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师就不可能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因此,学校在校本培训中要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构建一个适合学校自身特点的,具有可操作性、可行性的校本培训模式。本文将主要阐述学校结合校本实际,开展线上专题讲授、抱团行动研究、校本教育科研、研训赛一体的校本培训模式及操作流程,旨在为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结合部小规模学校教师校本培训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校本培训模式
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有效的培训模式正在成为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方式。不少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对其开展了研究与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何把校本培训的基本理念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转化为校本培训的实践,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构建一个适合学校自身特点的,具有可操作性、可行性的校本培训模式。这也成为了许多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笔者所在学校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结合部,规模小,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比较薄弱,缺乏对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创新意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校本培训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在培训中,笔者结合学校的校本实际,摸索出以下几种校本培训模式:
一、线上专题讲授模式
线上专题讲授式是指培训者通过网络平台直接通过直播或点播的方式,系统地向多个参训者发递培训内容的一种方式。也就是学校根据需要选择教师关心的主题作为培训的中心内容,围绕主题确定培训目标和培训对象,组织本校力量或利用网络视频资源进行专题辅导,使教师对这一专题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组织研究性讨论,结合实际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明确如何应用的一种校本培训模式。如,笔者所在学校近两年开展的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就是先通过问卷星对全体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资源应用的现状,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方案,因人施教、因材施教。遴选校内信息化水平高的教师作为团队核心成员,组建一支优质的教学团队,为该团队提供外派培训学习的机会,把学习到的内容进行重组,承担校本培训,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对校内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培训。培训选题则是选择教师最需要的和最缺乏的能力分专题进行培训。
为了让广大教师通过感受和体验开展多样的网络学习活动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根据教师信息化水平的不同,运用线上教学展开培训,一是通过网络直播讲座、在线点播、微课学习平台、校本培训在线教育平台等专题课程供教师有选择性地参与学习训练,从而直接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二是利用钉钉平台,由学校专职信息技术教师直播或点播信息化教学技术、在线培训技术、信息化环境下的在线教学模式、微课制作设计与在线教学工具学习等方面的课程,让教师能够直接学习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内容。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学校在钉钉平台上提供信息化的直播讲座和学习视频,数量多,质量高,并且形成了系列课程,循序渐进满足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能力全方位提升的学习需要。多轮的培训有效地提升了教师数字化、多媒体化的教学应用能力和信息化资源的设计应用能力,再进入实践,其操作流程如下:
分层次按需开展线上专题培训的信息化培训模式使教师学习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突破了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时时可学,处处能学,并且能让教师有选择性地学习适合自身发展的内容,而且可以在线交流互动,有效提高了培训的效果。
二、抱团行动研究模式
抱团行动研究式是指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按学科或课题形成几个合作研究组,发挥每个人的智慧,挖掘每个人的潜能,提供思想碰撞、合作研究的机会进行同伴指导,以改进教师研究技巧,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近两年,笔者学校以抱团行动研究的模式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学校成立以骨干教师为龙头的工作室,教师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围绕学校的课程改革,抱团开展“小学‘串联式’跨学科课程整合策略研究”“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中年段阅读题命题研究”“导学案在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传统节日班级活动文化对孩子感恩教育的促进作用研究”“基于STEAM理念融合教学APP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育实践研究”等多个领域的行动研究。教师由个人化的、孤岛式的研究走向群体合作性研究,其操作流程如下:
这一培训模式通过同伴之间的思想交流、合作探究,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有效地提高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效率,促进了名师工作室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相结合、与教科研活动相结合、与打造高效课堂相结合,更好地发挥了各种活动的合力,有效地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三、校本教育科研模式
校本教育科研模式是指学校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就教育教学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主体,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直接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从而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以及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研究活动。新课程改革强调以校本教研为依托,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因此,笔者所在学校打破学科思维模式,以跨学科课程为依托,以主题教学的方式把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有机融合,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组织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创造性地改革和深化学校课程,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教改”,提升教师的整体素养。
学校借助组织学生春、秋季研学的契机,开发不同主题的跨学科课程整合,开展不同主题的研学活动。如,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项目式学习研究;开展STEAM课程研究,让教师运用STEAM教育专题培训中的教育理念融合到学科教学,学以致用。每一项主题研究以多门学科整合教學支撑,以问题驱动学习,教师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挣脱传统教学的羁绊,用全新的观念和理论去重新审视和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其操作流程如下:
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研究这一校本教育科研培训模式不仅创新了学校的课程内容,聚焦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还提升了教师的信息整合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这为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研训赛一体模式
研训赛一体化培训是将学校的研训、比赛熔于一炉的校本培训模式。“研”即开展研讨,“训”即深化教学改革,拓展教学教研思路和推广优秀教学策略。“赛”就是开展优质课、微课、教学案例、论文等竞赛活动,给教师提供一个展示平台,树立一个优秀榜样,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专业发展动力。在疫情期间开展线上教学,如何把课本的知识点高效地传授给学生成为了摆在教师面前的迫切解决的问题,微课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但如何制作有质量的微课,学校立即结合教师的需求,因地制宜,采取“研训赛一体化”模式展开线上微课制作研训活动。其主要操作流程如下:
赛后,评委们对参赛教师的微课从课前准备、课程标准的把握、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知识点讲解的准确性、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渗透、课堂活动的实施、学生的学法指导、微课制作的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三种校本研训的力量,有机整合。这样的培训模式,给教师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平台,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成就学校优秀的教师团队。
勤教善学方能进,且思且学一路行。校本培训的目的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努力构建适合本校校本培训的教育模式,提高学校校本培训的实效性,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我们不断追逐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代蕊华.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培训[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陈琦.教师培训——信息技术整合于教育的基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关键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校本培训模式
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有效的培训模式正在成为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方式。不少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对其开展了研究与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何把校本培训的基本理念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转化为校本培训的实践,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构建一个适合学校自身特点的,具有可操作性、可行性的校本培训模式。这也成为了许多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笔者所在学校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结合部,规模小,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比较薄弱,缺乏对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创新意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校本培训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在培训中,笔者结合学校的校本实际,摸索出以下几种校本培训模式:
一、线上专题讲授模式
线上专题讲授式是指培训者通过网络平台直接通过直播或点播的方式,系统地向多个参训者发递培训内容的一种方式。也就是学校根据需要选择教师关心的主题作为培训的中心内容,围绕主题确定培训目标和培训对象,组织本校力量或利用网络视频资源进行专题辅导,使教师对这一专题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组织研究性讨论,结合实际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明确如何应用的一种校本培训模式。如,笔者所在学校近两年开展的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就是先通过问卷星对全体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资源应用的现状,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方案,因人施教、因材施教。遴选校内信息化水平高的教师作为团队核心成员,组建一支优质的教学团队,为该团队提供外派培训学习的机会,把学习到的内容进行重组,承担校本培训,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对校内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培训。培训选题则是选择教师最需要的和最缺乏的能力分专题进行培训。
为了让广大教师通过感受和体验开展多样的网络学习活动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根据教师信息化水平的不同,运用线上教学展开培训,一是通过网络直播讲座、在线点播、微课学习平台、校本培训在线教育平台等专题课程供教师有选择性地参与学习训练,从而直接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二是利用钉钉平台,由学校专职信息技术教师直播或点播信息化教学技术、在线培训技术、信息化环境下的在线教学模式、微课制作设计与在线教学工具学习等方面的课程,让教师能够直接学习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内容。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学校在钉钉平台上提供信息化的直播讲座和学习视频,数量多,质量高,并且形成了系列课程,循序渐进满足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能力全方位提升的学习需要。多轮的培训有效地提升了教师数字化、多媒体化的教学应用能力和信息化资源的设计应用能力,再进入实践,其操作流程如下:
分层次按需开展线上专题培训的信息化培训模式使教师学习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突破了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时时可学,处处能学,并且能让教师有选择性地学习适合自身发展的内容,而且可以在线交流互动,有效提高了培训的效果。
二、抱团行动研究模式
抱团行动研究式是指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按学科或课题形成几个合作研究组,发挥每个人的智慧,挖掘每个人的潜能,提供思想碰撞、合作研究的机会进行同伴指导,以改进教师研究技巧,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近两年,笔者学校以抱团行动研究的模式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学校成立以骨干教师为龙头的工作室,教师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围绕学校的课程改革,抱团开展“小学‘串联式’跨学科课程整合策略研究”“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中年段阅读题命题研究”“导学案在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传统节日班级活动文化对孩子感恩教育的促进作用研究”“基于STEAM理念融合教学APP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育实践研究”等多个领域的行动研究。教师由个人化的、孤岛式的研究走向群体合作性研究,其操作流程如下:
这一培训模式通过同伴之间的思想交流、合作探究,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有效地提高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效率,促进了名师工作室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相结合、与教科研活动相结合、与打造高效课堂相结合,更好地发挥了各种活动的合力,有效地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三、校本教育科研模式
校本教育科研模式是指学校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就教育教学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主体,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直接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从而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以及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研究活动。新课程改革强调以校本教研为依托,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因此,笔者所在学校打破学科思维模式,以跨学科课程为依托,以主题教学的方式把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有机融合,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组织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创造性地改革和深化学校课程,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教改”,提升教师的整体素养。
学校借助组织学生春、秋季研学的契机,开发不同主题的跨学科课程整合,开展不同主题的研学活动。如,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项目式学习研究;开展STEAM课程研究,让教师运用STEAM教育专题培训中的教育理念融合到学科教学,学以致用。每一项主题研究以多门学科整合教學支撑,以问题驱动学习,教师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挣脱传统教学的羁绊,用全新的观念和理论去重新审视和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其操作流程如下:
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研究这一校本教育科研培训模式不仅创新了学校的课程内容,聚焦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还提升了教师的信息整合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这为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研训赛一体模式
研训赛一体化培训是将学校的研训、比赛熔于一炉的校本培训模式。“研”即开展研讨,“训”即深化教学改革,拓展教学教研思路和推广优秀教学策略。“赛”就是开展优质课、微课、教学案例、论文等竞赛活动,给教师提供一个展示平台,树立一个优秀榜样,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专业发展动力。在疫情期间开展线上教学,如何把课本的知识点高效地传授给学生成为了摆在教师面前的迫切解决的问题,微课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但如何制作有质量的微课,学校立即结合教师的需求,因地制宜,采取“研训赛一体化”模式展开线上微课制作研训活动。其主要操作流程如下:
赛后,评委们对参赛教师的微课从课前准备、课程标准的把握、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知识点讲解的准确性、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渗透、课堂活动的实施、学生的学法指导、微课制作的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三种校本研训的力量,有机整合。这样的培训模式,给教师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平台,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成就学校优秀的教师团队。
勤教善学方能进,且思且学一路行。校本培训的目的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努力构建适合本校校本培训的教育模式,提高学校校本培训的实效性,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我们不断追逐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代蕊华.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培训[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陈琦.教师培训——信息技术整合于教育的基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