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方高校作为地方人才、科技、智力的高地,是地方文化建设的排头兵,是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高校主要体现其三种基本职能,即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其中,参与社会服务可以说是高校另外两个职能的延伸,就是将其所开发出的现代先进自然科学技术、人文科研成果、管理理念以及所培养的专业人才等推广、应用于社会。地方高校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履行高校社会职能的体现,也是当前高校实现其社会价值的一个重要部分。
关键词:高校 公共文化服务 组织责任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0-0081-0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全新理念,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是要求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参与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地方高校作为地方人才、科技、智力的高地,是地方文化建设的排头兵,是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地方高校参与地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构建的组织责任
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各级各类各具办学与专业特色的地方高等院校經过一系列整合重组,如雨后春笋般林立在大大小小的城市。一时间,关于地方高校如何定位,能做什么,该做什么,其社会责任是什么?如何实现地方高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使之更好地服务地方,促进当地社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上至政府、学界,下至平民百姓都极为关注的话题。
从地方高校的发展背景来看,地方高校是因回应地方社会需求而出现的,在城市发展中承担着地方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的角色,对推动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现代高校主要体现其三种基本职能: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开展社会服务。参与社会服务职能可以说是高校另外两个职能的延伸,就是将其所开发出的现代先进自然科学技术、人文科研成果、管理理念以及所培养的专业人才等推广、应用于社会。而就着地方社会需求应运而生的地方高校,往往更是针对所处地区的实际需求而定位自身的发展方向及发展模式。其前两种职能的实现可以直接有效服务于区域特色经济产业发展、繁荣文化建设及对传统文化发掘保护传承等方面对于科学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加快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步伐。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履行高校社会职能的体现,也是当前高校实现其社会价值的一个重要部分。徐同文博士在其《区域大学的使命》一书中特别强调了地方高校为社会服务的社会责任。他认为,区域中的高校要充分利用所在区域的各种资源,结合区域优势培养优秀人才和开展相关研究,真正发挥其在区域社会中动力源与发动机的作用。
与部属高校相比,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具有区域性,在区域公共文化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是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的价值体现。服务地方社会是地方高校的重要职能。从主观上看,作为建立在某一特定区域的地方高校,毫无疑问应该是该地区精神文化品牌的标志,是地方公共文化建设的引领者和辐射核心,应在地方公共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实现自身价值。高等院校不仅仅是教育机构、科学技术研发机构,也是重要的地方文化保护与传承机构。从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角度看,地方高校既是地方特有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地方高校要在区域文化服务中有更好的作为、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集中其代表地方文化研究权威的专家们的集体智慧,深入实践与理论研究,提出更好的实施策略与办法,从理论上指导实践,以推进区域文化传承创新。从客观上看,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也需要地方高校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其他相关主体的义务。作为地方公共文化建设重要驱动力的地方高校,需要在文化知识的普及、先进文化的传播、精神食粮的提供和百姓文化需求的满足、文化权力的保障、文化活动的指导等方面作出努力。这既是社会发展对地方高校的要求,也是地方高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量力而行的必然选择。地方高校要树立其地方文化品牌,必须要有相对应的作为,尤其在区域发展中要扬长避短,在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找准自身发展与区域文化的契合点,自觉行动起来,努力提高自身在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贡献度,以凸显自身价值,用行动赢得支持,靠作为赢得地位,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同时为区域发展作出贡献。
总之,深化校地文化合作,实现教育资源社会化和社会资源教育化的良性互动,这既是地方高校促进自身更好更快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地方高校引领区域公共文化建设责任的担当。
二、高校参与地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构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高校服务社会公共文化这一课题的研究,美国可以说是最先行的国家。哈佛大学历史上最伟大的校长之一德里克·博克在其2001年出版的著作《走出象牙塔》中,对美国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指出美国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便是以各种形式直接为社会服务。美国教育家雅罗斯拉失·帕利坎在其2008年出版的著作《大学理念重审》中特别强调分析了19世纪60年代威斯康星理念的重要意义。威斯康星理念最早界定了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倡导的服务理念是借助大学优势资源,为区域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大学在服务社会过程中应以公益性内容为主,以知识传播为主的公共文化服务处于优先位置。这一理念在美国得到普遍认可,确立了特别是地方大学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履行社会职能的重要作用。世界各国也纷纷开始效仿这种“美国模式”。我国的学者也对美国高校社会职能学说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如上官剑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中的大学社会服务观》、刘宝存的《威斯康星理念与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陈贵梧的《美国大学社会服务使命及其实现路径》、查吉德的《美国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策略》、董泽宇和李莉的《美国康奈尔大学社会服务机制研究》,以及洪俊的《斯坦福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研究》等。 近十五年,关于我国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基础理论研究产生了较多研究成果,特别是一些高质量的硕博士学位论文,如清华大学段江飞的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历史考察与分析》、南开大学许衍琛的博士学位论文《近代中国大学社会服务研究》均对我国大学社会服务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了深入考查。此外,刘娟和钱逍的《试论地方高校在“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以徐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为例》以徐州地区为例,论证了地方高校在地方文化建设中对传统音乐传承与创新的职能。章春杰的《地方高校在区域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价值体现》,以及郭建民和赵世兰的《城市发展与文化精神——高校音乐教育与城市文化建设互动研究》分别对地方高校服务区域文化建设进行了论证。
现在,高校以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变得很普遍了,而我国在这一领域还处于向适合我国国情的、更好的模式发展的探索过程中。我国关于高校参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构建这一课题的研究,还不系统,是零散的,有关的著作和论文等研究成果还不是很多,研究对策的实践应用也不是很自觉、效果不显著,而且与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现状结合得不够紧密,很多方面需亟待改进。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地方高校以立足和諧社会构建宏大主题,切实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目标,主动面向区域社会发展需求,加强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促进公民身心健康,增进公民意识,发展公益行为,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个人综合全面素质与能力,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承担神圣使命,促进区域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这其中具体涉及到文化创作、文化传播、文化维护、文化教育等。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增强高校服务能力部分中提出,高校除了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外,还要加强科学普及工作,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张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提供信息与决策咨询服务。发挥大学的学科专业知识优势,彰显大学文化内涵与文化精神,发挥区域文化知识传承与文化引领作用。高校作为社会文化科学的中心,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是高校践行文化传承功能的使命使然。因此,关于高校参与地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构建这一课题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正是迫切需要专家学者们在理论研究上给予更多关注并在地方高校广泛开展实施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段江飞. 我国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历史考察与分析[D].北京:清华大学,2005年.
[2]许衍琛.近代中国大学社会服务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4年.
[3]章春杰.地方高校在区域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价值体现[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4):118-120.
[4]郭建民,赵世兰.城市发展与文化精神——高校音乐教育与城市文化建设互动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03):187-190.
[5]刘娟,钱逍.试论地方高校在“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以徐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为例[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105-109.
关键词:高校 公共文化服务 组织责任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0-0081-0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全新理念,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是要求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参与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地方高校作为地方人才、科技、智力的高地,是地方文化建设的排头兵,是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地方高校参与地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构建的组织责任
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各级各类各具办学与专业特色的地方高等院校經过一系列整合重组,如雨后春笋般林立在大大小小的城市。一时间,关于地方高校如何定位,能做什么,该做什么,其社会责任是什么?如何实现地方高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使之更好地服务地方,促进当地社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上至政府、学界,下至平民百姓都极为关注的话题。
从地方高校的发展背景来看,地方高校是因回应地方社会需求而出现的,在城市发展中承担着地方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的角色,对推动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现代高校主要体现其三种基本职能: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开展社会服务。参与社会服务职能可以说是高校另外两个职能的延伸,就是将其所开发出的现代先进自然科学技术、人文科研成果、管理理念以及所培养的专业人才等推广、应用于社会。而就着地方社会需求应运而生的地方高校,往往更是针对所处地区的实际需求而定位自身的发展方向及发展模式。其前两种职能的实现可以直接有效服务于区域特色经济产业发展、繁荣文化建设及对传统文化发掘保护传承等方面对于科学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加快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步伐。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履行高校社会职能的体现,也是当前高校实现其社会价值的一个重要部分。徐同文博士在其《区域大学的使命》一书中特别强调了地方高校为社会服务的社会责任。他认为,区域中的高校要充分利用所在区域的各种资源,结合区域优势培养优秀人才和开展相关研究,真正发挥其在区域社会中动力源与发动机的作用。
与部属高校相比,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具有区域性,在区域公共文化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是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的价值体现。服务地方社会是地方高校的重要职能。从主观上看,作为建立在某一特定区域的地方高校,毫无疑问应该是该地区精神文化品牌的标志,是地方公共文化建设的引领者和辐射核心,应在地方公共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实现自身价值。高等院校不仅仅是教育机构、科学技术研发机构,也是重要的地方文化保护与传承机构。从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角度看,地方高校既是地方特有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地方高校要在区域文化服务中有更好的作为、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集中其代表地方文化研究权威的专家们的集体智慧,深入实践与理论研究,提出更好的实施策略与办法,从理论上指导实践,以推进区域文化传承创新。从客观上看,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也需要地方高校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其他相关主体的义务。作为地方公共文化建设重要驱动力的地方高校,需要在文化知识的普及、先进文化的传播、精神食粮的提供和百姓文化需求的满足、文化权力的保障、文化活动的指导等方面作出努力。这既是社会发展对地方高校的要求,也是地方高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量力而行的必然选择。地方高校要树立其地方文化品牌,必须要有相对应的作为,尤其在区域发展中要扬长避短,在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找准自身发展与区域文化的契合点,自觉行动起来,努力提高自身在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贡献度,以凸显自身价值,用行动赢得支持,靠作为赢得地位,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同时为区域发展作出贡献。
总之,深化校地文化合作,实现教育资源社会化和社会资源教育化的良性互动,这既是地方高校促进自身更好更快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地方高校引领区域公共文化建设责任的担当。
二、高校参与地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构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高校服务社会公共文化这一课题的研究,美国可以说是最先行的国家。哈佛大学历史上最伟大的校长之一德里克·博克在其2001年出版的著作《走出象牙塔》中,对美国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指出美国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便是以各种形式直接为社会服务。美国教育家雅罗斯拉失·帕利坎在其2008年出版的著作《大学理念重审》中特别强调分析了19世纪60年代威斯康星理念的重要意义。威斯康星理念最早界定了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倡导的服务理念是借助大学优势资源,为区域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大学在服务社会过程中应以公益性内容为主,以知识传播为主的公共文化服务处于优先位置。这一理念在美国得到普遍认可,确立了特别是地方大学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履行社会职能的重要作用。世界各国也纷纷开始效仿这种“美国模式”。我国的学者也对美国高校社会职能学说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如上官剑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中的大学社会服务观》、刘宝存的《威斯康星理念与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陈贵梧的《美国大学社会服务使命及其实现路径》、查吉德的《美国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策略》、董泽宇和李莉的《美国康奈尔大学社会服务机制研究》,以及洪俊的《斯坦福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研究》等。 近十五年,关于我国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基础理论研究产生了较多研究成果,特别是一些高质量的硕博士学位论文,如清华大学段江飞的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历史考察与分析》、南开大学许衍琛的博士学位论文《近代中国大学社会服务研究》均对我国大学社会服务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了深入考查。此外,刘娟和钱逍的《试论地方高校在“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以徐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为例》以徐州地区为例,论证了地方高校在地方文化建设中对传统音乐传承与创新的职能。章春杰的《地方高校在区域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价值体现》,以及郭建民和赵世兰的《城市发展与文化精神——高校音乐教育与城市文化建设互动研究》分别对地方高校服务区域文化建设进行了论证。
现在,高校以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变得很普遍了,而我国在这一领域还处于向适合我国国情的、更好的模式发展的探索过程中。我国关于高校参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构建这一课题的研究,还不系统,是零散的,有关的著作和论文等研究成果还不是很多,研究对策的实践应用也不是很自觉、效果不显著,而且与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现状结合得不够紧密,很多方面需亟待改进。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地方高校以立足和諧社会构建宏大主题,切实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目标,主动面向区域社会发展需求,加强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促进公民身心健康,增进公民意识,发展公益行为,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个人综合全面素质与能力,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承担神圣使命,促进区域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这其中具体涉及到文化创作、文化传播、文化维护、文化教育等。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增强高校服务能力部分中提出,高校除了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外,还要加强科学普及工作,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张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提供信息与决策咨询服务。发挥大学的学科专业知识优势,彰显大学文化内涵与文化精神,发挥区域文化知识传承与文化引领作用。高校作为社会文化科学的中心,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是高校践行文化传承功能的使命使然。因此,关于高校参与地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构建这一课题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正是迫切需要专家学者们在理论研究上给予更多关注并在地方高校广泛开展实施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段江飞. 我国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历史考察与分析[D].北京:清华大学,2005年.
[2]许衍琛.近代中国大学社会服务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4年.
[3]章春杰.地方高校在区域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价值体现[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4):118-120.
[4]郭建民,赵世兰.城市发展与文化精神——高校音乐教育与城市文化建设互动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03):187-190.
[5]刘娟,钱逍.试论地方高校在“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以徐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为例[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1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