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涵义,梳理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历程,重商主义、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新贸易保护主义,分析了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在于工业和贸易发展不平衡,对实施国短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他国和世界经济长期发展不利,并提出了当今中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
关键词:贸易保护主义;关税壁垒
贸易活动的产生是地区资源不同和社会分工的结果。一些国家根据形势不同,在对外贸易活动中采取不同的政策。有时候实行自由贸易,如产业革命后的英国,1849年完全取消《航海条例》。有的时候实则行贸易保护主义。如1930年美国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何为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经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贸易保护又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一、什么是贸易保护主义
“贸易保护主义(trade protectionism )是指通过政府法现来限制产品与服务的进口。”通过提高关税税率和其他非关税壁垒来限制进口,以达到保护国内相关弱势产业不受到外国同类商品竞争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在古典时期罗马和希腊时期已经出现关税,但古代社会特别是古代欧洲统治者对商人活动监管缺乏有力的措施,贸易保护软弱无力。自文艺复兴时代起,随着民族国家的逐渐形成,民族国家利益上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随着王权的加强,中央政权监督贸易,设置贸易实在障碍的能力也进一步增强。从“经济”上为保护主义辩护的理由多了起来,人们以“民族利益”为名进行干预。出于和教权斗争的需要,贵族统治阶级默认商人阶层政治权力的扩大,国家往往赋予他们对外贸易的垄断地位。近代的保护主义变得更有组织、更为官方,从某种意义上讲更为有效。
二、贸易保护主义的演变及影响
(一)重商主义
最早的贸易保护主义理论是重商主义,它萌发于14世纪的英国,16到17世纪达到全盛。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新兴的城市资产阶级为了更好地开展商业活动,急于获得一个强有力、最好是统一的国家来实施保护主义政策,拓展国内外市场,展开了长达三百多年的保护主义探求。西欧一些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主要有:严格的关税保护政策、发展本国工业政策、独占性的海外殖民政策与国家特许贸易体制、国家武力垄断海上运输。如1699年英国议会通过“羊毛法案”,1815年限制谷物进出口的新《谷物法》等等。
重商主义把货币作为财富的唯一形式,认为贸易顺差有利于积累财富,为此国家应采取干预和保护的政策以实现贸易顺差。第一阶段重商主义(15世纪到16世纪中期)措施重点在于千方百计、特别是通过行政措施扩大出口,赚取金银。第二阶段重商主义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则主张将货币投入贸易活动以获得收益,政府只需采取措施保持贸易顺差,就可以让货币流回本国,增加财富。
鼓励出口和限制进口以、禁止进口奢侈品、严禁金银等贵金属流出等,是早期贸易保护制度常用的措施。这些措施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虽然一度激化了一些国家间的矛盾,但一些后发国家通过贸易保护,逐渐壮大了自己的实力,17-18世纪英国通过重商主义措施成功打击了竞争对手荷兰,逐渐成为日不落帝国。
(二)幼稚产业保护政策
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贸易进一步发展,原来以贸易不平衡为特征、以邻为壑的重商主义被自由贸易政策和幼稚产业保护政策所取代。1803年英法战争期间,英国对法国的经济封锁损害了美国的利益,美国转而对英国实施贸易报复,颁布《禁止输入法》、《禁运法》、《停止通商法》等,这些措施,一方面导致一些出口商品价格暴跌,工人失业;另一方面也给新兴的美国制造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到1809 年,美国很多工业品都已经达到自给,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也达到顶峰。
保护幼稚产业政策的积极倡导者是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他著述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于1841的出版,该书系统地提出了基于生产力理论、以经济发展阶段为依据、以关税保护制度为核心、为经济后发国家服务的保护幼稚工业学说。这一理论影响广泛,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的一些国家的工业水平远落后于英国,竞争力难以与英国匹敌,为保护本国的新兴工业(即幼稚产业),纷纷从自由贸易转向贸易保护。19世纪晚期德国对英国纺织品征收高关税, 保护本国的纺织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使德国成为增速第二的工业强国。
20世纪初,面对不断崛起的德、美等国工业的壮大和英国制造业优势的萎缩,英国悄悄收起了手中自由贸易大旗,一战期间走上了贸易保护之路。1915年,议会通过了《马克凯恩》法案,定出了33%的高关税,以保护汽车工业。1921年,议会又通过了《保护工业部门法案》,对进口的精密仪器,化学品,金属制品课征50%关税。1923年,通过《进口关税法案》。虽然这些措施减缓了美国在贸易上的进攻,但最终还是无法改变英國霸主被美国取代的命运。
20世纪20、30年代,由于大萧条的影响,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以邻为壑。美国实行《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对2000多种的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但这种大打关税战和贸易战的做法反而加剧了世界经济危机,甚至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新贸易保护主义
二战后,在吸取大萧条贸易战、关税战教训的基础上,推动世界自由贸易一度成为国际共识,但贸易保护主义仍时常可见。比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政府允许松下、索尼等7家公司形成价格联盟,甚至帮助他们提高进口家电关税,向美国倾销低价电视机,使其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从1967年的3%上升到1977年的37%。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特别是美、日、欧之间,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中低端工业品进入欧美市场,对其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了冲击,新贸易保护主义兴起,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其主要手段、贸易保护走向资本垄断、国家安全往往成为贸易保护的新借口。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一些国家在国内失业率高、出口疲软的压力下,大力限制进口产品,保护国内相关产业。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发布的《新兴经济体报告》则显示,2009年至2017年,G20中8个发达国家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总计达3946项,平均每个经济体为493.3项。 综上所述可知,贸易保护主义往往发生在某国经济较滞后、面临经济危机、优势丧失或爆发战争期间。与贸易保护自比,自由贸易的历史非常短暂,但两者都服务于实现民族国家经济利益最大化。在贸易过程中,往往是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提出自由贸易。在世界经济增涨和繁荣时期较多国家实施自由贸易,反之实施贸易保护的国家较多。贸易保护主义短期内或许对某个经济体有利,一定程度迫使一些国家优化外贸方式,推动产业升级。但从长期来看,既不利于被保护国相关产业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也损害相应竞争国家经济利益,对全球市场有害无益,阻碍了全球化进程,迟滞了全球经济复苏。从发展趋势看,贸易保护可能会长期存在,甚至进一步加剧,实施的国家也会增多,手段也会应势而生(各种技术和绿色壁垒)。
三、中國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
在新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中国应如何应对呢?
首先,中国应积极优化国内产业结构,提升产品的专利含量和国际竞争力。
其次,在面临他国贸易保护的不公平对待时,宜通过磋商和谈判来解决贸易摩擦,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
第三,积极推进本地和邻区经济一体化进程,避免贸易过度依赖某国(地)的现象。
第四,积极参与世界贸易规则的制订和修改,利用国际规则约束新贸易保护主义。
第五,加强国内贸易立法,不予别国对本国实行贸易保护的口实。
在全球化发展远超上世纪50年代的今天,国际多边经贸体系的主要创始国和推动者,正致力于挑战甚至摧毁这一体系,而不是去改进和完善它。孙中山先生言;“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贸易保护主义不会长远!
参考文献:
[1] 张学博.英美历史上的贸易保护主义[N].学习日报,2012,12,10(9).
[2 李新宽.国家与市场 英国重商主义时代的历史解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3] 杨林.中外经济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6.
[4] 姜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1.
[5] 黄斌,傅龙海.国际贸易概论[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张宇婷,湖北省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
关键词:贸易保护主义;关税壁垒
贸易活动的产生是地区资源不同和社会分工的结果。一些国家根据形势不同,在对外贸易活动中采取不同的政策。有时候实行自由贸易,如产业革命后的英国,1849年完全取消《航海条例》。有的时候实则行贸易保护主义。如1930年美国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何为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经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贸易保护又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一、什么是贸易保护主义
“贸易保护主义(trade protectionism )是指通过政府法现来限制产品与服务的进口。”通过提高关税税率和其他非关税壁垒来限制进口,以达到保护国内相关弱势产业不受到外国同类商品竞争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在古典时期罗马和希腊时期已经出现关税,但古代社会特别是古代欧洲统治者对商人活动监管缺乏有力的措施,贸易保护软弱无力。自文艺复兴时代起,随着民族国家的逐渐形成,民族国家利益上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随着王权的加强,中央政权监督贸易,设置贸易实在障碍的能力也进一步增强。从“经济”上为保护主义辩护的理由多了起来,人们以“民族利益”为名进行干预。出于和教权斗争的需要,贵族统治阶级默认商人阶层政治权力的扩大,国家往往赋予他们对外贸易的垄断地位。近代的保护主义变得更有组织、更为官方,从某种意义上讲更为有效。
二、贸易保护主义的演变及影响
(一)重商主义
最早的贸易保护主义理论是重商主义,它萌发于14世纪的英国,16到17世纪达到全盛。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新兴的城市资产阶级为了更好地开展商业活动,急于获得一个强有力、最好是统一的国家来实施保护主义政策,拓展国内外市场,展开了长达三百多年的保护主义探求。西欧一些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主要有:严格的关税保护政策、发展本国工业政策、独占性的海外殖民政策与国家特许贸易体制、国家武力垄断海上运输。如1699年英国议会通过“羊毛法案”,1815年限制谷物进出口的新《谷物法》等等。
重商主义把货币作为财富的唯一形式,认为贸易顺差有利于积累财富,为此国家应采取干预和保护的政策以实现贸易顺差。第一阶段重商主义(15世纪到16世纪中期)措施重点在于千方百计、特别是通过行政措施扩大出口,赚取金银。第二阶段重商主义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则主张将货币投入贸易活动以获得收益,政府只需采取措施保持贸易顺差,就可以让货币流回本国,增加财富。
鼓励出口和限制进口以、禁止进口奢侈品、严禁金银等贵金属流出等,是早期贸易保护制度常用的措施。这些措施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虽然一度激化了一些国家间的矛盾,但一些后发国家通过贸易保护,逐渐壮大了自己的实力,17-18世纪英国通过重商主义措施成功打击了竞争对手荷兰,逐渐成为日不落帝国。
(二)幼稚产业保护政策
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贸易进一步发展,原来以贸易不平衡为特征、以邻为壑的重商主义被自由贸易政策和幼稚产业保护政策所取代。1803年英法战争期间,英国对法国的经济封锁损害了美国的利益,美国转而对英国实施贸易报复,颁布《禁止输入法》、《禁运法》、《停止通商法》等,这些措施,一方面导致一些出口商品价格暴跌,工人失业;另一方面也给新兴的美国制造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到1809 年,美国很多工业品都已经达到自给,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也达到顶峰。
保护幼稚产业政策的积极倡导者是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他著述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于1841的出版,该书系统地提出了基于生产力理论、以经济发展阶段为依据、以关税保护制度为核心、为经济后发国家服务的保护幼稚工业学说。这一理论影响广泛,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的一些国家的工业水平远落后于英国,竞争力难以与英国匹敌,为保护本国的新兴工业(即幼稚产业),纷纷从自由贸易转向贸易保护。19世纪晚期德国对英国纺织品征收高关税, 保护本国的纺织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使德国成为增速第二的工业强国。
20世纪初,面对不断崛起的德、美等国工业的壮大和英国制造业优势的萎缩,英国悄悄收起了手中自由贸易大旗,一战期间走上了贸易保护之路。1915年,议会通过了《马克凯恩》法案,定出了33%的高关税,以保护汽车工业。1921年,议会又通过了《保护工业部门法案》,对进口的精密仪器,化学品,金属制品课征50%关税。1923年,通过《进口关税法案》。虽然这些措施减缓了美国在贸易上的进攻,但最终还是无法改变英國霸主被美国取代的命运。
20世纪20、30年代,由于大萧条的影响,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以邻为壑。美国实行《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对2000多种的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但这种大打关税战和贸易战的做法反而加剧了世界经济危机,甚至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新贸易保护主义
二战后,在吸取大萧条贸易战、关税战教训的基础上,推动世界自由贸易一度成为国际共识,但贸易保护主义仍时常可见。比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政府允许松下、索尼等7家公司形成价格联盟,甚至帮助他们提高进口家电关税,向美国倾销低价电视机,使其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从1967年的3%上升到1977年的37%。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特别是美、日、欧之间,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中低端工业品进入欧美市场,对其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了冲击,新贸易保护主义兴起,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其主要手段、贸易保护走向资本垄断、国家安全往往成为贸易保护的新借口。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一些国家在国内失业率高、出口疲软的压力下,大力限制进口产品,保护国内相关产业。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发布的《新兴经济体报告》则显示,2009年至2017年,G20中8个发达国家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总计达3946项,平均每个经济体为493.3项。 综上所述可知,贸易保护主义往往发生在某国经济较滞后、面临经济危机、优势丧失或爆发战争期间。与贸易保护自比,自由贸易的历史非常短暂,但两者都服务于实现民族国家经济利益最大化。在贸易过程中,往往是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提出自由贸易。在世界经济增涨和繁荣时期较多国家实施自由贸易,反之实施贸易保护的国家较多。贸易保护主义短期内或许对某个经济体有利,一定程度迫使一些国家优化外贸方式,推动产业升级。但从长期来看,既不利于被保护国相关产业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也损害相应竞争国家经济利益,对全球市场有害无益,阻碍了全球化进程,迟滞了全球经济复苏。从发展趋势看,贸易保护可能会长期存在,甚至进一步加剧,实施的国家也会增多,手段也会应势而生(各种技术和绿色壁垒)。
三、中國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
在新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中国应如何应对呢?
首先,中国应积极优化国内产业结构,提升产品的专利含量和国际竞争力。
其次,在面临他国贸易保护的不公平对待时,宜通过磋商和谈判来解决贸易摩擦,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
第三,积极推进本地和邻区经济一体化进程,避免贸易过度依赖某国(地)的现象。
第四,积极参与世界贸易规则的制订和修改,利用国际规则约束新贸易保护主义。
第五,加强国内贸易立法,不予别国对本国实行贸易保护的口实。
在全球化发展远超上世纪50年代的今天,国际多边经贸体系的主要创始国和推动者,正致力于挑战甚至摧毁这一体系,而不是去改进和完善它。孙中山先生言;“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贸易保护主义不会长远!
参考文献:
[1] 张学博.英美历史上的贸易保护主义[N].学习日报,2012,12,10(9).
[2 李新宽.国家与市场 英国重商主义时代的历史解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3] 杨林.中外经济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6.
[4] 姜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1.
[5] 黄斌,傅龙海.国际贸易概论[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张宇婷,湖北省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