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中旬,银监会发布《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大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自查,限期改正自查出的问题,并于5月30日前将自查和整改情况报告报送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对于商业银行自查中未发现或者自查后未改正的问题,银监会将根据相关法规做出处理。
继《通知》发布后,各大商业银行普遍放慢了推出理财产品的节奏,开始自查整改和进行理财人员培训。虽然银行营业网点理财业务如常销售,但产品数量却明显减少。Wind数据显示,销售起始日在4月1日至4月11日之间的银行理财产品有128款,而4月12日至4月23日之间的理财产品为93款,下降近30%。
两银行全面停售
此外,更有一些银行全面暂停销售理财产品,其中包括深圳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
深圳发展银行也暂停了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深发展有关人士表示,之所以考虑到全面停售所有理财产品,是因为银监会的新规比较严格,也比较细化。深发展已经开始自查工作,逐一对照规范要求,制定对应的行内标准,组织全行理财经理对通知新要求的学习和培训。
目前,深发展正在对理财产品进行梳理,提升产品在各个环节上的完善性,对理财产品的销售、包括风险提示、信息披露在内的客户服务水平进行升级,不断提升客户的服务体验,并进一步加强对投资者利益的保障。
民生银行则表示,之前发售的产品已经成立,而新发的产品正根据银监会的通知进行调整,目前暂停新产品的发售。
面临断档
记者走访了建行、中行等银行的部分网点得知,除了一两款3个月、6个月,收益略比存款高的理财产品外,基本上没有理财产品推出。一家银行的大堂经理告诉记者,“原来我们一个星期会有四五只理财产品同时在卖,但现在银监会在整顿、规范理财产品,所以各家银行最近都没什么新产品推出,在对自己的业务进行规范。”
不仅中资银行停售理财产品,外资银行也同样开始进行整顿。例如,东亚银行QDII“基金宝”系列2.2是继“如汇通”系列后发售的又一款新型境外投资基金的产品。原本销售截止日期为4月24日,却于4月18日突然暂停销售。据银监会《通知》规定,理财产品的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5万元人民币(或外币),而这款产品却没有达到此要求。
银监会发布的《通知》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在开展综合理财服务时,必须通过自主设计开发理财产品,代理客户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不得以发售理财产品的名义变相代销境外基金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境外投资理财产品。
东亚银行负责人表示,虽然该银行的QDII“基金宝”系列2.2产品并不存在违反规定的问题,但由于目前境外基金市场投资机会不大且仍存在一定风险,银行方面为确保消费者利益才做出暂停发售该产品的决议。目前他们正在等待监管部门对此事件做出进一步的解释,同时东亚银行内部也就此新问题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政策。
规范风险提示
各家银行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对银行理财产品进行了自查,包括中农工建交五大行以及浦发、光大、北京、广发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已经对产品说明书中风险提示一栏进行了规范,明确表示理财计划出现风险的各种可能性,并且提示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
目前,有些银行推出了一项新的业务,即在购买产品前先做抗风险测试。例如,招商银行在向投资者推荐高收益产品时,需要先做一份“个人投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表”,目的是协助客户评估自身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招商银行客服人员声称,将针对测试结果推荐相应的理财产品。如果客户想买保守型投资,有保守型理财产品;如果客户愿意接受一定风险,则有较高收益的理财产品,类似情况还发生在花旗银行和交通银行。
“预期年化收益率”治标不治本
另有不少银行在网站上也对产品的简介和预期收益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更新。原来投资者经常能看到产品中有预期收益“8%-20%,上不封顶”字样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预期年化收益率”。
例如,渣打银行4月15日开始发行的挂钩结构性票据的QDII理财产品,在宣传页首页即发布“风险披露声明”。“理财计划条款”一栏中也没有再出现“预期收益率”字眼。只是在“产品亮点”的介绍中提到产品“潜在年化收益率高达30%”。
此外,建设银行在5月5日即将推出的一款投资期限为78天的利得盈信托贷款型产品和中国农业银行销售截止日在5月14日的“本利丰”人民币理财龙盾系列混合型产品均出现了预期年化收益率的字样。
对此,本刊特约理财师指出,将“预期收益率”改为“预期年化收益率”仍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行为,仍不能代表实际收益率,建议投资者不要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预期收益上。
继《通知》发布后,各大商业银行普遍放慢了推出理财产品的节奏,开始自查整改和进行理财人员培训。虽然银行营业网点理财业务如常销售,但产品数量却明显减少。Wind数据显示,销售起始日在4月1日至4月11日之间的银行理财产品有128款,而4月12日至4月23日之间的理财产品为93款,下降近30%。
两银行全面停售
此外,更有一些银行全面暂停销售理财产品,其中包括深圳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
深圳发展银行也暂停了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深发展有关人士表示,之所以考虑到全面停售所有理财产品,是因为银监会的新规比较严格,也比较细化。深发展已经开始自查工作,逐一对照规范要求,制定对应的行内标准,组织全行理财经理对通知新要求的学习和培训。
目前,深发展正在对理财产品进行梳理,提升产品在各个环节上的完善性,对理财产品的销售、包括风险提示、信息披露在内的客户服务水平进行升级,不断提升客户的服务体验,并进一步加强对投资者利益的保障。
民生银行则表示,之前发售的产品已经成立,而新发的产品正根据银监会的通知进行调整,目前暂停新产品的发售。
面临断档
记者走访了建行、中行等银行的部分网点得知,除了一两款3个月、6个月,收益略比存款高的理财产品外,基本上没有理财产品推出。一家银行的大堂经理告诉记者,“原来我们一个星期会有四五只理财产品同时在卖,但现在银监会在整顿、规范理财产品,所以各家银行最近都没什么新产品推出,在对自己的业务进行规范。”
不仅中资银行停售理财产品,外资银行也同样开始进行整顿。例如,东亚银行QDII“基金宝”系列2.2是继“如汇通”系列后发售的又一款新型境外投资基金的产品。原本销售截止日期为4月24日,却于4月18日突然暂停销售。据银监会《通知》规定,理财产品的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5万元人民币(或外币),而这款产品却没有达到此要求。
银监会发布的《通知》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在开展综合理财服务时,必须通过自主设计开发理财产品,代理客户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不得以发售理财产品的名义变相代销境外基金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境外投资理财产品。
东亚银行负责人表示,虽然该银行的QDII“基金宝”系列2.2产品并不存在违反规定的问题,但由于目前境外基金市场投资机会不大且仍存在一定风险,银行方面为确保消费者利益才做出暂停发售该产品的决议。目前他们正在等待监管部门对此事件做出进一步的解释,同时东亚银行内部也就此新问题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政策。
规范风险提示
各家银行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对银行理财产品进行了自查,包括中农工建交五大行以及浦发、光大、北京、广发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已经对产品说明书中风险提示一栏进行了规范,明确表示理财计划出现风险的各种可能性,并且提示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
目前,有些银行推出了一项新的业务,即在购买产品前先做抗风险测试。例如,招商银行在向投资者推荐高收益产品时,需要先做一份“个人投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表”,目的是协助客户评估自身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招商银行客服人员声称,将针对测试结果推荐相应的理财产品。如果客户想买保守型投资,有保守型理财产品;如果客户愿意接受一定风险,则有较高收益的理财产品,类似情况还发生在花旗银行和交通银行。
“预期年化收益率”治标不治本
另有不少银行在网站上也对产品的简介和预期收益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更新。原来投资者经常能看到产品中有预期收益“8%-20%,上不封顶”字样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预期年化收益率”。
例如,渣打银行4月15日开始发行的挂钩结构性票据的QDII理财产品,在宣传页首页即发布“风险披露声明”。“理财计划条款”一栏中也没有再出现“预期收益率”字眼。只是在“产品亮点”的介绍中提到产品“潜在年化收益率高达30%”。
此外,建设银行在5月5日即将推出的一款投资期限为78天的利得盈信托贷款型产品和中国农业银行销售截止日在5月14日的“本利丰”人民币理财龙盾系列混合型产品均出现了预期年化收益率的字样。
对此,本刊特约理财师指出,将“预期收益率”改为“预期年化收益率”仍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行为,仍不能代表实际收益率,建议投资者不要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预期收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