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分析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能否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数学教师应以学习者的角色去体验数学学习,从学习者的立场来发现问题、反思问题,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造就个性化的学生,从而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怎样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快乐中轻松学习数学呢?
下面就新一轮赛课月活动中屠老师上的《分数初步认识》,在这节课中,屠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提供了探究的材料和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从而获得对分数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了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这节课设计精巧,教师语言精练简洁,深邃而又开放的问题,将课堂一步步推向高潮,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轻松学数学。而且让每位听课者体会到了原汁原味、独具特色的“原生态”课堂的无穷魅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同学们,叮叮和当当去参加野餐活动啦!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含有分苹果,水,蛋糕的课件:把这些东西平均分成两份,该怎么分呢?)
师:平均分是什么意思啊?
生答:每份分的同样多。
师:真不错,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那你们会分吗?
生1:苹果有六个,平均每人分三个。(板书:3)
生2:矿泉水有2瓶,平均每人分一瓶。(板书:1)
提问:蛋糕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成两份吗?
提问:如果让你来分,你准备怎么分?
生答:从中间分开。
(课件演示把蛋糕从中间分开,裂成两半。)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多少?
2、提问:请用手指指:蛋糕的一半在哪里?再指另一半问:在哪?
这样看来,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蛋糕的 ?
生答:一半。
(课件演示:将问题每份是多少?改成每份是它的一半)
提问:那这一半老师该怎么记录啊?
生答:
提问:知道是什么数吗?
生答:分数。
板书:分数。
当我们遇到不能用自然数表示的数时,需要学习新的数,它就是我们的新朋友——分数。
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简评: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
观察大屏幕:
提问:刚才我们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
生答:两份。
师指一半问:这一半正好是这两份中的几份?
生答:一份。
边说边演示“平均分”、“两份中的一份”。(课件出示:在蛋糕上先后出示—,2,1),这个数就是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
师问:会读吗?
个别读,齐读。
提问:这份是蛋糕的(),那另一份呢?
生答:也是它的二分之一。(课件在另一半蛋糕上出示)
这样看来,只要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这样的每一份都是蛋糕的二分之一。
课件出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这里的它指的是谁啊?
我们是怎样得到蛋糕的,你能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吗?
学生互相交流。
3、学生分组活动:创造出一个。
(1)折一折
老师有一张长方形纸,你能试着折一折,涂一涂,用斜线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吗?出示课件(课件出示要求:拿一张长方形纸,先折一折,用彩笔把它的涂上颜色)
学生动手折,师巡视指导不会折的同学折。
请一个学生汇报作品,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生:我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2份,给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这一份就是二分之一。
怎么折才是平均分,给大家展示一下?
生:展示对折的动作。
师:展示不是平均分的折法,问:这样折可以吗?
师:还有不同的折法吗?(指名展示)
(出示对角折的作品时,用剪刀剪下来比比看是不是平均分成了两份)
观看三种折法作品。(课件出示作品)
师组织讨论:同样一个图形,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二分之一呢?
4.小结:折法不同没有关系,只要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5.老师这还有一根绳子,谁能表示它的二分之一?
生:演示分的过程。
小结:看来,不论是一个蛋糕,一个图形,还是一根绳子。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简评: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在这个环节设计“折一折”,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为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二)认识几分之一
1.提问:除了二分之一,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
从中选择几个分数板书:、、、……
问:你能试着折一折,涂一涂。把你想认识的分数,用你喜欢的图形表示出来吗?
要求:拿一张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它的几分之一。
2.学生独立折纸,涂色。
3.汇报折法。
哪个同学来说说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生汇报作品。
生1:我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分之一。
生2:我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分之一。
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把不同图形的在黑板上展示。
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同学表示出的分数。他们都表示出了几分之一?
师: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来表示呢?
生答:因为它们都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
师:那如果我们把它们平均分成五份呢?平均分成十份呢?平均分成一百份呢?
看来,我们只要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4.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提问:刚才同学们动手创造了许多分数,现在老师有个问题想考考你们,我们动手创造的这些分数,都必须做到哪一点呢?(平均分)
师:可见,平均分是一个分数的开始(板书分数线),这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师问:根据你们创造分数的过程,接下来是先出现上面的数,还是先出现下面的数?
结论:根据创造分数的过程,先有下面的数,我们叫它分母,表示平均分成几份,然后才有上面的数,我们叫它分子,表示我们涂上颜色的份数。
师:现在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了吗?
分数是由分数线,分母,分子三部分组成的。
师:那根据我们创造分数的过程,你知道应该怎样写一个分数了吗?
(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真棒!那我们就一起来写写分数吧!
电脑课件出示: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图里的涂色部分吗?
学生写后汇报答案。说说分母是几?分子是几?
5.提问:真不错,同学们不但会读分数,还会写分数了。现在你觉得用一个图形表示出几分之一容易吗?
生答:容易。
(简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创新动力,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三)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课件出示一张涂色的长方形纸条)这是一张长方形纸条,把它全部涂上颜色,涂色部分可以用“1”来表示吗?
(2)(课件出示下一张涂色一半的长方形纸条)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呢?
(3)(课件出示将变成)接着往下猜: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呢?
同学们可真有眼力,看来老师得加大难度了。
(4)(课件出示下一张涂色的长方形纸条)
1.仔细观察:猜一猜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指名答:
你是怎么估计对的,有什么窍门吗?
生答:和比较得出的结果。
看来这位同学可不是随便估计的。而是借助于观察和比较来进行估计的。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张纸条的涂色部分。1/3和1/6这两个分数你觉得哪个分数大,哪个分数小呢?
生1:大.
生2:大
刚才我们是用和表示它的图色部分还是平均分的份数啊。
那比较和的大小我们应该比较涂色部分的大小还是比较平均分的份数谁多谁少啊?
比较涂色部分你觉得是大还是大呢?生:答
那这两个分数之间该填什么符号呢?
下面我们再来完整的看一遍:整张纸条看做是“1”,平均分3份,每份是它的,平均分六份,每份是它的。
你觉得我们今天学的分数和以前学的“1”之间有联系吗?继续往下想:
要是再往下平均分,平均分,你觉得还可能出现几分之一呢?
生答:、……
师:想像一下:随着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表示每一份的分数将怎样?
生答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瞧,我们用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比较出了分数的大小,要是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同样大小的圆。它们所表示的分数能比较大小吗?
其实,我给每组同学准备的同一类图形的大小就完全一样。你表示出了几分之一,谁表示的分数大,谁表示的分数小?同桌之间互相比一比,说一说。
分数有大有小,怎样比大小,老师以后还会和同学们继续研究呢!
(简评: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生活中的分数
1、经典展示:
下面的图形会让你们联想到几分之一呢?
展示一:五角星
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呢?
生:
喜欢吃巧克力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展示二:巧克力。
你又发现了几分之一?
生1:
有道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要是每人吃这块巧克力的八分之一,能分给几个人?
同样还是这块巧克力,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观察,除了八分之一你还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2:
这个同学是准备把这块巧克力平均分成几份?要是每人吃它的1/4,能分给几个人?
师:比较一下,是巧克力的八分之一比较大呢,还是四分之一比较大啊?能说说理由吗?
除了这两个分数,你还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齐答:
要是每人吃它的六分之一,这块巧克力能分给几个人?是四分之一比较大,还是六分之一比较大啊?
说说理由!真是火眼金睛!
瞧:同样一块巧克力,咱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联想到的分数也各不相同。还能用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呢?是不是啊?
2、同学们正准备出黑板报呢,瞧:
科学天地大约占整个版面的几分之一呢?
艺术园地大约占整个版面的几分之一呢?(课件出示)
科学天地 班讯快递
艺术园地
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1)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想法。
这不是分成了三份吗?怎么会是呢?说说你的理由!
生答:那班讯快递大约占整个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呢?
3、其实,在人体中也能找到有趣的分数。相信吗?
(1)课件.出示一周岁的婴儿照片。这是一张一周岁左右的婴儿的照片。
头的高度大约是整个身高的几分之一?
生:
那长大以后还会是四分之一吗?
请看另一张照片。
(2)头的高度大约占整个身高的几分之一?
生:
其实,随着年龄的变化,头的高度大约占身高的几分之一都会发生一些变化。那一个十岁左右的儿童,头的高度大约占身高的几分之一呢?想知道吗?
选一个学生站上来,学生拿出手指比划,估一估。
谁来说一说,他的头的高度大约占身高的几分之一呢?
学生回答:
一个十岁左右的儿童头的高度大约占整个身高的六分之一。你符合这样的情况吗?等你长到十岁的时候再回去量一量、比一比,好不好?
(简评: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加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分数)
五.课堂小结,评价体验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总结:同学们学到的知识可真不少!只要我们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探究,你会发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老师祝愿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好吗?
(简评: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教学反思:
一、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到数学的亲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地思考”,不再首先强调是否向学生提供了系统的数学知识,而是更为关注是否向学生提供了具有现实背景的数学,包括学生生活中的数学。
“分数”对学生来讲是陌生的,但“物体或图形的一半”却是熟悉的。为了给学生搭建认知突破的台阶,教师一开始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分苹果”、“分蛋糕”,使学生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就调动了起来,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创设挑战性问题情境,引发数学“思考”
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所谓思考,就是指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达到数学化、严格化和形式化。
本节课中,教师注意激励学生动手思考,把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教师只是不慌不忙地组织和点拨,使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发现”新分数,认识新分数,感到分数就在身边,并获得一次次的成功的体验,学得趣味盎然。如在学习了二分之一,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折一折,涂一涂,用你喜欢的图形表示你想认识的分数;在教学分数的各部分名称时,屠老师设计了“根据自己创造分数的过程,让学生思考交流自己是怎样读、写分数的”;在练习中,屠老师设计了如何分巧克力的问题,激励学生联想到哪些分数,同时使学生进一步直观感知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的方法。这样每个人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这节课极其成功地贯彻了数学新课标的精神。教师本着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的能力这一信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与操作探究,真正做到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感受,而不是直接传授给学生知识,做到了“授之以渔”。
“分数”对于学生来讲是抽象的。作为分数学习的开始,1/2的认识是一个起点。屠老师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做”数学,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物体或图形的一半,架起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联系桥梁;通过找一找、折一折、说一说等活动亲身感受物体或图形的“一半”都可以用分数表示,为继续探究分数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四、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本节课,师生平等,课堂气氛民主,开放。学习过程中,教师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既有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交流,也有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既动手、动口,又动脑,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的理念。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能否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数学教师应以学习者的角色去体验数学学习,从学习者的立场来发现问题、反思问题,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造就个性化的学生,从而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怎样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快乐中轻松学习数学呢?
下面就新一轮赛课月活动中屠老师上的《分数初步认识》,在这节课中,屠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提供了探究的材料和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从而获得对分数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了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这节课设计精巧,教师语言精练简洁,深邃而又开放的问题,将课堂一步步推向高潮,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轻松学数学。而且让每位听课者体会到了原汁原味、独具特色的“原生态”课堂的无穷魅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同学们,叮叮和当当去参加野餐活动啦!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含有分苹果,水,蛋糕的课件:把这些东西平均分成两份,该怎么分呢?)
师:平均分是什么意思啊?
生答:每份分的同样多。
师:真不错,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那你们会分吗?
生1:苹果有六个,平均每人分三个。(板书:3)
生2:矿泉水有2瓶,平均每人分一瓶。(板书:1)
提问:蛋糕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成两份吗?
提问:如果让你来分,你准备怎么分?
生答:从中间分开。
(课件演示把蛋糕从中间分开,裂成两半。)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多少?
2、提问:请用手指指:蛋糕的一半在哪里?再指另一半问:在哪?
这样看来,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蛋糕的 ?
生答:一半。
(课件演示:将问题每份是多少?改成每份是它的一半)
提问:那这一半老师该怎么记录啊?
生答:
提问:知道是什么数吗?
生答:分数。
板书:分数。
当我们遇到不能用自然数表示的数时,需要学习新的数,它就是我们的新朋友——分数。
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简评: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
观察大屏幕:
提问:刚才我们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
生答:两份。
师指一半问:这一半正好是这两份中的几份?
生答:一份。
边说边演示“平均分”、“两份中的一份”。(课件出示:在蛋糕上先后出示—,2,1),这个数就是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
师问:会读吗?
个别读,齐读。
提问:这份是蛋糕的(),那另一份呢?
生答:也是它的二分之一。(课件在另一半蛋糕上出示)
这样看来,只要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这样的每一份都是蛋糕的二分之一。
课件出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这里的它指的是谁啊?
我们是怎样得到蛋糕的,你能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吗?
学生互相交流。
3、学生分组活动:创造出一个。
(1)折一折
老师有一张长方形纸,你能试着折一折,涂一涂,用斜线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吗?出示课件(课件出示要求:拿一张长方形纸,先折一折,用彩笔把它的涂上颜色)
学生动手折,师巡视指导不会折的同学折。
请一个学生汇报作品,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生:我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2份,给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这一份就是二分之一。
怎么折才是平均分,给大家展示一下?
生:展示对折的动作。
师:展示不是平均分的折法,问:这样折可以吗?
师:还有不同的折法吗?(指名展示)
(出示对角折的作品时,用剪刀剪下来比比看是不是平均分成了两份)
观看三种折法作品。(课件出示作品)
师组织讨论:同样一个图形,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二分之一呢?
4.小结:折法不同没有关系,只要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5.老师这还有一根绳子,谁能表示它的二分之一?
生:演示分的过程。
小结:看来,不论是一个蛋糕,一个图形,还是一根绳子。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简评: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在这个环节设计“折一折”,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为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二)认识几分之一
1.提问:除了二分之一,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
从中选择几个分数板书:、、、……
问:你能试着折一折,涂一涂。把你想认识的分数,用你喜欢的图形表示出来吗?
要求:拿一张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它的几分之一。
2.学生独立折纸,涂色。
3.汇报折法。
哪个同学来说说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生汇报作品。
生1:我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分之一。
生2:我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分之一。
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把不同图形的在黑板上展示。
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同学表示出的分数。他们都表示出了几分之一?
师: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来表示呢?
生答:因为它们都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
师:那如果我们把它们平均分成五份呢?平均分成十份呢?平均分成一百份呢?
看来,我们只要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4.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提问:刚才同学们动手创造了许多分数,现在老师有个问题想考考你们,我们动手创造的这些分数,都必须做到哪一点呢?(平均分)
师:可见,平均分是一个分数的开始(板书分数线),这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师问:根据你们创造分数的过程,接下来是先出现上面的数,还是先出现下面的数?
结论:根据创造分数的过程,先有下面的数,我们叫它分母,表示平均分成几份,然后才有上面的数,我们叫它分子,表示我们涂上颜色的份数。
师:现在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了吗?
分数是由分数线,分母,分子三部分组成的。
师:那根据我们创造分数的过程,你知道应该怎样写一个分数了吗?
(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真棒!那我们就一起来写写分数吧!
电脑课件出示: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图里的涂色部分吗?
学生写后汇报答案。说说分母是几?分子是几?
5.提问:真不错,同学们不但会读分数,还会写分数了。现在你觉得用一个图形表示出几分之一容易吗?
生答:容易。
(简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创新动力,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三)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课件出示一张涂色的长方形纸条)这是一张长方形纸条,把它全部涂上颜色,涂色部分可以用“1”来表示吗?
(2)(课件出示下一张涂色一半的长方形纸条)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呢?
(3)(课件出示将变成)接着往下猜: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呢?
同学们可真有眼力,看来老师得加大难度了。
(4)(课件出示下一张涂色的长方形纸条)
1.仔细观察:猜一猜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指名答:
你是怎么估计对的,有什么窍门吗?
生答:和比较得出的结果。
看来这位同学可不是随便估计的。而是借助于观察和比较来进行估计的。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张纸条的涂色部分。1/3和1/6这两个分数你觉得哪个分数大,哪个分数小呢?
生1:大.
生2:大
刚才我们是用和表示它的图色部分还是平均分的份数啊。
那比较和的大小我们应该比较涂色部分的大小还是比较平均分的份数谁多谁少啊?
比较涂色部分你觉得是大还是大呢?生:答
那这两个分数之间该填什么符号呢?
下面我们再来完整的看一遍:整张纸条看做是“1”,平均分3份,每份是它的,平均分六份,每份是它的。
你觉得我们今天学的分数和以前学的“1”之间有联系吗?继续往下想:
要是再往下平均分,平均分,你觉得还可能出现几分之一呢?
生答:、……
师:想像一下:随着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表示每一份的分数将怎样?
生答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瞧,我们用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比较出了分数的大小,要是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同样大小的圆。它们所表示的分数能比较大小吗?
其实,我给每组同学准备的同一类图形的大小就完全一样。你表示出了几分之一,谁表示的分数大,谁表示的分数小?同桌之间互相比一比,说一说。
分数有大有小,怎样比大小,老师以后还会和同学们继续研究呢!
(简评: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生活中的分数
1、经典展示:
下面的图形会让你们联想到几分之一呢?
展示一:五角星
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呢?
生:
喜欢吃巧克力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展示二:巧克力。
你又发现了几分之一?
生1:
有道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要是每人吃这块巧克力的八分之一,能分给几个人?
同样还是这块巧克力,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观察,除了八分之一你还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2:
这个同学是准备把这块巧克力平均分成几份?要是每人吃它的1/4,能分给几个人?
师:比较一下,是巧克力的八分之一比较大呢,还是四分之一比较大啊?能说说理由吗?
除了这两个分数,你还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齐答:
要是每人吃它的六分之一,这块巧克力能分给几个人?是四分之一比较大,还是六分之一比较大啊?
说说理由!真是火眼金睛!
瞧:同样一块巧克力,咱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联想到的分数也各不相同。还能用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呢?是不是啊?
2、同学们正准备出黑板报呢,瞧:
科学天地大约占整个版面的几分之一呢?
艺术园地大约占整个版面的几分之一呢?(课件出示)
科学天地 班讯快递
艺术园地
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1)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想法。
这不是分成了三份吗?怎么会是呢?说说你的理由!
生答:那班讯快递大约占整个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呢?
3、其实,在人体中也能找到有趣的分数。相信吗?
(1)课件.出示一周岁的婴儿照片。这是一张一周岁左右的婴儿的照片。
头的高度大约是整个身高的几分之一?
生:
那长大以后还会是四分之一吗?
请看另一张照片。
(2)头的高度大约占整个身高的几分之一?
生:
其实,随着年龄的变化,头的高度大约占身高的几分之一都会发生一些变化。那一个十岁左右的儿童,头的高度大约占身高的几分之一呢?想知道吗?
选一个学生站上来,学生拿出手指比划,估一估。
谁来说一说,他的头的高度大约占身高的几分之一呢?
学生回答:
一个十岁左右的儿童头的高度大约占整个身高的六分之一。你符合这样的情况吗?等你长到十岁的时候再回去量一量、比一比,好不好?
(简评: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加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分数)
五.课堂小结,评价体验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总结:同学们学到的知识可真不少!只要我们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探究,你会发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老师祝愿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好吗?
(简评: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教学反思:
一、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到数学的亲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地思考”,不再首先强调是否向学生提供了系统的数学知识,而是更为关注是否向学生提供了具有现实背景的数学,包括学生生活中的数学。
“分数”对学生来讲是陌生的,但“物体或图形的一半”却是熟悉的。为了给学生搭建认知突破的台阶,教师一开始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分苹果”、“分蛋糕”,使学生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就调动了起来,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创设挑战性问题情境,引发数学“思考”
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所谓思考,就是指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达到数学化、严格化和形式化。
本节课中,教师注意激励学生动手思考,把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教师只是不慌不忙地组织和点拨,使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发现”新分数,认识新分数,感到分数就在身边,并获得一次次的成功的体验,学得趣味盎然。如在学习了二分之一,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折一折,涂一涂,用你喜欢的图形表示你想认识的分数;在教学分数的各部分名称时,屠老师设计了“根据自己创造分数的过程,让学生思考交流自己是怎样读、写分数的”;在练习中,屠老师设计了如何分巧克力的问题,激励学生联想到哪些分数,同时使学生进一步直观感知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的方法。这样每个人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这节课极其成功地贯彻了数学新课标的精神。教师本着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的能力这一信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与操作探究,真正做到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感受,而不是直接传授给学生知识,做到了“授之以渔”。
“分数”对于学生来讲是抽象的。作为分数学习的开始,1/2的认识是一个起点。屠老师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做”数学,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物体或图形的一半,架起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联系桥梁;通过找一找、折一折、说一说等活动亲身感受物体或图形的“一半”都可以用分数表示,为继续探究分数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四、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本节课,师生平等,课堂气氛民主,开放。学习过程中,教师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既有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交流,也有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既动手、动口,又动脑,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