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来,线上教学逐渐走进学生们的学习。通过网络渠道获取各种各样丰富的学习资源已经成为了学生们一种普遍的学习方式,甚至在中小学生的课程学习中也采用了线上教学的模式。本文针对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为线上教学可以更好的融入教育中,更好的发挥其优点及作用。
关键词:线上教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1-343
我国的学生能粗略大致分为三类——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每个阶段的学生上网课的学习状态肯定有所出入,而学习状态的出入直接导致了学习的效度。
1.小学生
笔者调查了一位小学老师,他主要负责的科目是数学与科学。由于该学校的师资队伍偏老龄化,该学校上网课并不使用APP,而是使用微信公众号上的“微课”,通知学生自行观看微课,并每日布置作业,让学生每天将作业发在班级群内进行批改,就某些容易混淆的问题发语音或者视频进行说明。这种方式应该是大多数欠发达地区学生的网课学习方式,但是我认为小学的课程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前提需要家长的一定配合,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帮助到学生们的学习。但是小学生这个学生群体比较稚嫩,拥有一颗童心,如果没有家人的帮助学习是无法很好地进行网课的学习。
2.中学生
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备一定的定力与心理素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备了良好的网课接收能力,中学生面临着中考高考的压力,一般家长都会耐心的督促孩子学习。况且,如果家长可能有些懈怠,老师也会积极教育,毕竟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中学是一个人最为重要的学习生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學习态度与学习能力。笔者通过观察初二学生和高一学术上网课的状态,发现他们对于知识的把握程度很差,无法真正的理解“吃透”书本的知识。由于中学的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很多教学的过程都需要教师与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模式,而线上教学在很大的程度难以保证教学的效果。
3.大学生
而大学生这类群体基本都养成了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并且有着合理的学习模式。根据平时跟师弟师妹的聊天我可得知。大学生上网课分两类,一种是老师进行屏幕分享,学生开着小窗口,然后手里拿着手机布拉布拉干别的;还一种那就是认真学习的学生,手机电脑一齐上,手机听课,电脑查不会的知识点,与此同时手上还拿着笔随时做笔记。这两种情况真是泾渭分明!那些优秀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成绩与自控能力差,学习不专心的学生相比;学习效度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逐渐的会形成两极分化。网课对于大学生而言,只能是对一部分的大学生有用。
通过对小、中、大三种学生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网课究竟是否有用,还得看学习者自身。由此,我将所有上网课的学习者分为三类:好学者、普学者、惰学者。
好学者:顾名思义,是指那些有着强烈学习愿望的学生,他们自己有着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能够很好的吸收网课的内容。前文提到我大学的老师就是好学者的典型,自发自主的进行网课学习。
普学者:普通的学习者,这种学生的比例应该是所有的学生中占比最高的,他们的主要思想大概就是“无为而治”,不讨厌学习,但也不喜欢学习。网课的内容都会去认真听讲,但是真正能够吸收的却很少很少。
惰学者:对于学习懒惰,甚至厌恶的学习者。这种学生对于网课应该是严重的抗拒,他们可能逃课,可能再上网课的时候干别的事情,在正常的课堂上课时都不能做到认真听讲,在上网课没有了老师的约束,其学习的效度可想而知。
虽然学习是每个学习者自己的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让网课这种种教育模式变得有意义,能够让大多数的学生们对其认可。时代在不断的更迭,社会也在不断进步,我们教育、受教育的方式也会不断地改变。因此我认为,对于网课而言,设置吸引学生的课堂,使他们由惰变勤,合理设置网课的课程可能是网课改革最重要的一环。
但仅仅对课程的改变是不够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对于网课而言都尤为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将问题归结到学生。而是应当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通过对这三点的革新,来提高网课的教育效果。首先,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要秉持优秀合理的教学理念。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要做到充实、有吸引力,能够博得同学的眼球,吸引他们学习。再者,在教学的方式上力求新颖,要符合学习者的学习现状与内容,采取合理的方式教学。
现今社会的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之下,网课在今后的教育可能会成为许多重要的一环,但世界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而发生改变,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或许这次的疫情,将对未来,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我们看到了线上教育的一定作用和力量。因为,教育是一个人与人互动的教与学的过程,线上的单方面教,难以代替真实的教育情境。但,纯线下,没有线上,则对未来的抗风险能力较弱。所以,两者结合,将会是一个未来的教育趋势。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则需要在这几个月的网课教学中找到其中的不足,将不足之处改进,在不断地调整、改良、进步之后。使得网课能够让每一个厌学的好学,让好学的孩子着迷,变成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郭文博. 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学生团队合作学习策略研究[J]. 丝路视野, 2018, 000(012):P.13-13.
[2]杨运. 云课堂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关系构建[D].
关键词:线上教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1-343
我国的学生能粗略大致分为三类——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每个阶段的学生上网课的学习状态肯定有所出入,而学习状态的出入直接导致了学习的效度。
1.小学生
笔者调查了一位小学老师,他主要负责的科目是数学与科学。由于该学校的师资队伍偏老龄化,该学校上网课并不使用APP,而是使用微信公众号上的“微课”,通知学生自行观看微课,并每日布置作业,让学生每天将作业发在班级群内进行批改,就某些容易混淆的问题发语音或者视频进行说明。这种方式应该是大多数欠发达地区学生的网课学习方式,但是我认为小学的课程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前提需要家长的一定配合,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帮助到学生们的学习。但是小学生这个学生群体比较稚嫩,拥有一颗童心,如果没有家人的帮助学习是无法很好地进行网课的学习。
2.中学生
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备一定的定力与心理素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备了良好的网课接收能力,中学生面临着中考高考的压力,一般家长都会耐心的督促孩子学习。况且,如果家长可能有些懈怠,老师也会积极教育,毕竟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中学是一个人最为重要的学习生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學习态度与学习能力。笔者通过观察初二学生和高一学术上网课的状态,发现他们对于知识的把握程度很差,无法真正的理解“吃透”书本的知识。由于中学的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很多教学的过程都需要教师与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模式,而线上教学在很大的程度难以保证教学的效果。
3.大学生
而大学生这类群体基本都养成了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并且有着合理的学习模式。根据平时跟师弟师妹的聊天我可得知。大学生上网课分两类,一种是老师进行屏幕分享,学生开着小窗口,然后手里拿着手机布拉布拉干别的;还一种那就是认真学习的学生,手机电脑一齐上,手机听课,电脑查不会的知识点,与此同时手上还拿着笔随时做笔记。这两种情况真是泾渭分明!那些优秀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成绩与自控能力差,学习不专心的学生相比;学习效度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逐渐的会形成两极分化。网课对于大学生而言,只能是对一部分的大学生有用。
通过对小、中、大三种学生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网课究竟是否有用,还得看学习者自身。由此,我将所有上网课的学习者分为三类:好学者、普学者、惰学者。
好学者:顾名思义,是指那些有着强烈学习愿望的学生,他们自己有着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能够很好的吸收网课的内容。前文提到我大学的老师就是好学者的典型,自发自主的进行网课学习。
普学者:普通的学习者,这种学生的比例应该是所有的学生中占比最高的,他们的主要思想大概就是“无为而治”,不讨厌学习,但也不喜欢学习。网课的内容都会去认真听讲,但是真正能够吸收的却很少很少。
惰学者:对于学习懒惰,甚至厌恶的学习者。这种学生对于网课应该是严重的抗拒,他们可能逃课,可能再上网课的时候干别的事情,在正常的课堂上课时都不能做到认真听讲,在上网课没有了老师的约束,其学习的效度可想而知。
虽然学习是每个学习者自己的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让网课这种种教育模式变得有意义,能够让大多数的学生们对其认可。时代在不断的更迭,社会也在不断进步,我们教育、受教育的方式也会不断地改变。因此我认为,对于网课而言,设置吸引学生的课堂,使他们由惰变勤,合理设置网课的课程可能是网课改革最重要的一环。
但仅仅对课程的改变是不够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对于网课而言都尤为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将问题归结到学生。而是应当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通过对这三点的革新,来提高网课的教育效果。首先,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要秉持优秀合理的教学理念。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要做到充实、有吸引力,能够博得同学的眼球,吸引他们学习。再者,在教学的方式上力求新颖,要符合学习者的学习现状与内容,采取合理的方式教学。
现今社会的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之下,网课在今后的教育可能会成为许多重要的一环,但世界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而发生改变,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或许这次的疫情,将对未来,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我们看到了线上教育的一定作用和力量。因为,教育是一个人与人互动的教与学的过程,线上的单方面教,难以代替真实的教育情境。但,纯线下,没有线上,则对未来的抗风险能力较弱。所以,两者结合,将会是一个未来的教育趋势。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则需要在这几个月的网课教学中找到其中的不足,将不足之处改进,在不断地调整、改良、进步之后。使得网课能够让每一个厌学的好学,让好学的孩子着迷,变成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郭文博. 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学生团队合作学习策略研究[J]. 丝路视野, 2018, 000(012):P.13-13.
[2]杨运. 云课堂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关系构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