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力供应对社会经济活动有关键性影响,在现阶段配电网建设和运行管理过程中,必须保证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通过采用科学的运行,发挥供电设备潜力,满足经济节能性要求的同时,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电力供应服务。在实际配网运行过程中,供电可靠性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需要进行全面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此外,应充分发挥自动化技术的作用,提高配电网的故障处理效率,快速恢复线路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供电;可靠性
一、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关键技术指标
在整个电力系统中,配电网是直接与用户相连的部分,其运行状态直接决定了供电质量。据统计,约80%的停电事故为配电网故障事故,因此,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控制十分重要。配电网是指从共用配电变压器二次侧出线段到用户计量收费点之间的供电线路,包含其中连接的各种电力设备。配电网的运行状态分为供电状态和停电状态,在供电状态下,要能为用户安全、稳定地提供电力供应服务。
目前主要用4个参数反映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1)一个统计周期内,用户平均停电小时数(AIHC-1);(2)不计电源不足、限制供电条件下,一个统计周期内的用户平均停电小时数(AIHC-3);(3)供电可靠率(RS-1),通过计入所有用户停电情况后计算得出,反映系统供电能力;(4)不计限电因素的供电可靠率(RS-3),一般用于反映供电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二、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功能设计单一
在进行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时,没有认识到自动化技术在对供电系统的变革,设计时,只是单纯的将该技术运用在防止电力供应情况出现浮动的基础上,这样的设计方式是传统的电力配电系统的设计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今天对于配电系统的各项要求。在管理过程中,因为缺少电管理系统(DM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较完整的配电自动化实时管理系統,使得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系统的运用中没有取得促进故障排除效率的作用。
(二)各单位运行协调不合理
在应用自动化设备来实现定位隔离故障目标时,对设备数量、调度系统图状态指示以及信号传递的准确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相关人员应从所处地区的供电部门入手,来强化线路的改造工作,即通过增加资金投入、增设断开点。然而,实际运行控制过程,相关人员并未做好各个单位的协调工作,这就增加了线路运行调整与资金使用工作的开展难度。
(三)环境因素
电缆封堵与气候潮湿,使得室内出现凝露等现象。此情况下,开关设备将会出现误动作问题,进而造成线路运行过程无故跳闸、合闸或是不停分合现象的发生。配电网线路与设备的安全稳定性,就受到了很大影响,降低了供电控制的可靠性。
三、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的管理措施
(一)从最大程度上提高供电安全性
安全性是配网电动化建设必须要考虑到的重要特性。配电自动化建设需要电力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并用具有较高可靠性与维护性的电力技术设备作为基础保障。相比普通的电力设备,配电自动化在建设中用到的技术设备要更具安全性。由于很多电力设备都是在室外安装,户外的环境容易受到风雨雷电等恶劣天气的影响,让电力设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配电自动化利用网络科技,能够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排除在外,帮助电力企业避免各种灾害的发生,让供电变得更加安全、可靠。
(二)科学调度,注重应用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科学调度,首先,优化供电方案,保障电力的有序供应,确保居民生活用电、农业用电以及各种重点企业的用电需求;其次,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电力用户的引导,避免集中用电,增加用电低谷时间段的用电量,用户的用电接入通过带电作业方式减少停电;最后要强化对于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因素对于电网的影响,充分地做好各种预案,强化应急反应,强化配电网供电稳定性。
在配网线路运行中,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供电负荷的自动调节、事先做出预警、快速找出故障点等。所以,在配网线路建设中,要想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就要结合配网线路运行与负荷的具体情况,强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运用,为配网线路的有序运行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全面提高配网线路供电的可靠性。
(三)配电终端规划
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在配电自动化终端配置过程中,先对具有实时条件或者可以一次性改造完成的线路进行配电终端的配置,再根据制定供电可靠性的配置方案,对于A+区域全面采用三遥配电终端,对于A类区域采用三遥或二遥配电自动化终端,对于B类地区采用三遥配置关键节点的配电自动化终端,对于不具备条件改造或者无法一次性改造完成的区域先采用“二遥”开关进行过渡,条件允许时再升级改造到“三遥”。
(四)加入故障定位系统
当供电系统中的线缆发生故障时,现有的模式是指派从业人员采用不同的故障检测模式进行故障定位,这种故障定位方式流程复杂,并且涉及仪器种类多,消耗时间长,并且在监测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线路进行断电处理,造成大规模断电现象,极大影响了供电可靠性。而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能够将各种配电系统故障诊断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将该系统安装融合到整个配电系统中,实现对故障点的快速检测。将该系统应用到配网系统中,能够在电网发生故障的第一时间找到故障地点,让电力企业能够立刻派遣从业人员进行电路修复,提高供电稳定性。
(五)提高配电网运行维护管理水平
首先应建立完整的组织结构,健全相关管理制度,确保日常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贯彻国家电网公司的相关要求,明确领导关系和工作小组,层层对接,协调运行,建立高效的供电可靠性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加强检修计划管理,合理安排每项检修任务,各单位同理合作,缩短停电时间,严禁出现重复停电的现象。努力提高业务人员的技术水平,降低人为操作失误几率。加快配电信息化建设,应用自动化技术实现故障定位、故障点隔离、荷载分配和快速恢复供电。加强配电设备管理,按照要求对配电网中的电力设备进行日常巡检,及时发现设备运行状态的异常现象,采取预防性措施避免突然停电事故的发生。此外,可以通过设备更新、合理设计配电网结构、科学选择运行方式、提高配网自动化程度,提高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对主干线进行合理分段,在发生故障事故时减小停电范围。做好防雷措施,检查绝缘设备状态,降低自然灾害的影响。
(六)做好应对自然灾害的保障措施
由于各地的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范围广的特点,因此,相关人员应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如,对雷电频发的地区要加强雷电的预防,即在线路上安装避雷器等,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雷电造成的损害;对于沿海风力较大的地区,要通过加固拉线,减少导线弧度,清理周围杂物等方式减少事故的损害;对于雨水较多的地区,可以通过定期加固电杆杆基的办法来减少危害,保障配电网运行的稳定性。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我国的电力运输系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生产和进步提供良好的电力供应环境,就需要在电力系统的输电技术上,不断的进行技术革新,利用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网系统上的灵活运用,能够极大的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是将电力系统发展成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赵世杰,张爽,赵旭东,等.配电变压器过负荷运行原因分析[J].通讯世界,2018(7):145-146.
[2]段晓超,叶明傲.数字电路故障定位技术研究[J].信息通信,2018(7):27-29.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供电;可靠性
一、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关键技术指标
在整个电力系统中,配电网是直接与用户相连的部分,其运行状态直接决定了供电质量。据统计,约80%的停电事故为配电网故障事故,因此,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控制十分重要。配电网是指从共用配电变压器二次侧出线段到用户计量收费点之间的供电线路,包含其中连接的各种电力设备。配电网的运行状态分为供电状态和停电状态,在供电状态下,要能为用户安全、稳定地提供电力供应服务。
目前主要用4个参数反映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1)一个统计周期内,用户平均停电小时数(AIHC-1);(2)不计电源不足、限制供电条件下,一个统计周期内的用户平均停电小时数(AIHC-3);(3)供电可靠率(RS-1),通过计入所有用户停电情况后计算得出,反映系统供电能力;(4)不计限电因素的供电可靠率(RS-3),一般用于反映供电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二、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功能设计单一
在进行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时,没有认识到自动化技术在对供电系统的变革,设计时,只是单纯的将该技术运用在防止电力供应情况出现浮动的基础上,这样的设计方式是传统的电力配电系统的设计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今天对于配电系统的各项要求。在管理过程中,因为缺少电管理系统(DM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较完整的配电自动化实时管理系統,使得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系统的运用中没有取得促进故障排除效率的作用。
(二)各单位运行协调不合理
在应用自动化设备来实现定位隔离故障目标时,对设备数量、调度系统图状态指示以及信号传递的准确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相关人员应从所处地区的供电部门入手,来强化线路的改造工作,即通过增加资金投入、增设断开点。然而,实际运行控制过程,相关人员并未做好各个单位的协调工作,这就增加了线路运行调整与资金使用工作的开展难度。
(三)环境因素
电缆封堵与气候潮湿,使得室内出现凝露等现象。此情况下,开关设备将会出现误动作问题,进而造成线路运行过程无故跳闸、合闸或是不停分合现象的发生。配电网线路与设备的安全稳定性,就受到了很大影响,降低了供电控制的可靠性。
三、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的管理措施
(一)从最大程度上提高供电安全性
安全性是配网电动化建设必须要考虑到的重要特性。配电自动化建设需要电力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并用具有较高可靠性与维护性的电力技术设备作为基础保障。相比普通的电力设备,配电自动化在建设中用到的技术设备要更具安全性。由于很多电力设备都是在室外安装,户外的环境容易受到风雨雷电等恶劣天气的影响,让电力设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配电自动化利用网络科技,能够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排除在外,帮助电力企业避免各种灾害的发生,让供电变得更加安全、可靠。
(二)科学调度,注重应用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科学调度,首先,优化供电方案,保障电力的有序供应,确保居民生活用电、农业用电以及各种重点企业的用电需求;其次,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电力用户的引导,避免集中用电,增加用电低谷时间段的用电量,用户的用电接入通过带电作业方式减少停电;最后要强化对于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因素对于电网的影响,充分地做好各种预案,强化应急反应,强化配电网供电稳定性。
在配网线路运行中,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供电负荷的自动调节、事先做出预警、快速找出故障点等。所以,在配网线路建设中,要想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就要结合配网线路运行与负荷的具体情况,强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运用,为配网线路的有序运行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全面提高配网线路供电的可靠性。
(三)配电终端规划
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在配电自动化终端配置过程中,先对具有实时条件或者可以一次性改造完成的线路进行配电终端的配置,再根据制定供电可靠性的配置方案,对于A+区域全面采用三遥配电终端,对于A类区域采用三遥或二遥配电自动化终端,对于B类地区采用三遥配置关键节点的配电自动化终端,对于不具备条件改造或者无法一次性改造完成的区域先采用“二遥”开关进行过渡,条件允许时再升级改造到“三遥”。
(四)加入故障定位系统
当供电系统中的线缆发生故障时,现有的模式是指派从业人员采用不同的故障检测模式进行故障定位,这种故障定位方式流程复杂,并且涉及仪器种类多,消耗时间长,并且在监测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线路进行断电处理,造成大规模断电现象,极大影响了供电可靠性。而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能够将各种配电系统故障诊断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将该系统安装融合到整个配电系统中,实现对故障点的快速检测。将该系统应用到配网系统中,能够在电网发生故障的第一时间找到故障地点,让电力企业能够立刻派遣从业人员进行电路修复,提高供电稳定性。
(五)提高配电网运行维护管理水平
首先应建立完整的组织结构,健全相关管理制度,确保日常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贯彻国家电网公司的相关要求,明确领导关系和工作小组,层层对接,协调运行,建立高效的供电可靠性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加强检修计划管理,合理安排每项检修任务,各单位同理合作,缩短停电时间,严禁出现重复停电的现象。努力提高业务人员的技术水平,降低人为操作失误几率。加快配电信息化建设,应用自动化技术实现故障定位、故障点隔离、荷载分配和快速恢复供电。加强配电设备管理,按照要求对配电网中的电力设备进行日常巡检,及时发现设备运行状态的异常现象,采取预防性措施避免突然停电事故的发生。此外,可以通过设备更新、合理设计配电网结构、科学选择运行方式、提高配网自动化程度,提高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对主干线进行合理分段,在发生故障事故时减小停电范围。做好防雷措施,检查绝缘设备状态,降低自然灾害的影响。
(六)做好应对自然灾害的保障措施
由于各地的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范围广的特点,因此,相关人员应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如,对雷电频发的地区要加强雷电的预防,即在线路上安装避雷器等,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雷电造成的损害;对于沿海风力较大的地区,要通过加固拉线,减少导线弧度,清理周围杂物等方式减少事故的损害;对于雨水较多的地区,可以通过定期加固电杆杆基的办法来减少危害,保障配电网运行的稳定性。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我国的电力运输系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生产和进步提供良好的电力供应环境,就需要在电力系统的输电技术上,不断的进行技术革新,利用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网系统上的灵活运用,能够极大的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是将电力系统发展成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赵世杰,张爽,赵旭东,等.配电变压器过负荷运行原因分析[J].通讯世界,2018(7):145-146.
[2]段晓超,叶明傲.数字电路故障定位技术研究[J].信息通信,2018(7):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