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剂量糖皮质激素对合并危重病相关皮质醇不足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tos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应激剂量糖皮质激素对合并危重病相关皮质醇不足(CIRCI)的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病情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刺激试验筛选出合并CIRCI的早期ARD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100mg、3次/d、连续7d)和对照组(静脉滴注等量生理盐水)。记录患者血乳酸水平、28d内生存时间、休克发生率、28d病死率。结果 (1)45例早期ARDS患者进行了筛查,CIRCI的发病率为57.8%,合并CIRCI的ARDS患者休克的发生率为46.2%,明显高于未合并CIRCI的ARDS患者(5/19)。(2)治疗组患者入组时动脉血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7 (1.2,3.9)mmol/L比4.6 (2.5,6.3) mmol/L,P<0.05]。(3)与对照组比,治疗组患者28d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休克发生率明显下降(5/12比10/14,P<0.05)。经乳酸水平调整后治疗组28d病死率较对照组下降(2.6/12比5.8/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合并CIRCI的早期ARDS患者,应激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可降低休克的发生率并延长生存时间,同时有降低患者28d病死率的趋势。

其他文献
分子影像学是医学影像学技术与现代分子生物学结合而产生的一门综合交叉学科。1999年美国哈佛大学Weissleder[1]最早提出分子影像学的概念,即应用影像学的方法对活体状态下的生物过程进行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分子影像学在心血管疾病的动物实验与临床前期研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这些对于临床实现个体化医疗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如何将这些进展转化为临床应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就分子影像学在动脉
期刊
目的 研究未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HIV感染者血管内皮损伤、血浆脂肪细胞因子及血栓形成因子的水平,以探讨单纯HIV感染者体内是否存在心血管病高危因素。方法 收集2009年2-10月在我中心就诊的HIV感染者43例和17例同期院内正常体检者的一般资料并采集外周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浆瘦素、脂联素、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D-二聚体水平,在两组人群中比较这4项指标
目的 分析3例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vWD)患者的表型和基因型,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出血时间(BT)、APTT、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RIP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vWF∶Rco)、vWF抗原(vWF∶Ag)、vWF活性(vWF∶A)、vWF胶原结合试验(vWF∶CB)和多聚体分析对3例vWD患者进行表型诊断,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分析全血凝固功能。提取
目的 评价匹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糖的效应及其治疗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方法 以多中心、非盲、不设平行对照的方式开展为期12周的Ⅳ期临床试验。结果 用药期间,与基线比较治疗4周和12周,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异常率在安全集非糖尿病受试对象(FPG:14.2%比14.1%和11.0%;HbA1c:14.3%比15.1%和16.1%)、未服用降糖药物的糖尿病受试对象(F
目的 探讨和评价青岛地区人群腰围身高比值(WSR)与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青岛地区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库中资料完整的汉族成年人共30712例,分析BMI、腰围、WSR、腰臀比(WHR)和臀围与血糖、血压、血脂的相关关系;ROC曲线分析比较5个指标对糖尿病、高血压和脂代谢异常的预测价值并判断最佳切点;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比较5个指标对高血压、
克利夫兰临床继续教育中心致力于为世界各地的医学专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医学知识,负责各地的大型多样的继续医学教育(CME)项目。2009年,有100376项CME项目被评为美国继续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的认证项目。
期刊
开放存取期刊目录(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DOAJ)创建于2003年5月,最初仅收录350种期刊,截至2005年5月收录的开放存取期刊超过1550多种、文章7万多篇。该系统收录的均为学术性、研究性期刊,一般都经过同行评审,或者有编辑作质量控制的期刊,具有免费、全文、高质量的特点,对学术研究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指南由多个组织和机构管理和支持,包括Open S
期刊
地西他滨于2006年由美国FDA批准用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治疗,主要用于中危Ⅱ/高危患者,特别是克隆性染色体异常患者,2009年8月在中国上市使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南京地区3家医院首次使用地西他滨治疗3例MDS患者的疗效情况,现报道如下。
期刊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根据2004年所发表的数据,我国30~85岁居民中房颤患病率为0.77%[1-2]。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卒中是最为常见的表现类型。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缺血性卒中的年发生率(约5%)是非房颤患者的2~7倍[3-6]。预防卒中的新发与复发应成为房颤患者综合管理策略中的主要内容。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对于发生卒中风险增高的患者,合理应用抗凝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