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教育教学活动总是在管理过程中进行的,其创新从一定意义上取决于高校管理的创新。树立管理创新理念,从管理职能上实现从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建立开放的信息渠道和科学的激励制度等是我国高校管理中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高校管理 创新 职能 激励
一、高校管理创新的内涵
管理创新是以管理者为主体从管理基本职能出发,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对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变化和重组,使之处于动态协调之中的活动总和。 结合高校实际,高校管理创新应该被理解为:是为了培养创新人才而对学校管理进行创造性的变革,也就是指学校领导者在创新理念指导下,创造性地采用新的措施手段,对管理要素进行扩展更新和优化组合,以形成新的管理格局,产生新的管理效果,从而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的活动。
二、高校管理的创新路径——从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
管理职能是管理的职责和社会功能,它是管理本质的具体表现。高校管理的基本职能一是按照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合理地组织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以及文化传承的职能;二是按照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规律,协调好学校上下左右和师生员工之间的关系,调动全员积极性的职能。高校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具体管理职能是多样的,诸如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而这些职能又随着高等教育和管理活动的發展而处于不断演变之中。传统的高校管理在其职能的发挥中,比较注重对学校各种活动的指挥和控制,强调自上而下的步调一致、统一协调,强调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即所谓“上面发文,下面执行”是其典型写照。这种管理模式对于建立有序的管理秩序,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曾起到积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各方面的不足,一是忽视了高校的人员主要由学者群体和以追求知识学问为己任的学生构成,是以传授学问、创造新知、发展科技文化、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宗旨的重要特性;二是忽视了高校不同于其它社会组织的学术性本质。如学术观点的探讨、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采用等都无法简单地依靠行政命令就可以奏效的,需要教师运用创新思维开展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就一个学校而言,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是为培养合格人才创造条件的服务性工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逐步推进,那种高校管理者与师生员工之间在工作程序上自上到下的控制导向的传统管理模式,必将被服务型管理模式所取代。从发展趋势看,高校管理应该是一种服务型管理,在职能上强调协调和服务,主张对学术问题进行充分的研究协商,广泛吸收学者的意见,鼓励教职工对工作认真思考,自觉和自主的规范工作程序。实行服务型管理,要着眼于树立管理即服务的意识,着手于构建服务管理体系,着力于建立服务管理制度。从控制管理向服务管理转变,不是简单地由“掌舵”转向“划桨”,也不是盲目地由“牵羊”转为“放羊”,而是要建立适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位一体”需要和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三全合一”要求的新体系。既要搞好学校的顶层设计,明确学校的办宗旨和办学定位,树立以服务求生存,以贡献求发展的思想,主动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又要明确服务管理的重点,用主要精力关注教学中心工作,关注科学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关注师生员工及关注基层教学、科研单位,主动为教学、科研服务,为教学、科研工作排忧解难。
三、建立畅通开放的信息渠道,提高吸收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在管理活动中,管理人员与其说是面对具体事物,不如说是面对有关事物的信息。未来社会是信息社会,新世纪的教育环境是复杂多变的,高校管理人员只有加强纵向、横向的沟通和上下左右联系,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采集、加工、贮存和分析,用来指导管理工作实践,才能进行正确的决策。在管理活动中,管理人员始终要用发展的动态的观点方法,运用科学的信息控制手段,分析处理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提出尽可能多的运作方案,然后进行充分的探讨研究,得出最佳的方案付诸实施。这种以信息控制为基础,随机制宜的灵活管理,必将取代传统的凭直觉经验进行的僵化管理。
四、制定科学的激励制度
激励是领导的重要职能,领导者的沟通与激励及其相应能力,将直接决定管理的效率。激励的方式有信仰激励、目标激励、参与激励、竞争激励、考评激励、业绩激励、奖惩激励、信任激励、关怀激励、反馈激励和情感激励等。好的激励制度能够使管理人员具有工作表现的欲望和工作的愉悦感、成就感,能够强化他们在工作职务上的责任感,同时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一种良好的期望。在管理活动中,领导者应当认真分析管理人员的不同需要,积极有效的采取不同的激励手段,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欲望,使他们各尽其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比如在管理活动中,领导者能够尊重管理人员的不同意见,根据他们的需求差别,关心和重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健康,依据他们的实际工作表现和完成任务的质量高低决定其晋升、加薪和奖励,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满足管理人员的不同期望,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只要求他们努力,而不满足他们的需要,那么最终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给以后的工作带来难度。
上述高校管理创新路径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的整体。管理理念的更新是高校管理创新的前提,管理职能的创新是高校管理创新的核心,管理渠道的创新和建立科学的激励制度是高校管理创新的保证。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管理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高校的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要有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断开阔视野,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在坚持原则,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同时,以以人为本为基础,发扬灵活的团队精神,通过构建和谐校园,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掌握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规律,研究和探索高校所承担的教育任务和特殊规律,创造独特的办学思想和观点,以保证高校管理的管理创新的积极开展,保证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栓民.浅议高校管理创新[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7,(5)
[2]郝世强.试论新形势下高校的管理创新[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4)
关键词 高校管理 创新 职能 激励
一、高校管理创新的内涵
管理创新是以管理者为主体从管理基本职能出发,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对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变化和重组,使之处于动态协调之中的活动总和。 结合高校实际,高校管理创新应该被理解为:是为了培养创新人才而对学校管理进行创造性的变革,也就是指学校领导者在创新理念指导下,创造性地采用新的措施手段,对管理要素进行扩展更新和优化组合,以形成新的管理格局,产生新的管理效果,从而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的活动。
二、高校管理的创新路径——从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
管理职能是管理的职责和社会功能,它是管理本质的具体表现。高校管理的基本职能一是按照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合理地组织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以及文化传承的职能;二是按照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规律,协调好学校上下左右和师生员工之间的关系,调动全员积极性的职能。高校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具体管理职能是多样的,诸如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而这些职能又随着高等教育和管理活动的發展而处于不断演变之中。传统的高校管理在其职能的发挥中,比较注重对学校各种活动的指挥和控制,强调自上而下的步调一致、统一协调,强调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即所谓“上面发文,下面执行”是其典型写照。这种管理模式对于建立有序的管理秩序,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曾起到积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各方面的不足,一是忽视了高校的人员主要由学者群体和以追求知识学问为己任的学生构成,是以传授学问、创造新知、发展科技文化、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宗旨的重要特性;二是忽视了高校不同于其它社会组织的学术性本质。如学术观点的探讨、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采用等都无法简单地依靠行政命令就可以奏效的,需要教师运用创新思维开展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就一个学校而言,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是为培养合格人才创造条件的服务性工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逐步推进,那种高校管理者与师生员工之间在工作程序上自上到下的控制导向的传统管理模式,必将被服务型管理模式所取代。从发展趋势看,高校管理应该是一种服务型管理,在职能上强调协调和服务,主张对学术问题进行充分的研究协商,广泛吸收学者的意见,鼓励教职工对工作认真思考,自觉和自主的规范工作程序。实行服务型管理,要着眼于树立管理即服务的意识,着手于构建服务管理体系,着力于建立服务管理制度。从控制管理向服务管理转变,不是简单地由“掌舵”转向“划桨”,也不是盲目地由“牵羊”转为“放羊”,而是要建立适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位一体”需要和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三全合一”要求的新体系。既要搞好学校的顶层设计,明确学校的办宗旨和办学定位,树立以服务求生存,以贡献求发展的思想,主动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又要明确服务管理的重点,用主要精力关注教学中心工作,关注科学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关注师生员工及关注基层教学、科研单位,主动为教学、科研服务,为教学、科研工作排忧解难。
三、建立畅通开放的信息渠道,提高吸收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在管理活动中,管理人员与其说是面对具体事物,不如说是面对有关事物的信息。未来社会是信息社会,新世纪的教育环境是复杂多变的,高校管理人员只有加强纵向、横向的沟通和上下左右联系,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采集、加工、贮存和分析,用来指导管理工作实践,才能进行正确的决策。在管理活动中,管理人员始终要用发展的动态的观点方法,运用科学的信息控制手段,分析处理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提出尽可能多的运作方案,然后进行充分的探讨研究,得出最佳的方案付诸实施。这种以信息控制为基础,随机制宜的灵活管理,必将取代传统的凭直觉经验进行的僵化管理。
四、制定科学的激励制度
激励是领导的重要职能,领导者的沟通与激励及其相应能力,将直接决定管理的效率。激励的方式有信仰激励、目标激励、参与激励、竞争激励、考评激励、业绩激励、奖惩激励、信任激励、关怀激励、反馈激励和情感激励等。好的激励制度能够使管理人员具有工作表现的欲望和工作的愉悦感、成就感,能够强化他们在工作职务上的责任感,同时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一种良好的期望。在管理活动中,领导者应当认真分析管理人员的不同需要,积极有效的采取不同的激励手段,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欲望,使他们各尽其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比如在管理活动中,领导者能够尊重管理人员的不同意见,根据他们的需求差别,关心和重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健康,依据他们的实际工作表现和完成任务的质量高低决定其晋升、加薪和奖励,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满足管理人员的不同期望,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只要求他们努力,而不满足他们的需要,那么最终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给以后的工作带来难度。
上述高校管理创新路径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的整体。管理理念的更新是高校管理创新的前提,管理职能的创新是高校管理创新的核心,管理渠道的创新和建立科学的激励制度是高校管理创新的保证。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管理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高校的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要有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断开阔视野,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在坚持原则,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同时,以以人为本为基础,发扬灵活的团队精神,通过构建和谐校园,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掌握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规律,研究和探索高校所承担的教育任务和特殊规律,创造独特的办学思想和观点,以保证高校管理的管理创新的积极开展,保证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栓民.浅议高校管理创新[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7,(5)
[2]郝世强.试论新形势下高校的管理创新[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