宁少数民族居多,有着丰富的民族民间艺术,我们可以充分挖掘一些民族的民间艺术,唤起孩子对民族民间艺术的一种尊重和民族多元文化的一种认知。我们可以把这些民族民间艺术和湘版教材进行揉和,让孩子从中吸取灵感,产生创意性的思维,服务于现在的生活,美化生活。
在这样的美术教育下,教师通过研发特色课程,让孩子更热爱安宁,从而激起孩子热爱家乡的一种情怀及对多元民族民间文化的一种包容和传承。
参考文献:
[1]《美术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安宁市昆钢第一小学)
在当今的美术教育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新时代的新要求,美术教师应该依托湘版教材,结合核心素养利用学生生活实际进行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进行课程开发把美术教育从技巧性的东西转变为思想性的东西,也就是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有效推动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创新思维的构建。建构学生的思维同时,对老师提出了更多的新挑战、新要求,教师将与学生一起共同成长。
此次研究将依托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在现有的湘版美术教材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孩子的实际年龄特点,把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原有的课程中融入创意美术活动的元素,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研发适合于小学生的创意美术特色课程,改变教师的课程观,建构学生创新思维。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自身的教学特点、所教授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创新性的教学设计,完善评价体系,改变教师的教学观。
一、从“四大领域”开发特色课程
我们的创意美术课程源于生活化的灵感和素材,从“造型、表现”领域,“设计、应用”领域,“欣赏、评诉”领域,“综合、应用”领域等几个方面,依托湘版教材之上,来研发相关课程,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1)造型.表现研究
通过引导学生感应自然、观察生活,感受自然生活中的美,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尝试用不同的绘画形式来表现,培养学生亲近自然、融入生活、关爱生活的情感态度,提高美术表现力。我准备开发设计家乡古建筑、安宁本地特色节日(禄裱葡萄节、八街玫瑰节、温泉菜花节......)、安宁特色小吃等一系列以安宁本土特色为宣传的美术创意活动,让同学们在造型.表现上得到学习的同时,又展开了各种创意想象了解安宁。
(2)设计.应用研究
艺术从生活中来,最终还是需要回归生活,这样才能体现其实用价值和意义。通过应用设计课例,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感受用艺术点亮生活的美好收集自然界中的树叶,生活中废弃的蛋托、蛋糕盘,饮料瓶、锡箔纸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材料的造型、肌理、色彩之美,并运用添加、组合、变化的方法设计制作成艺术品,应用于生活。开发设计了如下课例:校园设计师(自己设计校徽、班徽、班服、宣传栏......)、变废为宝(利用各种废旧物品进行设计)、贴近大自然(利用落叶为秋姑娘设计衣服、利用各种石头进行造景设计......)等,想信同学们的灵感一定会因为这些有趣的课程设计迸发出来。
(3)综合.应用研究
巧妙利用生活中的棉花、棉签、泡沫、碎布头等材料,用融合添画法,创作成综合材质创意作品,使得绘画与手工完美工结合,如抽象画系列(利用各种材料进行拼贴,变成一幅幅只有自己看得懂的抽象画)、花团锦簇系列(利用各种工具以拓印的方式展示画的唯美)等等。
通过为学生创设作品赏析的机会,指导学生学习欣赏的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对作品的构图、色彩、表现手法、表现内容、特色效果等方面的认识和感受,查阅资料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提升学生鉴赏美、理解美的能力。如走进大师(欣赏大师们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根据大师作品特点创作自己的作品)、每节课都不可少的小评委环节(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或者同学之间互相点评作品)等等。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凸显视觉性”,这就是说,美术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经验,发展其感知能力。通过以上四个领域的研究,让学生创设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本领,提高其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能力,提升审美品位,激发追求美的心理、建构创新思维。
二、抓特色课程的特,构建学生的创新思维。
特色课程的设置一定是能抓住学生眼球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课程。一节特色课程的好与坏就取决于它到底有多特,是否特得接地气。接地气的特,同学们的思维会就被打开了,随之而来的是他们创造力会像喷泉不断往上涌。教师只要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由简单到复杂的要求,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被建构起来,就会越来越自信,越自信就越敢大胆创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三、不放过身边点滴,让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平时,学校可倡议家长们利用周末,带领孩子们创设更多地接近大自然、接近美景的机会,让孩子们在身临其境中用发现美,从而创造美。
让家长一起与孩子一起探讨在大自然中发现的美给予了我们什么样的感受。让同学们收集身边的废旧物品,在课堂中,让他们利用自己收集的物品体验创作的每个环节,亲身参与、大显身手、一展才能,从而获得美术创作的乐趣,提高美术表现能力。其实我们身边的点滴都是我们美术学习的启发,让同学们拥有发现美的眼睛。
四、做研究型教师,结合自己的特色开发课程
课程设计要切合孩子的生活世界、符合时代特征,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有创意的方式。玩是孩子的天性,将创作实践活动设计成游戏形式,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实践。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团队的力量能更高效的完成任务。教学中,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把组员们的个体创作进行组合,往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收获到更强大的效果,提升学生的成功感。但是合作中要注意事先确定好共同的主题,协调好生生间的合作关系。美术新课程标准建议,要积极开发利用地方资源。以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新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坚持以“儿童为本”,积极开发贴近生活,富有地方特色、时代特征的课程资源。以丰富创意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内容,提高美术教学效益,突出地方美术教育特色,凸显美术生活化的深远意义。这些都是我们在设计特色课程需要考虑到的,但这些理论上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不断学习。
每位老师的自己喜欢的方向不同,开发出的特色课程也会不一样,各自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开发。安宁人杰地灵,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如安宁温泉摩崖石刻群,王仁裘墓,法华寺石窟、安宁文庙,曹溪寺风景区等自然风景区,都拥有着四季不同的特色景观和历史背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发掘生活中自然资源的独特艺术魅力,充分利用这些易得的自然、材质资源,进行艺术创想。善于发现身边的美景,养成随手拍的习惯,及时用镜头记录自然美景,提高对美的欣赏和感受能力。可以从这方面开发古迹探索的特色课程让同学们更多的了解我们安宁的发展。
同时安宁少数民族居多,有着丰富的民族民间艺术,我们可以充分挖掘一些民族的民间艺术,唤起孩子对民族民间艺术的一种尊重和民族多元文化的一种认知。我们可以把这些民族民间艺术和湘版教材进行揉和,让孩子从中吸取灵感,产生创意性的思维,服务于现在的生活,美化生活。
在这样的美术教育下,教师通过研发特色课程,让孩子更热爱安宁,从而激起孩子热爱家乡的一种情怀及对多元民族民间文化的一种包容和传承。
参考文献:
[1]《美术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安宁市昆钢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