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分析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背景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内涵建设提出可行的措施,以促进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与区域相关产业的衔接。
[关键词]区域产业;艺术设计类专业;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21)01-0081-04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网络生活、艺术审美的要求越来越高,短视频、自媒体、网络直播等多种数字表现形式层出不穷,数字创意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影响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因素之一。作为区域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人才支撑,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面临着技能人才需求多样等挑战机遇。因此,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应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丰富内涵建设,充分发挥培养实用性技能人才的优势,全力支持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技能人才需求大
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数字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相关技能人才需求大,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是解决技能型人才需求的途径之一。高素质数字创意技能人才,是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是其他研究型和管理型人才难以取代的,且需求量大。所以,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技能需求变化多样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艺术设计类技能人才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能发挥学制短、专业调整便利、课程与产业联系紧密等优势,在技能人才的培养上灵活多变,满足了区域产业升级中的数字创意产业对人才技能多样化的需求。
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现阶段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中,最明显的变革就是随着5G和数字科技的不断发展创新,APP应用场景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改变了区域企业原有的宣传、推广和销售方式。如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和影视多媒体等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在宣传、美工、后期制作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但一些高校数字艺术类专业在设置时未能从区域产业需求出发,未能及时把握市场快速变化的节奏,使得一方面企业人才缺口大,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与区域产业发展契合度不高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开设的多为操作类实践课程,随着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类数字艺术设计软硬件不断推陈出新,在产业中的应用也是日新月异,但是相关专业建设没有及时跟上区域产业发展的步伐。首先,专业建设具有周期性,课程内容的调整需要多个环节的论证、审核;其次,相关专业教学软件的更新和表现形式的改变,都需要教师重新学习、培训、实践。此外,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一些高职院校参与度不高,没能主动地融入到产业的升级中,使得艺术设计类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不适应[1]。
(二)与区域产业发展对接不充分
艺术设计类专业准确定位才能为区域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人才。当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时,数字创意产业势必会产生新应用、新技术、新产品,这就需要职业院校能够培养符合市场新需求的技能人才。但是,一些地区的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建设没有能充分对接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需求,没有科学预判区域产业升级带来人才技能需求的变化,存在专业整体调整滞后的问题,导致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加,而区域产业的升级又使得相关高技术人才紧缺。
三、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内涵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学校的支持,在增加资金和政策保障的基础上,还需要构建专业与行业、市场协同发展的桥梁,以便优化专业内涵建设的结构与目标。对接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调动数字媒体艺术行业、企业在专业内涵建设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进优秀的专业内涵建设资源,促进艺术设计类专业内涵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2]。最后,专业内涵建设要明确自身特色和产业发展环境,时刻关注区域产业升级中人才需求的变化,从市场导向出发,建立快速、科学、健全的专业建设论证机制,精准定位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内涵建设发展方向。
(二)对接产业优化专业结构
职业院校需要关注区域产业升级发展中的变化,提高对区域优势产业的预判性和敏感性,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的适配性。从产业需求出发,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重点。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体现专业结构与产业发展的变化,实现数字创意产业结构与艺术设计类专业设置相匹配,合理的艺术设计类专业结构使人才培养能满足数字创意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3]。培养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必须积极参与到区域产业的优化升级中去,要强化产教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引导更多的企业主动参与专业的规划、设置、变更的论证和实施,并在后期实训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用市场发展推动教学优化,逐步构建以企業技能培养输入与职业院校技能服务输出的双向互动机制。
(三)创新理念丰富课程内容
随着区域产业的不断发展、升级,数字创意产业分工更加细化,技能岗位的专业侧重点也发生了变化,这就对艺术设计类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职业院校的专业调整必须要经过市场调研、系统规划和科学论证等步骤才能真正落实,难以在短时间内跟上行业的变化。为了有效解决行业技能岗位的多样变化与专业发展之间的平衡问题,可以用创新理念灵活调整知识技能的侧重点,丰富其适应市场变化的相关内容和表现形式。首先,优化课程知识结构,将技能课程内容模块化,同时适应行业发展增加新的内容,并以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形式,提供给学生更多、更灵活的选择,满足行业发展对技能多样化的需求;其次,增加实训课程与行业发展的联系,通过与产业专家的论证,将数字创意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融入到实训课程中,增加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以在后续的就业竞争中赢得优势;最后,秉承开放的思想打通各艺术设计类专业之间的壁垒,让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通过“立交桥”式的学习形式,丰富自身的知识和技能[4]。 (四)深化校企合作共建专业
为了满足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对实践性技能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纷纷采用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以增强学生与产业的联系,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实训机会,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应用技能、适应社会需求的目的。在数字创意产业对技能人才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增强与企业合作的深度,同时企业也需要积极配合,促进校企合作的全面、深入开展。
1.企业参与专业建设
高职院校可以采用“2+1”人才培养模式,企业直接参与专业建设,能更好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有助于学生学训相结合。根据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对企业的影响以及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要求和规定,分析本专业在市场中所需要的技能和相关知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专业后期发展方向。艺术设计类专业在教学计划中需要重点建设专业性强的课程,根据数字创意产业对不同岗位所需的技能特性,有针对性地强化课程中相关的实践内容。这样建设的专业和课程能更加贴近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企业提供具有一定行业实践经验的技能人才,从而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
2.企业参与课程和教材建设
企业参与课程和教材建设,不仅能提供最新的行业发展资讯,同时能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还有助于实训基地更贴近实际。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校企合作课程和教材的开发与实施,应注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对专业发展的影响,充分考虑行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和顶岗实习有机融合,形成一个具有良性发展的专业内涵建设体系。不断提高教师贴近行业教学的意识,为学生讲授更加实用的工作技能。
3.引入企业专家参与教学
职业院校的课程教学,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只有校企之间建立深度互动的合作关系,才能充分体现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优势。高职院校在开展理论课程教学时,需要企业提供行业管理专家,开展与行业相关的知识讲座,扩宽学生的视野,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在开展实训课程教学时,需要企业提供一线的技术专家,为学生带来一线实践经验,帮助学生掌握最新的技能。同时,在企业实习期间,带队教师和学生也能为企业带来“新鲜的血液”,为企业在数字创意产业方面提供新的创意。
4.依托行业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内涵建设离不开教师,特别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应注重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技能与市场应用相结合,这些需要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来实现。高职院校可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在校教师也可以进企业锻炼学习,组建双师型队伍,加强兼职教师与在校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找出更加适合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从而使课程的安排更加合理、所学技能更加实用[5]。
四、结语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对高职院校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各相关专业的发展。艺术设计类专业应抓住数字创意产业高速发展的机遇,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背景下加快专业内涵建设,以应对市场的需求,实现专业内涵建设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晓妍,吕岩.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内涵建设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2):10-12.
[2]姜庆伟,王晓江.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评价体系分析与构建——以陕西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3(26):14-16.
[3]邹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4(6):104-107.
[4]劳甄妮.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配性的供给侧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8(6):39-42.
[5]陈燕青.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厦门:华侨大学,2017.
[作者简介]刘彦,广西开放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贾凤翔,广西教育學院讲师,研究方向:心理教育。
[责任编辑 孔文静]
[关键词]区域产业;艺术设计类专业;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21)01-0081-04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网络生活、艺术审美的要求越来越高,短视频、自媒体、网络直播等多种数字表现形式层出不穷,数字创意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影响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因素之一。作为区域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人才支撑,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面临着技能人才需求多样等挑战机遇。因此,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应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丰富内涵建设,充分发挥培养实用性技能人才的优势,全力支持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技能人才需求大
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数字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相关技能人才需求大,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是解决技能型人才需求的途径之一。高素质数字创意技能人才,是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是其他研究型和管理型人才难以取代的,且需求量大。所以,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技能需求变化多样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艺术设计类技能人才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能发挥学制短、专业调整便利、课程与产业联系紧密等优势,在技能人才的培养上灵活多变,满足了区域产业升级中的数字创意产业对人才技能多样化的需求。
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现阶段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中,最明显的变革就是随着5G和数字科技的不断发展创新,APP应用场景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改变了区域企业原有的宣传、推广和销售方式。如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和影视多媒体等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在宣传、美工、后期制作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但一些高校数字艺术类专业在设置时未能从区域产业需求出发,未能及时把握市场快速变化的节奏,使得一方面企业人才缺口大,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与区域产业发展契合度不高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开设的多为操作类实践课程,随着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类数字艺术设计软硬件不断推陈出新,在产业中的应用也是日新月异,但是相关专业建设没有及时跟上区域产业发展的步伐。首先,专业建设具有周期性,课程内容的调整需要多个环节的论证、审核;其次,相关专业教学软件的更新和表现形式的改变,都需要教师重新学习、培训、实践。此外,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一些高职院校参与度不高,没能主动地融入到产业的升级中,使得艺术设计类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不适应[1]。
(二)与区域产业发展对接不充分
艺术设计类专业准确定位才能为区域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人才。当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时,数字创意产业势必会产生新应用、新技术、新产品,这就需要职业院校能够培养符合市场新需求的技能人才。但是,一些地区的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建设没有能充分对接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需求,没有科学预判区域产业升级带来人才技能需求的变化,存在专业整体调整滞后的问题,导致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加,而区域产业的升级又使得相关高技术人才紧缺。
三、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内涵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学校的支持,在增加资金和政策保障的基础上,还需要构建专业与行业、市场协同发展的桥梁,以便优化专业内涵建设的结构与目标。对接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调动数字媒体艺术行业、企业在专业内涵建设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进优秀的专业内涵建设资源,促进艺术设计类专业内涵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2]。最后,专业内涵建设要明确自身特色和产业发展环境,时刻关注区域产业升级中人才需求的变化,从市场导向出发,建立快速、科学、健全的专业建设论证机制,精准定位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内涵建设发展方向。
(二)对接产业优化专业结构
职业院校需要关注区域产业升级发展中的变化,提高对区域优势产业的预判性和敏感性,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的适配性。从产业需求出发,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重点。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体现专业结构与产业发展的变化,实现数字创意产业结构与艺术设计类专业设置相匹配,合理的艺术设计类专业结构使人才培养能满足数字创意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3]。培养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必须积极参与到区域产业的优化升级中去,要强化产教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引导更多的企业主动参与专业的规划、设置、变更的论证和实施,并在后期实训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用市场发展推动教学优化,逐步构建以企業技能培养输入与职业院校技能服务输出的双向互动机制。
(三)创新理念丰富课程内容
随着区域产业的不断发展、升级,数字创意产业分工更加细化,技能岗位的专业侧重点也发生了变化,这就对艺术设计类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职业院校的专业调整必须要经过市场调研、系统规划和科学论证等步骤才能真正落实,难以在短时间内跟上行业的变化。为了有效解决行业技能岗位的多样变化与专业发展之间的平衡问题,可以用创新理念灵活调整知识技能的侧重点,丰富其适应市场变化的相关内容和表现形式。首先,优化课程知识结构,将技能课程内容模块化,同时适应行业发展增加新的内容,并以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形式,提供给学生更多、更灵活的选择,满足行业发展对技能多样化的需求;其次,增加实训课程与行业发展的联系,通过与产业专家的论证,将数字创意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融入到实训课程中,增加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以在后续的就业竞争中赢得优势;最后,秉承开放的思想打通各艺术设计类专业之间的壁垒,让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通过“立交桥”式的学习形式,丰富自身的知识和技能[4]。 (四)深化校企合作共建专业
为了满足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对实践性技能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纷纷采用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以增强学生与产业的联系,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实训机会,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应用技能、适应社会需求的目的。在数字创意产业对技能人才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增强与企业合作的深度,同时企业也需要积极配合,促进校企合作的全面、深入开展。
1.企业参与专业建设
高职院校可以采用“2+1”人才培养模式,企业直接参与专业建设,能更好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有助于学生学训相结合。根据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对企业的影响以及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要求和规定,分析本专业在市场中所需要的技能和相关知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专业后期发展方向。艺术设计类专业在教学计划中需要重点建设专业性强的课程,根据数字创意产业对不同岗位所需的技能特性,有针对性地强化课程中相关的实践内容。这样建设的专业和课程能更加贴近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企业提供具有一定行业实践经验的技能人才,从而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
2.企业参与课程和教材建设
企业参与课程和教材建设,不仅能提供最新的行业发展资讯,同时能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还有助于实训基地更贴近实际。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校企合作课程和教材的开发与实施,应注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对专业发展的影响,充分考虑行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和顶岗实习有机融合,形成一个具有良性发展的专业内涵建设体系。不断提高教师贴近行业教学的意识,为学生讲授更加实用的工作技能。
3.引入企业专家参与教学
职业院校的课程教学,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只有校企之间建立深度互动的合作关系,才能充分体现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优势。高职院校在开展理论课程教学时,需要企业提供行业管理专家,开展与行业相关的知识讲座,扩宽学生的视野,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在开展实训课程教学时,需要企业提供一线的技术专家,为学生带来一线实践经验,帮助学生掌握最新的技能。同时,在企业实习期间,带队教师和学生也能为企业带来“新鲜的血液”,为企业在数字创意产业方面提供新的创意。
4.依托行业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内涵建设离不开教师,特别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应注重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技能与市场应用相结合,这些需要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来实现。高职院校可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在校教师也可以进企业锻炼学习,组建双师型队伍,加强兼职教师与在校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找出更加适合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从而使课程的安排更加合理、所学技能更加实用[5]。
四、结语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对高职院校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各相关专业的发展。艺术设计类专业应抓住数字创意产业高速发展的机遇,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背景下加快专业内涵建设,以应对市场的需求,实现专业内涵建设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晓妍,吕岩.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内涵建设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2):10-12.
[2]姜庆伟,王晓江.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评价体系分析与构建——以陕西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3(26):14-16.
[3]邹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4(6):104-107.
[4]劳甄妮.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配性的供给侧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8(6):39-42.
[5]陈燕青.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厦门:华侨大学,2017.
[作者简介]刘彦,广西开放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贾凤翔,广西教育學院讲师,研究方向:心理教育。
[责任编辑 孔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