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数学日记,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
知识的练习与巩固是数学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如何有效复习旧知识是每一位数学老师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新课程标准要求知识的练习巩固形式要多样化,要摒弃传统的机械、简单的重复训练,反对“题海战术”。数学日记是一种很好的课外练习形式,是一种“活练习”。它让学生主动地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中的具体数学问题联系起来,自觉地对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如学了《方向与位置》后,有一位同学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从学校出发向东走,经过东巷宾馆、神山市场,再向南到体育场,沿体育路向北大约200米处有一幢粉红色的大楼,我家就住在4单元302。欢迎大家到我家来玩(还配有自己绘制的路线图)。可以说,这样的数学日记实际上就是一道数学练习题,但比起课本上的练习题更有其巩固复习的作用,因为它把课堂上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一种“活练习”,既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合理补充。
二、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对自己一个阶段的学习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自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方法掌握的程度作一个反思,从中找出其不足,明确整改的方向。写数学日记就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反思的一个平台,例如,一个学生在一次作业后,发现自己错了不少,于是写了一则反思日记《总结失误》:翻开我的作业本,一个一个练习地看,当看到有红笔圈起来的错误,我感到十分可惜。如果时间倒流能让我再做一次,我一定能做对。我总结了做错题的原因:一是太粗心了,数字抄错了,所以下一步跟着错。二是不仔仔细细地看题目。比如,叫你用3、5和7个0组成一个最大的九位数。我就填了753000000。结果错了。7个0是7个“0”,不是7,当时我要是更深入地去想就不会错了。有时候就差这一点就能得对了,真可惜!不会用数字打比方。一道“小数都比整数小”的判断题我打了“√”,被老师圈了个圈,错了。老师用3.5和1做例子提示我,当然是3.5这个小数大。题目清楚地说出了“都”这个字,“都”就是全部的意思,3.5也是小数呀,都怪不认真看题。就是这些“小蛀虫”,令我得不到100分,以后我要认真审题,不让“小蛀虫”有机可乘。在这篇日记中,学生通过对作业的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的问题,正确评价自己,使独立学习的能力有了提高。
三、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一般情况下,老师对班里的两部分学生比较了解,一部分是优等生,另一部分是学习困难生,而剩下的数量最大的“中间沉默层”,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既不活跃也不暴露困难,他们与老师交流得最少,老师难以了解他们,摸不透他们的实际情况,不知道他们需要怎样的帮助,有效的学习指导就无从谈起。日记交流,给了老师了解学生的绝好机会,老师从日记中了解了学生的困难,就要“对症下药”,切实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如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觉得自己一点进步都没有,在上课时,有些问题我听不懂,因胆子小,所以不敢举手问老师,等到考试来临时,已经来不及了。我一心想把成绩搞上去,……”我读了日记,在他日记上写下了鼓励语“孩子,你能发现自己的缺点并想改正它,多了不起呀!‘学问学问,学习贵在‘问’,没什么好怕的,大胆的问吧!老师相信你能做到的!”并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根据他的日常水平鼓励他发言、提问,有时用眼神暗示,有时用“来吧,试试!你能行的!”语言来邀请他,鼓励他,虽然他发言时候显得腼腆,但他眼里却闪着兴奋、惊喜之光,我想他一定是享受着老师的关怀而快乐着。过了一段时间,他又与我交流了学习的感受,感到学习很辛苦。我也继续和他交流“是啊,学习却是很苦的,可是没有苦,拿来的甜呢?仔细想一想,世界上所有的‘甜’都是‘苦’中酿造出来的,就让我们苦中作乐吧!”同时我想到“觉得学习苦”是一个共性问题,很多孩子吃不起苦,怕吃苦,于是我争得他的同意,把这则日记在班里做了朗读,并组织全班学生搞了一个“学习苦与乐”的辩论赛,探讨苦乐观的问题,通过互相交流, 学生了解了“苦” 与“乐”的关系,对学习苦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四、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时空领域
数学日记能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时空领域。课堂上我经常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让学生说说有没有和别人不一样的想法。对于好的想法,好的解法,给与鼓励、表扬。激励学生创造的积极性。例如,学生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后解答分数应用题“一捆电线长120米,比另一捆短1/3,比另一捆短多少米?”经过分析大家列出算式:120÷(1-1/3)×1/3 這时下课铃响了。这天晚上的日记,付磊同学记到:“老师,今天课上的那题我还有一个解法, 你看这样对吗?120÷(3-1)——理由:把另一捆电线看作单位一,平均分3份,这一捆电线比另一捆少一份,为3-1=2份,120÷(3-1)就是一份的长度,也就是比另一捆短的长度。”看到这篇日记,我惊讶学生的思维,确实像一条不见底的小河,我感受到他们强烈的创新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很有主见,很有思想,我要给他们“机会”,给他们空间。第二天上课时,我让付磊同学展示他的创造,让他体会成功的快乐,也让大家一起分享他的快乐,以点燃更多的创新火种。
有创新才有进步,有创新才有发展,有创新才有实力,有创新才有腾飞。通过多年来我们对数学日记这项活动的实践,发现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探索科学的意识等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数学日记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价值,增进了对数学的热爱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形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同时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拓展了数学学习的时空,使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有意义。
知识的练习与巩固是数学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如何有效复习旧知识是每一位数学老师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新课程标准要求知识的练习巩固形式要多样化,要摒弃传统的机械、简单的重复训练,反对“题海战术”。数学日记是一种很好的课外练习形式,是一种“活练习”。它让学生主动地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中的具体数学问题联系起来,自觉地对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如学了《方向与位置》后,有一位同学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从学校出发向东走,经过东巷宾馆、神山市场,再向南到体育场,沿体育路向北大约200米处有一幢粉红色的大楼,我家就住在4单元302。欢迎大家到我家来玩(还配有自己绘制的路线图)。可以说,这样的数学日记实际上就是一道数学练习题,但比起课本上的练习题更有其巩固复习的作用,因为它把课堂上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一种“活练习”,既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合理补充。
二、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对自己一个阶段的学习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自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方法掌握的程度作一个反思,从中找出其不足,明确整改的方向。写数学日记就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反思的一个平台,例如,一个学生在一次作业后,发现自己错了不少,于是写了一则反思日记《总结失误》:翻开我的作业本,一个一个练习地看,当看到有红笔圈起来的错误,我感到十分可惜。如果时间倒流能让我再做一次,我一定能做对。我总结了做错题的原因:一是太粗心了,数字抄错了,所以下一步跟着错。二是不仔仔细细地看题目。比如,叫你用3、5和7个0组成一个最大的九位数。我就填了753000000。结果错了。7个0是7个“0”,不是7,当时我要是更深入地去想就不会错了。有时候就差这一点就能得对了,真可惜!不会用数字打比方。一道“小数都比整数小”的判断题我打了“√”,被老师圈了个圈,错了。老师用3.5和1做例子提示我,当然是3.5这个小数大。题目清楚地说出了“都”这个字,“都”就是全部的意思,3.5也是小数呀,都怪不认真看题。就是这些“小蛀虫”,令我得不到100分,以后我要认真审题,不让“小蛀虫”有机可乘。在这篇日记中,学生通过对作业的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的问题,正确评价自己,使独立学习的能力有了提高。
三、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一般情况下,老师对班里的两部分学生比较了解,一部分是优等生,另一部分是学习困难生,而剩下的数量最大的“中间沉默层”,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既不活跃也不暴露困难,他们与老师交流得最少,老师难以了解他们,摸不透他们的实际情况,不知道他们需要怎样的帮助,有效的学习指导就无从谈起。日记交流,给了老师了解学生的绝好机会,老师从日记中了解了学生的困难,就要“对症下药”,切实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如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觉得自己一点进步都没有,在上课时,有些问题我听不懂,因胆子小,所以不敢举手问老师,等到考试来临时,已经来不及了。我一心想把成绩搞上去,……”我读了日记,在他日记上写下了鼓励语“孩子,你能发现自己的缺点并想改正它,多了不起呀!‘学问学问,学习贵在‘问’,没什么好怕的,大胆的问吧!老师相信你能做到的!”并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根据他的日常水平鼓励他发言、提问,有时用眼神暗示,有时用“来吧,试试!你能行的!”语言来邀请他,鼓励他,虽然他发言时候显得腼腆,但他眼里却闪着兴奋、惊喜之光,我想他一定是享受着老师的关怀而快乐着。过了一段时间,他又与我交流了学习的感受,感到学习很辛苦。我也继续和他交流“是啊,学习却是很苦的,可是没有苦,拿来的甜呢?仔细想一想,世界上所有的‘甜’都是‘苦’中酿造出来的,就让我们苦中作乐吧!”同时我想到“觉得学习苦”是一个共性问题,很多孩子吃不起苦,怕吃苦,于是我争得他的同意,把这则日记在班里做了朗读,并组织全班学生搞了一个“学习苦与乐”的辩论赛,探讨苦乐观的问题,通过互相交流, 学生了解了“苦” 与“乐”的关系,对学习苦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四、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时空领域
数学日记能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时空领域。课堂上我经常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让学生说说有没有和别人不一样的想法。对于好的想法,好的解法,给与鼓励、表扬。激励学生创造的积极性。例如,学生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后解答分数应用题“一捆电线长120米,比另一捆短1/3,比另一捆短多少米?”经过分析大家列出算式:120÷(1-1/3)×1/3 這时下课铃响了。这天晚上的日记,付磊同学记到:“老师,今天课上的那题我还有一个解法, 你看这样对吗?120÷(3-1)——理由:把另一捆电线看作单位一,平均分3份,这一捆电线比另一捆少一份,为3-1=2份,120÷(3-1)就是一份的长度,也就是比另一捆短的长度。”看到这篇日记,我惊讶学生的思维,确实像一条不见底的小河,我感受到他们强烈的创新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很有主见,很有思想,我要给他们“机会”,给他们空间。第二天上课时,我让付磊同学展示他的创造,让他体会成功的快乐,也让大家一起分享他的快乐,以点燃更多的创新火种。
有创新才有进步,有创新才有发展,有创新才有实力,有创新才有腾飞。通过多年来我们对数学日记这项活动的实践,发现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探索科学的意识等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数学日记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价值,增进了对数学的热爱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形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同时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拓展了数学学习的时空,使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