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对于加强工程教育界与工业界的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有很好的推动作用。课题组以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目的,针对地方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与环保执业能力培养不匹配的现状,从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师资建设、保障体系等方面入手,探讨环境工程专业人才执业能力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专业认证;执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1-0131-03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对于加强工程教育界与工业界的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工程教育认证的三大理念是“产出导向、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工作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等等。[1]
“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而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和工程师资格认证制度,积极引导和推动工科院校对专业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调整”,成为我国工程教育提高质量的重要任务。[2]
一、执业能力的内涵
执业能力是指从业人员在执业活动中,遵守法律、法规和标准,坚守岗位职责、职业道德的能力;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面临复杂工程问题,有不断学习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整体素质,拓展个人执业领域,加强专业素质的意识和能力。[3]
环保执业能力主要包括对环保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的了解与掌握能力,对环保工程项目的理解与把握能力,对环境要素进行监测的操作与分析能力,对处理工艺、单元构筑物的设计与施工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交流与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二、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学生执业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
由于受到传统高等教育观念以及资源分配等政策的影响,部分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盲目追求普通本科教育的发展目标,没有体现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也未能充分发挥专业教学依托地方和行业的办学优势。
(二)未真正建立以执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机制
目前,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公共基础课的学时数的比例过高,普遍超过40%,专业课和专业实践课的学时比例被严重压缩,很难保证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学校、学院的层面,应进行顶层设计,为专业建立以执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机制提供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从专业层面,应调整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修订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为机制的建立创造条件。
(三)师资队伍有待加强
目前,高校中多数青年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专业实践;由于市场经济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少数教师,尤其是一些青年教师,工作责任心有待加强;由于师资数量偏少,青年教师需要承担繁重的课堂教学任务,很难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学业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高校中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历的“双师型” 教师队伍还相对匮乏, 教师缺乏工程实践训练,难以保证能高质量的指导学生完成实习和实训任务。
(四)执业能力与行业要求存在较大差异
目前,多数地方本科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中,由于受到师资队伍、办学支撑条件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学生在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上与对应岗位的执业素质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异。根据调查,近60%的被调查单位认为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适应岗位时间较长,专业实践训练明显不足,独立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差,创新能力欠缺。
三、环保执业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
(一)转变观念,构建面向执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盐城工学院作为省属地方本科院校,根据办学定位和比较优势,将传统的“学科驱动培养”转变为“需求拉动培养”,探索适合地方本科院校工程教育、培养执业能力的新模式和新路径。结合环保行业的最新发展方向,按照培养满足环保新兴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环保工程人才”目标定位,环境工程专业形成了“三面向、三层次、三贴近”的“333”人才培养新模式(如图1)。专业强调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环保工程人才”,应当获得环保工程师和环评工程师的基本训练,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具备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能力三层次是指环保工程基础认知能力、系统必备专业能力和个人发展与团队协作的拓展能力。执业三面向是指能够从事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工程设计和环境工程施工与运营等方面的工作。
(二)建立与执业能力培养相适应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注册工程师考试的重点也包括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应适应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要结合专业的特点,遵循实践教学的规律,以提高工程实践技能为目标,以执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
盐城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以“卓越”理念为指导,结合专业特点、教学环节、实践环境和执业考试要求,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阶段的不同,选择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方式,同时要兼顾课内培养和课外实训,构建以执业能力为目标的实践培养体系(如图2所示)。
盐城工学院坚持走校企共建的道路,目前已与多家环保工程设计单位、环评咨询单位、化工企业等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实现了开放式教学和订单式培养,创造了实现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的良好条件。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专业认证;执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1-0131-03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对于加强工程教育界与工业界的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工程教育认证的三大理念是“产出导向、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工作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等等。[1]
“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而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和工程师资格认证制度,积极引导和推动工科院校对专业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调整”,成为我国工程教育提高质量的重要任务。[2]
一、执业能力的内涵
执业能力是指从业人员在执业活动中,遵守法律、法规和标准,坚守岗位职责、职业道德的能力;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面临复杂工程问题,有不断学习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整体素质,拓展个人执业领域,加强专业素质的意识和能力。[3]
环保执业能力主要包括对环保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的了解与掌握能力,对环保工程项目的理解与把握能力,对环境要素进行监测的操作与分析能力,对处理工艺、单元构筑物的设计与施工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交流与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二、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学生执业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
由于受到传统高等教育观念以及资源分配等政策的影响,部分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盲目追求普通本科教育的发展目标,没有体现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也未能充分发挥专业教学依托地方和行业的办学优势。
(二)未真正建立以执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机制
目前,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公共基础课的学时数的比例过高,普遍超过40%,专业课和专业实践课的学时比例被严重压缩,很难保证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学校、学院的层面,应进行顶层设计,为专业建立以执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机制提供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从专业层面,应调整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修订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为机制的建立创造条件。
(三)师资队伍有待加强
目前,高校中多数青年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专业实践;由于市场经济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少数教师,尤其是一些青年教师,工作责任心有待加强;由于师资数量偏少,青年教师需要承担繁重的课堂教学任务,很难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学业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高校中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历的“双师型” 教师队伍还相对匮乏, 教师缺乏工程实践训练,难以保证能高质量的指导学生完成实习和实训任务。
(四)执业能力与行业要求存在较大差异
目前,多数地方本科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中,由于受到师资队伍、办学支撑条件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学生在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上与对应岗位的执业素质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异。根据调查,近60%的被调查单位认为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适应岗位时间较长,专业实践训练明显不足,独立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差,创新能力欠缺。
三、环保执业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
(一)转变观念,构建面向执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盐城工学院作为省属地方本科院校,根据办学定位和比较优势,将传统的“学科驱动培养”转变为“需求拉动培养”,探索适合地方本科院校工程教育、培养执业能力的新模式和新路径。结合环保行业的最新发展方向,按照培养满足环保新兴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环保工程人才”目标定位,环境工程专业形成了“三面向、三层次、三贴近”的“333”人才培养新模式(如图1)。专业强调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环保工程人才”,应当获得环保工程师和环评工程师的基本训练,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具备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能力三层次是指环保工程基础认知能力、系统必备专业能力和个人发展与团队协作的拓展能力。执业三面向是指能够从事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工程设计和环境工程施工与运营等方面的工作。
(二)建立与执业能力培养相适应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注册工程师考试的重点也包括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应适应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要结合专业的特点,遵循实践教学的规律,以提高工程实践技能为目标,以执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
盐城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以“卓越”理念为指导,结合专业特点、教学环节、实践环境和执业考试要求,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阶段的不同,选择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方式,同时要兼顾课内培养和课外实训,构建以执业能力为目标的实践培养体系(如图2所示)。
盐城工学院坚持走校企共建的道路,目前已与多家环保工程设计单位、环评咨询单位、化工企业等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实现了开放式教学和订单式培养,创造了实现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的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