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权威定义,汽车内饰(Automotive Interior)主要是指汽车内部改装所用到的汽车产品。国内所说的汽车内饰,来自于英文的Interiors System。由于这一部分汽车零部件具有一定的装饰性,业内目前通常的翻译都叫做“汽车内饰”。但是从英文“Interiors”可知,这部分零部件所涉及到的功能性、安全性、以及工程属性是非常丰富的。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轿车分厂,汽车造型设计师贾延良设计了具有中国文化气质的主席检阅车大红旗CA770以及当时风靡全国的北京吉普BJ212。但之后,这些被称之为中国的经典设计,却一直没有得到延续。
2013年3月,中央美术学院交通工具设计系邀请中国汽车设计前辈贾延良和刘安(80年代首位与国际接轨的中国时装设计师),及第一代BJ212的设计者魏忠印,共同设计创作了新一代北京吉普212与大红旗的一比一内饰设计,以贾延良在20世纪60年代为毛泽东设计的主席检阅车CA770作为设计的原型车,结合中国文化及现代设计语言,设计出适用于当代实用性及审美的新一代CA770和BJ212。
汽车内饰的开发是仅次于车身的一项重要工艺。车身的设计工作量最大,其次就是内饰系统的设计,车身外观覆盖件的设计排在最后,这可能是普通人或非业内人士没有想到的。汽车内饰系统是汽车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饰系统的设计工作量通常会占到车造型设计工作量的60%以上,远超过汽车外形,是车身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每个整车厂通常都有一个庞大的汽车内饰团队,来完成与内饰相关的大量工程工作。新一代CA770和BJ212的设计团队除了贾延良、刘安、魏忠印,还有大量中央术院交通工具设计系的学生。
根据驾车人的习惯去做进一步的人性化设计,是新一代CA770和BJ212汽车内饰设计的重点。贾延良曾说:“要想设计好,一定要考虑周全,不光要考虑到外观,还要考虑主席的个人习惯。”毛主席喜欢抽烟和吐痰,在设计CA770的时候,设计师在车里就特别准备了一个车载痰盂和大型的烟灰缸。
汽车内饰的设计流程按部就班。前期是车型品牌调研,找出世界各国的总统座驾,进行设计尺寸、技术的比较,了解和研究原型车CA770的设计语言及设计细节;接着就是创意草图绘制,在A3纸上通过黑白稿的形式表现出来(新一代CA770和BJ212团队一周的草图要求为100张);第三步,效果图绘制,统一评审和筛选创意草图后,将初步的设计方案进行马克笔效果图绘制,再进一步通过彩色的效果图去研究初步的色彩及材料搭配;第四步,设计四视图绘制,进行侧视、前视、后视、顶视四个视角平面图的绘制,准备下一步的模型制作;第五步,电脑3D数据模型制作,以设计用国际统一的专业汽车建模软件Alias进行设计数模的制作,渲染最终效果图;最后,进行一比一全比例真实模型的制作,这一步对设计团队的手工能力要求很高,结构木质支撑、金属支撑、泡沫填充与造型及包制皮料均为纯手工制作。
中国传统文化是新一代CA770大红旗内饰着力考虑的设计元素来源。CA770的后排座只有一个座位,其灵感源自古代的龙椅。IP仪表的灵感则源于古代建筑的屋檐,杯架等细节同样来源于古时的造型元素,在内饰部分的材料选用上,设计师更是采用了中国古代皇家钟爱的琉璃等元素。从功能上看,前排为司机驾驶员与警卫的座位。后排为主席专座,两边设有冰柜、烟灰缸和各种电子旋钮、储物台等。前后排中间有一面隔墙(用于隔音),独立的显示屏,小座位(隔墙两边有两个可折叠小座位)。
新一代BJ212的设计则偏重于实用性。BJ212的定位为军用,舒适度及美感并不是设计重点,重量、便捷、安全、功能、通过性等因素才是这款车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因而新的设计倾向于轻量化、便捷化设计,适当地减少了外观美感。从外观来看,北京吉普212和普通的民用吉普并无太大差别。
但BJ212内饰的差别则比较大,会增加很多军用设施,以便于作为轻型吉普在战时的实用性:一,IP拥有民用和军用两个版本,避免受到战场上的电子脉冲干扰,同时减轻整车重量;二,座椅采用一体式可调绷带座椅,以降低生产成本及工序、减轻重量、方便拆卸和更换、透气;三,中控台前端两个横向挡杆,用来控制前后驱及四驱的切换和控制车载绞盘的转速及扭力,中控台后端的屏幕用于操控无人机;四,车内座位下面的空间都设计为医疗设备、工具、武器弹药的储物箱;五,车内门板会有枪械卡槽和军用挂网(用来挂水壶、手雷、弹夹等小型军用物品)。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于花费大量精力设计汽车外观的制造商来说,汽车内饰只是一个缺少重视的后续问题。如今汽车内饰越来越趋向于数字化和高科技,造型方面则愈加简洁、工整,新一代CA770和BJ212无疑正是如此。私人用车市场的快速增长使得人们逐渐开始关注个性化的汽车内饰,CA770和BJ212的再设计,则让汽车的“个性”有所突破。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轿车分厂,汽车造型设计师贾延良设计了具有中国文化气质的主席检阅车大红旗CA770以及当时风靡全国的北京吉普BJ212。但之后,这些被称之为中国的经典设计,却一直没有得到延续。
2013年3月,中央美术学院交通工具设计系邀请中国汽车设计前辈贾延良和刘安(80年代首位与国际接轨的中国时装设计师),及第一代BJ212的设计者魏忠印,共同设计创作了新一代北京吉普212与大红旗的一比一内饰设计,以贾延良在20世纪60年代为毛泽东设计的主席检阅车CA770作为设计的原型车,结合中国文化及现代设计语言,设计出适用于当代实用性及审美的新一代CA770和BJ212。
汽车内饰的开发是仅次于车身的一项重要工艺。车身的设计工作量最大,其次就是内饰系统的设计,车身外观覆盖件的设计排在最后,这可能是普通人或非业内人士没有想到的。汽车内饰系统是汽车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饰系统的设计工作量通常会占到车造型设计工作量的60%以上,远超过汽车外形,是车身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每个整车厂通常都有一个庞大的汽车内饰团队,来完成与内饰相关的大量工程工作。新一代CA770和BJ212的设计团队除了贾延良、刘安、魏忠印,还有大量中央术院交通工具设计系的学生。
根据驾车人的习惯去做进一步的人性化设计,是新一代CA770和BJ212汽车内饰设计的重点。贾延良曾说:“要想设计好,一定要考虑周全,不光要考虑到外观,还要考虑主席的个人习惯。”毛主席喜欢抽烟和吐痰,在设计CA770的时候,设计师在车里就特别准备了一个车载痰盂和大型的烟灰缸。
汽车内饰的设计流程按部就班。前期是车型品牌调研,找出世界各国的总统座驾,进行设计尺寸、技术的比较,了解和研究原型车CA770的设计语言及设计细节;接着就是创意草图绘制,在A3纸上通过黑白稿的形式表现出来(新一代CA770和BJ212团队一周的草图要求为100张);第三步,效果图绘制,统一评审和筛选创意草图后,将初步的设计方案进行马克笔效果图绘制,再进一步通过彩色的效果图去研究初步的色彩及材料搭配;第四步,设计四视图绘制,进行侧视、前视、后视、顶视四个视角平面图的绘制,准备下一步的模型制作;第五步,电脑3D数据模型制作,以设计用国际统一的专业汽车建模软件Alias进行设计数模的制作,渲染最终效果图;最后,进行一比一全比例真实模型的制作,这一步对设计团队的手工能力要求很高,结构木质支撑、金属支撑、泡沫填充与造型及包制皮料均为纯手工制作。
中国传统文化是新一代CA770大红旗内饰着力考虑的设计元素来源。CA770的后排座只有一个座位,其灵感源自古代的龙椅。IP仪表的灵感则源于古代建筑的屋檐,杯架等细节同样来源于古时的造型元素,在内饰部分的材料选用上,设计师更是采用了中国古代皇家钟爱的琉璃等元素。从功能上看,前排为司机驾驶员与警卫的座位。后排为主席专座,两边设有冰柜、烟灰缸和各种电子旋钮、储物台等。前后排中间有一面隔墙(用于隔音),独立的显示屏,小座位(隔墙两边有两个可折叠小座位)。
新一代BJ212的设计则偏重于实用性。BJ212的定位为军用,舒适度及美感并不是设计重点,重量、便捷、安全、功能、通过性等因素才是这款车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因而新的设计倾向于轻量化、便捷化设计,适当地减少了外观美感。从外观来看,北京吉普212和普通的民用吉普并无太大差别。
但BJ212内饰的差别则比较大,会增加很多军用设施,以便于作为轻型吉普在战时的实用性:一,IP拥有民用和军用两个版本,避免受到战场上的电子脉冲干扰,同时减轻整车重量;二,座椅采用一体式可调绷带座椅,以降低生产成本及工序、减轻重量、方便拆卸和更换、透气;三,中控台前端两个横向挡杆,用来控制前后驱及四驱的切换和控制车载绞盘的转速及扭力,中控台后端的屏幕用于操控无人机;四,车内座位下面的空间都设计为医疗设备、工具、武器弹药的储物箱;五,车内门板会有枪械卡槽和军用挂网(用来挂水壶、手雷、弹夹等小型军用物品)。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于花费大量精力设计汽车外观的制造商来说,汽车内饰只是一个缺少重视的后续问题。如今汽车内饰越来越趋向于数字化和高科技,造型方面则愈加简洁、工整,新一代CA770和BJ212无疑正是如此。私人用车市场的快速增长使得人们逐渐开始关注个性化的汽车内饰,CA770和BJ212的再设计,则让汽车的“个性”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