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一旦对所学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和探索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使学生喜欢一门课程,教师就要善于从平时的教学中着手,讲究、活用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兴趣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下面谈一谈我在四年级上册实际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商不变的规律》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商变化的规律不容易发现,而商不变的规律则更容易探究。实际教学时,我把两部分内容颠倒过来,先讲商不变的规律,以帮助学生理解商变化的规律。在《商不变的规律》中,有一则经典的“猴王分桃”的故事,对于学生来说,很感兴趣。
《猴 王 分 桃》的故事: 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里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让一只小猴分桃子。猴王说:“给你4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吧。”小猴听了,连连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又说:“好吧,给你4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猴子,怎么样?”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桌子,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说:“那好吧,给你4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只小猴,你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连忙说:“行了、行了”!猴王听了哈哈大笑。小猴也高兴地笑了。猴王和小猴为什么都笑了?
一、导入激趣
为了使学生感兴趣,要提供有趣的材料给学生,本课选取猴王分桃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们听了这个故事,一部分学生能通过口算除法知道故事中的答案,夸猴王很聪明,也有一少部分同学不明白其中的原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样,课堂一开始,就激发了他们对所学新知的兴趣。
二、探究生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索,在探索中理解知识。探究新知时,利用猴王分桃的算式让学生来寻找商不变的规律:
6÷3=2
60÷30=2
600÷300=2
1、出示口算题,学生快速的算出商都是2
2、观察这组算式,看看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被除数和除数是怎样变化的?引导学生从上往下看、从下往上看,以哪个算式作为标准?将自己的发现总结成一句话。
3、用一句话概括刚才的发现。
探究中使学生明白,桃子个数乘几,猴子只数也乘几,商不变。反过来观察,桃子个数除以几,猴子只数也除以几,商不变。从而得出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4、举几个这样的算式亲自验证一下商不变的规律。
5、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计算教学中有哪些应用呢?(在口算,笔算中的应用)
三、课毕趣存
学生通过以上独立思考,探索,终于解决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产生了一种令人愉快的情绪体验,接着再让学生尽情地表现自己,用内心的体验参与到后面的学习中去。
1、课后探究性作业。本节课巩固练习结束后,可以再让学生说说猴王为什么哈哈大笑?小猴子为什么很满意?到底谁是聪明的猴子?估计现在学生就能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个问题了。回家后,可以将这个小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看他们是怎样理解其中的道理的?如果不知道,那就请你讲给他们听。
2 、下一节课大胆让学生猜测商变化的规律。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请同学们大胆的猜一猜,在什么情况下,商才会发生变化?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得出: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一个数,商也会乘(或除以)一个数;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一个数,商反而除以(或乘)一个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不相同的数时,商也会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问题。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旦学生“乐之”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不但要教得得法,更要满腔激情,持之以恒地去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提高课堂效率”才能真正成为现实。
下面谈一谈我在四年级上册实际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商不变的规律》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商变化的规律不容易发现,而商不变的规律则更容易探究。实际教学时,我把两部分内容颠倒过来,先讲商不变的规律,以帮助学生理解商变化的规律。在《商不变的规律》中,有一则经典的“猴王分桃”的故事,对于学生来说,很感兴趣。
《猴 王 分 桃》的故事: 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里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让一只小猴分桃子。猴王说:“给你4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吧。”小猴听了,连连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又说:“好吧,给你4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猴子,怎么样?”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桌子,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说:“那好吧,给你4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只小猴,你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连忙说:“行了、行了”!猴王听了哈哈大笑。小猴也高兴地笑了。猴王和小猴为什么都笑了?
一、导入激趣
为了使学生感兴趣,要提供有趣的材料给学生,本课选取猴王分桃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们听了这个故事,一部分学生能通过口算除法知道故事中的答案,夸猴王很聪明,也有一少部分同学不明白其中的原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样,课堂一开始,就激发了他们对所学新知的兴趣。
二、探究生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索,在探索中理解知识。探究新知时,利用猴王分桃的算式让学生来寻找商不变的规律:
6÷3=2
60÷30=2
600÷300=2
1、出示口算题,学生快速的算出商都是2
2、观察这组算式,看看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被除数和除数是怎样变化的?引导学生从上往下看、从下往上看,以哪个算式作为标准?将自己的发现总结成一句话。
3、用一句话概括刚才的发现。
探究中使学生明白,桃子个数乘几,猴子只数也乘几,商不变。反过来观察,桃子个数除以几,猴子只数也除以几,商不变。从而得出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4、举几个这样的算式亲自验证一下商不变的规律。
5、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计算教学中有哪些应用呢?(在口算,笔算中的应用)
三、课毕趣存
学生通过以上独立思考,探索,终于解决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产生了一种令人愉快的情绪体验,接着再让学生尽情地表现自己,用内心的体验参与到后面的学习中去。
1、课后探究性作业。本节课巩固练习结束后,可以再让学生说说猴王为什么哈哈大笑?小猴子为什么很满意?到底谁是聪明的猴子?估计现在学生就能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个问题了。回家后,可以将这个小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看他们是怎样理解其中的道理的?如果不知道,那就请你讲给他们听。
2 、下一节课大胆让学生猜测商变化的规律。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请同学们大胆的猜一猜,在什么情况下,商才会发生变化?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得出: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一个数,商也会乘(或除以)一个数;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一个数,商反而除以(或乘)一个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不相同的数时,商也会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问题。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旦学生“乐之”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不但要教得得法,更要满腔激情,持之以恒地去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提高课堂效率”才能真正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