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3月29日,世界许多地方的人们有机会目睹了激动人心的天文奇观——日全食。月球和太阳完美结合,联手打造了这一天文奇观。格林尼治标准时间29日8时36分臼C京时间16时36分),巴西东部最先迎来日全食,天空明显变暗。然后,日全食迅速向东移动,穿过大西洋,在格林尼治标准时间9时08分(北京时间17时08分),到达加纳海岸,然后横跨多哥、贝宁湾、尼日利亚、尼日尔、乍得和利比亚。在利比亚停留的日全食时间最长,达到4分零7秒钟,然后移向埃及西北。
接着,日全食先后出现在克利特岛和塞浦路斯上空。穿过地中海地区,进入土耳其。接下来有幸目睹这一奇观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格鲁吉亚、俄罗斯南部和腊萨克斯坦。在历时3小时12分钟,跨越14500公里{9000英里)的马拉松;兼再次短暂地穿过俄罗斯之后,在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1时48分(北京时间19时48分),也就是日落时分,日食在蒙古结束了它的“旅程”。如果天气晴好,日全食途经路线两侧约2500公里(1500英里)之内的人都会看到日食,当然,有些地区只能看到日偏食,如英国、瑞典南部和波斯湾南部的观察者能看到太阳的四分之一是暗的。我国西北部地区日落前可目睹到日偏食,但需要借助滤光片观看。
日食本来就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天文现象,它的路径又多数是在海洋上,所以,人们就更少有机会看到日食。日食的海上路径占全球的三分之二,因此,除了渔民和遥远的岛上居民之外,其他人很少见到。
观察人数最多的日食发生在1999年,欧洲、中东和亚洲中部,很多人都目睹了这一奇景。今年,在185公里(115英里)宽的日食路径上,没有大城市,但安卡拉、拉戈斯和第比利斯等几座城市,由于非常接近日食路径,所以能看到几乎完全的日全食。经验丰富的日食专家弗莱德·埃斯皮纳克表示,这次观看日食最幸运的是那些居住在土耳其中部地区的山里人,他说:“土耳其西瓦斯地区的25万居民在时隔7年之后,又有机会看到日全食。”
每年太阳在月亮南北交点其中一个附近的时候,是形成日、月食的关键时刻。太阳沿着黄道依次经过十二宫需要大约346天。其中一半的时间,大约173天。太阳从一个交点移剧另一个交点,大约每隔173天,就可能出现一次日、月食。月亮南北交点附近大约18度左右,是日、月食最容易发生的位置。如果太阳和月亮相当靠近南北交点(10-12度),就会形成日、月全食。当比较靠近(12-18度)时,通常会形成偏食或环食。超过18度,阴影就没有排成一行线,也就没有发生日、月食的可能。
因为太阳大约每天移动1度,十八度的容许度,让太阳可以在每一个交点的有郊范围长达十八天。结果,一共就有36天太阳日能够产生日月食。每当太阳处于这些位置之中时,将会形成1到3次日、月食。这个长达一个多月的时期即是“日、月食季节”。每年至少有两次日食,月食可能没有。1935年达7次为最多,5次日食,2次月食。常见的是日、月食各2次。
■相关链接
日食全过程
一次日全食的过程可以包括以下五个时期: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
初亏由于月亮自西向东绕地球运转,所以日食总是在太阳圆面的西边缘开始的。当月亮的东边缘刚接触到太阳圆面的瞬间(即月面的东边缘与日面的西边缘相外切的时刻),称为初亏。初亏也就是日食过程开始的时刻。
食既从初亏开始,就是偏食阶段了。月亮继续往东运行,太阳圆面被月亮遮掩的部分逐渐增大,阳光的强度与热度显著下降。当月面的东边缘与日面的东边缘相内切时,称为食既。此时整个太阳圆面被遮住,因此,食既也就是日全食开始的时刻。
食甚食既以后,月轮继续东移,当月轮中心和日面中心相距最近时,就达到食甚。对日偏食来说,食甚是太阳被月亮遮去最多的时刻。在太阳将要被月亮完全挡住时,在日面的东边缘会突然出现一弧像钻石似的光芒,好像钻石戒指上引人注目的闪耀光芒,这就是钻石环,同时在瞬间形成为一串发光的亮点,像一串光辉夺目的珍珠高高地悬挂在漆黑的天空中,这种现象叫做珍珠食。英国天文学家倍利最早描述了这种现象,因此又称为倍利珠。这是由于月球表面有许多崎岖不平的山峰,当阳光照射到月球边缘时,就形成了倍利珠现象。倍利珠出现的时间很短,通常只有一二秒钟,紧接着太阳光就全部被遮盖住而发生日全食了。
日全食时,大地变得昏暗,兽惊归巢穴。这时天空中就会出现一番奇妙的景色:明亮的星星出来了,在原来太阳所在的位置上,只见暗黑的月轮,在它的周围呈现出一圈美丽的、淡红色的光辉,这就是太阳的色球层;在色球层的外面还弥漫着一片银白色或淡蓝色的光芒,这就是太阳外层的大气——日冕;在淡红色色球的某些地区;还可以看到一些向上喷发的像火焰似的云雾,这就是日珥。日珥是色球层上部气体猛烈运动所形成的气体“喷泉”。色球层;日饵、日冕都是太阳外层大气的组成部分,平时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观测到,但在日全食时,这些现象可以看得特别清楚。
生光月亮继续往东移动,当月面的酉边缘和日面的西边缘相内切的瞬间,称为生光,它是日全食结束的时刻。在生光将发生之前,钻石环、倍利珠的现象又会出现在太阳的西边缘,但也是很快就会消失。接着在太阳西边缘又射出一线刺眼的光芒,原来在日全食时可以看到的色球层、日珥、日冕等现象迅即隐没在阳光之中,星星也消失了,阳光重新普照大地。
复圆生光之后,月面继续移离日面,太阳被遮蔽的部分逐渐减少,当月面的西边缘与日面的东边缘相切的刹那,称为复圆。这时太阳又呈现出圆盘形状,整个日全食过程就宣告结束了。
日偏食的过程和日全食过程大致相同,由于它只发生偏食,因此就只有初亏、食甚和复圆,而没有食既和生光这两个阶段。日环食则同样有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和复圆等五个阶段。
天文台对日全食或日环食进行预报时,往往要把这五个阶段的时间报告出来。人们根据这些报告就可以了解整个日食的过程,并进行观测。至于日偏食,天文台在预报时,当然就只给出初亏、食甚和复圆这三个时刻。
我们在日食的预报中,常常还可以看到“食分”这样一个词,它是用来表示日食的程度。对于日食而言,食分并不表示太阳圆面被遮俺的面积,而是表示日面直径的被遮部分与太阳直径的比值。以太阳的直径作为1,如果食分为0.5,这就表示太阳的直径被遮去了一半;如果食分为1,那就是太阳的整个圆面被遮住,那就是日全食。很显然,食分越大,日面被遮掩的程度就越大。日偏食的食分是小于1.0的,日全食的食分星1.0。
食带即月影扫过的地带。日食的时间长短,同月球影锥在地面上移动的速度以及地球的自转方向有关。以日全食来说,由于月球的视直径仅略大于太阳,同时月影在地面移动速度很快,因此日全食的时间是很短暂的。在全食带的某个地点所看到的日全食时间通常只有两三分钟,最多不超过7 分钟。如果全食带经过赤道附近地区,旧全食时间就可延续到7分40秒,这时是观测日全食的最好机会。
在发生日环食时,月亮总是位于远地点附近,这时月亮运行的速度较慢,因此日环食的时间比较长,如果日环食发生在赤道附近,那么在赤道附近观测日环食的时间可长达12分42秒。
就全球范围来说,如果把月亮半影开始遮掩日面的时间计算在内,日食封间的长度由初亏至复圆的整个过程可长达三个半小时。
日偏食的时候,由于月影范围大于其本影,食相经过的时间长短要视食分的大小而定,食分愈大,时间也就愈长。
由于月亮的影锥又细又长,所以当它落到地球表面时,所占的面积很小,至多不会超过地球总面积的万分之一,它的直径最大也只有二百六十多千米。当月球绕地球转动时,影锥就在地面上自西向东扫过一段比较长的地带,在月影扫过的地带,就都可以看见日食。所以这条带就叫做“日食带”。带内发生日全食的,就叫全食带;带内发生日环食的,就叫环食带。可以看到偏食的范围很广阔,已经不像一条带子,而是很大的一片地区。
全食带是一条宽度不过二三百千米,长约数千到上万千米的狭窄路径(有时全食带的宽度甚至只有几千米),只有在全食带扫过的地区才能看见日全食或日环食的发生。全食带的两旁是较广阔的半影扫过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内可见偏食。离全食带愈近的偏食区,所见偏食程度愈大;离全食带愈远,可见偏食程度愈小;半影区以外的地方是看不见日食的。
由于月球是由西向东运行,所以它的影子也是沿同一方向运行,因此各地看到日食的时间是不同的。当地面上的西部地区已经处在黑影区域内,这一地区的人已经看到日食时,东部地区的人却不能同时看到日食,等在月影向东移来后才能看到日食。所以,西部地区的人总是比东部地区的人先看到日食。
日食每年都有发生,但由于全食带是一条狭窄的影带,据估计,平均每200—300年,某一地区或城市才有机会被全食带扫过,所以,对住在一个城市的人来说,一生可能未看到过一次日全食。
怎样观测日食
根据天文台发布日食的有关资料(日期时刻、食分和见食地区等),人们就可以对所在地区的日食进行观测。
太阳是一个发出极度强光的天体,因此对日食进行观测时,千万不可用肉眼直接观看,即使日偏食的时候,当太阳光被遮掩得只剩下弯弯的一部分时;还是不要用肉服直接观测,否则会被强烈的阳光刺伤眼睛。
究竟用什么方法观看日食才是最安全的呢?在这里介绍一下一般天文爱好者所常用的几种方法。
肉眼观看:日食酌安全方法最简易的是找,块玻璃,涂上些墨或者用烟熏黑;用它们来观看日食;眼睛就能受到保护,不会被伤害。
也可以利用已民曝光过的黑白胶片来作为滤光片进行观测。方法是将软片拉出,在阳光下曝照约30秒,然后作充分时间的显影和定影。将两块(切不可单用一块)底片叠在一起,后用硬卡纸框夹在中间固定住,这样便可用来观看日食了。
有一种叫太阳屏的滤光片,这是一块特制的塑胶薄膜,它不但可以降低阳光里的可见光,还能够阻挡阳光里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的通过,因此将它用于日食的肉眼观测或望远镜观测,都是非常安全的。但由于它是一种非常薄的脑膜,因此易受损破裂。切不可用已经破裂的太阳屏来观测太阳。
望远镜观测一般用观测风景的双筒望远镜,体积小,携带方便,而且视野广阔,容易寻找目标,价格也较便宜,是理想的观测日食的工具之一。通常可选择7x50或8x30的类型。7x表示放大倍率为7,50表示镜头口径为50毫米。镜头愈大,聚光力愈强,而分解力愈高。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折射望远镜是用作观测日、月食更为理想的工具。它的种类很多,价格有平有贵,倍率从几十倍到二三百倍都有。这类望远镜主要由一组凸透镜做物镜,远处景物的光线透过物镜成像于焦点,再由目镜放大影像。一些正式的天文望远镜大多附有赤道仪底座,配件也较齐全。赤道仪可以很方便地追踪太阳的移动,配上照相机,就可以进行追踪拍摄。但这种折射望远镜价格当然较贵。
反射望远镜亦可用来观测日、月食。但由于它的镜筒不是密封的,经阳光照射后管内的空气受热而形成扰动性气流,会影响成像的质量,观测效果不太理想。
日食观测项目
日食观测的内容非常丰富,仅就一般爱好者力所能及的内容列举一些如下。
(1)日偏食时测定月球边缘和太阳两次接触的时间(即初亏和复圆)。这是一项要求准确度较高的工作,时间记录相差不可超过0.1分。
(2)月球边缘的观测。在月球横过日面时,其边缘并不是完整的,而是有些很微小的、不规则的突出或凹陷现象。在观测时,可特别留意月球的边缘,并可用绘图法记录下来。
(3)日全食时测定月球边缘和太阳边缘的四次接触(即初亏、食既、生光和复圆)的时间。食既的时刻以倍利珠消失的一刹那为准,而生光则以倍利珠重现的瞬间为准。
(4)日冕的观测。日冕是太阳的外层大气,只有日全食时才露出其面貌。每次日全食时所见的日冕形状、大小及结构都有所不同。在太阳黑子活动盛期,日冕的形状一般呈圆盘’形,黑子活动衰期时,臼冕的形状则不太规则,且沿赤道区可见射光;在两极附近地区可见一些呈扇形的结构物。观测时,可利用绘图法记录下来。
(5)气象变化观测。日全食时,阳光突然消失,气温迅速下降,气压和风向都有所变化。可用简单的仪器把这些变化都记录下来。
(6)日全食时,还可以利用这珍贵的机会,进行彗星、水内行星和小行星的搜索。
日食时除了用肉眼和望远镜进行上述项目的观测外,还可以用照相方法进行观测记录,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珍贵资料。例如对日全食的全过程拍摄,利用望远镜或长焦距镜头将太阳影像放大,每隔一段时间拍摄一张,以记录日全食的全过程;再如倍利珠、日珥、日冕的特写拍摄等等,都是可以进行的。对业余爱好者来说,能拍摄到上面日全食的这些照片,将是一个难忘的永久纪念。
接着,日全食先后出现在克利特岛和塞浦路斯上空。穿过地中海地区,进入土耳其。接下来有幸目睹这一奇观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格鲁吉亚、俄罗斯南部和腊萨克斯坦。在历时3小时12分钟,跨越14500公里{9000英里)的马拉松;兼再次短暂地穿过俄罗斯之后,在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1时48分(北京时间19时48分),也就是日落时分,日食在蒙古结束了它的“旅程”。如果天气晴好,日全食途经路线两侧约2500公里(1500英里)之内的人都会看到日食,当然,有些地区只能看到日偏食,如英国、瑞典南部和波斯湾南部的观察者能看到太阳的四分之一是暗的。我国西北部地区日落前可目睹到日偏食,但需要借助滤光片观看。
日食本来就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天文现象,它的路径又多数是在海洋上,所以,人们就更少有机会看到日食。日食的海上路径占全球的三分之二,因此,除了渔民和遥远的岛上居民之外,其他人很少见到。
观察人数最多的日食发生在1999年,欧洲、中东和亚洲中部,很多人都目睹了这一奇景。今年,在185公里(115英里)宽的日食路径上,没有大城市,但安卡拉、拉戈斯和第比利斯等几座城市,由于非常接近日食路径,所以能看到几乎完全的日全食。经验丰富的日食专家弗莱德·埃斯皮纳克表示,这次观看日食最幸运的是那些居住在土耳其中部地区的山里人,他说:“土耳其西瓦斯地区的25万居民在时隔7年之后,又有机会看到日全食。”
每年太阳在月亮南北交点其中一个附近的时候,是形成日、月食的关键时刻。太阳沿着黄道依次经过十二宫需要大约346天。其中一半的时间,大约173天。太阳从一个交点移剧另一个交点,大约每隔173天,就可能出现一次日、月食。月亮南北交点附近大约18度左右,是日、月食最容易发生的位置。如果太阳和月亮相当靠近南北交点(10-12度),就会形成日、月全食。当比较靠近(12-18度)时,通常会形成偏食或环食。超过18度,阴影就没有排成一行线,也就没有发生日、月食的可能。
因为太阳大约每天移动1度,十八度的容许度,让太阳可以在每一个交点的有郊范围长达十八天。结果,一共就有36天太阳日能够产生日月食。每当太阳处于这些位置之中时,将会形成1到3次日、月食。这个长达一个多月的时期即是“日、月食季节”。每年至少有两次日食,月食可能没有。1935年达7次为最多,5次日食,2次月食。常见的是日、月食各2次。
■相关链接
日食全过程
一次日全食的过程可以包括以下五个时期: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
初亏由于月亮自西向东绕地球运转,所以日食总是在太阳圆面的西边缘开始的。当月亮的东边缘刚接触到太阳圆面的瞬间(即月面的东边缘与日面的西边缘相外切的时刻),称为初亏。初亏也就是日食过程开始的时刻。
食既从初亏开始,就是偏食阶段了。月亮继续往东运行,太阳圆面被月亮遮掩的部分逐渐增大,阳光的强度与热度显著下降。当月面的东边缘与日面的东边缘相内切时,称为食既。此时整个太阳圆面被遮住,因此,食既也就是日全食开始的时刻。
食甚食既以后,月轮继续东移,当月轮中心和日面中心相距最近时,就达到食甚。对日偏食来说,食甚是太阳被月亮遮去最多的时刻。在太阳将要被月亮完全挡住时,在日面的东边缘会突然出现一弧像钻石似的光芒,好像钻石戒指上引人注目的闪耀光芒,这就是钻石环,同时在瞬间形成为一串发光的亮点,像一串光辉夺目的珍珠高高地悬挂在漆黑的天空中,这种现象叫做珍珠食。英国天文学家倍利最早描述了这种现象,因此又称为倍利珠。这是由于月球表面有许多崎岖不平的山峰,当阳光照射到月球边缘时,就形成了倍利珠现象。倍利珠出现的时间很短,通常只有一二秒钟,紧接着太阳光就全部被遮盖住而发生日全食了。
日全食时,大地变得昏暗,兽惊归巢穴。这时天空中就会出现一番奇妙的景色:明亮的星星出来了,在原来太阳所在的位置上,只见暗黑的月轮,在它的周围呈现出一圈美丽的、淡红色的光辉,这就是太阳的色球层;在色球层的外面还弥漫着一片银白色或淡蓝色的光芒,这就是太阳外层的大气——日冕;在淡红色色球的某些地区;还可以看到一些向上喷发的像火焰似的云雾,这就是日珥。日珥是色球层上部气体猛烈运动所形成的气体“喷泉”。色球层;日饵、日冕都是太阳外层大气的组成部分,平时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观测到,但在日全食时,这些现象可以看得特别清楚。
生光月亮继续往东移动,当月面的酉边缘和日面的西边缘相内切的瞬间,称为生光,它是日全食结束的时刻。在生光将发生之前,钻石环、倍利珠的现象又会出现在太阳的西边缘,但也是很快就会消失。接着在太阳西边缘又射出一线刺眼的光芒,原来在日全食时可以看到的色球层、日珥、日冕等现象迅即隐没在阳光之中,星星也消失了,阳光重新普照大地。
复圆生光之后,月面继续移离日面,太阳被遮蔽的部分逐渐减少,当月面的西边缘与日面的东边缘相切的刹那,称为复圆。这时太阳又呈现出圆盘形状,整个日全食过程就宣告结束了。
日偏食的过程和日全食过程大致相同,由于它只发生偏食,因此就只有初亏、食甚和复圆,而没有食既和生光这两个阶段。日环食则同样有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和复圆等五个阶段。
天文台对日全食或日环食进行预报时,往往要把这五个阶段的时间报告出来。人们根据这些报告就可以了解整个日食的过程,并进行观测。至于日偏食,天文台在预报时,当然就只给出初亏、食甚和复圆这三个时刻。
我们在日食的预报中,常常还可以看到“食分”这样一个词,它是用来表示日食的程度。对于日食而言,食分并不表示太阳圆面被遮俺的面积,而是表示日面直径的被遮部分与太阳直径的比值。以太阳的直径作为1,如果食分为0.5,这就表示太阳的直径被遮去了一半;如果食分为1,那就是太阳的整个圆面被遮住,那就是日全食。很显然,食分越大,日面被遮掩的程度就越大。日偏食的食分是小于1.0的,日全食的食分星1.0。
食带即月影扫过的地带。日食的时间长短,同月球影锥在地面上移动的速度以及地球的自转方向有关。以日全食来说,由于月球的视直径仅略大于太阳,同时月影在地面移动速度很快,因此日全食的时间是很短暂的。在全食带的某个地点所看到的日全食时间通常只有两三分钟,最多不超过7 分钟。如果全食带经过赤道附近地区,旧全食时间就可延续到7分40秒,这时是观测日全食的最好机会。
在发生日环食时,月亮总是位于远地点附近,这时月亮运行的速度较慢,因此日环食的时间比较长,如果日环食发生在赤道附近,那么在赤道附近观测日环食的时间可长达12分42秒。
就全球范围来说,如果把月亮半影开始遮掩日面的时间计算在内,日食封间的长度由初亏至复圆的整个过程可长达三个半小时。
日偏食的时候,由于月影范围大于其本影,食相经过的时间长短要视食分的大小而定,食分愈大,时间也就愈长。
由于月亮的影锥又细又长,所以当它落到地球表面时,所占的面积很小,至多不会超过地球总面积的万分之一,它的直径最大也只有二百六十多千米。当月球绕地球转动时,影锥就在地面上自西向东扫过一段比较长的地带,在月影扫过的地带,就都可以看见日食。所以这条带就叫做“日食带”。带内发生日全食的,就叫全食带;带内发生日环食的,就叫环食带。可以看到偏食的范围很广阔,已经不像一条带子,而是很大的一片地区。
全食带是一条宽度不过二三百千米,长约数千到上万千米的狭窄路径(有时全食带的宽度甚至只有几千米),只有在全食带扫过的地区才能看见日全食或日环食的发生。全食带的两旁是较广阔的半影扫过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内可见偏食。离全食带愈近的偏食区,所见偏食程度愈大;离全食带愈远,可见偏食程度愈小;半影区以外的地方是看不见日食的。
由于月球是由西向东运行,所以它的影子也是沿同一方向运行,因此各地看到日食的时间是不同的。当地面上的西部地区已经处在黑影区域内,这一地区的人已经看到日食时,东部地区的人却不能同时看到日食,等在月影向东移来后才能看到日食。所以,西部地区的人总是比东部地区的人先看到日食。
日食每年都有发生,但由于全食带是一条狭窄的影带,据估计,平均每200—300年,某一地区或城市才有机会被全食带扫过,所以,对住在一个城市的人来说,一生可能未看到过一次日全食。
怎样观测日食
根据天文台发布日食的有关资料(日期时刻、食分和见食地区等),人们就可以对所在地区的日食进行观测。
太阳是一个发出极度强光的天体,因此对日食进行观测时,千万不可用肉眼直接观看,即使日偏食的时候,当太阳光被遮掩得只剩下弯弯的一部分时;还是不要用肉服直接观测,否则会被强烈的阳光刺伤眼睛。
究竟用什么方法观看日食才是最安全的呢?在这里介绍一下一般天文爱好者所常用的几种方法。
肉眼观看:日食酌安全方法最简易的是找,块玻璃,涂上些墨或者用烟熏黑;用它们来观看日食;眼睛就能受到保护,不会被伤害。
也可以利用已民曝光过的黑白胶片来作为滤光片进行观测。方法是将软片拉出,在阳光下曝照约30秒,然后作充分时间的显影和定影。将两块(切不可单用一块)底片叠在一起,后用硬卡纸框夹在中间固定住,这样便可用来观看日食了。
有一种叫太阳屏的滤光片,这是一块特制的塑胶薄膜,它不但可以降低阳光里的可见光,还能够阻挡阳光里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的通过,因此将它用于日食的肉眼观测或望远镜观测,都是非常安全的。但由于它是一种非常薄的脑膜,因此易受损破裂。切不可用已经破裂的太阳屏来观测太阳。
望远镜观测一般用观测风景的双筒望远镜,体积小,携带方便,而且视野广阔,容易寻找目标,价格也较便宜,是理想的观测日食的工具之一。通常可选择7x50或8x30的类型。7x表示放大倍率为7,50表示镜头口径为50毫米。镜头愈大,聚光力愈强,而分解力愈高。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折射望远镜是用作观测日、月食更为理想的工具。它的种类很多,价格有平有贵,倍率从几十倍到二三百倍都有。这类望远镜主要由一组凸透镜做物镜,远处景物的光线透过物镜成像于焦点,再由目镜放大影像。一些正式的天文望远镜大多附有赤道仪底座,配件也较齐全。赤道仪可以很方便地追踪太阳的移动,配上照相机,就可以进行追踪拍摄。但这种折射望远镜价格当然较贵。
反射望远镜亦可用来观测日、月食。但由于它的镜筒不是密封的,经阳光照射后管内的空气受热而形成扰动性气流,会影响成像的质量,观测效果不太理想。
日食观测项目
日食观测的内容非常丰富,仅就一般爱好者力所能及的内容列举一些如下。
(1)日偏食时测定月球边缘和太阳两次接触的时间(即初亏和复圆)。这是一项要求准确度较高的工作,时间记录相差不可超过0.1分。
(2)月球边缘的观测。在月球横过日面时,其边缘并不是完整的,而是有些很微小的、不规则的突出或凹陷现象。在观测时,可特别留意月球的边缘,并可用绘图法记录下来。
(3)日全食时测定月球边缘和太阳边缘的四次接触(即初亏、食既、生光和复圆)的时间。食既的时刻以倍利珠消失的一刹那为准,而生光则以倍利珠重现的瞬间为准。
(4)日冕的观测。日冕是太阳的外层大气,只有日全食时才露出其面貌。每次日全食时所见的日冕形状、大小及结构都有所不同。在太阳黑子活动盛期,日冕的形状一般呈圆盘’形,黑子活动衰期时,臼冕的形状则不太规则,且沿赤道区可见射光;在两极附近地区可见一些呈扇形的结构物。观测时,可利用绘图法记录下来。
(5)气象变化观测。日全食时,阳光突然消失,气温迅速下降,气压和风向都有所变化。可用简单的仪器把这些变化都记录下来。
(6)日全食时,还可以利用这珍贵的机会,进行彗星、水内行星和小行星的搜索。
日食时除了用肉眼和望远镜进行上述项目的观测外,还可以用照相方法进行观测记录,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珍贵资料。例如对日全食的全过程拍摄,利用望远镜或长焦距镜头将太阳影像放大,每隔一段时间拍摄一张,以记录日全食的全过程;再如倍利珠、日珥、日冕的特写拍摄等等,都是可以进行的。对业余爱好者来说,能拍摄到上面日全食的这些照片,将是一个难忘的永久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