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大学生就业的新问题,只是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就业的路径也不相同。本文摘取部分国家大学生在择业中的不同观点和方法,给已经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提供借鉴。
美国:靠密集信息网找工作
美国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制度,政府不直接干预和限制,而是由劳工部、学校、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协同进行。高校生在毕业前从多方渠道了解就业行情及用人单位信息。
劳动部主要负责制定宏观政策和做好就业调查等基础性工作,是毕业生就业的“总管”。劳动部设有劳工统计局,主要职能是收集不同时期美国就业市场的职业需求状况、不同职业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等数据,重点是预测经济发展对未来就业需求的影响。统计结果通过上网和发行出版物向全社会发布,作为政府决策和个人择业的参考依据。劳工统计局根据这些数据编撰的《岗位需求手册》很受美国大学生的欢迎,几乎是人手一册。
美国高校一般设有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进行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学生入学第一年,中心就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帮助学生接触和了解就业状况;第二年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帮助学生选择专业;第三年帮助学生了解雇主资料和市场需求,参加社会实践和一些招聘会,让学生直接感受就业市场;第四年辅导学生写求职信,传授求职要领和面试技巧等专门技能。
中介机构则在学生、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穿针引线,充当“红娘”。在非赢利性就业组织中,以美高校和雇主协会最为著名。该协会目前有1800多家高校和1900多家用人单位成为其会员,每年为100多万大学生和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该协会的宗旨是帮助学生选择并获得满意的工作,帮助雇主制定有效的人员招聘计划并提供优秀人选。协会还每年出版一些定期刊物,对就业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求职和的招聘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等进行调查和分析。其中最著名的是《择业》杂志,许多学校把它列为学生就业和求职的指导用书。
日本:求职平均要找16家企业
日本有完善的就业机制:一是网络信息准确。日本是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社会,在求职方面,网络作用十分明显,日本公司网上都有自己的主页,公司招聘都在网上公布,求职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寄去报名申请即可。
二是报纸刊登广告。这样既公布了招聘信息,又为公司做了宣传,一举两得。所以,一些报纸经常会整版刊登招聘广告,学生按报纸提供的联络方式,可直接与公司联络。
三是用人单位举办各种各样的说明会。2003年3月18年至19日《日本经济新闻》合同企业在全国各地为2004年毕业生举行的说明会上,参加者达到8万多人,参加企业超过5000家。
四是日本有各种就职支援中心和俱乐部。它们都有自己的网址,提供各种信息,只要交少量费用,就可享受各种优惠。
五是政府提供预算支持。日本近来经济不见好转,失业率不断上升,如果情况继续恶化,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政府决定在2003年度补充预算中拿出资金安排高中和大学生就业,对有实绩的民间职业介绍所给予奖励。
尽管如此,日本大学生求职充满艰辛。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平均每名求职大学生要经过16家公司的笔试、面试等各种各样的考试,最后内定的公司平均每人有两家。落实到具体人身上,则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条件好的可能会被多家公司抢着要,条件差的跑断腿也无人问津。日本大学毕业生每年有1/4找不到工作,即使辛辛苦苦通过了各种考试找到了工作,因感觉不理想在工作3年内辞职者不少。
大学生要想找到理想的工作首先要认清自我。很多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接受就业指导,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缺点、适合自己干的工作,此外,在填写求职申请时注意推销,则简洁的语言写出自己的闪光点,用人单位面试时一般会根据申请者的愿望提问题,怎样回答都要预先准备。同时在大学学习期间注意提高自己的素质,言谈举止给人以恰如其分的印象。
加拿大:要在实习中捕捉机会
由于高科技行业收缩和北美经济低迷,目前加拿大失业率已达7。8%。在这一背景下,加拿大大学生找工作实在不容易,特别是要找到一份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就更不容易了。
就业难使得一些学工商管理的硕士毕业生只能去当秘书,一些大学本科毕业生只能打零工。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只能降低要求,让自己去适应环境。现在加拿大大学生择业比较实际,只要能找到还过得去的工作就行了。
加拿大大学生找工作的途径主要有3种:第一种途径是求助于学校的“职业介绍服务”。学生可以从这种服务中获得相关的人才需求信息。第二种途径是通过由校方安排的专业实习计划找工作。在最后一个学年里,大学生一般都要去企业、政府机关和民间机构等单位实习一个月左右,部分学生就是通过这种实习找到工作的。第三种途径是到学校或自己联系的单位去“实习”,然后找到工作的。
在这三种途径中后一种多一些。大学毕业后,许多学生并不能马上找到工作,但可以到企业或政府机关去实习,实习期间,用人单位给大学生发放相当于正式雇员工资50%至75%的报酬,通过实习,部分大学生在实习单位找到了工作。即使不能留在实习单位中工作,有了实习经历后,大学生就更容易在其他单位找到合适的工作。这种途径有种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一般情况下,加拿大成绩优秀的大学生总希望找到工资比较高、又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但多数学生则希望找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此外,大部分学生还希望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就业,在条件相对艰苦的西北部地区工作,工资要比一般地区高得多。
巴西:习惯“先就业后择业”
随着巴西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劳动力市场收缩,“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已经逐渐为巴西大学毕业生所接受。
从1994年至1999年,巴西在校大学生增加了43。1%,全国1180个高等学府中就读学生总数从1994年的166万余人增加到2000年的近270万人。然而,巴西劳动力市场却没有做好吸纳如此众多的大学毕业生的准备。超过12%的失业率使众多大学毕业生在寻找第一份职业时失去了选择余地。巴西大学生普遍认为,毕业后只能先就业后择业,不管对工作是否满意,都要先干起来,逐步积累工作经验,一边工作,一边寻找自己所喜爱的工伯。
巴西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是收入高、稳定性较强的国有大公司和跨国公司。第二选择是政府部门。政府部门的招聘考试很繁琐:很难通过,但一旦进入政府部门,跳槽者很少、公务员成了他们中大部分人的终身职业。第三选择是小企业和服务行业。这些单位一般收入低微,工作流动性大,但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应聘者前呼后拥,即使是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风马牛不相及。里约热内卢市政当局最近招聘500名街道清洁工,应征者竟达13万人,其中不乏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和尚未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问他们应聘的原因,多数人说是为了积累工作经验,为以后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打基础。
俄罗斯:30%大学生要改行
俄罗斯姑娘拉里莎目前在一家医院从事护理工作,而她在大学攻读的是理科专业,像拉里莎这样工作和所学专业相去甚远的毕业生在俄罗斯比比皆是。萨马拉州不久前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该州大约只有30%的大学毕业在从事与专业对口的工作。
俄罗斯大学生毕业后改行的原因五花八门:有的是为了挣钱,有的出于地域原因,有的受到专业局限,有的纯粹出于个人兴趣。俄罗斯是一个高等教育普及程度极高的国家,高中毕业生的入学率高达80%至90%。跨入大学校门只是被看作成年生活的起步。大学生很早就开始关注毕业后的去向,许多大学生从二年级就四处活动,寻求各种实践和锻炼的机会。
实际工作能够和专业直接挂钩固然是好事,然而,面对毕业后改行比率很高这一社会现实,俄罗斯许多学生也白读了大学?回答当然是否定的。相当一部分俄罗斯大学生认为,大学除了让学生接受专业培训外,还给学生提供了培养个人能力的机会和场所。大学毕业生步入社会后的生存能力普遍比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同龄人强,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技术的速度总体上也比他们快。
这项调查还显示,俄罗斯大学生大多是很理性地看待毕业后改行这一现象。特别是像外语、计算机等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毕业生可能分布于各个行业,从事各种职业。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些大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本身就是一种工具,他们毕业后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进行相关专业的再学习和再培训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可以说,这些大学毕业生改行是必然的。
西班牙:大学生坦然做“蓝领”
西班牙是欧盟成员国中大学毕业失业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大学生的长期失业率为15。8%,其中毕业生一年内就业者占当年毕业人数的46%。
1980年,西班牙全国共有33所大学,65万在校生。到2002年,大学迅增到68所,在校生人数激增至155万。过去是考大学难就业易,现在是考大学易就业难。由于找工作难,西班牙约有35%的大学毕业生只能去做“蓝领”,比如电脑输入员、电话接线员等。
马德里孔普卢顿塞大学新闻学研究生卢西娅告诉记者,西班牙的大学不负责为毕业生提供任何就业线索。学生一毕业,就与母校再没有任何关系,找工作全靠自己。她的运气较好,毕业后在北部地区一家报社找到一份工作。卢西娅认为,大学生通过实习找关系是未来实现就业的重要途径。在西班牙,大学生们都希望能找到一份体面的、与所学专业一致的工作,但如果实在没有合适的机会,也会放下架子做“蓝领”。
研究生卡门的就业经历也许更能说明这个问题。卡门是学新闻的,起初总想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但毕业一年多也没找到。后来,她在北方老家找到一份学非所用的差事,干了一段时间后,才通过同学的介绍在马德里找到一份做宣传广告的工作。对此她很满意。
近年来,西班牙的失业率居高不下,去年达到11%,居欧盟国家前列。今年的失业率虽有所下降,但5月份仍高达8。6%。过高的失业率无疑会加大大学毕业的就业压力。另外,目前在西班牙,接受过中等专业职业教育的人比较容易找到工作,而且供不应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西班牙的教育结构存在问题。
美国:靠密集信息网找工作
美国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制度,政府不直接干预和限制,而是由劳工部、学校、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协同进行。高校生在毕业前从多方渠道了解就业行情及用人单位信息。
劳动部主要负责制定宏观政策和做好就业调查等基础性工作,是毕业生就业的“总管”。劳动部设有劳工统计局,主要职能是收集不同时期美国就业市场的职业需求状况、不同职业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等数据,重点是预测经济发展对未来就业需求的影响。统计结果通过上网和发行出版物向全社会发布,作为政府决策和个人择业的参考依据。劳工统计局根据这些数据编撰的《岗位需求手册》很受美国大学生的欢迎,几乎是人手一册。
美国高校一般设有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进行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学生入学第一年,中心就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帮助学生接触和了解就业状况;第二年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帮助学生选择专业;第三年帮助学生了解雇主资料和市场需求,参加社会实践和一些招聘会,让学生直接感受就业市场;第四年辅导学生写求职信,传授求职要领和面试技巧等专门技能。
中介机构则在学生、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穿针引线,充当“红娘”。在非赢利性就业组织中,以美高校和雇主协会最为著名。该协会目前有1800多家高校和1900多家用人单位成为其会员,每年为100多万大学生和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该协会的宗旨是帮助学生选择并获得满意的工作,帮助雇主制定有效的人员招聘计划并提供优秀人选。协会还每年出版一些定期刊物,对就业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求职和的招聘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等进行调查和分析。其中最著名的是《择业》杂志,许多学校把它列为学生就业和求职的指导用书。
日本:求职平均要找16家企业
日本有完善的就业机制:一是网络信息准确。日本是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社会,在求职方面,网络作用十分明显,日本公司网上都有自己的主页,公司招聘都在网上公布,求职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寄去报名申请即可。
二是报纸刊登广告。这样既公布了招聘信息,又为公司做了宣传,一举两得。所以,一些报纸经常会整版刊登招聘广告,学生按报纸提供的联络方式,可直接与公司联络。
三是用人单位举办各种各样的说明会。2003年3月18年至19日《日本经济新闻》合同企业在全国各地为2004年毕业生举行的说明会上,参加者达到8万多人,参加企业超过5000家。
四是日本有各种就职支援中心和俱乐部。它们都有自己的网址,提供各种信息,只要交少量费用,就可享受各种优惠。
五是政府提供预算支持。日本近来经济不见好转,失业率不断上升,如果情况继续恶化,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政府决定在2003年度补充预算中拿出资金安排高中和大学生就业,对有实绩的民间职业介绍所给予奖励。
尽管如此,日本大学生求职充满艰辛。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平均每名求职大学生要经过16家公司的笔试、面试等各种各样的考试,最后内定的公司平均每人有两家。落实到具体人身上,则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条件好的可能会被多家公司抢着要,条件差的跑断腿也无人问津。日本大学毕业生每年有1/4找不到工作,即使辛辛苦苦通过了各种考试找到了工作,因感觉不理想在工作3年内辞职者不少。
大学生要想找到理想的工作首先要认清自我。很多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接受就业指导,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缺点、适合自己干的工作,此外,在填写求职申请时注意推销,则简洁的语言写出自己的闪光点,用人单位面试时一般会根据申请者的愿望提问题,怎样回答都要预先准备。同时在大学学习期间注意提高自己的素质,言谈举止给人以恰如其分的印象。
加拿大:要在实习中捕捉机会
由于高科技行业收缩和北美经济低迷,目前加拿大失业率已达7。8%。在这一背景下,加拿大大学生找工作实在不容易,特别是要找到一份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就更不容易了。
就业难使得一些学工商管理的硕士毕业生只能去当秘书,一些大学本科毕业生只能打零工。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只能降低要求,让自己去适应环境。现在加拿大大学生择业比较实际,只要能找到还过得去的工作就行了。
加拿大大学生找工作的途径主要有3种:第一种途径是求助于学校的“职业介绍服务”。学生可以从这种服务中获得相关的人才需求信息。第二种途径是通过由校方安排的专业实习计划找工作。在最后一个学年里,大学生一般都要去企业、政府机关和民间机构等单位实习一个月左右,部分学生就是通过这种实习找到工作的。第三种途径是到学校或自己联系的单位去“实习”,然后找到工作的。
在这三种途径中后一种多一些。大学毕业后,许多学生并不能马上找到工作,但可以到企业或政府机关去实习,实习期间,用人单位给大学生发放相当于正式雇员工资50%至75%的报酬,通过实习,部分大学生在实习单位找到了工作。即使不能留在实习单位中工作,有了实习经历后,大学生就更容易在其他单位找到合适的工作。这种途径有种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一般情况下,加拿大成绩优秀的大学生总希望找到工资比较高、又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但多数学生则希望找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此外,大部分学生还希望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就业,在条件相对艰苦的西北部地区工作,工资要比一般地区高得多。
巴西:习惯“先就业后择业”
随着巴西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劳动力市场收缩,“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已经逐渐为巴西大学毕业生所接受。
从1994年至1999年,巴西在校大学生增加了43。1%,全国1180个高等学府中就读学生总数从1994年的166万余人增加到2000年的近270万人。然而,巴西劳动力市场却没有做好吸纳如此众多的大学毕业生的准备。超过12%的失业率使众多大学毕业生在寻找第一份职业时失去了选择余地。巴西大学生普遍认为,毕业后只能先就业后择业,不管对工作是否满意,都要先干起来,逐步积累工作经验,一边工作,一边寻找自己所喜爱的工伯。
巴西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是收入高、稳定性较强的国有大公司和跨国公司。第二选择是政府部门。政府部门的招聘考试很繁琐:很难通过,但一旦进入政府部门,跳槽者很少、公务员成了他们中大部分人的终身职业。第三选择是小企业和服务行业。这些单位一般收入低微,工作流动性大,但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应聘者前呼后拥,即使是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风马牛不相及。里约热内卢市政当局最近招聘500名街道清洁工,应征者竟达13万人,其中不乏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和尚未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问他们应聘的原因,多数人说是为了积累工作经验,为以后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打基础。
俄罗斯:30%大学生要改行
俄罗斯姑娘拉里莎目前在一家医院从事护理工作,而她在大学攻读的是理科专业,像拉里莎这样工作和所学专业相去甚远的毕业生在俄罗斯比比皆是。萨马拉州不久前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该州大约只有30%的大学毕业在从事与专业对口的工作。
俄罗斯大学生毕业后改行的原因五花八门:有的是为了挣钱,有的出于地域原因,有的受到专业局限,有的纯粹出于个人兴趣。俄罗斯是一个高等教育普及程度极高的国家,高中毕业生的入学率高达80%至90%。跨入大学校门只是被看作成年生活的起步。大学生很早就开始关注毕业后的去向,许多大学生从二年级就四处活动,寻求各种实践和锻炼的机会。
实际工作能够和专业直接挂钩固然是好事,然而,面对毕业后改行比率很高这一社会现实,俄罗斯许多学生也白读了大学?回答当然是否定的。相当一部分俄罗斯大学生认为,大学除了让学生接受专业培训外,还给学生提供了培养个人能力的机会和场所。大学毕业生步入社会后的生存能力普遍比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同龄人强,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技术的速度总体上也比他们快。
这项调查还显示,俄罗斯大学生大多是很理性地看待毕业后改行这一现象。特别是像外语、计算机等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毕业生可能分布于各个行业,从事各种职业。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些大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本身就是一种工具,他们毕业后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进行相关专业的再学习和再培训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可以说,这些大学毕业生改行是必然的。
西班牙:大学生坦然做“蓝领”
西班牙是欧盟成员国中大学毕业失业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大学生的长期失业率为15。8%,其中毕业生一年内就业者占当年毕业人数的46%。
1980年,西班牙全国共有33所大学,65万在校生。到2002年,大学迅增到68所,在校生人数激增至155万。过去是考大学难就业易,现在是考大学易就业难。由于找工作难,西班牙约有35%的大学毕业生只能去做“蓝领”,比如电脑输入员、电话接线员等。
马德里孔普卢顿塞大学新闻学研究生卢西娅告诉记者,西班牙的大学不负责为毕业生提供任何就业线索。学生一毕业,就与母校再没有任何关系,找工作全靠自己。她的运气较好,毕业后在北部地区一家报社找到一份工作。卢西娅认为,大学生通过实习找关系是未来实现就业的重要途径。在西班牙,大学生们都希望能找到一份体面的、与所学专业一致的工作,但如果实在没有合适的机会,也会放下架子做“蓝领”。
研究生卡门的就业经历也许更能说明这个问题。卡门是学新闻的,起初总想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但毕业一年多也没找到。后来,她在北方老家找到一份学非所用的差事,干了一段时间后,才通过同学的介绍在马德里找到一份做宣传广告的工作。对此她很满意。
近年来,西班牙的失业率居高不下,去年达到11%,居欧盟国家前列。今年的失业率虽有所下降,但5月份仍高达8。6%。过高的失业率无疑会加大大学毕业的就业压力。另外,目前在西班牙,接受过中等专业职业教育的人比较容易找到工作,而且供不应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西班牙的教育结构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