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筆者到乡镇调研产业扶贫工作。一位乡党委书记向我“诉苦”道:为搞好项目扶贫,我们借鉴了外地的经验,规划实施了一批种养加项目,可少数贫困户就是不感兴趣,我们搞蔬菜大棚,他却偏要养猪养鸡。我们很着急,也感到头疼。
确实,给钱给物不如给项目,产业扶贫是“拔穷根”、巩固脱贫成果的不二选择。然而,有些地方在产业扶贫中,扶贫项目注重“千人一面”,往往忽视了不同农户的不同贫困原因、状况以及特长和兴趣爱好,不能有的放矢,导致一些农民不买账,基层干部也因农民“不领情”而处于“吃力不讨好”的尴尬境地。
究其原因,是扶贫中接地气不够。种养加项目种类很多,统一规定种植瓜果蔬菜,或饲养鸡鸭鹅、猪牛羊,不是每个农民都适合,有的甚至还很陌生。农民不认可,没兴趣,生产也就没了积极性。
精准扶贫不能图省事,不能别人怎么干自己就怎么做,照搬照套,千篇一律,也不能大包大揽,而要把到户、到人的具体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脚踏实地户户到,深入农户仔细听,田间地头认真看,多从贫困户的所思所想所盼上找项目,了解贫困户喜欢种什么,喜欢养什么,或者有什么手艺等爱好,把每一户、每个人的特长与扶贫项目结合起来,做到“投其所好、扬其所长”,找准他们与扶贫项目的“兴奋点”,激发贫困户的致富欲望和精气神,这样就能帮到点子上,扶到关键处,做到“精准滴灌”。
基层政府不妨采取农民“点单”、政府“上菜”的办法,放开手脚,让扶贫对象选择自己喜欢的扶贫项目。只有因人因户开出他们感兴趣的致富“良方”, 帮扶工作才能精准到户、精准到人,才能提高扶贫成效,巩固脱贫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欣文
确实,给钱给物不如给项目,产业扶贫是“拔穷根”、巩固脱贫成果的不二选择。然而,有些地方在产业扶贫中,扶贫项目注重“千人一面”,往往忽视了不同农户的不同贫困原因、状况以及特长和兴趣爱好,不能有的放矢,导致一些农民不买账,基层干部也因农民“不领情”而处于“吃力不讨好”的尴尬境地。
究其原因,是扶贫中接地气不够。种养加项目种类很多,统一规定种植瓜果蔬菜,或饲养鸡鸭鹅、猪牛羊,不是每个农民都适合,有的甚至还很陌生。农民不认可,没兴趣,生产也就没了积极性。
精准扶贫不能图省事,不能别人怎么干自己就怎么做,照搬照套,千篇一律,也不能大包大揽,而要把到户、到人的具体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脚踏实地户户到,深入农户仔细听,田间地头认真看,多从贫困户的所思所想所盼上找项目,了解贫困户喜欢种什么,喜欢养什么,或者有什么手艺等爱好,把每一户、每个人的特长与扶贫项目结合起来,做到“投其所好、扬其所长”,找准他们与扶贫项目的“兴奋点”,激发贫困户的致富欲望和精气神,这样就能帮到点子上,扶到关键处,做到“精准滴灌”。
基层政府不妨采取农民“点单”、政府“上菜”的办法,放开手脚,让扶贫对象选择自己喜欢的扶贫项目。只有因人因户开出他们感兴趣的致富“良方”, 帮扶工作才能精准到户、精准到人,才能提高扶贫成效,巩固脱贫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