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中只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积极“参与者”和“合作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尝试着这样做,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关键词】兴趣;数学建模;情景设定;游戏;辅助媒介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124-02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情绪、兴趣爱好是人类任何一种活动的强大推动力和鼓舞力。
教学中只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积极“参与者”和“合作者”。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以“情趣”开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的第一点,是数学并不意味着只有枯燥乏味的计算,恰恰相反,数学作为一切科学的基础,不仅具有极度的美感,也能帮助我们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具体且量化的意味。当人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練习起来,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处理和解释。
所谓数学建模,其实就是能够将数学构建成一幅幅画面、场景,用图像、列表的方式将数学的本质解读出来。当在生活、工作、科研中遇到问题时,他们知道如何利用数学这一武器解释表面的现象、分析内在的问题。
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来说,每次课堂就是一个建模的过程。设定对学生来说熟悉、亲切、有趣的场景,根据教学主题设定人物可能碰到的困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促使他们相互交流、主动思考,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想要了解新的、更加简便和直接的数学知识,达成目标。
情境教学强调教师提供或创设的情景,具有一定的情绪色彩,刺激学生的感官,促使学生的内在情感因素产生共鸣,激发和强化他们的求知欲望。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运用这一教学方法,总是能事半功倍。
比如我在教学《面积与面积单位》时,这一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能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而面积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的含义,我从生活入手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想一想:打扫卫生时,如果两个同学以同样的速度擦黑板、擦国旗,谁先完成?为什么?甚至会让他们亲自动手试试。
最后的结果显而易见,擦国旗的同学先完成,因为黑板面大,国旗面小。但是对于全班同学来说,他们得到了最直观的体验,从而感知物体的面有大有小。
再比如,在教学《搭配》时,在上课伊始,我设计了让学生破译门锁上密码的活动,孩子们露出好奇的神情,学习兴趣高涨。接着我引导学生用数字卡片摆一摆、数一数,然后让学生上台操作。通过分析讨论,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有序的搭配,不重复,不遗漏就能准确的找出所有的结果。轻松地在动态的参与中学会“搭配”。这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容易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二、以“游戏”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
教学中,我经常采用的游戏活动有猜谜、绕口令、唱儿歌等。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的理念,其乐融融,教师又何乐而不为?比如教学“4的乘法口诀”,我出示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二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先让学生快速唱,接着我问:“那三只四只呢?你会编儿歌吗?”学生编唱后,我顺风推舟,又问:“你有什么好办法很快算出青蛙眼睛和腿的只数呢?”
这样,不但巧妙而又自然地引入新课,而且寓学于乐,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很努力地获得了知识。
三、以“玩耍”为主线,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正常发育的小学生,天性之一就是喜欢玩耍,要让学生在有趣的玩耍中学到知识,认识大千世界。根据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教学中可以以“玩”为主线,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如学了面积的计算让学生实际测量计算操场、书、课桌等的面积;学了统计图表,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收集各种数据,制作各种统计图表等活动;如学《认识钟表》一课中,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小闹钟;在学《七巧板》一课中,让学生用七巧板拼出平面图形、拼自己最喜欢的图形、同桌合作创作一幅拼图作品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四、以“媒介”为辅助,激昂学生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如果利用多媒体就能以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动听音乐和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再现客观事物,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长期吸引学生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在《比较面积的大小》时,我出示了面积大小差不多的两个长方形让学生观察。仅凭直观不能比较出两个长方形的大小,用重叠法也无法比较出来。我利用课件演示,找出了度量的方法:1.用圆形作单位进行比较;2.用三角形作单位进行比较;3.用正方形作单位进行比较,比较出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的大小。再总结:出如果要准确测量出某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用什么图形作单位最合适?为什么?用正方形最合适,因为正方形能铺满所测图形,且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在摆放时不受摆放的位置和方向的限制。并且介绍:国际上就是规定用正方形作面积的单位。一节课在看一看,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不知不觉结束了。
在这节课中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加深了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而且能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在《秒的认识》的教学中,我利用学生熟悉而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神舟十号’成功发射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记得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兴趣比天才更重要。”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学生的知识面在逐渐的拓宽,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再局限于原有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而应与时俱进,把握时代的脉搏,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对待自己的工作,对待不断要求获取新知识的学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继往开来,推陈出新,才能更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欲望。总之,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十分重要,也是学好这门学科的前提和动力源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法设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才有动力,教师的数学教学才有活力。
参考文献
[1]贺欣.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学周刊,2013(10).
【关键词】兴趣;数学建模;情景设定;游戏;辅助媒介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124-02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情绪、兴趣爱好是人类任何一种活动的强大推动力和鼓舞力。
教学中只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积极“参与者”和“合作者”。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以“情趣”开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的第一点,是数学并不意味着只有枯燥乏味的计算,恰恰相反,数学作为一切科学的基础,不仅具有极度的美感,也能帮助我们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具体且量化的意味。当人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練习起来,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处理和解释。
所谓数学建模,其实就是能够将数学构建成一幅幅画面、场景,用图像、列表的方式将数学的本质解读出来。当在生活、工作、科研中遇到问题时,他们知道如何利用数学这一武器解释表面的现象、分析内在的问题。
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来说,每次课堂就是一个建模的过程。设定对学生来说熟悉、亲切、有趣的场景,根据教学主题设定人物可能碰到的困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促使他们相互交流、主动思考,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想要了解新的、更加简便和直接的数学知识,达成目标。
情境教学强调教师提供或创设的情景,具有一定的情绪色彩,刺激学生的感官,促使学生的内在情感因素产生共鸣,激发和强化他们的求知欲望。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运用这一教学方法,总是能事半功倍。
比如我在教学《面积与面积单位》时,这一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能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而面积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的含义,我从生活入手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想一想:打扫卫生时,如果两个同学以同样的速度擦黑板、擦国旗,谁先完成?为什么?甚至会让他们亲自动手试试。
最后的结果显而易见,擦国旗的同学先完成,因为黑板面大,国旗面小。但是对于全班同学来说,他们得到了最直观的体验,从而感知物体的面有大有小。
再比如,在教学《搭配》时,在上课伊始,我设计了让学生破译门锁上密码的活动,孩子们露出好奇的神情,学习兴趣高涨。接着我引导学生用数字卡片摆一摆、数一数,然后让学生上台操作。通过分析讨论,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有序的搭配,不重复,不遗漏就能准确的找出所有的结果。轻松地在动态的参与中学会“搭配”。这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容易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二、以“游戏”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
教学中,我经常采用的游戏活动有猜谜、绕口令、唱儿歌等。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的理念,其乐融融,教师又何乐而不为?比如教学“4的乘法口诀”,我出示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二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先让学生快速唱,接着我问:“那三只四只呢?你会编儿歌吗?”学生编唱后,我顺风推舟,又问:“你有什么好办法很快算出青蛙眼睛和腿的只数呢?”
这样,不但巧妙而又自然地引入新课,而且寓学于乐,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很努力地获得了知识。
三、以“玩耍”为主线,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正常发育的小学生,天性之一就是喜欢玩耍,要让学生在有趣的玩耍中学到知识,认识大千世界。根据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教学中可以以“玩”为主线,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如学了面积的计算让学生实际测量计算操场、书、课桌等的面积;学了统计图表,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收集各种数据,制作各种统计图表等活动;如学《认识钟表》一课中,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小闹钟;在学《七巧板》一课中,让学生用七巧板拼出平面图形、拼自己最喜欢的图形、同桌合作创作一幅拼图作品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四、以“媒介”为辅助,激昂学生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如果利用多媒体就能以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动听音乐和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再现客观事物,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长期吸引学生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在《比较面积的大小》时,我出示了面积大小差不多的两个长方形让学生观察。仅凭直观不能比较出两个长方形的大小,用重叠法也无法比较出来。我利用课件演示,找出了度量的方法:1.用圆形作单位进行比较;2.用三角形作单位进行比较;3.用正方形作单位进行比较,比较出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的大小。再总结:出如果要准确测量出某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用什么图形作单位最合适?为什么?用正方形最合适,因为正方形能铺满所测图形,且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在摆放时不受摆放的位置和方向的限制。并且介绍:国际上就是规定用正方形作面积的单位。一节课在看一看,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不知不觉结束了。
在这节课中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加深了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而且能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在《秒的认识》的教学中,我利用学生熟悉而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神舟十号’成功发射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记得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兴趣比天才更重要。”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学生的知识面在逐渐的拓宽,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再局限于原有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而应与时俱进,把握时代的脉搏,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对待自己的工作,对待不断要求获取新知识的学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继往开来,推陈出新,才能更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欲望。总之,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十分重要,也是学好这门学科的前提和动力源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法设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才有动力,教师的数学教学才有活力。
参考文献
[1]贺欣.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学周刊,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