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是生活。先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先生,后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后生,学生便是学过生活的人,先生的职务是教人过生活。小孩子先过了这种生活,又肯教导前辈和同辈人的人去过同样的生活,是一名名实相符的小先生了。”这就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除了“即知即传”的本质外。“小先生制”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在幼儿园一日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让幼儿主动承担不同的角色,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主体性,满足幼儿的需求,促进幼儿在和谐氛围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那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如何正确运用“小先生制”,引导幼儿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呢?
一、以大带小,提高幼儿学习能力
陶行知先生这样说过:“他在做上教。他一面做,一面学,一面教。他的教育力量有时比教师大得多。”也就是说幼儿更容易了解幼儿,他们年龄相仿,语言还是心理上都比较接近,幼儿间朝夕相处,相互接近,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在教学活动中,很多时候会碰到幼儿说:“老师,我不会,你来帮帮我。”其实,这时候,老师可以采取“小先生制”,给能力稍强的幼儿机会,让他们来做“小先生”,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这样不仅能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更能提高能力较强幼儿的能力。
如笔者在指导小班美术活动《树叶贴画》的时候,通过儿歌“食指拇指捏一捏,食指拇指捏一捏,变成小鸡尖尖嘴,一点一点往下撕,一点一点往下撕。”进行讲解示范。并且在请幼儿操作之前,笔者会先请个别幼儿上来进行示范,这样不仅能调动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这个撕贴方法。但是在幼儿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会碰到“老师,我不会,我不会”的情况,这个时候,笔者会请那些操作得好的并且速度快的幼儿来做“小先生”,引导他们去帮助那些不会的幼儿。“小先生”可以跟着老师一起,一边引导说“食指拇指捏一捏,食指拇指捏一捏,变成小鸡尖尖嘴,一点一点往下撕,一点一点往下撕”,一边进行示范。在这个过程中,原先教师的手指大小和幼儿的有所不同,撕下来的纸块会相对大一些,这样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来说比较困难,他们会认为,就是要撕这么大的。但是有了“小先生”的引导和示范就不一样了,在“小先生”的引导下,那些能力较弱的幼儿会更具体形象地发现原来纸是可以撕得更小的,这样他们就能更简洁明了地学习这个撕贴方法,最后的作品呈现也会更精致、更精彩。同时,在这个“小先生”帮助的过程中,双方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交往能力更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美术过程中更是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你追我赶,培养幼儿自我管理
“小先生制”的管理其实就是一种自我管理,筆者希望幼儿能成为“班级的小主人”。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子!”在班级管理中,可以通过投票选举等形式,选出不同的“小先生”,如“值日小先生”、“卫生小先生”、“健康小先生”等等,不仅激励了最进步的幼儿,而且引导其他幼儿以“小先生”为学习榜样。通过激励、竞争、学习,人人都争相做班级的“小先生”,这样,幼儿才能更好、更快的成长,从而形成一种互帮互学的和谐氛围。
在中班年级中,笔者每周都会利用一个固定时间和幼儿一起进行回忆自己的表现情况和别人的表现情况,从生活、学习等方面来进行自评和他评,评选出一位“小组长”,即“小先生”,那么这位“小先生”将在下周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他的“任务”。喝牛奶时,“小先生”主动为组内小朋友分发饼干和倒牛奶(每组一份中罐牛奶,方便幼儿分发);学本领前,“小先生”主动为自己一组的小伙伴准备活动材料(教师准备,“小先生”摆放);游戏时,“小先生”摆放游戏材料,在游戏结束后,他们自主地进行游戏材料的整理;午餐时,“小先生”为自己一组分发碗筷;放学时,“小先生”会分发大家的接送卡,帮忙检查他们的衣裤、鞋子是否穿戴正确。在一周的一日常规活动中,“小先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小组其他幼儿在一周的学习、生活中,也能感受到“小先生”的荣誉和职责,他们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潜移默化地进行一种自我管理,不断地提高自己,不断地学习“小先生”,力争成为下一位“小先生”。这样,班级的孩子们共同进步,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也会更加井然有序。
三、大手拉小手,引导幼儿互相学习
“小先生”不仅可以同班进行管理,而且可以同校进行管理,由高年级的幼儿带领低年级的幼儿,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每学期,我们幼儿园都会有相应的社区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如春游、参观小区、逛超市等等。在此之前,年级组课程审议进行协调安排,尽可能地把较大年龄阶段年级组的外出时间与较小年龄阶段年级组的安排在一起,根据“大带小”的原则,大班的幼儿带着中班或者小班的幼儿,大手拉小手一起进行活动。在每次园外活动中,幼儿都热情高涨,充满精力,尤其是较大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这个时候,他们就是大家的“小先生”。
在一次重阳节社区活动“看望敬老院爷爷奶奶”时,大手拉着小手前进的过程中,笔者中班班里的彬彬轻轻地对小班弟弟说:“你流鼻涕了,我来帮你擦一擦吧。”然后他就从口袋里掏出纸巾,认真地为弟弟擦鼻涕,弟弟乖乖地站在边上幸福地看着彬彬。擦完后彬彬带着弟弟去了垃圾桶,一边把纸巾扔进垃圾桶,一边对弟弟说:“用完的纸巾不能扔在地上,打扫马路的工人会很辛苦的,要扔在垃圾桶里,这样我们的环境才会更干净。”旁边的弟弟直点头。在过马路的时候,彬彬一直牵着弟弟,并叮嘱弟弟“过马路要看两边,注意安全哦。”在这个过程中,彬彬充当了“小先生”的角色,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帮助弟弟学习,也让弟弟形成了一种以彬彬为榜样的观念。
陶行知先生作为教育家,对儿童观有着深刻的认知,儿歌《别说我小》中提出:“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这首儿歌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思想。在幼儿园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把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相信每一位幼儿。幼儿是祖国的花朵,以“小先生制”为活动方法,相信幼儿一定能在和谐氛围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健康、快乐成长!
一、以大带小,提高幼儿学习能力
陶行知先生这样说过:“他在做上教。他一面做,一面学,一面教。他的教育力量有时比教师大得多。”也就是说幼儿更容易了解幼儿,他们年龄相仿,语言还是心理上都比较接近,幼儿间朝夕相处,相互接近,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在教学活动中,很多时候会碰到幼儿说:“老师,我不会,你来帮帮我。”其实,这时候,老师可以采取“小先生制”,给能力稍强的幼儿机会,让他们来做“小先生”,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这样不仅能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更能提高能力较强幼儿的能力。
如笔者在指导小班美术活动《树叶贴画》的时候,通过儿歌“食指拇指捏一捏,食指拇指捏一捏,变成小鸡尖尖嘴,一点一点往下撕,一点一点往下撕。”进行讲解示范。并且在请幼儿操作之前,笔者会先请个别幼儿上来进行示范,这样不仅能调动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这个撕贴方法。但是在幼儿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会碰到“老师,我不会,我不会”的情况,这个时候,笔者会请那些操作得好的并且速度快的幼儿来做“小先生”,引导他们去帮助那些不会的幼儿。“小先生”可以跟着老师一起,一边引导说“食指拇指捏一捏,食指拇指捏一捏,变成小鸡尖尖嘴,一点一点往下撕,一点一点往下撕”,一边进行示范。在这个过程中,原先教师的手指大小和幼儿的有所不同,撕下来的纸块会相对大一些,这样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来说比较困难,他们会认为,就是要撕这么大的。但是有了“小先生”的引导和示范就不一样了,在“小先生”的引导下,那些能力较弱的幼儿会更具体形象地发现原来纸是可以撕得更小的,这样他们就能更简洁明了地学习这个撕贴方法,最后的作品呈现也会更精致、更精彩。同时,在这个“小先生”帮助的过程中,双方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交往能力更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美术过程中更是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你追我赶,培养幼儿自我管理
“小先生制”的管理其实就是一种自我管理,筆者希望幼儿能成为“班级的小主人”。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子!”在班级管理中,可以通过投票选举等形式,选出不同的“小先生”,如“值日小先生”、“卫生小先生”、“健康小先生”等等,不仅激励了最进步的幼儿,而且引导其他幼儿以“小先生”为学习榜样。通过激励、竞争、学习,人人都争相做班级的“小先生”,这样,幼儿才能更好、更快的成长,从而形成一种互帮互学的和谐氛围。
在中班年级中,笔者每周都会利用一个固定时间和幼儿一起进行回忆自己的表现情况和别人的表现情况,从生活、学习等方面来进行自评和他评,评选出一位“小组长”,即“小先生”,那么这位“小先生”将在下周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他的“任务”。喝牛奶时,“小先生”主动为组内小朋友分发饼干和倒牛奶(每组一份中罐牛奶,方便幼儿分发);学本领前,“小先生”主动为自己一组的小伙伴准备活动材料(教师准备,“小先生”摆放);游戏时,“小先生”摆放游戏材料,在游戏结束后,他们自主地进行游戏材料的整理;午餐时,“小先生”为自己一组分发碗筷;放学时,“小先生”会分发大家的接送卡,帮忙检查他们的衣裤、鞋子是否穿戴正确。在一周的一日常规活动中,“小先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小组其他幼儿在一周的学习、生活中,也能感受到“小先生”的荣誉和职责,他们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潜移默化地进行一种自我管理,不断地提高自己,不断地学习“小先生”,力争成为下一位“小先生”。这样,班级的孩子们共同进步,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也会更加井然有序。
三、大手拉小手,引导幼儿互相学习
“小先生”不仅可以同班进行管理,而且可以同校进行管理,由高年级的幼儿带领低年级的幼儿,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每学期,我们幼儿园都会有相应的社区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如春游、参观小区、逛超市等等。在此之前,年级组课程审议进行协调安排,尽可能地把较大年龄阶段年级组的外出时间与较小年龄阶段年级组的安排在一起,根据“大带小”的原则,大班的幼儿带着中班或者小班的幼儿,大手拉小手一起进行活动。在每次园外活动中,幼儿都热情高涨,充满精力,尤其是较大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这个时候,他们就是大家的“小先生”。
在一次重阳节社区活动“看望敬老院爷爷奶奶”时,大手拉着小手前进的过程中,笔者中班班里的彬彬轻轻地对小班弟弟说:“你流鼻涕了,我来帮你擦一擦吧。”然后他就从口袋里掏出纸巾,认真地为弟弟擦鼻涕,弟弟乖乖地站在边上幸福地看着彬彬。擦完后彬彬带着弟弟去了垃圾桶,一边把纸巾扔进垃圾桶,一边对弟弟说:“用完的纸巾不能扔在地上,打扫马路的工人会很辛苦的,要扔在垃圾桶里,这样我们的环境才会更干净。”旁边的弟弟直点头。在过马路的时候,彬彬一直牵着弟弟,并叮嘱弟弟“过马路要看两边,注意安全哦。”在这个过程中,彬彬充当了“小先生”的角色,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帮助弟弟学习,也让弟弟形成了一种以彬彬为榜样的观念。
陶行知先生作为教育家,对儿童观有着深刻的认知,儿歌《别说我小》中提出:“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这首儿歌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思想。在幼儿园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把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相信每一位幼儿。幼儿是祖国的花朵,以“小先生制”为活动方法,相信幼儿一定能在和谐氛围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健康、快乐成长!