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不同种属和造模方法对黄褐斑动物模型的影响,为成功复制符合黄褐斑临床病症特点的动物模型提供思路借鉴.方法 使用SD大鼠,KM小鼠以及C57BL/6小鼠复制黄褐斑动物模型.其中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黄体酮高、中、低剂量造模组(25 mg/kg、15 mg/kg和7.5 mg/kg),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黄体酮高、低剂量造模组(30 mg/kg、20 mg/kg),造模组分别于后肢根部肌内注射黄体酮注射液,正常组于相同部位注射与高剂量造模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30 d.此外,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紫外线联合黄体酮造模组和紫外线造模组,紫外线联合黄体酮造模组后肢根部肌内注射20 mg/kg的黄体酮注射液,每日一次,同时每2d进行一次紫外线照射,紫外线组每天肌内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2d进行一次紫外线照射,正常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不做紫外干预,连续21 d.各组造模结束后取病变局部皮肤组织做HE染色和Masson-Fontana染色,光镜下观察黑色素颗粒变化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SD大鼠和KM小鼠造模组黑色素未见明显变化,C57BL/6小鼠造模组黑色素颗粒明显增多.结论 黄体酮单独干预SD大鼠和KM小鼠等白化鼠难以模拟黄褐斑黑色素沉着的典型临床表现,C57BL/6小鼠是一个建立黄褐斑模型相对可靠的动物品系,利用紫外线联合黄体酮以及单独紫外线照射的方法均能成功复制C57BL/6小鼠黄褐斑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