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通用技术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技术的性质和操作过程,是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针对课程的属性,教师需要冲破课堂和课外、在校和校外的限制,让教学变得生动宽泛起来;教师需要重视设计以及操作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熟悉操作。下文中作者将探讨提升高中通用技术课教学质量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高中 通用技术 教学 质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9.136
新课程标准提出:“技术的最核心属性就是创新,技术课程应该将创新作为授课的关键目标。通用技术课借助信息的搜集、处理、优化、共享,借助产品设计、制造与评测,借助技术理论和规律的使用,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用技术课既然将创新作为授课的关键目标,那么就应该尽可能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并掌握一定的技术知识和操作。
一、重视设计以及操作的学习
通用技术课以学生的亲身经验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为指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熟悉操作。操作学习就是让学生借助工具来操作某一指定的对象,这部分学习主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也是通用技术课的基础学习方式。设计学习就是让学生不断的发现问题、了解问题的本质、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优化方案设计等过程。教师想让学生完全参与到设计中来,就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下列过程:
1.把人们的真实需求凝练归纳为有解决价值的技术问题,并且编制初始的技术设计方案。
2.借助已有技术实现上面的方案,或者设计出可以供人们使用的产品。
3.反思设计时的不足,进行技术的交流与反馈。
4.对实现的技术或者生产出的产品进行测试。
5.把自己掌握的技术流程以及技术机制的运作知识,灵活应用在技术应用的过程之中。
想要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应该保证在自己的课堂上,不会有任何突发的情况,教师进行的每个教学细节都是上课之前就计划和安排好的。确实,通用技术课教师如果让学生经历上面的过程,那么就相当于每个教学步骤都实现了教学目标。这样,教师不但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主动性,还训练了他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都能得到实践的机会,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训练学生的探究与合作精神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指导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学生的发展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学习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浇筑工程,值得受到所有教师的重视。教师应尽量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快乐的学习。教师还应该经常反省自己的教学:自己有没有将学生的发展视为教学的首要目标?换句话说,就是教师应该将“学生”与“学”摆在教学的首要位置,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学习。其实,教学里有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竞争学习不同的三种学习形式,每种形式都会形成特定的教学情境。三种形式中,影响最深远的就是合作学习,但遗憾的是,教师对其使用的不多。合作学习的形式下,团队的目标就是每个团队成员的目标,大家都为了共同的目标通力合作、群策群力;竞争学习的形式下,个人的目标和整个集体的目标有时会存在冲突,个人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某些行为也许会阻碍别人实现目标的努力;独立学习的形式下,个人达成目标过程中的行为不会对他人造成任何影响。不难看出,当大家都为同样的目标而通力合作时,整体的学习效率显著高于其它的学习形式。
基于这种原理,高中通用课教师应注重运用“独立探究,彼此合作”的教学形式。该教学形式具体指:以相关教育理论以及心理学知识为立足点,以有效控制课堂里学生之间的学习关系为指引,以学习目标为方向,以学生的团队合作为重要手段,改善课堂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建立探究和合作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以最短时间、最高效率、最低投入、最快乐的学习。
三、训练学生的技术思维与使用方法
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训练学生的技术思维与使用方法,主要原因在于,只有这样才可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非常直接具体的教学实践要求,而不再是概念性的指引性建议。换句话说,技术思维与使用方法直接和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理念、价值观等相关。因此,高中通用技术课教师需要用这一要求时刻规范和约束自己的教学行为。
比如,进行系统与设计的教学时,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对于整个系统来说,其功能和作用远远超过了系统各部分功能和作用之和,并在具体的案例和设计过程中强化他们的这种认识。虽然学生都知道集体的智慧是无限的,可是他们是不是真正能理解整个系统大于系统各部分之和的道理呢?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就安排学生进行专题讨论,让他们探讨“对于系统来说,各组成部分的能量和整体能量之间存在怎样的辩证关系”,并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或事件来验证这种思想,这样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实现了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到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对系统的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并清楚认识到对于系统来说,虽然各个部分至关重要,但是最终实现全部功能的仍然是系统整体,而不是系统的各部分。
再如:进行模型制作的教学时,教师同样可以向学生传输技术思维与使用方法。通用技术课教师需要构建适合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彼此合作,亲身操作,将课堂的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里,让他们成为名符其实的课堂主体,体会到设计带来的愉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经掌握的知识来确定最为科学合理的加工工艺,做出成型的、难度不大的产品模型,并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产品进行外观上的修饰。只要学生亲身制作过一次模型,他们就会深切体会到设计在模型制作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体会到模型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对设计思想进行修正和完善。借助模型的制作,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处理面对的问题,追求尽善尽美,并提升他们的探究以及创新能力。其实,课本里面有很多技术思维与使用方法方面的案例,只要教师适当运用,就能够顺利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吸收、运用这些知识和规律,让他们形成属于自己的技术思维,从而实现培养他们技术能力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高中通用技术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推动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式的学习,并尽量多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重视培养学生的技术思维与使用方法,认真对待每名学生,尽可能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在通用技术课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学科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 通用技术 教学 质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9.136
新课程标准提出:“技术的最核心属性就是创新,技术课程应该将创新作为授课的关键目标。通用技术课借助信息的搜集、处理、优化、共享,借助产品设计、制造与评测,借助技术理论和规律的使用,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用技术课既然将创新作为授课的关键目标,那么就应该尽可能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并掌握一定的技术知识和操作。
一、重视设计以及操作的学习
通用技术课以学生的亲身经验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为指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熟悉操作。操作学习就是让学生借助工具来操作某一指定的对象,这部分学习主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也是通用技术课的基础学习方式。设计学习就是让学生不断的发现问题、了解问题的本质、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优化方案设计等过程。教师想让学生完全参与到设计中来,就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下列过程:
1.把人们的真实需求凝练归纳为有解决价值的技术问题,并且编制初始的技术设计方案。
2.借助已有技术实现上面的方案,或者设计出可以供人们使用的产品。
3.反思设计时的不足,进行技术的交流与反馈。
4.对实现的技术或者生产出的产品进行测试。
5.把自己掌握的技术流程以及技术机制的运作知识,灵活应用在技术应用的过程之中。
想要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应该保证在自己的课堂上,不会有任何突发的情况,教师进行的每个教学细节都是上课之前就计划和安排好的。确实,通用技术课教师如果让学生经历上面的过程,那么就相当于每个教学步骤都实现了教学目标。这样,教师不但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主动性,还训练了他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都能得到实践的机会,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训练学生的探究与合作精神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指导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学生的发展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学习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浇筑工程,值得受到所有教师的重视。教师应尽量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快乐的学习。教师还应该经常反省自己的教学:自己有没有将学生的发展视为教学的首要目标?换句话说,就是教师应该将“学生”与“学”摆在教学的首要位置,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学习。其实,教学里有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竞争学习不同的三种学习形式,每种形式都会形成特定的教学情境。三种形式中,影响最深远的就是合作学习,但遗憾的是,教师对其使用的不多。合作学习的形式下,团队的目标就是每个团队成员的目标,大家都为了共同的目标通力合作、群策群力;竞争学习的形式下,个人的目标和整个集体的目标有时会存在冲突,个人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某些行为也许会阻碍别人实现目标的努力;独立学习的形式下,个人达成目标过程中的行为不会对他人造成任何影响。不难看出,当大家都为同样的目标而通力合作时,整体的学习效率显著高于其它的学习形式。
基于这种原理,高中通用课教师应注重运用“独立探究,彼此合作”的教学形式。该教学形式具体指:以相关教育理论以及心理学知识为立足点,以有效控制课堂里学生之间的学习关系为指引,以学习目标为方向,以学生的团队合作为重要手段,改善课堂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建立探究和合作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以最短时间、最高效率、最低投入、最快乐的学习。
三、训练学生的技术思维与使用方法
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训练学生的技术思维与使用方法,主要原因在于,只有这样才可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非常直接具体的教学实践要求,而不再是概念性的指引性建议。换句话说,技术思维与使用方法直接和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理念、价值观等相关。因此,高中通用技术课教师需要用这一要求时刻规范和约束自己的教学行为。
比如,进行系统与设计的教学时,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对于整个系统来说,其功能和作用远远超过了系统各部分功能和作用之和,并在具体的案例和设计过程中强化他们的这种认识。虽然学生都知道集体的智慧是无限的,可是他们是不是真正能理解整个系统大于系统各部分之和的道理呢?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就安排学生进行专题讨论,让他们探讨“对于系统来说,各组成部分的能量和整体能量之间存在怎样的辩证关系”,并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或事件来验证这种思想,这样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实现了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到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对系统的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并清楚认识到对于系统来说,虽然各个部分至关重要,但是最终实现全部功能的仍然是系统整体,而不是系统的各部分。
再如:进行模型制作的教学时,教师同样可以向学生传输技术思维与使用方法。通用技术课教师需要构建适合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彼此合作,亲身操作,将课堂的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里,让他们成为名符其实的课堂主体,体会到设计带来的愉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经掌握的知识来确定最为科学合理的加工工艺,做出成型的、难度不大的产品模型,并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产品进行外观上的修饰。只要学生亲身制作过一次模型,他们就会深切体会到设计在模型制作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体会到模型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对设计思想进行修正和完善。借助模型的制作,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处理面对的问题,追求尽善尽美,并提升他们的探究以及创新能力。其实,课本里面有很多技术思维与使用方法方面的案例,只要教师适当运用,就能够顺利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吸收、运用这些知识和规律,让他们形成属于自己的技术思维,从而实现培养他们技术能力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高中通用技术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推动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式的学习,并尽量多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重视培养学生的技术思维与使用方法,认真对待每名学生,尽可能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在通用技术课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学科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