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天下海”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梦想。“嫦娥”登陆月球的同时,“蛟龙”亦在大洋深潜。3月底,“蛟龙”号在西南印度洋历时3个多月的下潜任务结束后回国。这一次,竹溪籍、毕业于郧阳中学的陈云赛作为副驾驶,也首次下潜约2800米深。
这位1987年出生的十堰小伙,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博士在读。2013年12月,他闯过6大方面119项有关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职业能力与特质的严苛考核,从200多人中脱颖而出,通过了第二批潜航员全国海选,成为了令家乡人倍感骄傲的“蛟龙”之子。
刻苦勤奋为梦想
陈云赛的父母,直到儿子上了新闻才真正知晓他参选了“蛟龙”号潜航员学员的消息,“我们要求儿子从小要独立,但没想到,他竟连参加这么重要的事情都不给我们吱一声。”
小时候,父母工作繁忙,写完作业,陈云赛就自己学着给父母炒一盘菜、蒸一顿饭吃,慢慢的,洗衣做饭的家务活儿他都基本会了。
陈云赛从小就喜欢摆弄舰船,买玩具,对军舰这些东西格外感兴趣。“长大后我想成为一名解放军,确保你们的安全。或者成为一名航海员,到海底去捞一些宝藏。”小时侯,家里条件不怎么好,没钱买高档的玩具。有一次,他在老家龙坝镇看到很多孩子玩用木板钉成的滑滑车,很感兴趣。回来后,他就让父亲准备了几块木板和几颗钉子,他仅用了一会儿工夫,自己便动手做了一个滑滑车。
2004年,陈云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郧阳中学。那时候,陈云赛的生活费很有限,仍坚持省下生活费买《舰船知识》阅读。2007年8月,陈云赛以优异成绩被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专业录取,自此开启他的寻梦之路。
大学四年暑假,陈云赛一次也没有回过竹溪老家,天天泡在实验室搞科研。段文洋是陈云赛的硕士生导师,说起陈云赛,他赞不绝口:“多数大学生学习比较被动,但他主动性、创造性很强,经常自己提出一些实验项目。得知运镍矿砂的船经常发生船难事故,他特地从老家山上背回一袋镍土到学校做对比实验。”
2008年,陈云赛作为主力队员代表学校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水底采矿机器人”比赛 。为了参加这次比赛,他通宵达旦地学习、做实验,请教专业老师。
陈云赛回忆,那场比赛竞争异常激烈,全国11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00多支队伍参赛,同时还吸引了澳大利亚、伊朗等近10支国外参赛队伍。“比赛场地是在一个深2米、边长10米的正方形游泳池内进行,我们的机器人需要潜入水底,将池底大量的小‘矿石’逐一采集到机器人的收藏舱内,然后再把‘矿石’投递到一个高出水面10厘米的筐中。”陈云赛最终喜摘桂冠。
此后,2008年—2010年,陈云赛连续三年在中国机器人大赛中获得冠军;2009年,他荣获全国航空模型爱好者系列赛(吉林站)第一名;2008年10月至2011年5月,他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创新型试验计划项目《智能高速无人巡逻艇》,并获得最高额度的资助经费……
过关斩将展素质
中国国家海洋局2013年7月2日正式启动第二批深海载人潜水器潜航员学员选拔工作,这是我国首次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潜航员学员。选拔要求涵盖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专业能力等6大方面119项标准,特别是对身体素质要求极高,仅医学方面就有75项要求,一项不达标即被淘汰。
此时,陈云赛已经在青岛上班了,看到这则消息,他显得格外激动。
选拔进行的12个现场测试项目中,最具挑战性的要数晕船测试、幽闭测试、氧敏感测试。仅残酷的晕船测试就让一半的人败下阵来。海上风高浪急时,艇长玩起了“花样”,快速行驶后猛停、大角度转弯,船一直晃动得厉害。“有的人昏昏欲睡,有的人则蹲在地上希望身子能稳下来。”陈云赛则显得状态很好,他打趣地称“可能与从小在山区长大有关。每次从竹溪到十堰,都要绕五六个小时的山路,山路九曲十八弯都挺过来了。”
其中,最考验心理素质的是幽闭空间,测试选手们要在一间约2平方米的漆黑小屋里静坐1个小时。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可能会乱动,也可能表现出不安,还有人会因为恐惧而呼吸急促。“蛟龙”号与这个环境相近,观测窗外的深海一片漆黑,有可能失去时间概念,这是非常危险的,必须克服幽闭恐惧症。
119项考核,陈云赛项项达标。通过初选、复选、定选和考察等程序。11月29日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公布了6名拟录用人选,陈云赛名列其中。
陈云赛还来不及从高兴的心情中回过神来,就已经开始了严苛的训练。他要获得潜航员资格,还需经受2-4年的潜水器基础、体能、心理、幽闭、水池实操、海洋实操训练。成为名副其实的 “蛟龙”号国家潜航员,过程之漫长,辛苦之程度,不言而喻。
2013年底,陈云赛开始在702研究所实习,参与学习“蛟龙”号的日常维护等技术工作。在那里,陈云赛每天都像上了发条的钟,一刻也停不下来。在他心中,有一天能够驾驶着“蛟龙”号,载着科学家潜入深海执行各项科研考察任务,是最强大的动力。
遨游深海驭“蛟龙”
梦想牵引着他去追逐,并一步步变成现实。2014年11月25日,搭载“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向阳红09”船从江苏江阴出发,陈云赛首次随“蛟龙”出征。2015年1月3日6时50分,“蛟龙”号在西南印度洋进行下潜作业,这是继2009年“蛟龙”号首次下潜试验以来的第100次下潜。陈云赛作为副驾驶随“蛟龙”号下潜,配合科学家开展海底考察,主要负责左舷观察、水声通信机通信、路径规划。
当听到舱内响起了同意下潜的指示后,看着熟悉的舱内环境,陈云赛心想:“这是我的职业生涯第一潜,去最靠近地心的地方,感受热液硫化物给我带来的震撼,一定要珍惜每次下潜学习的机会,尽快掌握‘驭龙’本领。”在下潜到2500米时,高度计、避碰声呐都已出现数据,他透过观察窗向外看去,海底的岩石清晰展示在眼前。这片神秘的景色令他心醉。
根据导航图,潜水器沿断裂带向西爬过海山,陈云赛和“蛟龙”号在海山顶采集着岩石样品。在向西航行中,当看到一个个漂亮的如“烟囱”、如“皇冠状”一样的喷口后,就开始进行一系列紧张的作业:找合适地点搭靠潜器,摄像、布放标志物、采集烟囱体、测量喷口温度、采集热液流体、布放高温帽等。陈云赛聚精会神地操作着,不敢有一点闪失,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这次下潜,给陈云赛带来了意外惊喜,同时,也给他留下了一个莫大的遗憾。当他们穿过断裂带,准备向北寻找高温热液喷口时,一个高大的呈W型开口、并冒着浓浓黑烟的烟囱体突然出现在潜水器前方。陈云赛的心情不禁紧张和兴奋起来,恨不得立刻靠近看个究竟。可是,顺流使得他们无法接近,并且潜水器两次迷失在热液流中,陈云赛急得手心都出汗了。他不甘放弃,正准备再想办法接近时,预定返航时间却到了!陈云赛望“口”兴叹,不得不带着遗憾安全地回到母船。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似乎仍沉醉在这紧张作业的气氛中,意犹未尽……
“我能有机会赶上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机遇,下潜海底亲眼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海底美景,神秘而又充满艰险,我是幸运的。”这次下潜结束后,陈云赛感慨万千又期待万分,“潜航员是一份诱人且艰险的职业。以后,我将百倍的付出,去全方位掌握相关技能,战胜每一秒在海底不可预知的困难与艰险。”
这位1987年出生的十堰小伙,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博士在读。2013年12月,他闯过6大方面119项有关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职业能力与特质的严苛考核,从200多人中脱颖而出,通过了第二批潜航员全国海选,成为了令家乡人倍感骄傲的“蛟龙”之子。
刻苦勤奋为梦想
陈云赛的父母,直到儿子上了新闻才真正知晓他参选了“蛟龙”号潜航员学员的消息,“我们要求儿子从小要独立,但没想到,他竟连参加这么重要的事情都不给我们吱一声。”
小时候,父母工作繁忙,写完作业,陈云赛就自己学着给父母炒一盘菜、蒸一顿饭吃,慢慢的,洗衣做饭的家务活儿他都基本会了。
陈云赛从小就喜欢摆弄舰船,买玩具,对军舰这些东西格外感兴趣。“长大后我想成为一名解放军,确保你们的安全。或者成为一名航海员,到海底去捞一些宝藏。”小时侯,家里条件不怎么好,没钱买高档的玩具。有一次,他在老家龙坝镇看到很多孩子玩用木板钉成的滑滑车,很感兴趣。回来后,他就让父亲准备了几块木板和几颗钉子,他仅用了一会儿工夫,自己便动手做了一个滑滑车。
2004年,陈云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郧阳中学。那时候,陈云赛的生活费很有限,仍坚持省下生活费买《舰船知识》阅读。2007年8月,陈云赛以优异成绩被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专业录取,自此开启他的寻梦之路。
大学四年暑假,陈云赛一次也没有回过竹溪老家,天天泡在实验室搞科研。段文洋是陈云赛的硕士生导师,说起陈云赛,他赞不绝口:“多数大学生学习比较被动,但他主动性、创造性很强,经常自己提出一些实验项目。得知运镍矿砂的船经常发生船难事故,他特地从老家山上背回一袋镍土到学校做对比实验。”
2008年,陈云赛作为主力队员代表学校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水底采矿机器人”比赛 。为了参加这次比赛,他通宵达旦地学习、做实验,请教专业老师。
陈云赛回忆,那场比赛竞争异常激烈,全国11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00多支队伍参赛,同时还吸引了澳大利亚、伊朗等近10支国外参赛队伍。“比赛场地是在一个深2米、边长10米的正方形游泳池内进行,我们的机器人需要潜入水底,将池底大量的小‘矿石’逐一采集到机器人的收藏舱内,然后再把‘矿石’投递到一个高出水面10厘米的筐中。”陈云赛最终喜摘桂冠。
此后,2008年—2010年,陈云赛连续三年在中国机器人大赛中获得冠军;2009年,他荣获全国航空模型爱好者系列赛(吉林站)第一名;2008年10月至2011年5月,他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创新型试验计划项目《智能高速无人巡逻艇》,并获得最高额度的资助经费……
过关斩将展素质
中国国家海洋局2013年7月2日正式启动第二批深海载人潜水器潜航员学员选拔工作,这是我国首次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潜航员学员。选拔要求涵盖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专业能力等6大方面119项标准,特别是对身体素质要求极高,仅医学方面就有75项要求,一项不达标即被淘汰。
此时,陈云赛已经在青岛上班了,看到这则消息,他显得格外激动。
选拔进行的12个现场测试项目中,最具挑战性的要数晕船测试、幽闭测试、氧敏感测试。仅残酷的晕船测试就让一半的人败下阵来。海上风高浪急时,艇长玩起了“花样”,快速行驶后猛停、大角度转弯,船一直晃动得厉害。“有的人昏昏欲睡,有的人则蹲在地上希望身子能稳下来。”陈云赛则显得状态很好,他打趣地称“可能与从小在山区长大有关。每次从竹溪到十堰,都要绕五六个小时的山路,山路九曲十八弯都挺过来了。”
其中,最考验心理素质的是幽闭空间,测试选手们要在一间约2平方米的漆黑小屋里静坐1个小时。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可能会乱动,也可能表现出不安,还有人会因为恐惧而呼吸急促。“蛟龙”号与这个环境相近,观测窗外的深海一片漆黑,有可能失去时间概念,这是非常危险的,必须克服幽闭恐惧症。
119项考核,陈云赛项项达标。通过初选、复选、定选和考察等程序。11月29日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公布了6名拟录用人选,陈云赛名列其中。
陈云赛还来不及从高兴的心情中回过神来,就已经开始了严苛的训练。他要获得潜航员资格,还需经受2-4年的潜水器基础、体能、心理、幽闭、水池实操、海洋实操训练。成为名副其实的 “蛟龙”号国家潜航员,过程之漫长,辛苦之程度,不言而喻。
2013年底,陈云赛开始在702研究所实习,参与学习“蛟龙”号的日常维护等技术工作。在那里,陈云赛每天都像上了发条的钟,一刻也停不下来。在他心中,有一天能够驾驶着“蛟龙”号,载着科学家潜入深海执行各项科研考察任务,是最强大的动力。
遨游深海驭“蛟龙”
梦想牵引着他去追逐,并一步步变成现实。2014年11月25日,搭载“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向阳红09”船从江苏江阴出发,陈云赛首次随“蛟龙”出征。2015年1月3日6时50分,“蛟龙”号在西南印度洋进行下潜作业,这是继2009年“蛟龙”号首次下潜试验以来的第100次下潜。陈云赛作为副驾驶随“蛟龙”号下潜,配合科学家开展海底考察,主要负责左舷观察、水声通信机通信、路径规划。
当听到舱内响起了同意下潜的指示后,看着熟悉的舱内环境,陈云赛心想:“这是我的职业生涯第一潜,去最靠近地心的地方,感受热液硫化物给我带来的震撼,一定要珍惜每次下潜学习的机会,尽快掌握‘驭龙’本领。”在下潜到2500米时,高度计、避碰声呐都已出现数据,他透过观察窗向外看去,海底的岩石清晰展示在眼前。这片神秘的景色令他心醉。
根据导航图,潜水器沿断裂带向西爬过海山,陈云赛和“蛟龙”号在海山顶采集着岩石样品。在向西航行中,当看到一个个漂亮的如“烟囱”、如“皇冠状”一样的喷口后,就开始进行一系列紧张的作业:找合适地点搭靠潜器,摄像、布放标志物、采集烟囱体、测量喷口温度、采集热液流体、布放高温帽等。陈云赛聚精会神地操作着,不敢有一点闪失,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这次下潜,给陈云赛带来了意外惊喜,同时,也给他留下了一个莫大的遗憾。当他们穿过断裂带,准备向北寻找高温热液喷口时,一个高大的呈W型开口、并冒着浓浓黑烟的烟囱体突然出现在潜水器前方。陈云赛的心情不禁紧张和兴奋起来,恨不得立刻靠近看个究竟。可是,顺流使得他们无法接近,并且潜水器两次迷失在热液流中,陈云赛急得手心都出汗了。他不甘放弃,正准备再想办法接近时,预定返航时间却到了!陈云赛望“口”兴叹,不得不带着遗憾安全地回到母船。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似乎仍沉醉在这紧张作业的气氛中,意犹未尽……
“我能有机会赶上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机遇,下潜海底亲眼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海底美景,神秘而又充满艰险,我是幸运的。”这次下潜结束后,陈云赛感慨万千又期待万分,“潜航员是一份诱人且艰险的职业。以后,我将百倍的付出,去全方位掌握相关技能,战胜每一秒在海底不可预知的困难与艰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