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省工信厅统计的数字显示,2012年西安-咸阳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工业总产值达到6257.64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045.05亿元,占两市GDP的比重达到34.2%以上。据了解,2013年西安-咸阳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推行“137行动计划”,即围绕实现一个总体目标,坚持三大推进策略,实施七大重点工程,调高、调优、调强工业结构,不断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西安市工信局信息化推进处负责人马哲元介绍,西安市已经确定了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食品、铝及铝加工、建材、医药、纺织服装、新材料、烟草等10个行业为信息化改造重点行业,并选取25家龙头企业作为全市“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予以重点支持。
三大策略同时推进
据了解,西安-咸阳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正在按照地区抓特色、行业抓重点、企业抓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深入的思路,积极推进地区、行业、企业的“两化融合”。
首先是西安-咸阳“两化融合”试验区推进策略。通过“建立两平台、构筑三体系、打造六基地”,积极推进西安-咸阳试验区“两化融合”。建立两大平台,即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信息技术创新平台;构筑三大体系,即信息技术推广体系、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和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六大融合支撑基地,即西安软件园、电子工业园、集成电路产业基地、通讯设备产业基地、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和国家(咸阳)显示器件产业园区。
行业推进策略包括大力发展信息产业、重点发展支柱产业、努力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四大环节。大力发展信息产业首先要提升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通信业创新转型,加快光纤宽带接入建设和应用创新;重点发展支柱产业首先应明确能源化工行业“两化融合”的目标与工作重点。通过油气田、矿山数字化工程的实施,以空间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生产经营管理为主线,安全生产为中心,积极推广实用的信息技术,加快采掘业生产过程的远程监测、监控及油气田、矿山、管道的数字化建设,建立井上与井下、矿区与政府间的网络监测与管理系统;努力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围绕食品工业“两化融合”、医药工业“两化融合”、纺织工业“两化融合”三个行业展开。食品工业“两化融合”应重点提升关键生产工艺、专用装备及生产线的数字化控制水平,运用信息技术重点加强企业诚信体系、产品质量控制系统与可追溯系统的建设;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应重点针对航空工业、太阳能光伏产业、工业软件产业三大产业。
企业推进策略要从处于集成应用阶段的大型企业和处于单项信息技术应用阶段的中小型企业入手,推进“两化融合”。具体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以信息化创新研发设计手段,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推动企业生产装备智能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推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加快建立现代经营管理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流程,实施财务、采购、生产、营销等各个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实现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经营管理的实时化和运作过程的规范化;以信息化推动节能减排,提高企业资源利用和安全生产水平。推动企业采用信息技术,积极发展新型业态。
七项重点工程
据介绍,为了实现总体目标,西安-咸阳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从区域、行业、企业三个层面有效推进“两化融合”,将积极实施七大重点工程。
企业生产制造数字化工程。以企业生产制造数字化为方向,大力推进大中型企业生产装备和生产线的信息化技术改造,加强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功能块(FB)等先进制造技术和过程控制技术的应用,实现生产过程的信息化、自动化与柔性化;强化企业管理信息化,推广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等现代企业运营体系,促进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制造资源的优化配置。
产品数字化与智能化提升工程。重点提高数控机床、输配电设备、航天设备、石油钻采机械、冶金重型装备、矿山机械、工程机械、轻纺印刷机械、新能源(太阳能与风能发电设备)等主要装备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和成套设备集成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满足工业装备的更新换代需求。
信息化节能减排应用工程。积极鼓励和扶持节能减排关键共性信息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和应用,重点在有色、冶金、建材、电力、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中推广使用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设备,建立生产过程、环境监测、污染源监控和“三废”的循环利用等信息系统,降低单位工业产值能耗,减少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依托大型企业和第三方机构,进一步构建和完善行业性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一是鼓励支持装备制造、建材、能源化工、医药、纺织服装等行业建设公共技术研发和应用平台。二是构建专业咨询服务平台。三是建设和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重点推进中试环境、物流服务、电子支付、信用服务、产权交易、认证检测、人才中介和人事代理等领域第三方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油气田矿山数字化工程。加快油气田、矿山、管道的数字化建设,实现对石油、天然气、煤炭、有色、黑色金属和非金属矿藏等不可再生资源的精准描述、科学规划,提高资源勘探、开发能力和采收率;加快提高油气田矿山采掘自动化水平和安全生产能力,大力推进远程监测、监控及油气田、矿山、管道的数字化、应急救援系统建设。在油气生产和炼油化工过程中,积极推广应用集散控制系统(DCS)、计算机监控系统(SCADA)、现场总线(EPA)等生产控制系统。
智能电网工程。采用宽带无线专网、宽带电力线通信、远程通信、集中器、采集器、试点主站、智能用电服务以及其他附属系统实施“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以电网自动化、智能化安全运行和调度信息化、管理精益化为目标实现输电、变电、配电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升陕西省电网的抗灾容灾能力。
新型业态培育工程。推动典型企业进行业务重组和流程再造试点示范,促进企业以质量、品牌、标准、服务为重点,加快发展制造服务业、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软件服务外包等领域延伸业务,引导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效融合,培育新型业态,改善工业发展环境。
2013年底西安-咸阳试验区目标是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7000亿元,占实验区GDP的比重达到40%左右。到2015年,全省80%以上大中型企业实现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营销和企业管理等信息系统集成,达到深化应用阶段,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基本形成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新型工业体系,使陕西省两化融合水平达到深度融合。
三大策略同时推进
据了解,西安-咸阳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正在按照地区抓特色、行业抓重点、企业抓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深入的思路,积极推进地区、行业、企业的“两化融合”。
首先是西安-咸阳“两化融合”试验区推进策略。通过“建立两平台、构筑三体系、打造六基地”,积极推进西安-咸阳试验区“两化融合”。建立两大平台,即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信息技术创新平台;构筑三大体系,即信息技术推广体系、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和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六大融合支撑基地,即西安软件园、电子工业园、集成电路产业基地、通讯设备产业基地、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和国家(咸阳)显示器件产业园区。
行业推进策略包括大力发展信息产业、重点发展支柱产业、努力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四大环节。大力发展信息产业首先要提升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通信业创新转型,加快光纤宽带接入建设和应用创新;重点发展支柱产业首先应明确能源化工行业“两化融合”的目标与工作重点。通过油气田、矿山数字化工程的实施,以空间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生产经营管理为主线,安全生产为中心,积极推广实用的信息技术,加快采掘业生产过程的远程监测、监控及油气田、矿山、管道的数字化建设,建立井上与井下、矿区与政府间的网络监测与管理系统;努力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围绕食品工业“两化融合”、医药工业“两化融合”、纺织工业“两化融合”三个行业展开。食品工业“两化融合”应重点提升关键生产工艺、专用装备及生产线的数字化控制水平,运用信息技术重点加强企业诚信体系、产品质量控制系统与可追溯系统的建设;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应重点针对航空工业、太阳能光伏产业、工业软件产业三大产业。
企业推进策略要从处于集成应用阶段的大型企业和处于单项信息技术应用阶段的中小型企业入手,推进“两化融合”。具体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以信息化创新研发设计手段,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推动企业生产装备智能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推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加快建立现代经营管理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流程,实施财务、采购、生产、营销等各个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实现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经营管理的实时化和运作过程的规范化;以信息化推动节能减排,提高企业资源利用和安全生产水平。推动企业采用信息技术,积极发展新型业态。
七项重点工程
据介绍,为了实现总体目标,西安-咸阳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从区域、行业、企业三个层面有效推进“两化融合”,将积极实施七大重点工程。
企业生产制造数字化工程。以企业生产制造数字化为方向,大力推进大中型企业生产装备和生产线的信息化技术改造,加强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功能块(FB)等先进制造技术和过程控制技术的应用,实现生产过程的信息化、自动化与柔性化;强化企业管理信息化,推广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等现代企业运营体系,促进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制造资源的优化配置。
产品数字化与智能化提升工程。重点提高数控机床、输配电设备、航天设备、石油钻采机械、冶金重型装备、矿山机械、工程机械、轻纺印刷机械、新能源(太阳能与风能发电设备)等主要装备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和成套设备集成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满足工业装备的更新换代需求。
信息化节能减排应用工程。积极鼓励和扶持节能减排关键共性信息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和应用,重点在有色、冶金、建材、电力、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中推广使用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设备,建立生产过程、环境监测、污染源监控和“三废”的循环利用等信息系统,降低单位工业产值能耗,减少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依托大型企业和第三方机构,进一步构建和完善行业性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一是鼓励支持装备制造、建材、能源化工、医药、纺织服装等行业建设公共技术研发和应用平台。二是构建专业咨询服务平台。三是建设和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重点推进中试环境、物流服务、电子支付、信用服务、产权交易、认证检测、人才中介和人事代理等领域第三方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油气田矿山数字化工程。加快油气田、矿山、管道的数字化建设,实现对石油、天然气、煤炭、有色、黑色金属和非金属矿藏等不可再生资源的精准描述、科学规划,提高资源勘探、开发能力和采收率;加快提高油气田矿山采掘自动化水平和安全生产能力,大力推进远程监测、监控及油气田、矿山、管道的数字化、应急救援系统建设。在油气生产和炼油化工过程中,积极推广应用集散控制系统(DCS)、计算机监控系统(SCADA)、现场总线(EPA)等生产控制系统。
智能电网工程。采用宽带无线专网、宽带电力线通信、远程通信、集中器、采集器、试点主站、智能用电服务以及其他附属系统实施“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以电网自动化、智能化安全运行和调度信息化、管理精益化为目标实现输电、变电、配电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升陕西省电网的抗灾容灾能力。
新型业态培育工程。推动典型企业进行业务重组和流程再造试点示范,促进企业以质量、品牌、标准、服务为重点,加快发展制造服务业、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软件服务外包等领域延伸业务,引导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效融合,培育新型业态,改善工业发展环境。
2013年底西安-咸阳试验区目标是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7000亿元,占实验区GDP的比重达到40%左右。到2015年,全省80%以上大中型企业实现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营销和企业管理等信息系统集成,达到深化应用阶段,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基本形成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新型工业体系,使陕西省两化融合水平达到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