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对策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x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由此获得重要信息,从而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阅读常常被看作是人类打开通向理性世界大门的钥匙。在实践中,我也确实发现,当没有课业负担时,学生是十分乐意阅读课外读物的,并且阅读的面非常广,各种类别都有涉及。然而一旦阅读与作业、与考试进行挂钩后,学生这种主动阅读的兴趣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是变得厌恶各类课外读物。然而阅读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不是为了拿更多的分数,不是为了知道某一个虚构的故事。提倡阅读,是与文本、与作者的一次心灵的对话,是获得我们所无法亲身经历的体验,这与看一遍文学导读是不同的。有鉴于此,学校、老师应该重新看待阅读,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看书,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不是为了考而读。
  人的认知与自我需要紧密联系,只有当这种“需要”转化为愿望时,才能迸发出强烈的内驱火花,形成积极的追求。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阅读教学明显带有浓厚的“技术化”的倾向,教师如同庖丁解牛般,把一篇篇文章从字、词、句、篇到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进行娴熟细致的解剖,深入的“鉴赏”,精心的“把玩”,反复的“历练”,醉心于细枝末节的零碎知识,讲解不厌其多,不厌其深,而很少拿出时间指导学生自主阅读,体悟整体美感,品味文章语言文字。在死气沉沉的匪夷所思的练习题中,学生的阅读就成了任务,吃力而被动。原本应该享受读书的乐趣却成了索然无味的题海训练。这样令人疲倦的阅读,必然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厌恶和畏惧,又怎么会真心喜欢阅读呢?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是应该从课内的阅读教学着手,让学生享受阅读中的心灵体验、激情燃烧,思想碰撞以及精神对话,以此来构筑属于学生自己的充实而高尚的精神世界。阅读应是个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因此在阅读上,我试着对学生阅读进行一些指导和调整,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矫正,另一方面可以形成较为明朗的知识体系格局。例如在学习了都德的《最后一课》后,指导学生集体阅读都德的另一篇短篇名作《柏林之围》,一方面加深了对课文中人物爱国情感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对同类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这样的延伸中,学生的阅读渐渐有了些门道,对于文本的理解不再单一,取得了一定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航行。”在这句话后面我还想加一句,正确的指导,是掌握方向的舵,正如航行需要有一个方向,阅读需要在正确的指导下进行。为此,家长、老师应该合力来做这件事,不要把孩子的课外阅读放在一个看似开明实为听之任之的三不管区域。老师自身也要时刻关注文化信息,及时了解学生关心什么,兴趣如何,以便有针对性地推荐好书。再一方面,应该注意对学生正确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所看的各类书都能成为她自身文化素养的一部分。而家长也应该积极与学校、老师配合,关注孩子的课外阅读,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为孩子课外阅读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在课后或随笔中,我发现现在的学生比较喜欢阅读年轻一代作家的作品,如郭敬明、张悦然等等,或是相关的校园文学、惊悚故事,内容大多涉及情感、忧郁、恐怖等。却对曹文轩、毕淑敏等作家的作品不屑一顾。经过了解后发现,学生觉得惊悚故事等更刺激,更符合他们的口味,而曹文轩等作家的作品他们不太了解,也不愿意花时间进行阅读。根据这一情况,我自己先阅读了曹文轩、郑渊洁等作家作品,选取其中一些片段在阅读课上读给学生听。学生听后觉得很有趣,急于想知道故事发展,我借此推荐给学生,让他们渐渐开始接受原先自己觉得无趣的课外读物。
  如果学生的课外阅读仅仅依靠家里的藏书,那是远远不够。要充分利用身边可利用的资源,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私底下,有同学买了一本好书,可能几个好朋友之间会相互传阅。为什么不把这个资源更大范围地利用起来呢?传阅的范围可以扩展到班级里,甚至是班与班之间。创造一个人人读书、人人谈书、人人荐书的良好氛围,好书大家一起欣赏,一起体会。这是一个方面,另外,还可以联合其它科目的老师,相应推荐一些书目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也会对学生的读书范围起到补充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 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制约着教学内容,学生了无兴趣,课堂枯燥乏味。本文按照新语文课程标准,从语文教学的基础要素出发,集中阐述了语文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新鞋”、“新法”、“新路”的三维教学方法,为中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为语文教学走出一条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金光大道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方法;三维方法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拂面春风。它切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肯
期刊
随着有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深化,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诸如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智力开发和人的成长所发挥的十分重要的作用,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在不断探索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有效途径。那么,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层次性,激发学习热情和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
期刊
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正是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像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
期刊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辅助课堂教学的媒体,只要能说明问题,越简单越好。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一种不能被代替的教学媒体。采用录像实验教学,效果显著,真实可信。计算机软件模拟化学反应原理,可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投影机既可投影片,还可投影实验,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合理、科学地选择媒体辅助教学,对学生化学概念的形成、化学原理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有帮助。  随着
期刊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具有多种交际功能:概括事物意义,与人交流感情,影响教育他人等。具备较强的文字运用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方面。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引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实这两点正是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使学生下笔有神,乐写
期刊
阅读理解是获取信息,扩大知识面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是指视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对所读材料的评价能力,它是衡量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同时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中学英语学科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近年来,高考试题中的阅读量在不断增加:因此,培养阅读能力越来越被广大中学师生所重视。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谈谈自己的粗
期刊
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进行,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被“精讲多练”所代替。我觉得在练中,一定要突出“多读”。诵读对语文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课堂上的诵读普遍存在以下的一些不当地方:    一、流于形式上的读    老师为了怕被别人说上课没有让学生诵读,所以随便让学生进行默读、小组读、齐读等,没有考虑各种诵读的适用性,或者老师安排学生朗读时间过少。例如,让学生用两三分钟默读一篇较长的课
期刊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目前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与新课程理念不相符的弊端,突出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条化。突出表现在课堂教学中的唯教材、唯教参、唯教案。教师把教材中的内容当作金科玉律,把教参和提示当作颠扑不破的真理,把预设的教案当作亦步亦趋的向导。课堂教学没有创造,没有活力,有的只是平铺直叙、机械性的劳动,简单的重复活动,有的只是学生的应付与无奈。  2,模式化。教学结构模式
期刊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利用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探索最佳教学途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数学教学的魅力    1、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  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与他们生活有关的一些问题,甚至增加社会上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例如讲到概
期刊
新形势下的课改要求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对学生社会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能力和品质培养过程中的教育。它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内涵的时代性。体现了现代社会中政治、经济、生产等对英语人才的要求。第二,对象的个体性。面向全体学生,不用英才教育、模式整体教育。模糊“优等生”和“后进生”的界限,使学生在不同层次上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第三,内容的全面性。注重对学生文化、心理和生理素质的培养,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