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模式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来源 :海洋与湖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554802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2003年3-10月,通过在太湖中设置15个封闭性实验围隔,构建出5种生态型中华绒螯蟹养殖模式,即放养中华绒螯蟹(规格6.25±0.36g/ind)+ 螺蛳+水草分别为:3000ind/ha+0kg/ha+3000kg/ha(Ⅰ)、3000ind/ha+2250kg/ha+3000kg/ha(Ⅱ)、4500ind/ha+2250kg/ha+6000kg/ha(Ⅲ)、4500ind/ha+3375kg/ha+6000kg/ha(Ⅳ)、6750ind/ha+3375kg/ha+6000kg/ha(
其他文献
利用西北太平洋长时间序列SST、黑潮路径、柔鱼渔获量数据,基于GIS技术分析了黑潮路径类型变化和离岸摆动及其对柔鱼CPUE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990-2003年,黑潮弯曲发生的月
采用微孔板培养法,研究了爪哇曲壳藻亚缢变种胞外多聚物的分泌过程及除草剂对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爪哇曲壳藻亚缢变种胞外多聚物的分泌过程分为4期即单细胞形成及重新定位期、球状体形成期、领形成和柄延伸期及细胞分裂增殖期。除草剂对胞外多聚物分泌的影响与其浓度有关当除草剂浓度为10×10-6时,除草剂对爪哇曲壳藻亚缢变种单细胞的形成和运动没有影响,但胞外多聚物柄的生产受到抑制,柄的长度也明显缩短;随着除草
应用RNeasy animal mini试剂盒抽提大黄鱼totalRNA,逆转录合成模板cDNA;同时综合分析从GenBank数据库查询到已报道的转铁蛋白(Tf)基因序列,先设计并合成扩增引物扩增出大黄鱼转铁
应用trizol裂解法提取象山港网箱养殖大黄鱼肝脏总RNA,采用RT-PCR获得大黄鱼cDNA;通过设计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将PCR产物转化到质粒并直接测序,得到1.7kb的目的基因;同时将此目
详细分析了国内外深海沉积物分类与命名现状,迄今为止深海沉积物分类与命名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在调查研究南海、太平洋深海沉积物分类与命名基础上,提出了分类简便、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